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崛起1892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林大鑫还是能理解俄国海军官兵这种悲壮的行为。他们是用自沉,来捍卫俄国海军的荣耀,也捍卫了他们这些海军军人的荣誉。
围困海参崴的定北军有第二师、第四师、第十一师以及近卫师大部,林大鑫命令第二师驻守海参崴,在海参崴建立战俘营,关押投降的20余万俄国海陆两军的战俘,命令第四师、第十一师以及近卫师大部撤回沈阳城附近,根据战局的发展,这几个师可能还需要赶赴外蒙古前线或者是勒拿河前线。
本来一直围困海参崴港口的是东北海军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舰队。林大鑫命令第一舰队驻守海参崴港口,同时开始根据俄国人的水雷布置图,清理海参崴港口外的大量水雷,而第二舰队和第三舰队则返回旅顺海军基地休整。
远东总督阿列克塞耶夫在投降之前,亲自给沙皇尼古拉二世发了最后一封电报,叙述了海参崴的各种困难,基本上意思就是说,海参崴外无援兵,自身又面临着粮食耗尽。军心不稳,民心骚乱,加上突围的种种困难,自己逼不得已选择在自沉所有海军舰艇之后。向围困海参崴的定北军缴械投降。
并且阿列克塞耶夫在电文的最后提出,希望沙皇尼古拉二世考虑体面的结束这场和林大鑫麾下势力发生的战争,通过这大半年的战争。俄国海军几乎整体葬送在东北海军和东北飞艇的手中,俄国陆军又接连损失150万以上的军队。如果再加上海参崴20余万的陆军走进定北军的战俘营,等于俄国陆军已经损失高达170万人。
而且战争的进程告诉俄国人。海军就不用提了,就是做为俄国骄傲的陆军,在定北军面前根本占不到任何便宜,而且还非常吃亏,要知道定北军让俄国陆军损失170万人,而定北军加起来损失可能都不到10万人,甚至更少。
阿列克塞耶夫对沙皇尼古拉二世说,现在虽然整个局势,定北军完全占据优势,但是俄国在外蒙古的哈克图城以及买卖城周围还囤积的大军,这是和林大鑫展开谈判的重要砝码。
现在西伯利亚第二方面军惨败,自己领导的海参崴守军也迫不得已即将选择投降,定北军的兵力将会变的更加充裕,外蒙古的定北军兵力就会不断得到加强,如果外蒙古那里的西伯利亚第一方面军再惨败,那么俄国可真就在这场战争中输的连块遮羞布都没有了,不如趁着现在俄国还有筹码,选择和林大鑫谈判,结束这场对俄国来说灾难一样的战争。
在圣彼得堡的的克里姆林宫内,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手中拿着自己的亲叔叔,远东总督阿列克塞耶夫发来的电报,看了不下5遍,最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命令人把俄罗斯帝国的几位重臣召进宫中。
时间不久,俄国的财政大臣维特、海军大臣维奇大公和陆军总参谋长高尔罗斯基,这3位目前在圣彼得堡的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心腹重臣前后脚进入了克里姆林宫。
3人看着沙皇尼古拉二世无精打采的样子,互相看了看,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知道又有坏消息了。
自从和林大鑫的势力发生战争之后,俄国的高层们已经习惯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传来一个坏消息传到圣彼得堡,不知道这次又是什么糟糕透顶的坏消息,最近圣彼得堡接到的坏消息实在太多了。
不过陆军总参谋长高尔罗斯基心中已经有些预感了,自从他给海参崴的远东总督阿列克塞耶夫发了一封让海参崴部队自行突围的电报后,他就担心海参崴的部队根本无力突围,阿列克塞耶夫很可能效仿西伯利亚战区副司令官奥列格列夫,选择直接向围困海参崴的定北军投降。高尔罗斯基看到沙皇尼古拉二世现在的样子,心中猜想他的预感很可能变成了现实。
高尔罗斯基更加无奈的是,如果海参崴现在就投降了,那么围困海参崴的定北军又解脱出来,定北军就又可以有一部分富裕的兵力投入到外蒙古那里,这对西伯利亚战区简直是雪上加霜。
而且现在俄国欧洲能派遣到西伯利亚战区的军队,已经没有多少了,毕竟俄国欧洲也是需要军队守卫的。
本来俄国准备要进行的第二期战时动员扩军的100万,又因为俄国财政没有钱,沙皇尼古拉二世也不愿意从自己的私人金库掏钱,这个扩军计划已经搁置了。
这样一来等于外蒙古那里的定北军兵力会不断加强,而西伯利亚战区却得不到欧洲的援兵了。
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看到自己的3位重臣都来了,叹气说道:“海参崴的远东总督阿列克塞耶夫,发来电报,他即将带领海参崴的海陆两军,在自沉了所有港口内的军舰之后,选择向围困海参崴的定北军投降!”
陆军总参谋长高尔罗斯基一听果然和自己的猜想一样,不禁暗叹了一声,其他2位俄罗斯帝国的重臣,财政大臣维特和海军大臣维奇大公对望了一下,都苦笑了一下,其实他们心中并不感到意外,海参崴的情况摆在那里,没有援兵,粮食也要耗尽,虽然沙皇尼古拉二世已经让远东总督阿列克塞耶夫带领海参崴的海陆两军进行突围,但是他们想要突破定北军的重重堵截,逃到几千公里外的西伯利亚战区控制的地区,那是谈何容易,不说这一路上会有定北军的大军围追堵截,就是逃亡这几千公里的补给问题,就是一大难题,换位思考一下,就是他们处于阿列克塞耶夫那个远东总督的位置,投降也是最明智的选择。
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看着帝国的3位重臣没有意外的表情,不禁暗叹了一声,其实连尼古拉二世自己也对于海参崴的投降没有感到意外。(未完待续。。)
林大鑫还是能理解俄国海军官兵这种悲壮的行为。他们是用自沉,来捍卫俄国海军的荣耀,也捍卫了他们这些海军军人的荣誉。
围困海参崴的定北军有第二师、第四师、第十一师以及近卫师大部,林大鑫命令第二师驻守海参崴,在海参崴建立战俘营,关押投降的20余万俄国海陆两军的战俘,命令第四师、第十一师以及近卫师大部撤回沈阳城附近,根据战局的发展,这几个师可能还需要赶赴外蒙古前线或者是勒拿河前线。
本来一直围困海参崴港口的是东北海军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舰队。林大鑫命令第一舰队驻守海参崴港口,同时开始根据俄国人的水雷布置图,清理海参崴港口外的大量水雷,而第二舰队和第三舰队则返回旅顺海军基地休整。
远东总督阿列克塞耶夫在投降之前,亲自给沙皇尼古拉二世发了最后一封电报,叙述了海参崴的各种困难,基本上意思就是说,海参崴外无援兵,自身又面临着粮食耗尽。军心不稳,民心骚乱,加上突围的种种困难,自己逼不得已选择在自沉所有海军舰艇之后。向围困海参崴的定北军缴械投降。
并且阿列克塞耶夫在电文的最后提出,希望沙皇尼古拉二世考虑体面的结束这场和林大鑫麾下势力发生的战争,通过这大半年的战争。俄国海军几乎整体葬送在东北海军和东北飞艇的手中,俄国陆军又接连损失150万以上的军队。如果再加上海参崴20余万的陆军走进定北军的战俘营,等于俄国陆军已经损失高达170万人。
而且战争的进程告诉俄国人。海军就不用提了,就是做为俄国骄傲的陆军,在定北军面前根本占不到任何便宜,而且还非常吃亏,要知道定北军让俄国陆军损失170万人,而定北军加起来损失可能都不到10万人,甚至更少。
阿列克塞耶夫对沙皇尼古拉二世说,现在虽然整个局势,定北军完全占据优势,但是俄国在外蒙古的哈克图城以及买卖城周围还囤积的大军,这是和林大鑫展开谈判的重要砝码。
现在西伯利亚第二方面军惨败,自己领导的海参崴守军也迫不得已即将选择投降,定北军的兵力将会变的更加充裕,外蒙古的定北军兵力就会不断得到加强,如果外蒙古那里的西伯利亚第一方面军再惨败,那么俄国可真就在这场战争中输的连块遮羞布都没有了,不如趁着现在俄国还有筹码,选择和林大鑫谈判,结束这场对俄国来说灾难一样的战争。
在圣彼得堡的的克里姆林宫内,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手中拿着自己的亲叔叔,远东总督阿列克塞耶夫发来的电报,看了不下5遍,最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命令人把俄罗斯帝国的几位重臣召进宫中。
时间不久,俄国的财政大臣维特、海军大臣维奇大公和陆军总参谋长高尔罗斯基,这3位目前在圣彼得堡的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心腹重臣前后脚进入了克里姆林宫。
3人看着沙皇尼古拉二世无精打采的样子,互相看了看,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知道又有坏消息了。
自从和林大鑫的势力发生战争之后,俄国的高层们已经习惯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传来一个坏消息传到圣彼得堡,不知道这次又是什么糟糕透顶的坏消息,最近圣彼得堡接到的坏消息实在太多了。
不过陆军总参谋长高尔罗斯基心中已经有些预感了,自从他给海参崴的远东总督阿列克塞耶夫发了一封让海参崴部队自行突围的电报后,他就担心海参崴的部队根本无力突围,阿列克塞耶夫很可能效仿西伯利亚战区副司令官奥列格列夫,选择直接向围困海参崴的定北军投降。高尔罗斯基看到沙皇尼古拉二世现在的样子,心中猜想他的预感很可能变成了现实。
高尔罗斯基更加无奈的是,如果海参崴现在就投降了,那么围困海参崴的定北军又解脱出来,定北军就又可以有一部分富裕的兵力投入到外蒙古那里,这对西伯利亚战区简直是雪上加霜。
而且现在俄国欧洲能派遣到西伯利亚战区的军队,已经没有多少了,毕竟俄国欧洲也是需要军队守卫的。
本来俄国准备要进行的第二期战时动员扩军的100万,又因为俄国财政没有钱,沙皇尼古拉二世也不愿意从自己的私人金库掏钱,这个扩军计划已经搁置了。
这样一来等于外蒙古那里的定北军兵力会不断加强,而西伯利亚战区却得不到欧洲的援兵了。
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看到自己的3位重臣都来了,叹气说道:“海参崴的远东总督阿列克塞耶夫,发来电报,他即将带领海参崴的海陆两军,在自沉了所有港口内的军舰之后,选择向围困海参崴的定北军投降!”
陆军总参谋长高尔罗斯基一听果然和自己的猜想一样,不禁暗叹了一声,其他2位俄罗斯帝国的重臣,财政大臣维特和海军大臣维奇大公对望了一下,都苦笑了一下,其实他们心中并不感到意外,海参崴的情况摆在那里,没有援兵,粮食也要耗尽,虽然沙皇尼古拉二世已经让远东总督阿列克塞耶夫带领海参崴的海陆两军进行突围,但是他们想要突破定北军的重重堵截,逃到几千公里外的西伯利亚战区控制的地区,那是谈何容易,不说这一路上会有定北军的大军围追堵截,就是逃亡这几千公里的补给问题,就是一大难题,换位思考一下,就是他们处于阿列克塞耶夫那个远东总督的位置,投降也是最明智的选择。
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看着帝国的3位重臣没有意外的表情,不禁暗叹了一声,其实连尼古拉二世自己也对于海参崴的投降没有感到意外。(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