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太后,别来无恙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赵国尚武,实际是个民风很剽悍的国家,但民风剽悍和好战是两码事,再喜欢打仗的人也是有限度的,一场战争会消耗大量的财力、物力,这些都是国家出钱,贵族们倒也不担心,他们最怕的是消耗的人力。
这些年,赵国为培养一个能征善战的军队从全国抽调了大量的青壮年劳力,很多都是从贵族的封地里征调的,这直接导致大量农桑耕种只能由一些老幼妇孺来完成,大大降低了这些封地的产出,也就等于是减少了贵族们的收益。而且战争实在是烧钱,国库空了国君就会征税,不少贵族都被多征了税赋,谁能情愿?
其实战争并非没有获益,但战争中获得的无非是人、钱、土地,人和钱物自然入了赵王的口袋,而土地则成为为赵王效力的士兵们最大的激励,许多人在战争后受到封赏,一跃成为地主,土地多了自然而然就从一个庶民成长为国家的新兴贵族,而他们必然选择效忠赵王,与生来就高人一等却在吃老本的旧贵族根本不是一路人。
无利不起早,打仗既然无利可图,贵族们自然不愿意耗费精力支援国家这种向外扩张的行为,因为赵国占领的土地越多,地主和新兴贵族就越多,赵王的势力就越大,而相应的,旧贵族的力量就显得越来越没落。
遏止战争,阻止新贵族的崛起成了所有人的共识。
大殿里一片寂静,李允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于是所有贵族都眼巴巴地看着赵义,希望他能够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复。
赵义笑了,赵国的卫国之战被说成了四处引敌,邯郸一战,秦燕两国几乎是打到了赵国的家门口,若非百姓奋起反抗、上下一心,太后率领麾下将士力挽狂澜,赵国早就覆灭了。当时这些食君之禄本该为君分忧的贵族们反而收拾了家当、清点了私人武装想要逃跑,只是慑于太后身边的狼军最后不得不投入了战斗,十几二十年过去了,他们真以为当初的事情已经没人知道了吗?赵国之所以能有今日这般的大国地位,可以说是全凭了当权者的正确抉择、用人得当,和旧贵族没有半点关系,李允这番话却是将功劳揽在自己身上,好似因为有了贵族们的齐心协力才使得赵国有了今天的地位。
赵义在心里皱着眉,贵族们将土地的减产归咎于他连年兴兵,又罔顾如今普通百姓日渐改善的生活,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再以百姓的名义指责他。赵义心中冷笑,这些人真是狗急跳墙到连事实都不顾了吗?与楚国兴兵虽是一统中原的必要步骤,但也是楚国先挑起的事端,这些人竟然毫不顾忌楚国的野心和赵国的危险,只是因为自己日子有些不如从前,便要国君休兵,何等短视!怨不得太后打压他们,也难怪他们日渐没落。
贵族们见赵义微笑,不知是何意,心中有些惴惴。李允偷偷打量了一番,觉得赵义的笑容不像是生气的样子,顿时放心下来,但转念一想,不知自己为何会有后怕的感觉,他可是有十足底气的,身后这些贵族都是他的后盾,赵义可以不尊重他,但却不能忽视整个阶层的力量。
正如李允所料,赵义是有顾忌的,所以他的笑容看起来还是和蔼可亲的,面对李允不客气的提问他还是保持了相当的克制:“爱卿之言有理,是寡人疏忽了。”
态度还是不错的,李允略满意,但还是追问了一句:“眼下秋收在即,不知大王可会兴兵伐楚?”
赵义斩钉截铁道:“只要楚军不再进犯我国,寡人自然不会兴兵讨伐。”
真是个痛快人,虽然给出兵设定了前提,但眼下赵国强盛而楚国势弱,谁会傻到没事去招惹一个强敌?何况楚国年初刚刚吃了败仗,李允自信,只要楚王没有脑残,是绝对不会主动来撩赵国这根虎须的,
“大王英明。”既然满足了自己的要求,得到了赵王的承诺,那么不妨拍拍马屁。赵义笑得很谦和,本来就俊朗的容貌加上此时的神态,就像人们常说的如玉君子一般,不少贵族为他的风采所倾倒,一时间都觉得赵王实在是太通情达理了,这么好说话大家就该早点提要求的,何必等到今天又如此兴师动众、大费周章。李允摩拳擦掌,他这次来觐见是有两件事要谏议。第一件就是刚刚所说的休兵,说实话,他实际是做好了赵义拒绝的心理准备的,同时谈判策略上他也有安排,两个提议,赵义如果拒绝了第一条,那么就很难有理由再拒绝贵族们... -->>
赵国尚武,实际是个民风很剽悍的国家,但民风剽悍和好战是两码事,再喜欢打仗的人也是有限度的,一场战争会消耗大量的财力、物力,这些都是国家出钱,贵族们倒也不担心,他们最怕的是消耗的人力。
这些年,赵国为培养一个能征善战的军队从全国抽调了大量的青壮年劳力,很多都是从贵族的封地里征调的,这直接导致大量农桑耕种只能由一些老幼妇孺来完成,大大降低了这些封地的产出,也就等于是减少了贵族们的收益。而且战争实在是烧钱,国库空了国君就会征税,不少贵族都被多征了税赋,谁能情愿?
其实战争并非没有获益,但战争中获得的无非是人、钱、土地,人和钱物自然入了赵王的口袋,而土地则成为为赵王效力的士兵们最大的激励,许多人在战争后受到封赏,一跃成为地主,土地多了自然而然就从一个庶民成长为国家的新兴贵族,而他们必然选择效忠赵王,与生来就高人一等却在吃老本的旧贵族根本不是一路人。
无利不起早,打仗既然无利可图,贵族们自然不愿意耗费精力支援国家这种向外扩张的行为,因为赵国占领的土地越多,地主和新兴贵族就越多,赵王的势力就越大,而相应的,旧贵族的力量就显得越来越没落。
遏止战争,阻止新贵族的崛起成了所有人的共识。
大殿里一片寂静,李允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于是所有贵族都眼巴巴地看着赵义,希望他能够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复。
赵义笑了,赵国的卫国之战被说成了四处引敌,邯郸一战,秦燕两国几乎是打到了赵国的家门口,若非百姓奋起反抗、上下一心,太后率领麾下将士力挽狂澜,赵国早就覆灭了。当时这些食君之禄本该为君分忧的贵族们反而收拾了家当、清点了私人武装想要逃跑,只是慑于太后身边的狼军最后不得不投入了战斗,十几二十年过去了,他们真以为当初的事情已经没人知道了吗?赵国之所以能有今日这般的大国地位,可以说是全凭了当权者的正确抉择、用人得当,和旧贵族没有半点关系,李允这番话却是将功劳揽在自己身上,好似因为有了贵族们的齐心协力才使得赵国有了今天的地位。
赵义在心里皱着眉,贵族们将土地的减产归咎于他连年兴兵,又罔顾如今普通百姓日渐改善的生活,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再以百姓的名义指责他。赵义心中冷笑,这些人真是狗急跳墙到连事实都不顾了吗?与楚国兴兵虽是一统中原的必要步骤,但也是楚国先挑起的事端,这些人竟然毫不顾忌楚国的野心和赵国的危险,只是因为自己日子有些不如从前,便要国君休兵,何等短视!怨不得太后打压他们,也难怪他们日渐没落。
贵族们见赵义微笑,不知是何意,心中有些惴惴。李允偷偷打量了一番,觉得赵义的笑容不像是生气的样子,顿时放心下来,但转念一想,不知自己为何会有后怕的感觉,他可是有十足底气的,身后这些贵族都是他的后盾,赵义可以不尊重他,但却不能忽视整个阶层的力量。
正如李允所料,赵义是有顾忌的,所以他的笑容看起来还是和蔼可亲的,面对李允不客气的提问他还是保持了相当的克制:“爱卿之言有理,是寡人疏忽了。”
态度还是不错的,李允略满意,但还是追问了一句:“眼下秋收在即,不知大王可会兴兵伐楚?”
赵义斩钉截铁道:“只要楚军不再进犯我国,寡人自然不会兴兵讨伐。”
真是个痛快人,虽然给出兵设定了前提,但眼下赵国强盛而楚国势弱,谁会傻到没事去招惹一个强敌?何况楚国年初刚刚吃了败仗,李允自信,只要楚王没有脑残,是绝对不会主动来撩赵国这根虎须的,
“大王英明。”既然满足了自己的要求,得到了赵王的承诺,那么不妨拍拍马屁。赵义笑得很谦和,本来就俊朗的容貌加上此时的神态,就像人们常说的如玉君子一般,不少贵族为他的风采所倾倒,一时间都觉得赵王实在是太通情达理了,这么好说话大家就该早点提要求的,何必等到今天又如此兴师动众、大费周章。李允摩拳擦掌,他这次来觐见是有两件事要谏议。第一件就是刚刚所说的休兵,说实话,他实际是做好了赵义拒绝的心理准备的,同时谈判策略上他也有安排,两个提议,赵义如果拒绝了第一条,那么就很难有理由再拒绝贵族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