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美人戾气重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隔日又是早朝,围绕着晋王是否应当就藩的两派势力们都攒足了劲,预备着要在朝会上大撕一场。
一派自然以万阁老为首,他打从站队以后,先得皇帝赐席,又得晋王赠鸡,虽然都不值啥钱,但对万阁老来说,这是天家父子先后都向他释放出了示好的信号,其意义非表象的金钱所能衡量,其中蕴含了他日后起复的深厚希望。
万阁老为此很觉欣慰鼓舞,收到晋王给送来的两只山鸡后,还连夜写了封信,让人送与元宵后已赴高邮上任的不成器的儿子那里去,严厉叮嘱他务要老实做官,不指望他出什么政绩,能安安稳稳把一任熬过去,回来就好往上动一动了。
另一派则因原来的领头人卢文滨翻船遭贬,变成了一群散兵游勇,斗志也相对有所下降,
先帝晚年怠政而导致的朝纲涣散没有这么快能重振回来,卢文滨一贬((哪怕是因他自身不检),让相当一部分投机分子吓得缩回了头,虽又因万阁老不认祖制的豪言太骇人听闻,令一部分中间派愤而站到了他对面去,但总的来说,这一方的气势还是弱了不少,上回是压着万阁老喷的,这回恐怕未必能够了。
卯中时,有资格上朝的朝臣们鱼贯而入,各就其位。
看上去势均力敌,这原本应当是一场耗时良久的恶战。
事实起初也确实如此,朝会开始不多久,两派官员就吐沫横飞,声嘶力竭,争到脸红脖子粗,个别情绪激动的手里拿着的笏板都飞了。
而随着日头渐渐高起,官员们吵到口干舌燥,体力差些的经不起这样长久的唇枪舌战,不得不暂且退回队伍里歇息,闹哄得不成样子的大殿里终于清静了一些。
这时候看胜负就能分明一些了——占上风的是万阁老那一派。
不用奇怪,因为上回万阁老算是单抗,而这次他多了一个强有力的帮腔:吏部尚书冯老大人。
自新皇登基以来,冯大人一直非常低调,几乎不对朝政发表什么看法,但再低调他身上万阁老派系的烙印也非常鲜明,因为他的长女嫁与了万阁老的独子为妻,与万阁老是儿女亲家。
在先帝朝时,冯大人和万阁老这么一连亲,堪称强强联手,横霸朝堂,无人能敌——事实上他这个天官的位子就是万阁老力推而上的,当日吏部尚书空缺时,还有另一个有力竞争者,论资历论能为都更加出众,但不肯捧万阁老的臭脚,于是不但在竞争中黯然败北,其后还遭贬外放了。
俗话说得好,风水轮流转,转到了新皇当朝,万阁老的风光不再,冯大人也跟着黯然失色,虽因他们得势时没少往各个要紧部门安插人手,羽翼丰满,皇帝一时还未有什么大的动作,但万阁老所能感受的冷遇,冯大人一样也是觉得透心凉。
更糟的是,别人如工部蔡尚书之流见势不妙,还能同万阁老来个翻脸切割,重投新主,他和万阁老捆绑得太紧密了,万阁老干正经事不成,搞阴谋背地里算计人是一把好手,冯大人靠着他往上爬,很多事瞒不过他,自然让他掌握了不少黑材料,他要敢卖万阁老投皇帝的好,万阁老临死前就敢拖他一把,拉着他共沉沦。
冯大人进进不成,退退不掉,为此心塞得不行,只能缩起来做鹌鹑。
他这回肯站出来,乃是因此举既助了万阁老的力,又中了皇帝的意,皇帝给万阁老的那份赐席对万阁老是脸面,对他就是提示,这样两面讨好的机会不好找,所以在这次的朝争里,他观望一阵之后,就一改往日作风大胆地站出来了。
吏部是六部之首,同为尚书,“天官”的美誉只有吏部尚书才能享有,对于大多数五品以下低品级官员们来说,吏部尚书真如天一般压在他们的头顶,他们的考评升迁贬谪几乎全掌握在吏部四司里,如今冯大人这一站出来,即便是最狂放的以挨廷杖为荣那部分言官也有点萎了。
跟皇上作对哪怕被贬了好歹也能得个忠直的名望,跟吏部尚书作对,回头让揪了小辫子,无声无息贬到哪个荒凉地方去(先例卢文滨),这亏吃了也白吃啊。
不划算。
这么此消彼长着,时间不知不觉又到了正午,疲饿交加下,两方都渐渐偃旗息鼓了,万阁老虽站上风,但优势没大到压倒的地步,争到此时,只能下次再来。这等事涉祖制的大事,本不可能一两回朝会就争得出来,诸人都很有经验了。
孰料这次,老经验却不管用了。
皇帝高坐御案,缓声开了口。
他的... -->>
隔日又是早朝,围绕着晋王是否应当就藩的两派势力们都攒足了劲,预备着要在朝会上大撕一场。
一派自然以万阁老为首,他打从站队以后,先得皇帝赐席,又得晋王赠鸡,虽然都不值啥钱,但对万阁老来说,这是天家父子先后都向他释放出了示好的信号,其意义非表象的金钱所能衡量,其中蕴含了他日后起复的深厚希望。
万阁老为此很觉欣慰鼓舞,收到晋王给送来的两只山鸡后,还连夜写了封信,让人送与元宵后已赴高邮上任的不成器的儿子那里去,严厉叮嘱他务要老实做官,不指望他出什么政绩,能安安稳稳把一任熬过去,回来就好往上动一动了。
另一派则因原来的领头人卢文滨翻船遭贬,变成了一群散兵游勇,斗志也相对有所下降,
先帝晚年怠政而导致的朝纲涣散没有这么快能重振回来,卢文滨一贬((哪怕是因他自身不检),让相当一部分投机分子吓得缩回了头,虽又因万阁老不认祖制的豪言太骇人听闻,令一部分中间派愤而站到了他对面去,但总的来说,这一方的气势还是弱了不少,上回是压着万阁老喷的,这回恐怕未必能够了。
卯中时,有资格上朝的朝臣们鱼贯而入,各就其位。
看上去势均力敌,这原本应当是一场耗时良久的恶战。
事实起初也确实如此,朝会开始不多久,两派官员就吐沫横飞,声嘶力竭,争到脸红脖子粗,个别情绪激动的手里拿着的笏板都飞了。
而随着日头渐渐高起,官员们吵到口干舌燥,体力差些的经不起这样长久的唇枪舌战,不得不暂且退回队伍里歇息,闹哄得不成样子的大殿里终于清静了一些。
这时候看胜负就能分明一些了——占上风的是万阁老那一派。
不用奇怪,因为上回万阁老算是单抗,而这次他多了一个强有力的帮腔:吏部尚书冯老大人。
自新皇登基以来,冯大人一直非常低调,几乎不对朝政发表什么看法,但再低调他身上万阁老派系的烙印也非常鲜明,因为他的长女嫁与了万阁老的独子为妻,与万阁老是儿女亲家。
在先帝朝时,冯大人和万阁老这么一连亲,堪称强强联手,横霸朝堂,无人能敌——事实上他这个天官的位子就是万阁老力推而上的,当日吏部尚书空缺时,还有另一个有力竞争者,论资历论能为都更加出众,但不肯捧万阁老的臭脚,于是不但在竞争中黯然败北,其后还遭贬外放了。
俗话说得好,风水轮流转,转到了新皇当朝,万阁老的风光不再,冯大人也跟着黯然失色,虽因他们得势时没少往各个要紧部门安插人手,羽翼丰满,皇帝一时还未有什么大的动作,但万阁老所能感受的冷遇,冯大人一样也是觉得透心凉。
更糟的是,别人如工部蔡尚书之流见势不妙,还能同万阁老来个翻脸切割,重投新主,他和万阁老捆绑得太紧密了,万阁老干正经事不成,搞阴谋背地里算计人是一把好手,冯大人靠着他往上爬,很多事瞒不过他,自然让他掌握了不少黑材料,他要敢卖万阁老投皇帝的好,万阁老临死前就敢拖他一把,拉着他共沉沦。
冯大人进进不成,退退不掉,为此心塞得不行,只能缩起来做鹌鹑。
他这回肯站出来,乃是因此举既助了万阁老的力,又中了皇帝的意,皇帝给万阁老的那份赐席对万阁老是脸面,对他就是提示,这样两面讨好的机会不好找,所以在这次的朝争里,他观望一阵之后,就一改往日作风大胆地站出来了。
吏部是六部之首,同为尚书,“天官”的美誉只有吏部尚书才能享有,对于大多数五品以下低品级官员们来说,吏部尚书真如天一般压在他们的头顶,他们的考评升迁贬谪几乎全掌握在吏部四司里,如今冯大人这一站出来,即便是最狂放的以挨廷杖为荣那部分言官也有点萎了。
跟皇上作对哪怕被贬了好歹也能得个忠直的名望,跟吏部尚书作对,回头让揪了小辫子,无声无息贬到哪个荒凉地方去(先例卢文滨),这亏吃了也白吃啊。
不划算。
这么此消彼长着,时间不知不觉又到了正午,疲饿交加下,两方都渐渐偃旗息鼓了,万阁老虽站上风,但优势没大到压倒的地步,争到此时,只能下次再来。这等事涉祖制的大事,本不可能一两回朝会就争得出来,诸人都很有经验了。
孰料这次,老经验却不管用了。
皇帝高坐御案,缓声开了口。
他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