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立鼎1894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没有切肤之痛,自以为活在太平盛世的大多数国人,是绝对不会想到他们会距离危险那么近。
从五月开始爆发在高丽半岛的多次冲突,之后的连场战斗,甚至平壤攻防战、数次海战,大多数人都是一副看戏的心态来对待。在整个大清国民众的心里,我煌煌天朝上国是不会输给日本那种蕞尔小邦的。
甚至开始时,大多数朝廷重臣居然以为日本只有几百万人口,士兵都凑不出几万人。即使是打赢了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哪怕杨浩通过《国闻报》公布日本的详情,一点点的讲述他们的残酷战争史,近几十年为了侵略而做的全体动员,各种准备。朝野之间,依旧是一副“杨氏不过危言耸听”的论调。
现在,几乎所有重臣心目中最重要的事,还是斗倒李鸿章。
之前的黄海大战惨胜,让他们感到十分的遗憾。而节节败退到鸭绿江口的清军积极备战,在他们看来获胜的几率超过大半。因此,哪怕翁同龢被整下去了,势力广大的清流帝党,依旧对全面战争动员不以为然,磨磨蹭蹭。
然而就在这几天,日军居然突袭到了本国土地上!虽然绝大多数人照着地图都未必能找到那个名叫“日照”的小县城,却也因此而感受到了之前半年多时间都未曾有过的震动。
日本人,真的是胆大包天啊!他们公然侵犯大清国的本土,这是要做反呐!
满朝文武嘴头子上的“开战”第一次开始落实,但他们的着眼点,却根本没放在那些死难的平民身上。除了无可回避的山东巡抚李秉衡上了个痛心疾首的折子之外,也就只有民间的一些人在议论,只有聚集在京城乃至四周准备明年会试的举子们在声讨。
一天之内,全国各地写来的折子中,九成是在谴责李鸿章“身为直隶总督,北洋海防之首,居然让区区日本纵兵犯境,可谓渎职。朝廷花了几千万弄大兵船养军队,到底是干什么吃的?”
巡防营和北洋官兵浴血奋战的功劳,被他们轻描淡写的模糊过去。反过头来,却对杨氏以及沂州团练何以能够抵御进犯之敌,更杀伤过千的结果表示怀疑,不住的催促李秉衡派人前往调查核实。更有数不清的忠心耿耿之大清臣子,要求着实弄清楚杨氏所拥武力是否合法,沂州团练武备是否太过强大。
诺大一个国家,对此的反应五花八门,却独独少了一种真正属于民族群体面对侵略战争的同仇敌忾。
天津,北洋衙门。
李经方面带激愤之色,脚步匆匆的冲进后堂,那举止失措的模样,让正拿着一叠子街头小报阅读的李鸿章大为不悦,啪的一巴掌拍在桌上。
“慌里慌张的,像什么样子!多大年纪的人了,天塌下来也要镇定自若!”
李经方浑身一颤,急忙停住,端庄仪容恭敬低头:“是,父亲教训的对。”
“哼!”李鸿章瞪了他一眼,没有再多说,不过手上的东西却也看不下去了。索性全都抛下,淡淡的问:“到底什么事,让你如此急三火四的?”
李经方从袖子里掏出一摞便签,稍显激动的道:“父亲,您看看这些朝廷重臣,根本就不关心倭寇犯境、黎民遭难之事,全都处心积虑要借题发挥,让您下台!如今局势危如累卵,列强都在坐看日人与我等一决生死。稍有不慎,便是国破家亡的下场!他们……竟然一点轻重都分不清,只知道内斗!”
李鸿章淡淡一瞥那些便签,不用看也知道,肯定是从电报房抄录回来的。此外应该也有给朝廷的奏折摘录,这却是他一早就经营下的,随时能够把握朝廷动态的手段。任何人想要通过政治斗争把他搞掉,上给皇帝的折子内容基本没有秘密可言。
对于朝中那群人的嘴脸,李鸿章比谁都清楚。仰起头来直视李经方:“你就为此着急上火?莫非以为这点子东西能伤到老夫的皮毛不成?”
李经方摇摇头:“不是。儿子是气愤,他们根本都不关心此事之中隐藏的危机有多重大!英法德美俄诸国,都试图在此次战争中攫取对他们有利的利益,甚至不惜为此上下其手。《国闻报》数次阐述披露,他们也应该看得清楚了吧?可您看看,他们却只想着拆台,拖后腿,把打了胜仗的团练兵给收拾掉!简直,简直……。”
他气愤的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了。
李鸿章叹道:“你呀,还是历练不够。”
站起身来,倒背双手在厅堂之中慢慢的来回踱了几圈,食中二指遥遥一点京城方向,悠然道:“你当他们看不清楚状况吗?其实他们比任何人都明白。别忘了他们是一群什么人,清流嘛!只要有官做,能够名传天下,死几个平民百姓算什么?想当年打太平军打捻匪,死伤以千万计,整个南方都打得稀烂,一座座城池杀的精光。如今还不是四海升平?”
李鸿章当年就是杀的人头滚滚才有了今天,心性刚硬,早已不为些许凡人动摇。能够挺立朝堂之上的那些家伙,又有哪一个不是历经无数明争暗斗,几番生死搏杀才冒出来的人尖子?
“杨浩那小子与咱们走的近,几次三番襄助北洋,却一根毫毛都不肯拔来孝敬那些清流。更屡次弄出些事端来动摇他们的君明臣贤之格局,甚至有倾覆大清正统的危害。如今却要登堂入室了,他们焉能放任不管?”
李经方开始还没听明白,不过随后细细一想,恍然大悟:“对呀,我原来还觉得奇怪,怎么杨氏突然转了性子,首次公然宣扬... -->>
没有切肤之痛,自以为活在太平盛世的大多数国人,是绝对不会想到他们会距离危险那么近。
从五月开始爆发在高丽半岛的多次冲突,之后的连场战斗,甚至平壤攻防战、数次海战,大多数人都是一副看戏的心态来对待。在整个大清国民众的心里,我煌煌天朝上国是不会输给日本那种蕞尔小邦的。
甚至开始时,大多数朝廷重臣居然以为日本只有几百万人口,士兵都凑不出几万人。即使是打赢了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哪怕杨浩通过《国闻报》公布日本的详情,一点点的讲述他们的残酷战争史,近几十年为了侵略而做的全体动员,各种准备。朝野之间,依旧是一副“杨氏不过危言耸听”的论调。
现在,几乎所有重臣心目中最重要的事,还是斗倒李鸿章。
之前的黄海大战惨胜,让他们感到十分的遗憾。而节节败退到鸭绿江口的清军积极备战,在他们看来获胜的几率超过大半。因此,哪怕翁同龢被整下去了,势力广大的清流帝党,依旧对全面战争动员不以为然,磨磨蹭蹭。
然而就在这几天,日军居然突袭到了本国土地上!虽然绝大多数人照着地图都未必能找到那个名叫“日照”的小县城,却也因此而感受到了之前半年多时间都未曾有过的震动。
日本人,真的是胆大包天啊!他们公然侵犯大清国的本土,这是要做反呐!
满朝文武嘴头子上的“开战”第一次开始落实,但他们的着眼点,却根本没放在那些死难的平民身上。除了无可回避的山东巡抚李秉衡上了个痛心疾首的折子之外,也就只有民间的一些人在议论,只有聚集在京城乃至四周准备明年会试的举子们在声讨。
一天之内,全国各地写来的折子中,九成是在谴责李鸿章“身为直隶总督,北洋海防之首,居然让区区日本纵兵犯境,可谓渎职。朝廷花了几千万弄大兵船养军队,到底是干什么吃的?”
巡防营和北洋官兵浴血奋战的功劳,被他们轻描淡写的模糊过去。反过头来,却对杨氏以及沂州团练何以能够抵御进犯之敌,更杀伤过千的结果表示怀疑,不住的催促李秉衡派人前往调查核实。更有数不清的忠心耿耿之大清臣子,要求着实弄清楚杨氏所拥武力是否合法,沂州团练武备是否太过强大。
诺大一个国家,对此的反应五花八门,却独独少了一种真正属于民族群体面对侵略战争的同仇敌忾。
天津,北洋衙门。
李经方面带激愤之色,脚步匆匆的冲进后堂,那举止失措的模样,让正拿着一叠子街头小报阅读的李鸿章大为不悦,啪的一巴掌拍在桌上。
“慌里慌张的,像什么样子!多大年纪的人了,天塌下来也要镇定自若!”
李经方浑身一颤,急忙停住,端庄仪容恭敬低头:“是,父亲教训的对。”
“哼!”李鸿章瞪了他一眼,没有再多说,不过手上的东西却也看不下去了。索性全都抛下,淡淡的问:“到底什么事,让你如此急三火四的?”
李经方从袖子里掏出一摞便签,稍显激动的道:“父亲,您看看这些朝廷重臣,根本就不关心倭寇犯境、黎民遭难之事,全都处心积虑要借题发挥,让您下台!如今局势危如累卵,列强都在坐看日人与我等一决生死。稍有不慎,便是国破家亡的下场!他们……竟然一点轻重都分不清,只知道内斗!”
李鸿章淡淡一瞥那些便签,不用看也知道,肯定是从电报房抄录回来的。此外应该也有给朝廷的奏折摘录,这却是他一早就经营下的,随时能够把握朝廷动态的手段。任何人想要通过政治斗争把他搞掉,上给皇帝的折子内容基本没有秘密可言。
对于朝中那群人的嘴脸,李鸿章比谁都清楚。仰起头来直视李经方:“你就为此着急上火?莫非以为这点子东西能伤到老夫的皮毛不成?”
李经方摇摇头:“不是。儿子是气愤,他们根本都不关心此事之中隐藏的危机有多重大!英法德美俄诸国,都试图在此次战争中攫取对他们有利的利益,甚至不惜为此上下其手。《国闻报》数次阐述披露,他们也应该看得清楚了吧?可您看看,他们却只想着拆台,拖后腿,把打了胜仗的团练兵给收拾掉!简直,简直……。”
他气愤的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了。
李鸿章叹道:“你呀,还是历练不够。”
站起身来,倒背双手在厅堂之中慢慢的来回踱了几圈,食中二指遥遥一点京城方向,悠然道:“你当他们看不清楚状况吗?其实他们比任何人都明白。别忘了他们是一群什么人,清流嘛!只要有官做,能够名传天下,死几个平民百姓算什么?想当年打太平军打捻匪,死伤以千万计,整个南方都打得稀烂,一座座城池杀的精光。如今还不是四海升平?”
李鸿章当年就是杀的人头滚滚才有了今天,心性刚硬,早已不为些许凡人动摇。能够挺立朝堂之上的那些家伙,又有哪一个不是历经无数明争暗斗,几番生死搏杀才冒出来的人尖子?
“杨浩那小子与咱们走的近,几次三番襄助北洋,却一根毫毛都不肯拔来孝敬那些清流。更屡次弄出些事端来动摇他们的君明臣贤之格局,甚至有倾覆大清正统的危害。如今却要登堂入室了,他们焉能放任不管?”
李经方开始还没听明白,不过随后细细一想,恍然大悟:“对呀,我原来还觉得奇怪,怎么杨氏突然转了性子,首次公然宣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