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帝国的朝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 “这是一双“护膝”,绑在膝盖上,见皇上要下跪,跪久了容易麻,再说那金砖厚过一尺,虽是天热,可跪久了还是会伤着膝盖,到时候站不起来,也是失仪。这些都是为官者的经验,特别奉致老弟。我要赶到天津有事,不能久陪了,晚上也不一定能赶回,已吩咐这边总管照料一切,老弟尽可使唤。今天送子然老弟到颐和园后,明早他们会等在门口。晋见皇上后,他们再送老弟回北京。”
对于王伯恭的叮嘱和关照,唐浩然自然又一次表达了感谢之意。他心知,所有的一切,恐怕还是出自翁同龢的授意,心想现在无论如何,自己恐怕都同清流分不开了,就像张之洞一般,给打上了帝党的烙印,除非自己他日在关键之时“卖身”投靠,否则这“帝党”之名怕是除不掉的。
相比于京城,颐和园的凌晨比城内稍凉快一些,大概这地方有山有湖。走到仁寿殿的时候,殿外己站了不少太监。唐浩然被安排在第三名召见。前两名召见过后,天已微亮,轮到唐浩然进去,首先感到的是殿内一片漆黑,深吸一口气,再定神看,发现殿座虽大,在御案上,却只有两只大蜡烛。御案下斜列拜垫,唐浩然连忙走上前,跪了下去,静听问话。
一般召见时候,太监要先送上“绿头签”给皇上,签上写明被召见者的年龄、籍贯、出身、现官等履历,以备省览。可是,这回“绿头签”在旁,光绪看都不看,表示他对唐浩然已有相当的了解,虽然初次见面,并不陌生。
“朕很知道你,”
光绪细细打量着跪在地上的唐浩然,他的话声并不大,甚至让人感觉不到任何威严。
“张之洞去年保荐过你,今年翁师傅也保荐你很多次了。先前朕叫翁师傅跟你谈过一次话,你说的活,朕都知道了。那天翁师傅说祖宗之法不能变,你说祖宗之法以治祖宗之地,今祖宗之地不能守,又何有于祖宗之法,即如此地为外交署,亦非祖宗之法所有也……你那段话,说得不错,翁师傅报上来,大家为之动容。后来朕再看到你的两部书,朕深觉不变法维新,朕将做亡国之君了,后来你写给翁师傅的《日本变政记》、《俄皇大彼得变政记》,朕都仔细看过了。据你看来,我们中国搞变法维新,要多久,才能有点局面?”
已经下定决心要变法维新的光绪,这会却显得有些急切,表面上看似柔弱的他,对权力的渴望远超过外人的想象,但对于了解这段历史的唐浩然来说,他却知道,光绪渴望着权力,他之所以愿意推行变法维新,倒不是不愿做亡国之君,而是不愿当现在的这种虚君,他希望通过变法维新收回权力。
“皇上明鉴。依小臣看来,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我们中国国大人多,变法以后,三年当可自立。”
唐浩然沉着地答着,之所以说三年,倒不是因为其它,而是因为眼前的这位皇帝太过心急,若不是他心急的话,又岂会成为一个悲剧?
“三年?”
光绪想了一下,三年倒还能忍。
“全国上下好好做上三年,我相信三年一定可以有点局面了。你再说说看。”
“皇上既然高瞻远瞩,期以三年。三年前皇上早为之计,中国局面早就不同了……”
“朕当然知道。”
光绪特别用悲哀的眼神,望了一下帘外。
“只是,掣肘的力量大多了。在这么多的掣肘之力下,你说说看,该怎么做?这变法又如何变!”
他之所赞同唐浩然的试行变法,倒不是因为其它,而只是因为《日本变政考》中明治之所以能够收权于中央,靠的不正是地方上的强援吗?而现在太后于地方有强援,而做为皇上,他的强援又在何处?
如此一来,光绪自然希望于台湾一地试行新政能够成功,而正像翁师傅所说的那样,若是说谁操办此事,更有可能成功,也就是唐浩然了,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将刘铭传请求开缺的折子留中不发,只待时机成熟时,委任唐浩然为台湾巡抚,由其于台湾试行新政。
但想当归想法,他同样想知道在诸多掣肘之中,唐浩然又要如何推行变法。
(又停了一天电,例行的电路入夏检修,从早晨7点直到晚上7点,刚码了一章,今天只有这一章了,明天还会再停电一天……)
p; “这是一双“护膝”,绑在膝盖上,见皇上要下跪,跪久了容易麻,再说那金砖厚过一尺,虽是天热,可跪久了还是会伤着膝盖,到时候站不起来,也是失仪。这些都是为官者的经验,特别奉致老弟。我要赶到天津有事,不能久陪了,晚上也不一定能赶回,已吩咐这边总管照料一切,老弟尽可使唤。今天送子然老弟到颐和园后,明早他们会等在门口。晋见皇上后,他们再送老弟回北京。”
对于王伯恭的叮嘱和关照,唐浩然自然又一次表达了感谢之意。他心知,所有的一切,恐怕还是出自翁同龢的授意,心想现在无论如何,自己恐怕都同清流分不开了,就像张之洞一般,给打上了帝党的烙印,除非自己他日在关键之时“卖身”投靠,否则这“帝党”之名怕是除不掉的。
相比于京城,颐和园的凌晨比城内稍凉快一些,大概这地方有山有湖。走到仁寿殿的时候,殿外己站了不少太监。唐浩然被安排在第三名召见。前两名召见过后,天已微亮,轮到唐浩然进去,首先感到的是殿内一片漆黑,深吸一口气,再定神看,发现殿座虽大,在御案上,却只有两只大蜡烛。御案下斜列拜垫,唐浩然连忙走上前,跪了下去,静听问话。
一般召见时候,太监要先送上“绿头签”给皇上,签上写明被召见者的年龄、籍贯、出身、现官等履历,以备省览。可是,这回“绿头签”在旁,光绪看都不看,表示他对唐浩然已有相当的了解,虽然初次见面,并不陌生。
“朕很知道你,”
光绪细细打量着跪在地上的唐浩然,他的话声并不大,甚至让人感觉不到任何威严。
“张之洞去年保荐过你,今年翁师傅也保荐你很多次了。先前朕叫翁师傅跟你谈过一次话,你说的活,朕都知道了。那天翁师傅说祖宗之法不能变,你说祖宗之法以治祖宗之地,今祖宗之地不能守,又何有于祖宗之法,即如此地为外交署,亦非祖宗之法所有也……你那段话,说得不错,翁师傅报上来,大家为之动容。后来朕再看到你的两部书,朕深觉不变法维新,朕将做亡国之君了,后来你写给翁师傅的《日本变政记》、《俄皇大彼得变政记》,朕都仔细看过了。据你看来,我们中国搞变法维新,要多久,才能有点局面?”
已经下定决心要变法维新的光绪,这会却显得有些急切,表面上看似柔弱的他,对权力的渴望远超过外人的想象,但对于了解这段历史的唐浩然来说,他却知道,光绪渴望着权力,他之所以愿意推行变法维新,倒不是不愿做亡国之君,而是不愿当现在的这种虚君,他希望通过变法维新收回权力。
“皇上明鉴。依小臣看来,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我们中国国大人多,变法以后,三年当可自立。”
唐浩然沉着地答着,之所以说三年,倒不是因为其它,而是因为眼前的这位皇帝太过心急,若不是他心急的话,又岂会成为一个悲剧?
“三年?”
光绪想了一下,三年倒还能忍。
“全国上下好好做上三年,我相信三年一定可以有点局面了。你再说说看。”
“皇上既然高瞻远瞩,期以三年。三年前皇上早为之计,中国局面早就不同了……”
“朕当然知道。”
光绪特别用悲哀的眼神,望了一下帘外。
“只是,掣肘的力量大多了。在这么多的掣肘之力下,你说说看,该怎么做?这变法又如何变!”
他之所赞同唐浩然的试行变法,倒不是因为其它,而只是因为《日本变政考》中明治之所以能够收权于中央,靠的不正是地方上的强援吗?而现在太后于地方有强援,而做为皇上,他的强援又在何处?
如此一来,光绪自然希望于台湾一地试行新政能够成功,而正像翁师傅所说的那样,若是说谁操办此事,更有可能成功,也就是唐浩然了,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将刘铭传请求开缺的折子留中不发,只待时机成熟时,委任唐浩然为台湾巡抚,由其于台湾试行新政。
但想当归想法,他同样想知道在诸多掣肘之中,唐浩然又要如何推行变法。
(又停了一天电,例行的电路入夏检修,从早晨7点直到晚上7点,刚码了一章,今天只有这一章了,明天还会再停电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