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90wx.cc,于归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陈侯的坚持收到了成效,放心地起身,打算去为外孙说服宾客,也对太叔玉等人的雄心壮志大为惊叹——敢直白地讲出要称王来。走了几步,又折了回来,神神秘秘地道:“今日之事,万不可传出去。”
太叔玉郑重地点头:“陈侯说的是。”
连得了两回肯定,陈侯脚步微飘,轻飘飘出了大殿。
容濯待他走后,迫不及待地问太叔玉:“祁叔为何突然改了主意?陈侯一贯小心,总有种种担忧,何必事事当真呢?”
话未说完,便见太叔玉举袖试汗,不由惊愕:“祁叔这是……怎么了?”
太叔玉放下袖子,正色道:“这一回,却是陈侯说对了。”
“嗯?”
“诸君与我,都是想得太好啦。王,果然不是凡人。”
越发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了。容濯虚心请教:“还请祁叔为我等解惑。”他不提姜先,却是为姜先留面子,只作是自己等人不解。
太叔玉并不计较这些,口气微带虚弱地道:“我自降生,艰难困苦,无不经历,谨言慎行,不敢懈怠,终得保全首领。一朝万事顺意,便生骄狂之心,忘乎所以,目中无人了起来,以为凡我所想,必得成功。这是自取死路。”
容濯呆了一呆,与偃槐交换了一个眼色,忽尔觉得自己等人亦是如此。
太叔玉续道:“申王及至年老,才因为私心蒙蔽了心智,显出这样的毛病来,以致诸侯离心。我的年纪是申王的一半,取得的成就却不成他的一半,却早早有了这样的毛病。就此而言,我不如申王,无怪为王,我为臣。我等当引以为戒,不可蹈其复辙才是。称王之事,是我想得不够多。”
他大方地承认了疏失,偃槐等人也不曾责怪于他。至于越、唐二君同时称王,而非越君嫁入唐国,此事虽然与预期的微有出入,仔细一想,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既然是合作,双方便都有诉求,诚恳地摊开了,没有什么不能谈的。容濯与偃槐皆看重卫希夷,就事论事,却是唐国传承悠久,而越君新立而已,二人思虑之时,难免是以姜先为主。
此番太叔玉亲来,提出了二人并称的时候,两人心中已打起了腹稿,推算起种种利弊来了。要求过不过份,但看对方值不值。值得的时候,要星星不给月亮,不值得的时候,一粒米也不想浪费。在这二者之间,便是讨价还价的空间了。
偃槐道:“太叔的意思是?”
太叔玉道:“我将禀明母亲,为他们确定婚期。”
容濯放心了:“正是,这才是最要紧的事情。”太叔玉去回禀女杼,他们也正可趁此机会,商量一下如何应对。
两下别过,太叔玉步履匆匆。
容濯便对偃槐一拱手,问道:“不知太师之意如何?”并非不尊重姜先的意见,而是觉得姜先此时求娶心切,唯恐他失去冷静,答应了本不该答应的条件。
偃槐颇觉好笑。容濯早便看好二人的婚姻,一拖再拖,最心焦的是姜先,其次便是容濯了,其关切之深,较之陈后尤甚。此时居然担心起姜先会“过于急切”来了。
斟酌了一下,偃槐问道:“百年之后,越归谁?唐归谁?”
容濯豁然开朗!没错,管她是不是也称王,管她的哥哥现在要给妹妹争什么样的待遇!这一切,最终都会归于二人共同的血脉。至于卫希夷与姜先二人主政的时候,看现在的样子也知道当家作主的是谁。
听不听妇人之言,并非判断是不是明君的标准,谁说得对,就照谁说的做嘛!况且,容濯还没有发现卫希夷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许多事情,起初你觉得她傻,乃是以为事必不成,若是做成了,结果便是像她这样,白手起家,人莫能欺了。
容濯也大方地承认了:“祁叔自称骄狂,这份骄狂是谁给的呢?我们的骄狂,又是谁给的呢?”
不可否认,都是受了卫希夷的影响。与她在一起,遇难呈祥,再无不顺之事,诸事顺利,难免生出骄狂之心,盖因有这样的资本。信心既足,则易轻视天下英雄。太叔玉如此,容濯也承认,自己也是这样的,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自信——我们总有成功的运气。
既然如此,答应条件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偃槐笑问姜先:“君以为如何?”
姜先认真地说:“我以为,还是快些娶妻为好。”
二人闻言大笑。
容濯早有准备,闻言取出一张简单的舆图来,对姜先道:“要筑新城。”
姜先凝目望去,见他圈了几处红图,皆是在河之两岸,问道:“这又是为什么?”
偃槐大加赞赏:“不错不错,是该筑新城的。要治水,便该亲临其地,这许多人,要住在何处?洪水退去,两岸土地更加肥沃,稍加开垦便是良田。如此良田,不耕可惜。”
要耕种,就需要有人,人也需要有居住的地方,提前预备好了,总是没有坏处的。再者,谁筑的城,谁在城中就更有势力。一路治水,一路安钉子,治安了,大河两岸最肥美的土地上,便都是自己人了。
容濯点着图上几个红图,一一解说利弊,有的地方比唐都周围更平坦、土地更肥沃,是姜先父亲在世时便想得到的。有的地方则位置比唐都更好,更适合做新都。唐国作为一个有传承的国家,旧弊亦是不少,摇摆不定的臣子、有自己私心的僚属,在姜先父亲过世之后,曾经给唐国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若上下一心,姜先何至于南奔呢?
迁城之事,容濯在心里翻来覆去许久了!离开了旧土,就断了他们的根基!与越国联姻,两国之权贵同居一城,彼此竞争,优胜而劣汰。天下终将归于姜先之后,要这些首鼠两端的废物,有什么用?!
私心里,容濯甚至暗挫挫的希望,有一天,卫希夷看不下去了,大刀阔斧,将这东西全扫进河水里冲走!
利用卫希夷的盘算有些小阴暗,容濯干咳两声,硬是咽了下去,没有说出来。只说了目今唐国之弊端,故意叹道:“这些不是用真意能够硬化的人,千万不要将他们当作獠人那般憨厚可亲呀!”他听姜先讲过屠维待族人之真诚,唯恐姜先头脑发热,要去效仿。
姜先深以为然,并不反驳。獠人是什么样的?再顽固,也是将屠维养大的族人,可不是他国内这些可以被申王左右的墙头草。姜先归国十余年,不是没有动过将这些人悉数更换,抑或收拢的主意,然而前几年忙着学习,近几年不曾着家。唐国随着他的成年,日渐稳定,其隐患确是不曾根治。
陈侯说得对,现在不是称王的好时候。一旦称王,与申王对立,内有隐患,恐成大祸。
容濯似乎也想起来了这一点,一拍脑门,尴尬地干笑两声:“都轻狂了,都轻狂了。先议婚期,先议婚期。也不知道祁叔那里说得怎么样了……嘿嘿……嘿嘿……”
————————————————————————————————
太叔玉寻到女杼的时候,她已与陈后赏完了花,正倚窗休息。见到儿子来了,女杼向他招招手:“怎么走得这么急?有什么事情么?慢慢说。”
太叔玉脸上一红,将事情一一道来,末了请罪:“是儿思虑不周……”
话到一半,便被女杼摆手打断:“不要总把所有的错都揽到自己身上,你思虑不周,我们也都思虑不周。操之过急了,希夷年纪也不小了,也没有想到这个,她天生傻大胆,也不好。我也是,她爹也是。你做得很好,知错就改,走岔了路,赶紧折回来,找对了路,接着往前走不就行了?”
“哎……”
“愁眉苦脸的做什么?有那功夫,想点正事儿。早知道错,比错事做下要付出代价了,要好得多。”
“是!”太叔玉重新振奋了起来。
母子二人开始商议起接下来的事情来,太叔玉诧异于陈后的好说话。女杼道:“她与阿先,有些芥蒂,不好强硬。”
太叔玉作出一个明白的表情。
女杼道:“你再将陈侯他们说的话,仔细说一遍,咱们再过一过。”
太叔玉慢慢复述了一回,自己也发现了:“陈侯……只是反对现在称王,没有反对希夷与唐公并称?”
女杼沉思着点点头:“或许只是第一步,慢慢地提要求。唔,也没什么,事,都是人做出来的。咱们将事做好,据有更多的土地、打更多的胜仗,谁还敢小瞧呢?”
太叔玉点头:“是。对了,婚期?还有新城?”
“你怎么看?”女杼颇为重视太叔玉的观点。
太叔玉道:“新城,我看是必要筑的。唐国也有内患,凡传承悠久之国,必有种种积下来的恶习,想改,换个地方是最方便的办法。又逢大水,想治水,就要挪挪地方……”当发热的头脑冷静下来,他又是那个算无遗策的太叔玉了。
接着,太叔玉又说了婚期的事情:“不能再拖了。宾客云集,久不见成婚,会心生疑虑的!”
 ... -->>
陈侯的坚持收到了成效,放心地起身,打算去为外孙说服宾客,也对太叔玉等人的雄心壮志大为惊叹——敢直白地讲出要称王来。走了几步,又折了回来,神神秘秘地道:“今日之事,万不可传出去。”
太叔玉郑重地点头:“陈侯说的是。”
连得了两回肯定,陈侯脚步微飘,轻飘飘出了大殿。
容濯待他走后,迫不及待地问太叔玉:“祁叔为何突然改了主意?陈侯一贯小心,总有种种担忧,何必事事当真呢?”
话未说完,便见太叔玉举袖试汗,不由惊愕:“祁叔这是……怎么了?”
太叔玉放下袖子,正色道:“这一回,却是陈侯说对了。”
“嗯?”
“诸君与我,都是想得太好啦。王,果然不是凡人。”
越发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了。容濯虚心请教:“还请祁叔为我等解惑。”他不提姜先,却是为姜先留面子,只作是自己等人不解。
太叔玉并不计较这些,口气微带虚弱地道:“我自降生,艰难困苦,无不经历,谨言慎行,不敢懈怠,终得保全首领。一朝万事顺意,便生骄狂之心,忘乎所以,目中无人了起来,以为凡我所想,必得成功。这是自取死路。”
容濯呆了一呆,与偃槐交换了一个眼色,忽尔觉得自己等人亦是如此。
太叔玉续道:“申王及至年老,才因为私心蒙蔽了心智,显出这样的毛病来,以致诸侯离心。我的年纪是申王的一半,取得的成就却不成他的一半,却早早有了这样的毛病。就此而言,我不如申王,无怪为王,我为臣。我等当引以为戒,不可蹈其复辙才是。称王之事,是我想得不够多。”
他大方地承认了疏失,偃槐等人也不曾责怪于他。至于越、唐二君同时称王,而非越君嫁入唐国,此事虽然与预期的微有出入,仔细一想,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既然是合作,双方便都有诉求,诚恳地摊开了,没有什么不能谈的。容濯与偃槐皆看重卫希夷,就事论事,却是唐国传承悠久,而越君新立而已,二人思虑之时,难免是以姜先为主。
此番太叔玉亲来,提出了二人并称的时候,两人心中已打起了腹稿,推算起种种利弊来了。要求过不过份,但看对方值不值。值得的时候,要星星不给月亮,不值得的时候,一粒米也不想浪费。在这二者之间,便是讨价还价的空间了。
偃槐道:“太叔的意思是?”
太叔玉道:“我将禀明母亲,为他们确定婚期。”
容濯放心了:“正是,这才是最要紧的事情。”太叔玉去回禀女杼,他们也正可趁此机会,商量一下如何应对。
两下别过,太叔玉步履匆匆。
容濯便对偃槐一拱手,问道:“不知太师之意如何?”并非不尊重姜先的意见,而是觉得姜先此时求娶心切,唯恐他失去冷静,答应了本不该答应的条件。
偃槐颇觉好笑。容濯早便看好二人的婚姻,一拖再拖,最心焦的是姜先,其次便是容濯了,其关切之深,较之陈后尤甚。此时居然担心起姜先会“过于急切”来了。
斟酌了一下,偃槐问道:“百年之后,越归谁?唐归谁?”
容濯豁然开朗!没错,管她是不是也称王,管她的哥哥现在要给妹妹争什么样的待遇!这一切,最终都会归于二人共同的血脉。至于卫希夷与姜先二人主政的时候,看现在的样子也知道当家作主的是谁。
听不听妇人之言,并非判断是不是明君的标准,谁说得对,就照谁说的做嘛!况且,容濯还没有发现卫希夷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许多事情,起初你觉得她傻,乃是以为事必不成,若是做成了,结果便是像她这样,白手起家,人莫能欺了。
容濯也大方地承认了:“祁叔自称骄狂,这份骄狂是谁给的呢?我们的骄狂,又是谁给的呢?”
不可否认,都是受了卫希夷的影响。与她在一起,遇难呈祥,再无不顺之事,诸事顺利,难免生出骄狂之心,盖因有这样的资本。信心既足,则易轻视天下英雄。太叔玉如此,容濯也承认,自己也是这样的,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自信——我们总有成功的运气。
既然如此,答应条件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偃槐笑问姜先:“君以为如何?”
姜先认真地说:“我以为,还是快些娶妻为好。”
二人闻言大笑。
容濯早有准备,闻言取出一张简单的舆图来,对姜先道:“要筑新城。”
姜先凝目望去,见他圈了几处红图,皆是在河之两岸,问道:“这又是为什么?”
偃槐大加赞赏:“不错不错,是该筑新城的。要治水,便该亲临其地,这许多人,要住在何处?洪水退去,两岸土地更加肥沃,稍加开垦便是良田。如此良田,不耕可惜。”
要耕种,就需要有人,人也需要有居住的地方,提前预备好了,总是没有坏处的。再者,谁筑的城,谁在城中就更有势力。一路治水,一路安钉子,治安了,大河两岸最肥美的土地上,便都是自己人了。
容濯点着图上几个红图,一一解说利弊,有的地方比唐都周围更平坦、土地更肥沃,是姜先父亲在世时便想得到的。有的地方则位置比唐都更好,更适合做新都。唐国作为一个有传承的国家,旧弊亦是不少,摇摆不定的臣子、有自己私心的僚属,在姜先父亲过世之后,曾经给唐国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若上下一心,姜先何至于南奔呢?
迁城之事,容濯在心里翻来覆去许久了!离开了旧土,就断了他们的根基!与越国联姻,两国之权贵同居一城,彼此竞争,优胜而劣汰。天下终将归于姜先之后,要这些首鼠两端的废物,有什么用?!
私心里,容濯甚至暗挫挫的希望,有一天,卫希夷看不下去了,大刀阔斧,将这东西全扫进河水里冲走!
利用卫希夷的盘算有些小阴暗,容濯干咳两声,硬是咽了下去,没有说出来。只说了目今唐国之弊端,故意叹道:“这些不是用真意能够硬化的人,千万不要将他们当作獠人那般憨厚可亲呀!”他听姜先讲过屠维待族人之真诚,唯恐姜先头脑发热,要去效仿。
姜先深以为然,并不反驳。獠人是什么样的?再顽固,也是将屠维养大的族人,可不是他国内这些可以被申王左右的墙头草。姜先归国十余年,不是没有动过将这些人悉数更换,抑或收拢的主意,然而前几年忙着学习,近几年不曾着家。唐国随着他的成年,日渐稳定,其隐患确是不曾根治。
陈侯说得对,现在不是称王的好时候。一旦称王,与申王对立,内有隐患,恐成大祸。
容濯似乎也想起来了这一点,一拍脑门,尴尬地干笑两声:“都轻狂了,都轻狂了。先议婚期,先议婚期。也不知道祁叔那里说得怎么样了……嘿嘿……嘿嘿……”
————————————————————————————————
太叔玉寻到女杼的时候,她已与陈后赏完了花,正倚窗休息。见到儿子来了,女杼向他招招手:“怎么走得这么急?有什么事情么?慢慢说。”
太叔玉脸上一红,将事情一一道来,末了请罪:“是儿思虑不周……”
话到一半,便被女杼摆手打断:“不要总把所有的错都揽到自己身上,你思虑不周,我们也都思虑不周。操之过急了,希夷年纪也不小了,也没有想到这个,她天生傻大胆,也不好。我也是,她爹也是。你做得很好,知错就改,走岔了路,赶紧折回来,找对了路,接着往前走不就行了?”
“哎……”
“愁眉苦脸的做什么?有那功夫,想点正事儿。早知道错,比错事做下要付出代价了,要好得多。”
“是!”太叔玉重新振奋了起来。
母子二人开始商议起接下来的事情来,太叔玉诧异于陈后的好说话。女杼道:“她与阿先,有些芥蒂,不好强硬。”
太叔玉作出一个明白的表情。
女杼道:“你再将陈侯他们说的话,仔细说一遍,咱们再过一过。”
太叔玉慢慢复述了一回,自己也发现了:“陈侯……只是反对现在称王,没有反对希夷与唐公并称?”
女杼沉思着点点头:“或许只是第一步,慢慢地提要求。唔,也没什么,事,都是人做出来的。咱们将事做好,据有更多的土地、打更多的胜仗,谁还敢小瞧呢?”
太叔玉点头:“是。对了,婚期?还有新城?”
“你怎么看?”女杼颇为重视太叔玉的观点。
太叔玉道:“新城,我看是必要筑的。唐国也有内患,凡传承悠久之国,必有种种积下来的恶习,想改,换个地方是最方便的办法。又逢大水,想治水,就要挪挪地方……”当发热的头脑冷静下来,他又是那个算无遗策的太叔玉了。
接着,太叔玉又说了婚期的事情:“不能再拖了。宾客云集,久不见成婚,会心生疑虑的!”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