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帝国的朝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204章
顺着屋檐滴下的咝咝作响的雨滴声于书房外回响着,书房内静悄悄的,气氛显得有些奇怪。
今天天津下了一场小雨,在回到家中时,李经述的头发已沾上不少雨滴,浓密的黑发被雨打湿,冰凉的雨滴从他的发尾滑落,经由他的颈后,坠落至衣领间,而他看着沉默不语的父亲和端着茶杯喝着茶的兄长,张张嘴,却是没能说出话来,此时的他,心底甚至有些失望——在他回到家后,父亲只是随口问了一句,便再无关切之言了,尽管兄长依然关爱如往,但毕竟……
没有书面上的信,甚至没有让回到天津的经述带过多的言语,不过只是一句 “中堂大人一切安好否?”,这句话瞧着简单,可在这句话的背后又透着什么意思?
基于对唐子然的了解,李鸿章深知,他是在和自己打哑迷,这个安好否问的是他现在是否如愿以偿,嗯,差不多吧!若是唐子然在他面前,李鸿章或许会半嘲半讽的说“承你的情,一切尚且安好”,承情?开什么玩笑,他唐子然可是把大家伙的脑袋都推到了刑场,若不是朝廷没有依持,不定这会大家的脑袋能不能保住都是一说。
好了,现在唐子然把经述放回来,那就是告诉自己一个事实——大人您如▽↖,愿以偿了,该保着小的那点儿小小的要求了。可问题是……他要什么!
这才是李鸿章现在最头痛的,一方面。他需要保住唐浩然,以其为器,把朝廷的脸面撕下来。在将来亦需借其为用,提醒朝廷还有一“二百五”在一旁盯着,从而令其不敢轻举妄动。而在另一方面,李鸿章却又不愿其做大,毕竟,现如今,有能力挑战北洋的。也就只有唐浩然的朝鲜军。
朝鲜军绝不入关内一兵一卒?
所谓的承诺不过只是个笑话,将来朝鲜军改个名头,还是朝鲜军吗?玩弄了几十年文字的李鸿章又岂不知那文字游戏如何玩弄。最关键的还是实力,现如今大清国没人能在陆上制得住他唐浩然,纵是淮军……当年剿灭太平军和捻军的时候,淮军全部都是进口的洋枪。其他部队都是鸟枪。太强,所以显得淮军很厉害,是谓无敌也。
可这种所谓的无敌,现在却全被唐浩然的朝鲜军给撕了下来,实际上,在“收复”琉球的过程中,日军不过一个联队的驻军,就曾给淮军以深刻的教训。十营淮军竟然被其追着打,若非袁世凯的一标台湾新军救援急时。这大清国的面子,怕真丢到外国去了。
可不待李鸿章反思十二营淮军于琉球面对西洋军制的日军时低劣的表现,这边唐浩然却动起了手来,在琉球的时候,十二营淮军面对的不过只是临时编成的一个缺枪少炮的联队,尚被其用刺刀冲锋追着打,而现在需要面对的却是唐浩然的十万虎狼之师。
十万虎狼之师!
唐浩然过去有没有这么多兵,李鸿章不知道,但他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现在他手中肯定有这些兵,甚至可能远多于此——仅被其俘虏过去的淮军、奉军、毅军等兵勇就不下五六万之多,收降从来都是扩充实力最快捷的法子。当年他李鸿章能收降发匪、捻匪,今天他唐浩然自然能收降淮军。
这新军……非练不可啊!
不练新军,淮军则不足为凭,那边他已经授意袁世凯于台湾练一镇新军,甚至将琉球的十二营近七千淮军悉数调于其麾下,供其加以操训充实台湾新军。可问题是在新军练成之前,谁人能挡得住他唐浩然的十万精锐?
朝廷自然希望李鸿章去挡,就是各地总督恐怕亦希望如此,可对李鸿章来说,当下最紧要的就是保持实力,从而保住这“天下第一督”之位,若是说过去,这“天下第一督”靠的是名,那么现在就需要靠“实”了,唯有实力才能让这北洋衙门于他日立于不倒之地。
亦正因如此,他才不能容唐浩然坐大,如若唐浩然坐大,那么到时候,对北洋绝不是件好事?养狗是好,但不能伤着主人,长时间的思索后,李鸿章抬眼看着神情显得有些紧张的李经述,注意到其脸色中的异样,心知儿子性格柔弱的他便轻声询问道。
“经述,以你看来,唐子然所要为何?”
所要为何?
被父亲这般一问,李经述不禁一愣,好一会才开口说道。
“以,以孩儿看来,唐子然所谋者,绝非关内,”
至少现在还不是,在心底补充一句,李经述的话语稍顿了顿,看着父亲深吸一口气,然后认真的说道。
“以孩儿之见,其所谋者,定是东三省!”
东三省,尽管现在东北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地尚未建省,但却早有“东三省”之说,现在这“东三省”这一用语则更加普遍,如七年前曹廷杰所著《东三省舆地图说》即将关东三地称为“东三省”,这会李经述自然而然的用上了“东三省”。
“东三省!”
李经述的话让李鸿章与李经方皆是一愣,李经方更是惊喊道。
“这……他就不知道那东三省是朝廷的龙兴之地吗?想要东三省,他疯了是不是!”
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所在的东北地区是满洲人的发祥地。大清国入主中原后,即以东三省为特区,其行政体制与内地行省制度迥异。为了防止汉人染指其“龙兴之地”,清廷更是于东北实行封禁政策,禁止汉人出关移民垦殖,以关外为皇家禁地,自成体系。
直到了清末,随着清政府封禁政策的松弛。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朝廷的势微,流民陆续出关垦殖,加之俄人染指之忧。这才迫使朝廷于关外驰禁,准流民于东三省屯垦。虽是如此,这东三省于朝廷而言总归是龙兴之地,他唐子然想要东三省,谈何容易,别的不说,就是那些旗老旗少们又焉会坐视龙兴之地为“逆贼”袭占。
相比于李经方的惊讶。李鸿章却显得很是平静,他只是静静的反问一声。
“这是他的意思?还是你猜出来的?”
这才是李鸿章最关心的事情,于朝廷而言“东三省”或许是龙兴之地。但那总归只是“... -->>
第204章
顺着屋檐滴下的咝咝作响的雨滴声于书房外回响着,书房内静悄悄的,气氛显得有些奇怪。
今天天津下了一场小雨,在回到家中时,李经述的头发已沾上不少雨滴,浓密的黑发被雨打湿,冰凉的雨滴从他的发尾滑落,经由他的颈后,坠落至衣领间,而他看着沉默不语的父亲和端着茶杯喝着茶的兄长,张张嘴,却是没能说出话来,此时的他,心底甚至有些失望——在他回到家后,父亲只是随口问了一句,便再无关切之言了,尽管兄长依然关爱如往,但毕竟……
没有书面上的信,甚至没有让回到天津的经述带过多的言语,不过只是一句 “中堂大人一切安好否?”,这句话瞧着简单,可在这句话的背后又透着什么意思?
基于对唐子然的了解,李鸿章深知,他是在和自己打哑迷,这个安好否问的是他现在是否如愿以偿,嗯,差不多吧!若是唐子然在他面前,李鸿章或许会半嘲半讽的说“承你的情,一切尚且安好”,承情?开什么玩笑,他唐子然可是把大家伙的脑袋都推到了刑场,若不是朝廷没有依持,不定这会大家的脑袋能不能保住都是一说。
好了,现在唐子然把经述放回来,那就是告诉自己一个事实——大人您如▽↖,愿以偿了,该保着小的那点儿小小的要求了。可问题是……他要什么!
这才是李鸿章现在最头痛的,一方面。他需要保住唐浩然,以其为器,把朝廷的脸面撕下来。在将来亦需借其为用,提醒朝廷还有一“二百五”在一旁盯着,从而令其不敢轻举妄动。而在另一方面,李鸿章却又不愿其做大,毕竟,现如今,有能力挑战北洋的。也就只有唐浩然的朝鲜军。
朝鲜军绝不入关内一兵一卒?
所谓的承诺不过只是个笑话,将来朝鲜军改个名头,还是朝鲜军吗?玩弄了几十年文字的李鸿章又岂不知那文字游戏如何玩弄。最关键的还是实力,现如今大清国没人能在陆上制得住他唐浩然,纵是淮军……当年剿灭太平军和捻军的时候,淮军全部都是进口的洋枪。其他部队都是鸟枪。太强,所以显得淮军很厉害,是谓无敌也。
可这种所谓的无敌,现在却全被唐浩然的朝鲜军给撕了下来,实际上,在“收复”琉球的过程中,日军不过一个联队的驻军,就曾给淮军以深刻的教训。十营淮军竟然被其追着打,若非袁世凯的一标台湾新军救援急时。这大清国的面子,怕真丢到外国去了。
可不待李鸿章反思十二营淮军于琉球面对西洋军制的日军时低劣的表现,这边唐浩然却动起了手来,在琉球的时候,十二营淮军面对的不过只是临时编成的一个缺枪少炮的联队,尚被其用刺刀冲锋追着打,而现在需要面对的却是唐浩然的十万虎狼之师。
十万虎狼之师!
唐浩然过去有没有这么多兵,李鸿章不知道,但他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现在他手中肯定有这些兵,甚至可能远多于此——仅被其俘虏过去的淮军、奉军、毅军等兵勇就不下五六万之多,收降从来都是扩充实力最快捷的法子。当年他李鸿章能收降发匪、捻匪,今天他唐浩然自然能收降淮军。
这新军……非练不可啊!
不练新军,淮军则不足为凭,那边他已经授意袁世凯于台湾练一镇新军,甚至将琉球的十二营近七千淮军悉数调于其麾下,供其加以操训充实台湾新军。可问题是在新军练成之前,谁人能挡得住他唐浩然的十万精锐?
朝廷自然希望李鸿章去挡,就是各地总督恐怕亦希望如此,可对李鸿章来说,当下最紧要的就是保持实力,从而保住这“天下第一督”之位,若是说过去,这“天下第一督”靠的是名,那么现在就需要靠“实”了,唯有实力才能让这北洋衙门于他日立于不倒之地。
亦正因如此,他才不能容唐浩然坐大,如若唐浩然坐大,那么到时候,对北洋绝不是件好事?养狗是好,但不能伤着主人,长时间的思索后,李鸿章抬眼看着神情显得有些紧张的李经述,注意到其脸色中的异样,心知儿子性格柔弱的他便轻声询问道。
“经述,以你看来,唐子然所要为何?”
所要为何?
被父亲这般一问,李经述不禁一愣,好一会才开口说道。
“以,以孩儿看来,唐子然所谋者,绝非关内,”
至少现在还不是,在心底补充一句,李经述的话语稍顿了顿,看着父亲深吸一口气,然后认真的说道。
“以孩儿之见,其所谋者,定是东三省!”
东三省,尽管现在东北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地尚未建省,但却早有“东三省”之说,现在这“东三省”这一用语则更加普遍,如七年前曹廷杰所著《东三省舆地图说》即将关东三地称为“东三省”,这会李经述自然而然的用上了“东三省”。
“东三省!”
李经述的话让李鸿章与李经方皆是一愣,李经方更是惊喊道。
“这……他就不知道那东三省是朝廷的龙兴之地吗?想要东三省,他疯了是不是!”
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所在的东北地区是满洲人的发祥地。大清国入主中原后,即以东三省为特区,其行政体制与内地行省制度迥异。为了防止汉人染指其“龙兴之地”,清廷更是于东北实行封禁政策,禁止汉人出关移民垦殖,以关外为皇家禁地,自成体系。
直到了清末,随着清政府封禁政策的松弛。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朝廷的势微,流民陆续出关垦殖,加之俄人染指之忧。这才迫使朝廷于关外驰禁,准流民于东三省屯垦。虽是如此,这东三省于朝廷而言总归是龙兴之地,他唐子然想要东三省,谈何容易,别的不说,就是那些旗老旗少们又焉会坐视龙兴之地为“逆贼”袭占。
相比于李经方的惊讶。李鸿章却显得很是平静,他只是静静的反问一声。
“这是他的意思?还是你猜出来的?”
这才是李鸿章最关心的事情,于朝廷而言“东三省”或许是龙兴之地。但那总归只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