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帝国的朝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学派自宋时烈起便秉持“华夷之辩”与春秋大义,崇周思明之心与当前朝鲜心甘情愿做清国的属国截然不同。
“再者朝鲜硕儒大都极端保守,其一味理学,全不容西洋之科技,更视变法为洪水猛兽,若以其为用。岂不有违大人创办同文学院兴创新学之本意?”
李光泽委婉的劝说却让唐浩然先是一愣,而后又沉默片刻,反问道。
“崇山,可你也要明白一点,相比于其它的朝鲜人,他们更忠诚!”
至少对“中华”很忠诚,而这恰恰是自己所需要的,至少那一批人,是他需要争取的,利用他们实现对朝鲜的控制。
“不过……”
朝远外看了一眼。唐浩然笑说道。
“我并不准备让他们于学院讲学,这所学院与中华学校不同。这所学院,嗯,我已经决定全权委托给从德国聘请的教授,学员们在同文学院接受的欧洲式的现代教育,至于国学,他们还需要再学吗?”
同文学院的学生除去从教会学堂招来的百余名学生外,更多的学生将来自设立于天津、上海、广州等地的同文学堂,而能进入同文学堂至少都是童生,他们都接受过基本完整的国学教育,所需要接受的只是现代数学以及科学教育,这正是创办同文学院的目的——在未来三四年内培养一批可堪一用的现代人才,
办教育真正的挑战在什么地方?
不在于高等教育,而在于如小学一般的基础教育,相比之下,小学教育却是最重要的,因为小学教育是基础,既然未来的特区甚至中国都将以“大中华主义”为中心,那么国学教育自然是不可避免的,小学教育涉及到太多的问题——首先教材如何编写就是一个大问题,如数学、地理之类的教材可以借鉴,比如借鉴日本以及德国的教材,加入与中国相关的内容,但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国学教材如何编写,这却是一个大问题。
既不能直接沿用旧时中国的启蒙读物,又不能直接借鉴如日本之类的外国教材,而且还要符合“大中华主义”的需要,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可以说,从授意宋玉新于国内招揽孤儿,创办“孤儿院”开始,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唐浩然,这个时代的中国可不像民国那会,有数以百计的教育家编写各种国文教材供他选择,唯一能帮他的一是国内人儒生,二是朝鲜的儒生,在国文造诣上,即便是最不学无术者,亦远高于唐浩然。
“可中华学校不同,按中华学校的比例,除去10%的朝鲜学生外,其它的都是咱们从国内带来的孤儿,如何教育他们,如何把他们培养成才,这才是最关键的,或许,他们中只有极少数的人一部分人能成长为真正的人才,可崇山,咱们先前去工厂,那里不仅仅需要工人和技师,还需要大量的中层技术人员,这是我们需要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华学校是一个尝试,现代基础教育推行于中国的尝试!”
语气看似有些沉重的唐浩然并没有说,中华学校培养的不仅仅只是中层技术人员,未来还将有许多基层官员以及军官都将出自于那所学校,相比于他人,也许那些孤儿将更加忠诚,能够更加的公正。
或许对于未来的中国,唐浩然还没有具体的想法或者说计划,但心知变革无法避免的他,又岂不知无论未来如何,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都是不可避免的,而变革意味着需要打碎旧利益,用谁去打碎旧利益呢?没有人比中华学校毕业的官员更加合适的了,至少了相比于国人他们少了关系的牵绊。
而在另一方面,中华学校亦建立现代基础教育的必须,一方面唐浩然不可能于朝鲜推行现代教育,从而令朝鲜的现代教育领先中国内地,而另一方面,教育却又不能不办,尤其是基础教育,毕竟基础教育直接决定高等教育。
如果说21世纪咨讯大爆炸教会了唐浩然什么,就是他深知发展教育是发展生产,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就如19世纪初叶,德国的工业差不多落后于英国一个世纪。从19世纪20年代起,德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以便使国家富强起来。此后,德国的教育投资逐年以较高的比率增加,不久便超过欧洲其他国家。德国以高于欧洲其他国家的教育投资,使其学龄儿童入学率,国民的读、写、算等能力,工人的技巧,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培养质量,乃至高水平的科学研究都居于欧洲各国的前位,从而对德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学习德国的日本同样也把教育作为振兴国家民族,后来居上的起跳板。明治政府为了把日本建成一个既能抵御西方列强入侵,又能与国际资本主义势力相竞争的资本主义国家,上台伊始,就强凋教育的重要。因此日本只用了50年的时间,就走完于英法等欧美国家在教育上用200多年的时间所走过的路,为后来日本民族的振兴,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无论是德国也好,日本也罢,在最初的时候,无不是选择以小学教育为突破口,通过尽可能多的建立学校,强迫学龄儿童入学的方式去创办小学教育,而普及全国的小学教育则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充足的最优秀的生源,现在的中华学校就是特区的小学教育,或者说开创中国现代小学教育的先河,为未来的小学教育推广以及普及打下基础。
“大人,这……”
从未来接受过小学教育的李光泽,虽通过《泰西策》知道教育于一国的重要性,但对于现代教育还是一头雾水,全不知什么民现代小学教育,可却知道这绝非一件易事,如是易事,中国数千年间开蒙书目又岂会只限那几篇?
“是不容易!”
唐浩然岂不知道这件事的难度,可再难都需要去办!
“所以,我准备请一个人过来,让他同华西学派的那些人一同,甚至如果有可能的话,就是聘请日本人也未尝不可,一同设计一套适合中国的小学教材!”
(帝国的朝阳读者交流群:150536833)(未完待续。。)
一学派自宋时烈起便秉持“华夷之辩”与春秋大义,崇周思明之心与当前朝鲜心甘情愿做清国的属国截然不同。
“再者朝鲜硕儒大都极端保守,其一味理学,全不容西洋之科技,更视变法为洪水猛兽,若以其为用。岂不有违大人创办同文学院兴创新学之本意?”
李光泽委婉的劝说却让唐浩然先是一愣,而后又沉默片刻,反问道。
“崇山,可你也要明白一点,相比于其它的朝鲜人,他们更忠诚!”
至少对“中华”很忠诚,而这恰恰是自己所需要的,至少那一批人,是他需要争取的,利用他们实现对朝鲜的控制。
“不过……”
朝远外看了一眼。唐浩然笑说道。
“我并不准备让他们于学院讲学,这所学院与中华学校不同。这所学院,嗯,我已经决定全权委托给从德国聘请的教授,学员们在同文学院接受的欧洲式的现代教育,至于国学,他们还需要再学吗?”
同文学院的学生除去从教会学堂招来的百余名学生外,更多的学生将来自设立于天津、上海、广州等地的同文学堂,而能进入同文学堂至少都是童生,他们都接受过基本完整的国学教育,所需要接受的只是现代数学以及科学教育,这正是创办同文学院的目的——在未来三四年内培养一批可堪一用的现代人才,
办教育真正的挑战在什么地方?
不在于高等教育,而在于如小学一般的基础教育,相比之下,小学教育却是最重要的,因为小学教育是基础,既然未来的特区甚至中国都将以“大中华主义”为中心,那么国学教育自然是不可避免的,小学教育涉及到太多的问题——首先教材如何编写就是一个大问题,如数学、地理之类的教材可以借鉴,比如借鉴日本以及德国的教材,加入与中国相关的内容,但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国学教材如何编写,这却是一个大问题。
既不能直接沿用旧时中国的启蒙读物,又不能直接借鉴如日本之类的外国教材,而且还要符合“大中华主义”的需要,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可以说,从授意宋玉新于国内招揽孤儿,创办“孤儿院”开始,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唐浩然,这个时代的中国可不像民国那会,有数以百计的教育家编写各种国文教材供他选择,唯一能帮他的一是国内人儒生,二是朝鲜的儒生,在国文造诣上,即便是最不学无术者,亦远高于唐浩然。
“可中华学校不同,按中华学校的比例,除去10%的朝鲜学生外,其它的都是咱们从国内带来的孤儿,如何教育他们,如何把他们培养成才,这才是最关键的,或许,他们中只有极少数的人一部分人能成长为真正的人才,可崇山,咱们先前去工厂,那里不仅仅需要工人和技师,还需要大量的中层技术人员,这是我们需要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华学校是一个尝试,现代基础教育推行于中国的尝试!”
语气看似有些沉重的唐浩然并没有说,中华学校培养的不仅仅只是中层技术人员,未来还将有许多基层官员以及军官都将出自于那所学校,相比于他人,也许那些孤儿将更加忠诚,能够更加的公正。
或许对于未来的中国,唐浩然还没有具体的想法或者说计划,但心知变革无法避免的他,又岂不知无论未来如何,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都是不可避免的,而变革意味着需要打碎旧利益,用谁去打碎旧利益呢?没有人比中华学校毕业的官员更加合适的了,至少了相比于国人他们少了关系的牵绊。
而在另一方面,中华学校亦建立现代基础教育的必须,一方面唐浩然不可能于朝鲜推行现代教育,从而令朝鲜的现代教育领先中国内地,而另一方面,教育却又不能不办,尤其是基础教育,毕竟基础教育直接决定高等教育。
如果说21世纪咨讯大爆炸教会了唐浩然什么,就是他深知发展教育是发展生产,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就如19世纪初叶,德国的工业差不多落后于英国一个世纪。从19世纪20年代起,德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以便使国家富强起来。此后,德国的教育投资逐年以较高的比率增加,不久便超过欧洲其他国家。德国以高于欧洲其他国家的教育投资,使其学龄儿童入学率,国民的读、写、算等能力,工人的技巧,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培养质量,乃至高水平的科学研究都居于欧洲各国的前位,从而对德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学习德国的日本同样也把教育作为振兴国家民族,后来居上的起跳板。明治政府为了把日本建成一个既能抵御西方列强入侵,又能与国际资本主义势力相竞争的资本主义国家,上台伊始,就强凋教育的重要。因此日本只用了50年的时间,就走完于英法等欧美国家在教育上用200多年的时间所走过的路,为后来日本民族的振兴,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无论是德国也好,日本也罢,在最初的时候,无不是选择以小学教育为突破口,通过尽可能多的建立学校,强迫学龄儿童入学的方式去创办小学教育,而普及全国的小学教育则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充足的最优秀的生源,现在的中华学校就是特区的小学教育,或者说开创中国现代小学教育的先河,为未来的小学教育推广以及普及打下基础。
“大人,这……”
从未来接受过小学教育的李光泽,虽通过《泰西策》知道教育于一国的重要性,但对于现代教育还是一头雾水,全不知什么民现代小学教育,可却知道这绝非一件易事,如是易事,中国数千年间开蒙书目又岂会只限那几篇?
“是不容易!”
唐浩然岂不知道这件事的难度,可再难都需要去办!
“所以,我准备请一个人过来,让他同华西学派的那些人一同,甚至如果有可能的话,就是聘请日本人也未尝不可,一同设计一套适合中国的小学教材!”
(帝国的朝阳读者交流群:150536833)(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