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西凉铁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贾荣微微摇头,古代人治学的理念和后世有着千差万别,只教给学生儒家的一些书籍,有什么用,枯燥而无味,官员之中,真正能够将儒家经典运用于治理百姓的又有几个,放眼历代,成就者极多,但一想到大汉的人口基数,这种想法悄然无踪。
试想这些学子以后治理地方遇到不会的东西,还去翻阅书籍,遇到百姓房屋倒塌,还需要去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张嘴闭嘴之乎者也,在底层的百姓看来是一名有文化的官员应该具有的,但在讲究务实的贾荣来看可笑无比。
“先生此言谬矣,我大汉在承平之时,交给学子儒家治世之经典未尝不可,但逢此乱世,难保会有蟊贼作乱,难道对方挥军而来,县令郡守不应该会守城之法吗?似边郡之地,异族经常作乱,难道让官员去劝这些异族人?”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依靠的不是书本,而是强大的兵力!”
李真无言以对,一直以来,他都是奉命教书,何曾想到过深层次的东西。
“儒家之经典,不可死记硬背,交给学子如何治理地方之策即可,西凉军不需要满嘴之乎者也,引经据典之辈,渴求的是能将地方治理好,让百姓安居乐业。”贾荣一直想要整治长安的学校。
李真闻言大怒,他是不折不扣的儒家学子,如何听的进这番言语,若不是顾忌贾荣的身份,估计当堂就翻脸。
“将军之言,老夫不敢赞同,不熟读儒家治世之书,如何治理百姓?我儒家乃是大汉之根本。”
贾荣当然听出了李真语气中的不满,微笑道:“敢问李先生,若是百姓遇到雪灾,而失去田园住所,该当如何?”
李真傲然道:“当然是官府出资,让百姓能够渡过难关,百姓必将心存感激。”
“难道不读书就不知道这些吗?那些之乎者也,就交给那些治学的儒家大师来研究,西凉军不需要此等人才。”
话不投机半句多,李真怒火上涌,当即拂袖而去。
陪同而来的学子,瞠目结舌,没想到平日和善的老师还有如此刚强的一面,这些学子大多出身百姓之家,对儒家的什么经典没有儒生那般维护,而且贾荣说的也在理,只要学会识文断字,能够治理地方即可,为何要整日背诵那些无聊的书籍。
“这样的先生不要也罢。”贾荣叹道。
天下人才何其多,为什么就没有一个对自己胃口的,突然,贾荣想到一直赋闲在家的蔡邕,蔡邕是大汉的治学之大家,学究天人,较之李真不知强了几何,而且自己和他沟通起来也比较简单,不如请他掌管学堂。
念及此处,贾荣带领士兵匆匆离开,而贾荣和李真的一番交谈也不胫而走,不得不说,贾荣在民间的威望,学子稍作思量,纷纷指责李真的不是,他们求学,不是为了什么儒家之经典,而是想着报效西凉军,不让父母的心血白费,倾向李真的言论在大趋势下被淹没,同时亦有不少学子黯然离开长安。
“老师,你可曾明白徒儿的意思?”贾荣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蔡邕。
蔡邕皱眉思虑良久,道:“你是说无论是儒家还是兵家法家,皆可授予学生?”第一次听到这种想法,蔡邕的第一感觉就是荒谬,但贾荣所言也是三辅凉州之地目前的情况。
“此事容我再考虑一番。”蔡邕叹道,贾荣经常想出寻常人难以想到的东西,蔡邕见怪不怪。
“老师,凉州三辅之地,乃至以后的西凉军治地,官员皆是出自学堂。”
言毕,贾荣告辞而去。
不得不说,贾荣最后的一句话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到时西凉军治地的官员将和蔡邕都扯上关系,他在西凉军中的影响力将会多大,蔡琰产下一子,是为贾家之长子,而他不得不为女儿着想。
兵家法家儒家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学子学会治理地方,贾荣的目的很简单,但蔡邕最擅长是儒家,兵家法家鲜有涉及。
辗转回到将军府,贾荣信手拿起桌案上的毛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学堂的事,蔡邕答应的可能性很大,接下来就是如何培育指导员,还有就是让军中的将领接受教育,西凉军发展极快,将领方面的人才逐渐出现啊匮乏的局面,贾荣决定开课,让军中的将领能够学习知识。
当这个消息在军中传开时,由此而来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从军者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大老粗,别说什么识文断字了,自己的名字放到面前都很难认识,让他们学习,恐怕难如登天。
学习知... -->>
贾荣微微摇头,古代人治学的理念和后世有着千差万别,只教给学生儒家的一些书籍,有什么用,枯燥而无味,官员之中,真正能够将儒家经典运用于治理百姓的又有几个,放眼历代,成就者极多,但一想到大汉的人口基数,这种想法悄然无踪。
试想这些学子以后治理地方遇到不会的东西,还去翻阅书籍,遇到百姓房屋倒塌,还需要去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张嘴闭嘴之乎者也,在底层的百姓看来是一名有文化的官员应该具有的,但在讲究务实的贾荣来看可笑无比。
“先生此言谬矣,我大汉在承平之时,交给学子儒家治世之经典未尝不可,但逢此乱世,难保会有蟊贼作乱,难道对方挥军而来,县令郡守不应该会守城之法吗?似边郡之地,异族经常作乱,难道让官员去劝这些异族人?”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依靠的不是书本,而是强大的兵力!”
李真无言以对,一直以来,他都是奉命教书,何曾想到过深层次的东西。
“儒家之经典,不可死记硬背,交给学子如何治理地方之策即可,西凉军不需要满嘴之乎者也,引经据典之辈,渴求的是能将地方治理好,让百姓安居乐业。”贾荣一直想要整治长安的学校。
李真闻言大怒,他是不折不扣的儒家学子,如何听的进这番言语,若不是顾忌贾荣的身份,估计当堂就翻脸。
“将军之言,老夫不敢赞同,不熟读儒家治世之书,如何治理百姓?我儒家乃是大汉之根本。”
贾荣当然听出了李真语气中的不满,微笑道:“敢问李先生,若是百姓遇到雪灾,而失去田园住所,该当如何?”
李真傲然道:“当然是官府出资,让百姓能够渡过难关,百姓必将心存感激。”
“难道不读书就不知道这些吗?那些之乎者也,就交给那些治学的儒家大师来研究,西凉军不需要此等人才。”
话不投机半句多,李真怒火上涌,当即拂袖而去。
陪同而来的学子,瞠目结舌,没想到平日和善的老师还有如此刚强的一面,这些学子大多出身百姓之家,对儒家的什么经典没有儒生那般维护,而且贾荣说的也在理,只要学会识文断字,能够治理地方即可,为何要整日背诵那些无聊的书籍。
“这样的先生不要也罢。”贾荣叹道。
天下人才何其多,为什么就没有一个对自己胃口的,突然,贾荣想到一直赋闲在家的蔡邕,蔡邕是大汉的治学之大家,学究天人,较之李真不知强了几何,而且自己和他沟通起来也比较简单,不如请他掌管学堂。
念及此处,贾荣带领士兵匆匆离开,而贾荣和李真的一番交谈也不胫而走,不得不说,贾荣在民间的威望,学子稍作思量,纷纷指责李真的不是,他们求学,不是为了什么儒家之经典,而是想着报效西凉军,不让父母的心血白费,倾向李真的言论在大趋势下被淹没,同时亦有不少学子黯然离开长安。
“老师,你可曾明白徒儿的意思?”贾荣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蔡邕。
蔡邕皱眉思虑良久,道:“你是说无论是儒家还是兵家法家,皆可授予学生?”第一次听到这种想法,蔡邕的第一感觉就是荒谬,但贾荣所言也是三辅凉州之地目前的情况。
“此事容我再考虑一番。”蔡邕叹道,贾荣经常想出寻常人难以想到的东西,蔡邕见怪不怪。
“老师,凉州三辅之地,乃至以后的西凉军治地,官员皆是出自学堂。”
言毕,贾荣告辞而去。
不得不说,贾荣最后的一句话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到时西凉军治地的官员将和蔡邕都扯上关系,他在西凉军中的影响力将会多大,蔡琰产下一子,是为贾家之长子,而他不得不为女儿着想。
兵家法家儒家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学子学会治理地方,贾荣的目的很简单,但蔡邕最擅长是儒家,兵家法家鲜有涉及。
辗转回到将军府,贾荣信手拿起桌案上的毛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学堂的事,蔡邕答应的可能性很大,接下来就是如何培育指导员,还有就是让军中的将领接受教育,西凉军发展极快,将领方面的人才逐渐出现啊匮乏的局面,贾荣决定开课,让军中的将领能够学习知识。
当这个消息在军中传开时,由此而来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从军者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大老粗,别说什么识文断字了,自己的名字放到面前都很难认识,让他们学习,恐怕难如登天。
学习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