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七步(清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 而之前让胤禛胤禩摸不着头脑的谜语也揭开了答案。
康熙六十年十一月戊子朔。
○辛卯。冬至节。祀天于圜丘。遣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祯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暂安奉殿、孝陵、孝东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停止次日朝贺。
○谕吏部、总河赵世显、现在河南、著即从河南来京。其总河印务、著陈鹏年署理。
此诏一出满庭哗然。祭天素来是天子所行。今日却让雍亲王代为祭天,可是偏偏皇上又让大将军王建立军功,出征仪仗按天子规制。想来不管皇上是在这兄弟二人中的谁摇摆不定。德妃都必然坐定了太后之位。于是便少不了去巴结德妃的。康熙都看在眼里,只做不知。
天子祭天实属繁琐。只因历朝历代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都笃信天上、地下分别住着玉皇大帝及各路神仙,包括日、月、星辰、云、雨、风、雷、土地等天、地神灵,它们听从玉帝的指令和调遣,对人间施展各自的本领。水是生命之源,万物靠水滋养。古老的中国一直是以农耕业为主,世代靠天吃饭的生灵,只能把丰收的希望寄托于上天的恩赐,因而他们就要不断地祈祷、礼拜这些他们认为能够赐福的帝神。于是就产生了“雩祭”。雩(yu,读鱼)祭,亦称雩祀,是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源自何时,已无从考据,只能以“历史久远”来概括,《春秋传》即载有“龙现而雩”。其注释为:龙星于每年四月(农历)间显现在东方的天空,此时大地万物也正值生长旺盛之期,急需更多的雨水浇灌,所以举行祭天求雨礼为正当之时。随着历史的发展,雩祭由民间祈祷活动逐渐上升为皇权统治下的国家祀典,在京师由皇帝亲祭或派遣亲王祭祀,地方辖区则由地方最高官员祭拜到了大清朝,雩祭已形成了最完善的典礼礼制
雩祭之典分为两种:“常雩”和“大雩”。常雩,古义为“每岁常行之礼,祭告天地神灵为百榖祈膏雨”。它又包括两类:定期和不定期。定期就是每年孟夏之月,龙星现于天空之后,占卜日期举行致祭,即使雩祭时不旱,亦为雩。不定期就是指雨量不足,因旱而雩。大雩,是专为大旱而设之雩礼,孟夏常雩之后,旱甚,则大雩——大雩礼不得轻易举行。
随着典仪官唱赞“燔柴迎帝神”,奏响迎帝神乐,燔柴炉内袅袅青烟徐徐升上天空,祭拜典礼正式开始。
祀日,黎明时分,皇帝穿着祭服,前导仪仗,后随陪官,由天坛斋宫乘辇至圜丘坛。
圜丘坛第一层,也就是最上层,朝南方向,摆放着皇天上帝的牌位;第一层的东西向摆放着圣祖(清代已故皇帝)的牌位。四从位神牌在第二层,大明(日神)、星辰西向,夜明(月神)、*风雷东向——这是遵照冬至祭天的“圜丘之制”而设位。各神位前均设有青幄(帐幕)。各神位前均按定数陈设祭器、祭品,包括帛、犊、簠、簋、笾、豆、尊、爵、炉、灯等等。乐部设中和韶乐于坛下,分左右悬挂。皇帝首先来到祭坛第二层拜位前,陪祀诸王、贝勒站位于第三层阶上,贝子、公爵站位于阶下,百官站位于外壝棂星门外,按顺序左右排列,所有人均面向北面。
随着典仪官唱赞“燔柴迎帝神”,奏响迎帝神乐,燔柴炉内袅袅青烟徐徐升上天空,祭拜典礼正式开始。皇帝在赞引官恭导下,升上祭坛的第一层上帝位前,先上三柱香,再奉上三瓣香,然后依次到列圣配位前上香,回到第二层拜位,行三跪九拜礼,众官随跪叩。第二项,奠玉帛:奏祭乐,皇帝升坛,将玉(苍璧)、帛奉上。第三项,跪进俎:奏祭乐,皇帝升坛,将胙(zuo,读坐,祭祀用肉)牛奉上。第四项,行初献礼:皇帝升坛诣上帝位前,跪献爵,放在正中位置,然后所有人俱跪,司祝官站到坛中心的“天心石”上,跪读写给上帝的祝文,读罢奉祝版跪安于上帝位前帛匣,皇帝率群臣行三拜礼。再到配位列圣前依次献爵行三拜礼。此过程中,祭乐响奏,舞生伴舞。第五项,行亚献礼:皇帝升坛,依次跪献爵,均放于左边,仪节同初献礼,只是不读祝文,依然是祭乐响奏,舞生伴舞。第六项,行终献礼:皇帝升坛,依次跪献爵,均放于右边,仪节同亚献礼。四从位神牌前上香、奠帛、献爵、行礼,由指定的分献官完成。饮福受胙:奏祭乐,皇帝跪受福酒和胙肉,皆行三拜礼。最后,皇帝率群臣行谢福胙礼,三跪九拜。第七项,撤馔:奏祭乐,礼部堂官到上帝案前,一跪三叩头,捧苍璧退。第八项,送帝神:奏祭乐,皇帝率群臣行三跪九拜礼。第九项,望燎:有司奉送祝版、帛、馔、香至各燎炉(焚化配位和从位供品置燎炉,焚化上帝位前供品置燔柴炉),奏祭乐,皇帝由内壝南左门出,至望燎位望燎。待祝版、帛烧到一半时,赞礼官奏礼毕,皇帝更衣回銮。
大雩与常雩在礼制上略有不同。致祭前一天,皇帝派遣大臣要祗告太庙列祖列宗,所以第二天圜丘坛设位时,只设皇天上帝位和四从位。祀日,皇帝穿雨冠素服,入坛致祭,陪祀王公及以下各官都穿雨冠素服。三献礼终,祭乐停止,由十六名穿着为一整体的舞童,手执羽翳,进入坛位,起跳“皇舞”,同时歌咏乾隆皇帝御制云汉诗八章。其余仪式和乐章均与常雩礼同。
降雨了,再派遣大臣穿朝服,按常仪去行礼,叫“报祀”。
胤禛便是要按照这样一套流程走下来。等他走完这一整套的流程便也理解为何康熙已不再坚持要亲力亲为了,实在费力的紧。祭天之后,胤禛也感到疲惫不堪。
夜里胤禛与胤禩见面,胤禩见他一脸的疲惫,不由的打趣“四哥如今便觉得累了,若是日后成了皇帝,难不成还不祭天不成。”
胤禛喝着茶半眯着眼睛说“若日真有以后,四哥宁可多为黎民百姓做事,也不去求这劳什子的上天。”
“四哥这话便说的大不敬了。”
“不是大不敬,只是不想做那不问苍生问鬼神的皇帝,老天若是庇佑也当看做皇帝的是否尽心劳神。若是个好皇帝造福百姓,上天自然眷顾。若是昏君,便是日日祭天拜神,也不见的苍天垂怜。若是四哥真有那一天,便是不祭天,也要叫百姓吃饱喝足才是。”胤禛此时说的话,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一语成谶。而这一次的祭天,成为了他唯一一次的祭天活动。
天坛自明朝建立,至清代灭亡,期间唯有雍正为曾去往祭天。也仅仅是他一个。
p; 而之前让胤禛胤禩摸不着头脑的谜语也揭开了答案。
康熙六十年十一月戊子朔。
○辛卯。冬至节。祀天于圜丘。遣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祯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暂安奉殿、孝陵、孝东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停止次日朝贺。
○谕吏部、总河赵世显、现在河南、著即从河南来京。其总河印务、著陈鹏年署理。
此诏一出满庭哗然。祭天素来是天子所行。今日却让雍亲王代为祭天,可是偏偏皇上又让大将军王建立军功,出征仪仗按天子规制。想来不管皇上是在这兄弟二人中的谁摇摆不定。德妃都必然坐定了太后之位。于是便少不了去巴结德妃的。康熙都看在眼里,只做不知。
天子祭天实属繁琐。只因历朝历代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都笃信天上、地下分别住着玉皇大帝及各路神仙,包括日、月、星辰、云、雨、风、雷、土地等天、地神灵,它们听从玉帝的指令和调遣,对人间施展各自的本领。水是生命之源,万物靠水滋养。古老的中国一直是以农耕业为主,世代靠天吃饭的生灵,只能把丰收的希望寄托于上天的恩赐,因而他们就要不断地祈祷、礼拜这些他们认为能够赐福的帝神。于是就产生了“雩祭”。雩(yu,读鱼)祭,亦称雩祀,是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源自何时,已无从考据,只能以“历史久远”来概括,《春秋传》即载有“龙现而雩”。其注释为:龙星于每年四月(农历)间显现在东方的天空,此时大地万物也正值生长旺盛之期,急需更多的雨水浇灌,所以举行祭天求雨礼为正当之时。随着历史的发展,雩祭由民间祈祷活动逐渐上升为皇权统治下的国家祀典,在京师由皇帝亲祭或派遣亲王祭祀,地方辖区则由地方最高官员祭拜到了大清朝,雩祭已形成了最完善的典礼礼制
雩祭之典分为两种:“常雩”和“大雩”。常雩,古义为“每岁常行之礼,祭告天地神灵为百榖祈膏雨”。它又包括两类:定期和不定期。定期就是每年孟夏之月,龙星现于天空之后,占卜日期举行致祭,即使雩祭时不旱,亦为雩。不定期就是指雨量不足,因旱而雩。大雩,是专为大旱而设之雩礼,孟夏常雩之后,旱甚,则大雩——大雩礼不得轻易举行。
随着典仪官唱赞“燔柴迎帝神”,奏响迎帝神乐,燔柴炉内袅袅青烟徐徐升上天空,祭拜典礼正式开始。
祀日,黎明时分,皇帝穿着祭服,前导仪仗,后随陪官,由天坛斋宫乘辇至圜丘坛。
圜丘坛第一层,也就是最上层,朝南方向,摆放着皇天上帝的牌位;第一层的东西向摆放着圣祖(清代已故皇帝)的牌位。四从位神牌在第二层,大明(日神)、星辰西向,夜明(月神)、*风雷东向——这是遵照冬至祭天的“圜丘之制”而设位。各神位前均设有青幄(帐幕)。各神位前均按定数陈设祭器、祭品,包括帛、犊、簠、簋、笾、豆、尊、爵、炉、灯等等。乐部设中和韶乐于坛下,分左右悬挂。皇帝首先来到祭坛第二层拜位前,陪祀诸王、贝勒站位于第三层阶上,贝子、公爵站位于阶下,百官站位于外壝棂星门外,按顺序左右排列,所有人均面向北面。
随着典仪官唱赞“燔柴迎帝神”,奏响迎帝神乐,燔柴炉内袅袅青烟徐徐升上天空,祭拜典礼正式开始。皇帝在赞引官恭导下,升上祭坛的第一层上帝位前,先上三柱香,再奉上三瓣香,然后依次到列圣配位前上香,回到第二层拜位,行三跪九拜礼,众官随跪叩。第二项,奠玉帛:奏祭乐,皇帝升坛,将玉(苍璧)、帛奉上。第三项,跪进俎:奏祭乐,皇帝升坛,将胙(zuo,读坐,祭祀用肉)牛奉上。第四项,行初献礼:皇帝升坛诣上帝位前,跪献爵,放在正中位置,然后所有人俱跪,司祝官站到坛中心的“天心石”上,跪读写给上帝的祝文,读罢奉祝版跪安于上帝位前帛匣,皇帝率群臣行三拜礼。再到配位列圣前依次献爵行三拜礼。此过程中,祭乐响奏,舞生伴舞。第五项,行亚献礼:皇帝升坛,依次跪献爵,均放于左边,仪节同初献礼,只是不读祝文,依然是祭乐响奏,舞生伴舞。第六项,行终献礼:皇帝升坛,依次跪献爵,均放于右边,仪节同亚献礼。四从位神牌前上香、奠帛、献爵、行礼,由指定的分献官完成。饮福受胙:奏祭乐,皇帝跪受福酒和胙肉,皆行三拜礼。最后,皇帝率群臣行谢福胙礼,三跪九拜。第七项,撤馔:奏祭乐,礼部堂官到上帝案前,一跪三叩头,捧苍璧退。第八项,送帝神:奏祭乐,皇帝率群臣行三跪九拜礼。第九项,望燎:有司奉送祝版、帛、馔、香至各燎炉(焚化配位和从位供品置燎炉,焚化上帝位前供品置燔柴炉),奏祭乐,皇帝由内壝南左门出,至望燎位望燎。待祝版、帛烧到一半时,赞礼官奏礼毕,皇帝更衣回銮。
大雩与常雩在礼制上略有不同。致祭前一天,皇帝派遣大臣要祗告太庙列祖列宗,所以第二天圜丘坛设位时,只设皇天上帝位和四从位。祀日,皇帝穿雨冠素服,入坛致祭,陪祀王公及以下各官都穿雨冠素服。三献礼终,祭乐停止,由十六名穿着为一整体的舞童,手执羽翳,进入坛位,起跳“皇舞”,同时歌咏乾隆皇帝御制云汉诗八章。其余仪式和乐章均与常雩礼同。
降雨了,再派遣大臣穿朝服,按常仪去行礼,叫“报祀”。
胤禛便是要按照这样一套流程走下来。等他走完这一整套的流程便也理解为何康熙已不再坚持要亲力亲为了,实在费力的紧。祭天之后,胤禛也感到疲惫不堪。
夜里胤禛与胤禩见面,胤禩见他一脸的疲惫,不由的打趣“四哥如今便觉得累了,若是日后成了皇帝,难不成还不祭天不成。”
胤禛喝着茶半眯着眼睛说“若日真有以后,四哥宁可多为黎民百姓做事,也不去求这劳什子的上天。”
“四哥这话便说的大不敬了。”
“不是大不敬,只是不想做那不问苍生问鬼神的皇帝,老天若是庇佑也当看做皇帝的是否尽心劳神。若是个好皇帝造福百姓,上天自然眷顾。若是昏君,便是日日祭天拜神,也不见的苍天垂怜。若是四哥真有那一天,便是不祭天,也要叫百姓吃饱喝足才是。”胤禛此时说的话,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一语成谶。而这一次的祭天,成为了他唯一一次的祭天活动。
天坛自明朝建立,至清代灭亡,期间唯有雍正为曾去往祭天。也仅仅是他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