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重生·续姻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纵然艳羡,却也不敢真的生出下毒手的夺爵之心。一开始她骄纵冯轲,图的是个贤良的好名声儿,后来故意养废冯轲,不过是为了让亲生的儿子冯轸尽得老安庆候的欢心,为她们母子争取更多的家产和利益。
事实也正是如此,老安庆候被冯轲气的越是厉害,就越是能在冯轸身上找到欣慰,越是爱重生出争气的儿子的周氏。不得不说,周氏出身小吏之家,却心机不凡,尤其善于收拢老安庆候的心。
可人心的贪念,是没有底儿的,不然怎么会有得寸进尺的说头。老安庆候偏心了十几年,把周氏的心越养越大,心越大就越是不甘,越是不甘就越是容易生乱。老侯爷安在,根本轮不到冯辕夫妻这对世子爷夫妇当家作主,更别提还有一个“孝”字压死人。世子夫人闵氏,未来的侯府女主人,顶着一个大不了她几岁的,还是当家主母的、心气儿难平的继婆婆,暗地里你来我往的闹的不可开交。安庆侯府的后院,乱像早生。
景武九年与北狄之战,军中帝京勋贵世家子弟半数陨殁,安庆候世子冯辕不仅列在其中,他还是几乎全军覆没的右路军统帅,首当其冲。就是战死了,只要皇上不发话,那也是万死难则其咎之罪。
曾经有无数个寂阑无声的黑夜,冯德妃彻夜难眠,她躺在华秀锦帐之中一次次地想,如果她的兄长还活着,冯家会是什么样?满门荣耀?自己又是什么样?能不能保住她的大皇子?
因为冯辕死后,成全的就是曹家,曹贵妃的曹家。后来曹麒接掌整编的右路军,重创北狄,也使曹家几乎一步登天。
眼看曹家潮涨潮落,最终跌入泥潭。后来,冯德妃又在深夜无眠时问自己,飞鸟尽良弓藏,功高震主。如果大胜而归的是自己的兄长,那么如今冯家的命运是什么?自己又该怎样?像曹氏一样幽闭?赐死?
冯辕战死,可死了也不安生。难道右路军损失惨重只是他一个人的错吗?
北狄单方撕毁邦交协议突袭北疆,朝廷没有任何准备,军队不济,粮草不继。国内承平已久,重文轻武,就拿帝都的守备军来说,不说有多少领空饷的,单说里面斗鸡遛鸟的、不学无术的勋贵世家子弟就不知道有多少。那个时候,京城里面有些门路的人家最擅长的就是把家里没出息的、最爱玩的孩子想方设法的送去五城兵马司、禁卫军、燕山大营……说来不过是图个好名声,好歹当个差,不是个白身空头的,可不敢指望他们混出个啥名堂来。
朝廷的军队,从根里*、糜烂。疾驰奔赴北疆救援的驻军,犹如一盘死沙。不说冯辕只是一个人,就算他是一个天纵奇才,甚至是一个神,只怕也要回天乏术。
可为什么除了死伤,尽数溃败的只有冯辕的部下?
因为就他傻,当北狄主力军队迂回突现、所向披靡的时候,两外两路军只怕跑的太慢落入虎口,他倒好,什么不战而败枉为军人,结果就是死后还要被泼污水的命,不过是给另外两路军争取了逃命时间而已。因为在这个世上,真相,往往只站在大多数人那一边。
另外两路军队,数十万人全身而退,可他们不敢站出来承认的,他们的家人、家族同样担不起,于是就要竭力协作把污水往死人身上泼。不仅仅是因为死人不能开口说话,而是因为要让不明真相的天下万民人心稳固。愚民,愚民,何为愚民?顺民也。不愚昧怎能称之为顺民,怎么臣服于皇权?他们不需要寻根究底,只需要听从、相信官方的交代,获得激励与安抚。
百姓和朝廷需要的是活着的、有战斗力的军队,为他们抵挡北狄人的铁骑,收复沦陷的城池。这种时候,百姓需要知道另一种真相,政治会把法不责众和当务之急诠释到极致。朝臣们个个心中自有一把秤,可死人不比活人。有时候,公道自在人心,不过是弱者自己无奈的自我安抚。
景武帝心中也跟明镜似的,病灶在哪里他也心知肚明,不然他不会殚精竭虑地用四年时间从军中底层冒险提拔一大批寒门将领整肃军队,朝中文臣也是一场大换血。这才有了景武十三年的失地尽收,大捷而归。这些都是后话了。
冯辕死了,可安庆侯府还在。人常说,父债子偿天经地义。同样,子债父偿,也是说的过去的。朝堂上关于冯家的议罪,不要人命的就剩下夺爵和抄家两个选择,安庆侯府摇摇欲坠。老安庆侯卧床不起,可一天一个请罪的折子不敢间断,实则就盼着皇上能网开一面。而这一段日子,也是冯德妃最不愿意想起来,却刻骨铭心,至死难忘的一段悲伤绝望与恨意。
纵然艳羡,却也不敢真的生出下毒手的夺爵之心。一开始她骄纵冯轲,图的是个贤良的好名声儿,后来故意养废冯轲,不过是为了让亲生的儿子冯轸尽得老安庆候的欢心,为她们母子争取更多的家产和利益。
事实也正是如此,老安庆候被冯轲气的越是厉害,就越是能在冯轸身上找到欣慰,越是爱重生出争气的儿子的周氏。不得不说,周氏出身小吏之家,却心机不凡,尤其善于收拢老安庆候的心。
可人心的贪念,是没有底儿的,不然怎么会有得寸进尺的说头。老安庆候偏心了十几年,把周氏的心越养越大,心越大就越是不甘,越是不甘就越是容易生乱。老侯爷安在,根本轮不到冯辕夫妻这对世子爷夫妇当家作主,更别提还有一个“孝”字压死人。世子夫人闵氏,未来的侯府女主人,顶着一个大不了她几岁的,还是当家主母的、心气儿难平的继婆婆,暗地里你来我往的闹的不可开交。安庆侯府的后院,乱像早生。
景武九年与北狄之战,军中帝京勋贵世家子弟半数陨殁,安庆候世子冯辕不仅列在其中,他还是几乎全军覆没的右路军统帅,首当其冲。就是战死了,只要皇上不发话,那也是万死难则其咎之罪。
曾经有无数个寂阑无声的黑夜,冯德妃彻夜难眠,她躺在华秀锦帐之中一次次地想,如果她的兄长还活着,冯家会是什么样?满门荣耀?自己又是什么样?能不能保住她的大皇子?
因为冯辕死后,成全的就是曹家,曹贵妃的曹家。后来曹麒接掌整编的右路军,重创北狄,也使曹家几乎一步登天。
眼看曹家潮涨潮落,最终跌入泥潭。后来,冯德妃又在深夜无眠时问自己,飞鸟尽良弓藏,功高震主。如果大胜而归的是自己的兄长,那么如今冯家的命运是什么?自己又该怎样?像曹氏一样幽闭?赐死?
冯辕战死,可死了也不安生。难道右路军损失惨重只是他一个人的错吗?
北狄单方撕毁邦交协议突袭北疆,朝廷没有任何准备,军队不济,粮草不继。国内承平已久,重文轻武,就拿帝都的守备军来说,不说有多少领空饷的,单说里面斗鸡遛鸟的、不学无术的勋贵世家子弟就不知道有多少。那个时候,京城里面有些门路的人家最擅长的就是把家里没出息的、最爱玩的孩子想方设法的送去五城兵马司、禁卫军、燕山大营……说来不过是图个好名声,好歹当个差,不是个白身空头的,可不敢指望他们混出个啥名堂来。
朝廷的军队,从根里*、糜烂。疾驰奔赴北疆救援的驻军,犹如一盘死沙。不说冯辕只是一个人,就算他是一个天纵奇才,甚至是一个神,只怕也要回天乏术。
可为什么除了死伤,尽数溃败的只有冯辕的部下?
因为就他傻,当北狄主力军队迂回突现、所向披靡的时候,两外两路军只怕跑的太慢落入虎口,他倒好,什么不战而败枉为军人,结果就是死后还要被泼污水的命,不过是给另外两路军争取了逃命时间而已。因为在这个世上,真相,往往只站在大多数人那一边。
另外两路军队,数十万人全身而退,可他们不敢站出来承认的,他们的家人、家族同样担不起,于是就要竭力协作把污水往死人身上泼。不仅仅是因为死人不能开口说话,而是因为要让不明真相的天下万民人心稳固。愚民,愚民,何为愚民?顺民也。不愚昧怎能称之为顺民,怎么臣服于皇权?他们不需要寻根究底,只需要听从、相信官方的交代,获得激励与安抚。
百姓和朝廷需要的是活着的、有战斗力的军队,为他们抵挡北狄人的铁骑,收复沦陷的城池。这种时候,百姓需要知道另一种真相,政治会把法不责众和当务之急诠释到极致。朝臣们个个心中自有一把秤,可死人不比活人。有时候,公道自在人心,不过是弱者自己无奈的自我安抚。
景武帝心中也跟明镜似的,病灶在哪里他也心知肚明,不然他不会殚精竭虑地用四年时间从军中底层冒险提拔一大批寒门将领整肃军队,朝中文臣也是一场大换血。这才有了景武十三年的失地尽收,大捷而归。这些都是后话了。
冯辕死了,可安庆侯府还在。人常说,父债子偿天经地义。同样,子债父偿,也是说的过去的。朝堂上关于冯家的议罪,不要人命的就剩下夺爵和抄家两个选择,安庆侯府摇摇欲坠。老安庆侯卧床不起,可一天一个请罪的折子不敢间断,实则就盼着皇上能网开一面。而这一段日子,也是冯德妃最不愿意想起来,却刻骨铭心,至死难忘的一段悲伤绝望与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