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明末工程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来,李植的三万匹布这个数量就不显得很大了。
比如说,四月董家销售到京师的李家精布大概是两千匹,不足京师棉布需求的十五分之一。除非李植再把纺织工厂扩大几倍,否则对单地纺纱织布的百姓来说影响不大。
除了扩大织机纱机规模,李植还添置了一百七十台轧花机来给棉花脱籽。明代的轧花机是黄道婆从崖州黎族学来的,技术上领先于西方,效率颇高,李植一时间也不准备再设计更复杂的轧花机了,就直接在纺织工厂装备了大明的轧花机。
有了这些轧花机,李植就可以直接利用粗棉生产精棉布,可以不再买脱籽棉花而是直接从董家购进便宜的粗棉了,又省去了被董家赚取一层买卖差价的利润。
提高的纺织效率和节省的买卖价差都在为李植赚钱,李植预估了一下利润:算下来,再次扩大后纺织工厂开工后,大概每个月能为李植赚取八千两的利润。这么高的利润,足够李植发展其他方面的事业了。
五月上旬厂房盖好后,李植就开始招募人手,要招募九百七十名工人。
这样规模的招募,放在天津卫都是大事了。如今“城东李家”的名声是打出去了,天津卫的人都知道李家用人的福利十分优厚。报名面试的那一天,不但没有差事的失业人员来了,一些有工作的低收入平民也来了,三、四千人拥到纺织工厂外面,把纺织工厂外面的十几亩空地都站满了。
李植给这些人排好号码登记入册,让他们分批来面试。
李植已经不可能靠自己来面试这些人了,他把李兴、郑开成、李老四、郑元、李道等管理人员叫上,在纺织工厂的会议室里摆出了十张面试桌。李植给这些面试官统一了要求,就是通过面试确定应聘者的素质,最后录用那些老实本分的——只有老实本分的工人才能令人放心,守卫李植的产业和秘密。
三天后,所有的面试完成,李植顺利招募了近一千人。加上这一次新招募的人手,李植雇佣的工人和家丁已经达到近两千人。
到了五月中旬,新的织机和纱机也制造好了,扩大的产能就开始生产了。
天津卫城里商贾多产业少,并没有南方那样的大工厂,说起来李植已经是天津数一数二的大雇主了。
李植雇佣的这些人,直接拉动了天津的经济。
李植给的月钱充足,又三餐有肉,一个月在每个职工身上花费的银子要三两五钱。算起来,李植一个月要花七千两银子在职工福利上。这些银子到了职工手上又要消费出去,购买各种商品和服务,自然就会拉动当地的种种产业。
天津虽然是个南北商业重镇,但人口也只有十万人不到。一下子多了两千个高消费能力的工人,经济自然会繁荣不少。那些卖米面的粮食商人、卖肉的屠夫、卖布匹的布商、卖油卖菜的摊贩、烧铁做锅的铁匠、烧制陶器的陶工、裁制衣服的裁缝、酒楼卖酒的老板、勾栏唱戏的优人、甚至妓院里卖笑的娼妓,各行各业,生意都好做了不少。
李植的职工们有钱了,其中不少人增加了子女教育的投资。就连那些私塾里教书的秀才,都新收到不少蒙童学生。
这些人从李植的职工身上赚到银子,再消费出去,又拉动了更多人的生意,产生了巨大的乘数效应。
来,李植的三万匹布这个数量就不显得很大了。
比如说,四月董家销售到京师的李家精布大概是两千匹,不足京师棉布需求的十五分之一。除非李植再把纺织工厂扩大几倍,否则对单地纺纱织布的百姓来说影响不大。
除了扩大织机纱机规模,李植还添置了一百七十台轧花机来给棉花脱籽。明代的轧花机是黄道婆从崖州黎族学来的,技术上领先于西方,效率颇高,李植一时间也不准备再设计更复杂的轧花机了,就直接在纺织工厂装备了大明的轧花机。
有了这些轧花机,李植就可以直接利用粗棉生产精棉布,可以不再买脱籽棉花而是直接从董家购进便宜的粗棉了,又省去了被董家赚取一层买卖差价的利润。
提高的纺织效率和节省的买卖价差都在为李植赚钱,李植预估了一下利润:算下来,再次扩大后纺织工厂开工后,大概每个月能为李植赚取八千两的利润。这么高的利润,足够李植发展其他方面的事业了。
五月上旬厂房盖好后,李植就开始招募人手,要招募九百七十名工人。
这样规模的招募,放在天津卫都是大事了。如今“城东李家”的名声是打出去了,天津卫的人都知道李家用人的福利十分优厚。报名面试的那一天,不但没有差事的失业人员来了,一些有工作的低收入平民也来了,三、四千人拥到纺织工厂外面,把纺织工厂外面的十几亩空地都站满了。
李植给这些人排好号码登记入册,让他们分批来面试。
李植已经不可能靠自己来面试这些人了,他把李兴、郑开成、李老四、郑元、李道等管理人员叫上,在纺织工厂的会议室里摆出了十张面试桌。李植给这些面试官统一了要求,就是通过面试确定应聘者的素质,最后录用那些老实本分的——只有老实本分的工人才能令人放心,守卫李植的产业和秘密。
三天后,所有的面试完成,李植顺利招募了近一千人。加上这一次新招募的人手,李植雇佣的工人和家丁已经达到近两千人。
到了五月中旬,新的织机和纱机也制造好了,扩大的产能就开始生产了。
天津卫城里商贾多产业少,并没有南方那样的大工厂,说起来李植已经是天津数一数二的大雇主了。
李植雇佣的这些人,直接拉动了天津的经济。
李植给的月钱充足,又三餐有肉,一个月在每个职工身上花费的银子要三两五钱。算起来,李植一个月要花七千两银子在职工福利上。这些银子到了职工手上又要消费出去,购买各种商品和服务,自然就会拉动当地的种种产业。
天津虽然是个南北商业重镇,但人口也只有十万人不到。一下子多了两千个高消费能力的工人,经济自然会繁荣不少。那些卖米面的粮食商人、卖肉的屠夫、卖布匹的布商、卖油卖菜的摊贩、烧铁做锅的铁匠、烧制陶器的陶工、裁制衣服的裁缝、酒楼卖酒的老板、勾栏唱戏的优人、甚至妓院里卖笑的娼妓,各行各业,生意都好做了不少。
李植的职工们有钱了,其中不少人增加了子女教育的投资。就连那些私塾里教书的秀才,都新收到不少蒙童学生。
这些人从李植的职工身上赚到银子,再消费出去,又拉动了更多人的生意,产生了巨大的乘数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