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征战五千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二位先生所说的两千精骑究竟在何处?”大魏的军队排成一条长龙缓缓向安喜的方向行去,队伍最前方,冉闵回过头来问着他身后的李悠和白起。
“就藏在中山附近,吾二人本想在决战之时率军从燕军背后杀出,陛下可是想让这两千精骑南下?”李悠按照昨夜和白起商量好的结果说道。
“既如此,那就到了安喜再说吧。”果然如同白起所料的那般冉闵将查看玄甲骑兵的时间推迟了,这大概是因为他对自己的部署有信心,亦或是认为燕军不会南下,而是会在中山等着他前去攻城。
“谨遵陛下之命。”李悠稍微轻松了些,他几乎已经放弃了劝说冉闵按照白起的布置作战的打算,在这样的情况下保留一支完全听从于自己的军队很有必要;而且目前对李悠最为有利的是可以随时随地召唤出玄甲骑兵,若是应用得当可以给燕军带来极大的伤害,而过早的暴露反倒不利。
但愿慕容恪能给玄甲骑兵一个表现的机会吧,不过再看向冉闵的时候他又将悬起的心放下了,面对这样的对手恐怕慕容恪也必须全力以赴,玄甲骑兵一定有在此战大放光彩的机会,而要如何把握机会就看白起的了。
“昨日观看陛下演武,在下略有所得,关于长戟的用法......”轻松下来的李悠稍微上前两步和冉闵讨论起武艺来,像冉闵这般武艺出众之辈实在难得,现在好不容易遇到了,哪舍得放过讨教的机会。
“李先生的见识倒也不俗,此言深得戟法之精要。”相对于战术,冉闵似乎更喜欢讨论武艺,听到李悠的话他兴高采烈的回复,“戟兼具戈、矛二者之长,既有直刃又有横刃,可钩、可啄、可刺、可割、可砍......妙用万千,其用处尤胜戈和矛;只可惜戟法难练,吾当年修习戟法之时......”
一个喜欢说,一个喜欢听,偶尔的发问又总能恰到好处,于是一路上冉闵都兴致勃勃地给李悠传授着自己使用长戟的心得,说到精妙之处还会取下钩戟演练一番,让李悠对戟法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
魏军如此大的动作当然瞒不过大燕军的探马,很快,中山城中的慕容恪也知晓了魏军北上的消息,他立刻召集起麾下众将商量起对策来。
“陛下数日后就能到达中山,到时候两军合为一处,必可一战而下。”相国封弈性子稳妥,他选择了最可靠的方略。
“封兄也太过谨慎了,如今将军麾下有十万大军,魏军方才一万有余,凭借中山的兵力足以战胜魏国。”高开却不肯让功劳从自己手边溜走,“将军,如今连环马已经大致有了模样,吾等再也不用担心魏军冲阵,此时正是出击应战魏军的时候;若是那冉闵知晓陛下前来,两军合到一处不下二十万,定会吓得他抱头鼠窜;到那时候想要再抓住他可就不容易了。”
“有时候并非兵力越多越好。”慕容恪久经沙场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冷兵器时代军队的组织训练度、通信能力、地形、将领统率能力等因素都决定了一位统帅一次能够指挥的大军终究有起极限,军队的数量一旦超过这个极限反倒不是好事,很容易被数量更少的却更为统一、灵活的对手找到机会击溃,“无论安喜还是廉台,都容不下二十万大军;再说吾等身为前锋,理当奋勇出击,又岂可让陛下亲临战场?”
“军中的粮食也不多了,陛下此来也不会携带太多的粮食。”高开继续找着理由,他对军中粮草数量和燕国的粮食储备情况极为清楚,“吾等在中山多等一日就多消耗一天的粮食,说不定没等到陛下前来,营中的粮食就用光了,到时候饿着肚子还怎么和魏军打仗?故而吾等必须尽快解决拦路的魏军,直入邺城;等攻下邺城之时,就是陛下登基称帝之日!”
慕容儁早有称帝的打算,只是在那之前还有冉闵这样一个棘手的对手,在解决冉闵之前他还不想失去大义的旗号;另外,如今传国玉玺正在邺城,没有这样宝物称帝终究不美,所以慕容儁打定主意要在灭掉冉闵、攻下邺城之后才会称帝,这些对于慕容恪、封弈、高开等大燕重臣来说早已不是秘密。
慕容恪和高开的理由让封弈无话可说,况且在座的众将也舍不得将就要到手的功劳让给别人,当下帐中齐声响应,立刻做起了南下的准备。
中山城城门大开,一队队精锐的骑兵从城中鱼贯而出,一辆辆马车满载着粮草、铁链、帐篷等物在骑兵的拱卫下向南行去。
大燕和大魏两国几乎将所有的兵力都投入到了这座战场之上,胜者将获得继续争霸天下的资格,而失败者将会被彻底抹去,此战之后大燕和大魏这两个国家最终只会剩下一个。
大魏自不必多说,他们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了冉闵和他麾下的一万士兵身上,若是败了魏国再无可用之兵,他们的地盘也会被燕国迅速吞噬。
而大燕的情况看起来似乎要好一些,即使慕容恪败了身后还有慕容儁的十余万大军,然而燕国的地盘比魏国更大,面临的敌人也更多,若是慕容恪的这十万大军损失惨重;周围的高句丽、扶余等势力肯定不过放过这个落井下石的好机会,大燕也会在他们的夹击之下变得支零破碎。
大魏的步卒北上,燕国的骑兵南下,两队长长的人马顺着河流缓缓接近,然后终于在安喜碰面了。
两军的前哨试探性的厮杀一阵之后各自回营,冉闵和慕容恪同时下令安营扎寨,今日天色已晚,而明天就将是这两位将星之间的第一次对话。
翌日清晨,号角声将两国士兵从睡梦中唤醒,他们表情肃穆地从帐中出来,排着整齐的队列走出大营,城外河畔,两军开始了对峙,大战一触即发。(未完待续。)
“二位先生所说的两千精骑究竟在何处?”大魏的军队排成一条长龙缓缓向安喜的方向行去,队伍最前方,冉闵回过头来问着他身后的李悠和白起。
“就藏在中山附近,吾二人本想在决战之时率军从燕军背后杀出,陛下可是想让这两千精骑南下?”李悠按照昨夜和白起商量好的结果说道。
“既如此,那就到了安喜再说吧。”果然如同白起所料的那般冉闵将查看玄甲骑兵的时间推迟了,这大概是因为他对自己的部署有信心,亦或是认为燕军不会南下,而是会在中山等着他前去攻城。
“谨遵陛下之命。”李悠稍微轻松了些,他几乎已经放弃了劝说冉闵按照白起的布置作战的打算,在这样的情况下保留一支完全听从于自己的军队很有必要;而且目前对李悠最为有利的是可以随时随地召唤出玄甲骑兵,若是应用得当可以给燕军带来极大的伤害,而过早的暴露反倒不利。
但愿慕容恪能给玄甲骑兵一个表现的机会吧,不过再看向冉闵的时候他又将悬起的心放下了,面对这样的对手恐怕慕容恪也必须全力以赴,玄甲骑兵一定有在此战大放光彩的机会,而要如何把握机会就看白起的了。
“昨日观看陛下演武,在下略有所得,关于长戟的用法......”轻松下来的李悠稍微上前两步和冉闵讨论起武艺来,像冉闵这般武艺出众之辈实在难得,现在好不容易遇到了,哪舍得放过讨教的机会。
“李先生的见识倒也不俗,此言深得戟法之精要。”相对于战术,冉闵似乎更喜欢讨论武艺,听到李悠的话他兴高采烈的回复,“戟兼具戈、矛二者之长,既有直刃又有横刃,可钩、可啄、可刺、可割、可砍......妙用万千,其用处尤胜戈和矛;只可惜戟法难练,吾当年修习戟法之时......”
一个喜欢说,一个喜欢听,偶尔的发问又总能恰到好处,于是一路上冉闵都兴致勃勃地给李悠传授着自己使用长戟的心得,说到精妙之处还会取下钩戟演练一番,让李悠对戟法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
魏军如此大的动作当然瞒不过大燕军的探马,很快,中山城中的慕容恪也知晓了魏军北上的消息,他立刻召集起麾下众将商量起对策来。
“陛下数日后就能到达中山,到时候两军合为一处,必可一战而下。”相国封弈性子稳妥,他选择了最可靠的方略。
“封兄也太过谨慎了,如今将军麾下有十万大军,魏军方才一万有余,凭借中山的兵力足以战胜魏国。”高开却不肯让功劳从自己手边溜走,“将军,如今连环马已经大致有了模样,吾等再也不用担心魏军冲阵,此时正是出击应战魏军的时候;若是那冉闵知晓陛下前来,两军合到一处不下二十万,定会吓得他抱头鼠窜;到那时候想要再抓住他可就不容易了。”
“有时候并非兵力越多越好。”慕容恪久经沙场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冷兵器时代军队的组织训练度、通信能力、地形、将领统率能力等因素都决定了一位统帅一次能够指挥的大军终究有起极限,军队的数量一旦超过这个极限反倒不是好事,很容易被数量更少的却更为统一、灵活的对手找到机会击溃,“无论安喜还是廉台,都容不下二十万大军;再说吾等身为前锋,理当奋勇出击,又岂可让陛下亲临战场?”
“军中的粮食也不多了,陛下此来也不会携带太多的粮食。”高开继续找着理由,他对军中粮草数量和燕国的粮食储备情况极为清楚,“吾等在中山多等一日就多消耗一天的粮食,说不定没等到陛下前来,营中的粮食就用光了,到时候饿着肚子还怎么和魏军打仗?故而吾等必须尽快解决拦路的魏军,直入邺城;等攻下邺城之时,就是陛下登基称帝之日!”
慕容儁早有称帝的打算,只是在那之前还有冉闵这样一个棘手的对手,在解决冉闵之前他还不想失去大义的旗号;另外,如今传国玉玺正在邺城,没有这样宝物称帝终究不美,所以慕容儁打定主意要在灭掉冉闵、攻下邺城之后才会称帝,这些对于慕容恪、封弈、高开等大燕重臣来说早已不是秘密。
慕容恪和高开的理由让封弈无话可说,况且在座的众将也舍不得将就要到手的功劳让给别人,当下帐中齐声响应,立刻做起了南下的准备。
中山城城门大开,一队队精锐的骑兵从城中鱼贯而出,一辆辆马车满载着粮草、铁链、帐篷等物在骑兵的拱卫下向南行去。
大燕和大魏两国几乎将所有的兵力都投入到了这座战场之上,胜者将获得继续争霸天下的资格,而失败者将会被彻底抹去,此战之后大燕和大魏这两个国家最终只会剩下一个。
大魏自不必多说,他们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了冉闵和他麾下的一万士兵身上,若是败了魏国再无可用之兵,他们的地盘也会被燕国迅速吞噬。
而大燕的情况看起来似乎要好一些,即使慕容恪败了身后还有慕容儁的十余万大军,然而燕国的地盘比魏国更大,面临的敌人也更多,若是慕容恪的这十万大军损失惨重;周围的高句丽、扶余等势力肯定不过放过这个落井下石的好机会,大燕也会在他们的夹击之下变得支零破碎。
大魏的步卒北上,燕国的骑兵南下,两队长长的人马顺着河流缓缓接近,然后终于在安喜碰面了。
两军的前哨试探性的厮杀一阵之后各自回营,冉闵和慕容恪同时下令安营扎寨,今日天色已晚,而明天就将是这两位将星之间的第一次对话。
翌日清晨,号角声将两国士兵从睡梦中唤醒,他们表情肃穆地从帐中出来,排着整齐的队列走出大营,城外河畔,两军开始了对峙,大战一触即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