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重生明末做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看完温体仁的奏章后,朱由检轻叹口气,觉得为今之计,也只能用温体仁这个办法,因为施凤来被扣押,确实有损国体,若是自己不给大臣们一个交代,一定会受到大臣的反弹,甚至盟约会被全盘否定,以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全部付诸东流。
温体仁在这个关键时刻算是帮了朱由检一个大忙,想了想,最后朱由检还是采纳了温体仁的计谋,向百官宣布,你们不要闹了,不是蒙古人私扣施凤来,而是朕给施凤来密旨,让他想尽一切办法留在蒙古,监督蒙古行事,朱由检的这道旨意下了后,百官哗然,当然这也是一盘死棋,你相不相信,你都要认为皇帝说的是对的,难不成你还能去质疑皇帝说的话吗?
一场重大的政治外交风波被朱由检这种几乎无赖的方式解决。
孙传庭在神教叛乱结束半月后,上了请功单,朝廷提拔了数十个武将,并增发饷银十一万两,保宁府全府免一年赋税,通江免三年赋税,这场平叛,官军死亡六百四十五人,重伤四百二十六人,轻伤一千三百四十二人,可谓是损失惨重,在增发饷银的同时,朝廷发放抚恤超过二十万两白银,实际上此次发放抚恤比以往要高上许多,当然朱由检这么做也是有自己的目的,他要告诉兵士,只要你们一心为国,敢拼杀,敢卖命,朝廷绝对不会亏待你们,借此时间,孙传庭的威望不减反涨,朝廷的抚恤金,增发的饷银,孙传庭全部经过自己的手,士兵卖命受伤,孙传庭可不希望有人借着这档子事还能大捞一笔,让士兵寒心。
四天后,新年便要来临,礼部官员开始筹备祭天祭祖等重大的政治活动,而就在今天,朱由检再度出了皇宫,在德胜门为两万出关士兵送行。
朱由检站在城墙上,身后站着的全是朝廷大员,意气风发的朱由检看着城下站着的三大营士兵,他们年轻,有勇力,并且对朝廷忠心耿耿,这些都是朱由检重振大明国威最大的凭仗。
这些士兵手中都端着一碗酒水,这是碗送行酒,又名德胜酒,几乎大军开拔出征,都会有这么一个送别仪式,不过这次确是大明朝开国至今规格最高的,因为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皇帝亲自前来送行。
士兵们斗志昂扬,只盼望着建功立业,这些士兵的大多数都要安排到山海关,只有一小部分最精锐的派往最前线,人数不足两千,当然这也是朝廷的一种策略,在山海关带足一年后,便调到前线,再呆一年,才能轮换回京,这种缓慢的速度也是为了让三大营的士卒逐渐适应战场。
朱由检往后伸了伸了手,王承恩赶忙把一碗酒水递到了朱由检的手上。
朱由检端起酒水,轻声说道“大明的好男儿,朕为你们送行了。”说完一口便把一大碗酒水全部喝光。
一直注视着皇帝的士兵们看到朱由检仰头喝了一碗酒,都不约而同的把手中的酒水全部喝光,然后把碗扔到地上,破碎声不绝于耳。
朱由检下令全军开拔,自由数百名太监齐声喊道:“开拔辽东。壮士走好。”
士兵们在临走前,都跪倒在地,齐声高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数百名士兵敲响了战鼓,士兵们开始起身往城外走去。
朱由检看着士兵们出了德胜门,心里面也不知道是什么想法,这就是权利的好处,他一个想法便可以改变成千上万人的想法,这些士兵背井离乡,奔赴边疆,朱由检对他们很是敬佩,不管战争局势如何,也不怪我们的士兵,到现在他还坚定的认为着只要自己给边疆将士支持,只要国内能挺过最艰难的那几年,后金不足为虑。
洪承畴与曹文昭没有让朱由检失望,他们完成了朱由检给他们的任务,最新的兵部造册已经完成,三大营现有士兵十二万三千六百人,此次调往辽东二万人,京师三大营还有十万人,朱由检相信再过些时日,这数十万大军便能被自己彻底抓到手中,成为他改革的一柄大杀器。
新年晚上,朱由检陪着周皇后用过晚膳后,在坤宁宫中看着太监宫女放烟花,身形臃肿的周皇后今日非常开心,当然今天不仅皇宫的坤宁宫中热闹,整个京师都陷入一种狂欢中,家家户户都在放着炮仗,烟火,除夕是汉人最重要的节日,整个大明在今天全是喜气洋洋的,就算家里面日子在紧巴,在今天也要吃一顿肉食,为孩子老人置办一身新衣。
在新年的第一天,朱由检便在礼部官员的引领下去了天坛祭天,这是一场重大的政治活动,一大早,身穿龙袍的朱由检在官员的护送下,前往天坛,焚香告天,祈求今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当然祭天完成后,回到皇宫中的朱由检下了新年第一道旨意,改元崇祯,而第二道旨意,便是在全国上下统计七十五岁以上的老人,每一位过了七十五岁的老人,朝廷均要赏赐一匹布,五斤肉,实际上这般赏赐,在明王朝的历史上有很多次,不过这次朱由检想要坚持下去,每年新年,均要这样赏赐一次,让国家的民众对这个朝廷有一个归属感。
这道旨意下了后,郭允厚便开始哭穷,不过看着皇帝这般爱民,郭允厚很受感动,即便手头十分紧张,户部还是拿出了三十万两白银,相应皇上的旨意。
新年新气息,各地官府的办事速度有了长进,很快就统计出各地年过七十五岁的老人,并由县令亲自送去布匹与肉食,当然这全是当地官府先行垫付的,若是靠着朝廷的白银到了各地官府的账面上,新年也早就过完了,又如何让老人度过一个开心的新年呢?在这个时代,年龄超过七十岁的都十分少见,故一县十万人口,有个五六十人都算多的了,故这笔花费也都在当地官府的承受范围之内。(未完待续。)
看完温体仁的奏章后,朱由检轻叹口气,觉得为今之计,也只能用温体仁这个办法,因为施凤来被扣押,确实有损国体,若是自己不给大臣们一个交代,一定会受到大臣的反弹,甚至盟约会被全盘否定,以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全部付诸东流。
温体仁在这个关键时刻算是帮了朱由检一个大忙,想了想,最后朱由检还是采纳了温体仁的计谋,向百官宣布,你们不要闹了,不是蒙古人私扣施凤来,而是朕给施凤来密旨,让他想尽一切办法留在蒙古,监督蒙古行事,朱由检的这道旨意下了后,百官哗然,当然这也是一盘死棋,你相不相信,你都要认为皇帝说的是对的,难不成你还能去质疑皇帝说的话吗?
一场重大的政治外交风波被朱由检这种几乎无赖的方式解决。
孙传庭在神教叛乱结束半月后,上了请功单,朝廷提拔了数十个武将,并增发饷银十一万两,保宁府全府免一年赋税,通江免三年赋税,这场平叛,官军死亡六百四十五人,重伤四百二十六人,轻伤一千三百四十二人,可谓是损失惨重,在增发饷银的同时,朝廷发放抚恤超过二十万两白银,实际上此次发放抚恤比以往要高上许多,当然朱由检这么做也是有自己的目的,他要告诉兵士,只要你们一心为国,敢拼杀,敢卖命,朝廷绝对不会亏待你们,借此时间,孙传庭的威望不减反涨,朝廷的抚恤金,增发的饷银,孙传庭全部经过自己的手,士兵卖命受伤,孙传庭可不希望有人借着这档子事还能大捞一笔,让士兵寒心。
四天后,新年便要来临,礼部官员开始筹备祭天祭祖等重大的政治活动,而就在今天,朱由检再度出了皇宫,在德胜门为两万出关士兵送行。
朱由检站在城墙上,身后站着的全是朝廷大员,意气风发的朱由检看着城下站着的三大营士兵,他们年轻,有勇力,并且对朝廷忠心耿耿,这些都是朱由检重振大明国威最大的凭仗。
这些士兵手中都端着一碗酒水,这是碗送行酒,又名德胜酒,几乎大军开拔出征,都会有这么一个送别仪式,不过这次确是大明朝开国至今规格最高的,因为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皇帝亲自前来送行。
士兵们斗志昂扬,只盼望着建功立业,这些士兵的大多数都要安排到山海关,只有一小部分最精锐的派往最前线,人数不足两千,当然这也是朝廷的一种策略,在山海关带足一年后,便调到前线,再呆一年,才能轮换回京,这种缓慢的速度也是为了让三大营的士卒逐渐适应战场。
朱由检往后伸了伸了手,王承恩赶忙把一碗酒水递到了朱由检的手上。
朱由检端起酒水,轻声说道“大明的好男儿,朕为你们送行了。”说完一口便把一大碗酒水全部喝光。
一直注视着皇帝的士兵们看到朱由检仰头喝了一碗酒,都不约而同的把手中的酒水全部喝光,然后把碗扔到地上,破碎声不绝于耳。
朱由检下令全军开拔,自由数百名太监齐声喊道:“开拔辽东。壮士走好。”
士兵们在临走前,都跪倒在地,齐声高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数百名士兵敲响了战鼓,士兵们开始起身往城外走去。
朱由检看着士兵们出了德胜门,心里面也不知道是什么想法,这就是权利的好处,他一个想法便可以改变成千上万人的想法,这些士兵背井离乡,奔赴边疆,朱由检对他们很是敬佩,不管战争局势如何,也不怪我们的士兵,到现在他还坚定的认为着只要自己给边疆将士支持,只要国内能挺过最艰难的那几年,后金不足为虑。
洪承畴与曹文昭没有让朱由检失望,他们完成了朱由检给他们的任务,最新的兵部造册已经完成,三大营现有士兵十二万三千六百人,此次调往辽东二万人,京师三大营还有十万人,朱由检相信再过些时日,这数十万大军便能被自己彻底抓到手中,成为他改革的一柄大杀器。
新年晚上,朱由检陪着周皇后用过晚膳后,在坤宁宫中看着太监宫女放烟花,身形臃肿的周皇后今日非常开心,当然今天不仅皇宫的坤宁宫中热闹,整个京师都陷入一种狂欢中,家家户户都在放着炮仗,烟火,除夕是汉人最重要的节日,整个大明在今天全是喜气洋洋的,就算家里面日子在紧巴,在今天也要吃一顿肉食,为孩子老人置办一身新衣。
在新年的第一天,朱由检便在礼部官员的引领下去了天坛祭天,这是一场重大的政治活动,一大早,身穿龙袍的朱由检在官员的护送下,前往天坛,焚香告天,祈求今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当然祭天完成后,回到皇宫中的朱由检下了新年第一道旨意,改元崇祯,而第二道旨意,便是在全国上下统计七十五岁以上的老人,每一位过了七十五岁的老人,朝廷均要赏赐一匹布,五斤肉,实际上这般赏赐,在明王朝的历史上有很多次,不过这次朱由检想要坚持下去,每年新年,均要这样赏赐一次,让国家的民众对这个朝廷有一个归属感。
这道旨意下了后,郭允厚便开始哭穷,不过看着皇帝这般爱民,郭允厚很受感动,即便手头十分紧张,户部还是拿出了三十万两白银,相应皇上的旨意。
新年新气息,各地官府的办事速度有了长进,很快就统计出各地年过七十五岁的老人,并由县令亲自送去布匹与肉食,当然这全是当地官府先行垫付的,若是靠着朝廷的白银到了各地官府的账面上,新年也早就过完了,又如何让老人度过一个开心的新年呢?在这个时代,年龄超过七十岁的都十分少见,故一县十万人口,有个五六十人都算多的了,故这笔花费也都在当地官府的承受范围之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