九零文学 www.90wx.cc,甲午之军工霸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再加上化肥工业的发展也极为迅猛,使得中国耕地、特别是不太肥沃的那些耕地的亩产明显增加、1903年中国的化肥总产量就超过了200万吨,除了钾肥受制于资源而产量不足、需要大量进口以外,氮肥和磷肥产量都高居世界第一,前者更是占到了全世界总产量的绝大部分,中国掌握了合成氨技术的秘密终于曝光。
而农药方面虽然因为还没有研发出低毒低残留同时还低成本的品种、暂时还不能广泛应用,但一些无公害的简易除虫方法和生物防治渐渐得到推广,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
至于良种培育,虽然科研上需要较长的时间,但仅仅是科学的选种方式得到推广,就足以产生显著的影响。
此外,钢质农具的推广普及不但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量,对单产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帮助。
再加上不断深入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已经开始立项、甚至动工的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中国的粮食产量想不大增都不可能,事实上1904年中国的谷物总产量已经逼近了2.5亿吨大关,这是一个任何人都会感到震惊的数字,即使李晖估计此时中国的总人口已经接近6亿,人均粮食产量也超过了400公斤,达到了历史上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的水平!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些统计中不被算作耕地的土地也在客观上分担了粮食供应的压力,比如被划分为经济林木的某些热带种植园,其中意义最大的莫过于“世界油王”油棕。
早在对英战争胜利之后,李晖就下令在南洋那些不适宜种植水稻的地区大力推广油棕的种植。这种木本油料作物产量极高,进入盛果期后,每亩出油量几乎相当于花生的十倍(在良种尚未出现、萃取工艺也没应用于榨油的二十世纪初,低含油率的油料作物跟高含油率的油料作物之间的差距比后世更大。)、大豆的二十倍!
也就是说,一亩油棕种植园就相当于十亩花生或者二十亩大豆(不考虑豆粕等副产品的话),而且还不用跟粮食抢地,单位面积所需的劳动力也没耕地(当然是精耕细作模式下)那么多,这竞争力就太强了。
当然,李晖也知道,棕榈油的品质差了那么一点,甚至可能是可食用的植物油里对身体最不好的(不过比大部分动物油脂还是要强一些),但在实现小康之前,中国老百姓首先需要满足的是对油脂“量”的需求。要知道,就算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棕榈油因为其极高的性价比,也仍然有着很强的竞争力呢!何况就算真的没人吃,也可以用作工业原料嘛!
为了推广油棕,李晖一段时间内甚至刻意压制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南洋橡胶园的扩大,没办法,中国目前更重要的还是让老百姓吃饱饭,而伙食里油水越足,粮食的需要量就越少。
与油棕相比,椰子出油量虽然小得多(但也比花生大豆多得多),但却十分耐盐(其实油棕也比较耐盐,但无法像椰子那样在海边的高盐土中生长。)、可以在海边种植,不存在要跟其他经济作物抢地的矛盾,而且椰子全身都是宝,因此也很受重视,只是海边的椰子本就到处都是,产量增长远没有油棕那样显著就是了。
吃糖的多少同样会影响主食的需要量,还会极大地影响人民的幸福感,而中国偏偏自古以来都很缺糖。因此李晖也同样十分重视。只是无论蔗糖还是甜菜,都要与粮食作物抢地,在着重解决国民吃饭问题的这几年里,种植面积不减少就不错了。好在夏威夷这个产糖基地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三十六省”,虽然尚不足以完全满足整个中国的需要,至少可以保证砂糖在中国市场上不再是什么稀罕物,红糖水治病这种事再也不会有了。
此外,中国政府特别从加拿大引种的木本糖料作物糖槭,也多少可以增加一些食用糖的供给。而针对那些贫困家庭和不能吃糖的病患,李晖还充分发掘自己的前世记忆,让人从南美引进了甜叶菊......
而畜牧业和渔业的发展也同样迅猛,由此收获的更多动物性食品不但减小了主食的需要量,还让国人可以摄取更多自己缺乏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对身体健康大有帮助。
其中引进欧洲西门塔尔牛(世界上最好的兼用牛种)改良后激增的牛肉与奶制品产量,有力地支持了已经在全国推广开来的小学生营养餐制度,虽然量上还稍显不足,但至少开了一个好头。
而从绝对数量上,渔业的贡献更大,毕竟现在大半个太平洋都成了中国的渔场,若非渔船、特别是远洋渔船的数量暂时还不够多,可能就连普通老百姓都可以天天吃上海产品。
另外一点麻烦就是,制冷设备的造价现在还是太贵,防止变质的主要方法只能是腌制、熏制等传统方法,虽然能令食物经久不腐并别有风味,但食用太多会增加患癌的风险。只是就华夏人目前的营养摄入水平来说,有咸鱼吃总比没得吃要好,营养不良的话,那可是更加活不长啊!
虽然由于农业科技的差距,如今饲料转化成动物性食品的效率比后世低得多,但无论如何,吃饱饭已经不再是什么难事。事实上,若非之前缺乏积累,恐怕就连小康都已经触手可及。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强制移民政策的成功实施,中国贫困县的数量也大为减少,1905年时全国总共只剩几十个人均收入达不到温饱标准的贫困县,全国尚未温饱的贫困人口加起来也才1000万出头,对比十年前还是一片赤贫的旧中国,这绝对称得上是人间奇迹!(未完待续。)
再加上化肥工业的发展也极为迅猛,使得中国耕地、特别是不太肥沃的那些耕地的亩产明显增加、1903年中国的化肥总产量就超过了200万吨,除了钾肥受制于资源而产量不足、需要大量进口以外,氮肥和磷肥产量都高居世界第一,前者更是占到了全世界总产量的绝大部分,中国掌握了合成氨技术的秘密终于曝光。
而农药方面虽然因为还没有研发出低毒低残留同时还低成本的品种、暂时还不能广泛应用,但一些无公害的简易除虫方法和生物防治渐渐得到推广,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
至于良种培育,虽然科研上需要较长的时间,但仅仅是科学的选种方式得到推广,就足以产生显著的影响。
此外,钢质农具的推广普及不但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量,对单产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帮助。
再加上不断深入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已经开始立项、甚至动工的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中国的粮食产量想不大增都不可能,事实上1904年中国的谷物总产量已经逼近了2.5亿吨大关,这是一个任何人都会感到震惊的数字,即使李晖估计此时中国的总人口已经接近6亿,人均粮食产量也超过了400公斤,达到了历史上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的水平!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些统计中不被算作耕地的土地也在客观上分担了粮食供应的压力,比如被划分为经济林木的某些热带种植园,其中意义最大的莫过于“世界油王”油棕。
早在对英战争胜利之后,李晖就下令在南洋那些不适宜种植水稻的地区大力推广油棕的种植。这种木本油料作物产量极高,进入盛果期后,每亩出油量几乎相当于花生的十倍(在良种尚未出现、萃取工艺也没应用于榨油的二十世纪初,低含油率的油料作物跟高含油率的油料作物之间的差距比后世更大。)、大豆的二十倍!
也就是说,一亩油棕种植园就相当于十亩花生或者二十亩大豆(不考虑豆粕等副产品的话),而且还不用跟粮食抢地,单位面积所需的劳动力也没耕地(当然是精耕细作模式下)那么多,这竞争力就太强了。
当然,李晖也知道,棕榈油的品质差了那么一点,甚至可能是可食用的植物油里对身体最不好的(不过比大部分动物油脂还是要强一些),但在实现小康之前,中国老百姓首先需要满足的是对油脂“量”的需求。要知道,就算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棕榈油因为其极高的性价比,也仍然有着很强的竞争力呢!何况就算真的没人吃,也可以用作工业原料嘛!
为了推广油棕,李晖一段时间内甚至刻意压制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南洋橡胶园的扩大,没办法,中国目前更重要的还是让老百姓吃饱饭,而伙食里油水越足,粮食的需要量就越少。
与油棕相比,椰子出油量虽然小得多(但也比花生大豆多得多),但却十分耐盐(其实油棕也比较耐盐,但无法像椰子那样在海边的高盐土中生长。)、可以在海边种植,不存在要跟其他经济作物抢地的矛盾,而且椰子全身都是宝,因此也很受重视,只是海边的椰子本就到处都是,产量增长远没有油棕那样显著就是了。
吃糖的多少同样会影响主食的需要量,还会极大地影响人民的幸福感,而中国偏偏自古以来都很缺糖。因此李晖也同样十分重视。只是无论蔗糖还是甜菜,都要与粮食作物抢地,在着重解决国民吃饭问题的这几年里,种植面积不减少就不错了。好在夏威夷这个产糖基地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三十六省”,虽然尚不足以完全满足整个中国的需要,至少可以保证砂糖在中国市场上不再是什么稀罕物,红糖水治病这种事再也不会有了。
此外,中国政府特别从加拿大引种的木本糖料作物糖槭,也多少可以增加一些食用糖的供给。而针对那些贫困家庭和不能吃糖的病患,李晖还充分发掘自己的前世记忆,让人从南美引进了甜叶菊......
而畜牧业和渔业的发展也同样迅猛,由此收获的更多动物性食品不但减小了主食的需要量,还让国人可以摄取更多自己缺乏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对身体健康大有帮助。
其中引进欧洲西门塔尔牛(世界上最好的兼用牛种)改良后激增的牛肉与奶制品产量,有力地支持了已经在全国推广开来的小学生营养餐制度,虽然量上还稍显不足,但至少开了一个好头。
而从绝对数量上,渔业的贡献更大,毕竟现在大半个太平洋都成了中国的渔场,若非渔船、特别是远洋渔船的数量暂时还不够多,可能就连普通老百姓都可以天天吃上海产品。
另外一点麻烦就是,制冷设备的造价现在还是太贵,防止变质的主要方法只能是腌制、熏制等传统方法,虽然能令食物经久不腐并别有风味,但食用太多会增加患癌的风险。只是就华夏人目前的营养摄入水平来说,有咸鱼吃总比没得吃要好,营养不良的话,那可是更加活不长啊!
虽然由于农业科技的差距,如今饲料转化成动物性食品的效率比后世低得多,但无论如何,吃饱饭已经不再是什么难事。事实上,若非之前缺乏积累,恐怕就连小康都已经触手可及。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强制移民政策的成功实施,中国贫困县的数量也大为减少,1905年时全国总共只剩几十个人均收入达不到温饱标准的贫困县,全国尚未温饱的贫困人口加起来也才1000万出头,对比十年前还是一片赤贫的旧中国,这绝对称得上是人间奇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