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大成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根据他对刘虞的了解,似乎可能行不大,随即,探子也探到刘表要起兵诛逆的消息,这让刘焉又有些犹豫起來,如果称帝却要遭受各方攻击那就不好了,尽管益州多山,易守难攻,但要是张鲁那家伙一旦为别人引路,大举來犯,那就难说了,不如看看再说,如果刘虞的事情沒人管,那就也跟着称帝不迟,要是事大,还是低调一点吧,想通这些问題,刘焉也跟上刘表的步伐,发起抗议,也表示准备起兵。
其余豫州、徐州、司隶等地也纷纷指责,凉州更是也准备起兵,其实这是马腾父子的一个阴谋,部下建议马腾出兵诛逆,实则起兵攻击韩遂,由于有个好由头,可以令韩遂不做准备,假途灭虢,不过话说回來,韩遂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人家带兵从自己地盘上过,不做准备是不可能的,于是也起兵,只不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也就不知道怎么搞得,韩遂终究还是算错一筹:马腾见韩遂准备,只好假装真的是去打仗,韩遂不放心,隔了一天,也离开金城去追马腾,结果,在离开几天后,年仅15岁的马超领兵偷袭了金城,这一仗打了近一年,虽然马腾未能消灭韩遂,但是,韩遂也不再有实力抗拒马腾。
扬州的更有才,扬州各地世家较多,不声也不响的,既不发表什么评论,也不反对谁,只是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征兵运动,但由于世家太多,征多少兵得看世家给多少人,于是乎就成了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征兵半个月才不足千人,只是这运动的声势却让很多州郡都知道了……这个消息的传來,倒是震动了袁术,袁术决定对扬州出手了……
…………………………………………………………………………………………
转眼,刘虞称帝半个月了,每次看到袁绍,刘虞心里都不舒服,感觉如坐针毡,但是,袁绍虽有军权独揽的想法,然而,此时的他还有几分对汉朝忠诚的心,做上了大将军后,就开始整肃民生吏治,加紧训练军队,张郃虽然带走了一部分大戟士,但是,将剩余的部分分散打入到军中,担任都伯曲长等职位,军队呈现出一派新的景象,不过,此时的袁绍可就沒有历史上的袁绍那么强悍,尽管在权力上大了很多,但是,军队里沒有了麴义的先登死士和大戟士两个特殊兵种,实力上相对要欠缺一些了,同时,袁绍也派出了很多密探,不过这些所谓的密探也都在袁术的眼皮下,嘿嘿,银狐是干啥的呢,不过,这一探不要紧:
早朝时分,太监正要宣布无事退朝时,只见宫外传來急报:
“荆州急报,刘州牧‘不奉伪帝,将起兵诛逆,’现正在整军五万备战。”
听到急使的军情急报,刘虞大吃一惊,这也就印证了他的担心,这么快就來了,不觉喉头一甜,差点吐出來……可沒等刘虞缓过神:
“豫州急报,刺史拒绝接受燕王诏命,已经起兵。”
孔伷原本是由董卓委派的豫州刺史,其实也沒有多少才干,只是爱鼓动一下嘴皮子的人,这样的人才在士人中比较被人看不起,董卓的提拔,让孔伷将董卓视为知己,前番讨董,孔伷迫于形势,不得不起兵,中原之地,四面都是反董的人,他能独善其身,现在报效董公的时候到了,这样打压皇室的机会他要好好把握了,于是急忙起兵三万。
原本拥戴刘虞的兖州刺史刘岱被曹操提了个醒:兖州正好夹在两个朝廷的中间,一旦冲突,兖州都是第一个战场,到时候,无论那一方取得胜利,吃亏的都是他刘岱,对于这样左右吃亏的买卖,刘岱犹豫了,最后决定脱离燕王政权,保持中立,并且命曹操引兵三万在濮阳备战,刘岱原本跟刘虞关系不错,原本刘虞觉得刘岱会在关键时刻帮他一把,沒想到,刘岱的最后决定成了刘虞的催命符。
“噗。”刘虞口中一口鲜血喷出,当听到刘岱的消息时,刘虞再也忍不住了,一口鲜血喷涌而出,随即,瘫倒在龙椅上,袁绍急忙命人将刘虞抬下去,请太医救治。
陛下病倒了,只能散朝了,送走刘虞,袁绍急忙來找袁术:
“仲和,现在各方讨伐,陛下又重病了,如此情况,该如何是好。”
看得出來,这一切也在袁绍的意料之外,但是都在袁术的意料之中,显然,袁绍沒有了主意,唉,也不想想,当初董卓面对天下诸侯一齐去讨伐他的时候,是什么感想,压力多大。
“大兄休要慌张,术为大兄攘外,义不容辞,现在黄河渡口和各处关隘都在我等的手中,只要坚守不出,谅他们人数再多也徒劳无功,不过这是非常时期,大兄要镇定,这样的消息传來,很有可能会引起幽冀各地民众惶恐,大兄当积极应对民意,不使内乱就行,只要挺过这一段,就沒事了,董卓逃到长安,不就也暂时安静了么。”
对于袁术的好意,袁绍还是很高兴的,但是袁术最后的一个比喻,让袁绍有一种吃了苍蝇的感觉,怎么我这也成了跟董卓一样的人了啊,我是为了大汉啊……
对于袁术肯为自己垫背,为自己尽忠,袁绍感激不尽,只是,他沒有想到的是这是袁术笑里藏刀的一计,后來袁术回顾他征战天下的历程,尽管智计百出,令天下英雄纷纷低头,然而,唯有此一计就是原装的出自自己的手,因为众人不知道袁术要为乐进报仇的决心,再说直接仇人都已经全部伏诛,但袁绍毕竟是血亲兄弟,按照血缘,袁绍可是袁术的亲兄弟,只是过继了一下而已,而袁术的这一做法,虽然受到一些世家的质疑,但是,尽收天下英雄之心,以至于后來义士都视袁术为情义君主。
根据他对刘虞的了解,似乎可能行不大,随即,探子也探到刘表要起兵诛逆的消息,这让刘焉又有些犹豫起來,如果称帝却要遭受各方攻击那就不好了,尽管益州多山,易守难攻,但要是张鲁那家伙一旦为别人引路,大举來犯,那就难说了,不如看看再说,如果刘虞的事情沒人管,那就也跟着称帝不迟,要是事大,还是低调一点吧,想通这些问題,刘焉也跟上刘表的步伐,发起抗议,也表示准备起兵。
其余豫州、徐州、司隶等地也纷纷指责,凉州更是也准备起兵,其实这是马腾父子的一个阴谋,部下建议马腾出兵诛逆,实则起兵攻击韩遂,由于有个好由头,可以令韩遂不做准备,假途灭虢,不过话说回來,韩遂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人家带兵从自己地盘上过,不做准备是不可能的,于是也起兵,只不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也就不知道怎么搞得,韩遂终究还是算错一筹:马腾见韩遂准备,只好假装真的是去打仗,韩遂不放心,隔了一天,也离开金城去追马腾,结果,在离开几天后,年仅15岁的马超领兵偷袭了金城,这一仗打了近一年,虽然马腾未能消灭韩遂,但是,韩遂也不再有实力抗拒马腾。
扬州的更有才,扬州各地世家较多,不声也不响的,既不发表什么评论,也不反对谁,只是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征兵运动,但由于世家太多,征多少兵得看世家给多少人,于是乎就成了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征兵半个月才不足千人,只是这运动的声势却让很多州郡都知道了……这个消息的传來,倒是震动了袁术,袁术决定对扬州出手了……
…………………………………………………………………………………………
转眼,刘虞称帝半个月了,每次看到袁绍,刘虞心里都不舒服,感觉如坐针毡,但是,袁绍虽有军权独揽的想法,然而,此时的他还有几分对汉朝忠诚的心,做上了大将军后,就开始整肃民生吏治,加紧训练军队,张郃虽然带走了一部分大戟士,但是,将剩余的部分分散打入到军中,担任都伯曲长等职位,军队呈现出一派新的景象,不过,此时的袁绍可就沒有历史上的袁绍那么强悍,尽管在权力上大了很多,但是,军队里沒有了麴义的先登死士和大戟士两个特殊兵种,实力上相对要欠缺一些了,同时,袁绍也派出了很多密探,不过这些所谓的密探也都在袁术的眼皮下,嘿嘿,银狐是干啥的呢,不过,这一探不要紧:
早朝时分,太监正要宣布无事退朝时,只见宫外传來急报:
“荆州急报,刘州牧‘不奉伪帝,将起兵诛逆,’现正在整军五万备战。”
听到急使的军情急报,刘虞大吃一惊,这也就印证了他的担心,这么快就來了,不觉喉头一甜,差点吐出來……可沒等刘虞缓过神:
“豫州急报,刺史拒绝接受燕王诏命,已经起兵。”
孔伷原本是由董卓委派的豫州刺史,其实也沒有多少才干,只是爱鼓动一下嘴皮子的人,这样的人才在士人中比较被人看不起,董卓的提拔,让孔伷将董卓视为知己,前番讨董,孔伷迫于形势,不得不起兵,中原之地,四面都是反董的人,他能独善其身,现在报效董公的时候到了,这样打压皇室的机会他要好好把握了,于是急忙起兵三万。
原本拥戴刘虞的兖州刺史刘岱被曹操提了个醒:兖州正好夹在两个朝廷的中间,一旦冲突,兖州都是第一个战场,到时候,无论那一方取得胜利,吃亏的都是他刘岱,对于这样左右吃亏的买卖,刘岱犹豫了,最后决定脱离燕王政权,保持中立,并且命曹操引兵三万在濮阳备战,刘岱原本跟刘虞关系不错,原本刘虞觉得刘岱会在关键时刻帮他一把,沒想到,刘岱的最后决定成了刘虞的催命符。
“噗。”刘虞口中一口鲜血喷出,当听到刘岱的消息时,刘虞再也忍不住了,一口鲜血喷涌而出,随即,瘫倒在龙椅上,袁绍急忙命人将刘虞抬下去,请太医救治。
陛下病倒了,只能散朝了,送走刘虞,袁绍急忙來找袁术:
“仲和,现在各方讨伐,陛下又重病了,如此情况,该如何是好。”
看得出來,这一切也在袁绍的意料之外,但是都在袁术的意料之中,显然,袁绍沒有了主意,唉,也不想想,当初董卓面对天下诸侯一齐去讨伐他的时候,是什么感想,压力多大。
“大兄休要慌张,术为大兄攘外,义不容辞,现在黄河渡口和各处关隘都在我等的手中,只要坚守不出,谅他们人数再多也徒劳无功,不过这是非常时期,大兄要镇定,这样的消息传來,很有可能会引起幽冀各地民众惶恐,大兄当积极应对民意,不使内乱就行,只要挺过这一段,就沒事了,董卓逃到长安,不就也暂时安静了么。”
对于袁术的好意,袁绍还是很高兴的,但是袁术最后的一个比喻,让袁绍有一种吃了苍蝇的感觉,怎么我这也成了跟董卓一样的人了啊,我是为了大汉啊……
对于袁术肯为自己垫背,为自己尽忠,袁绍感激不尽,只是,他沒有想到的是这是袁术笑里藏刀的一计,后來袁术回顾他征战天下的历程,尽管智计百出,令天下英雄纷纷低头,然而,唯有此一计就是原装的出自自己的手,因为众人不知道袁术要为乐进报仇的决心,再说直接仇人都已经全部伏诛,但袁绍毕竟是血亲兄弟,按照血缘,袁绍可是袁术的亲兄弟,只是过继了一下而已,而袁术的这一做法,虽然受到一些世家的质疑,但是,尽收天下英雄之心,以至于后來义士都视袁术为情义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