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杨康的幸福生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金天兴元年冬,杨康开始频繁的造访大相国寺。
开封城的大相国寺虽然不像少林寺那样武风盛行,但作为一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闻名古刹,自有其深厚的底蕴,其中藏经阁的藏书数量比少林寺不遑多让。
杨康来到大相国寺是为了学习梵文。
对于这位金国小王爷倾慕佛法的举动,大相国寺的方丈非常欢迎,特地给小王爷开辟了绿色通道,不仅在寺内腾出一个院落专供小王爷静修,还派了高僧来给小王爷讲解佛法真意。
宋末元初的时代正是“三教归一”呼声最高的时候,那便是把儒释道三教的思想进行合流,形成一种普遍的道德规范,用于教化民众,这样三教的信徒便不会因为不同的教义而互相抵触,统治阶级也能够更好的统治天下。
王重阳的全真教便是这种观点的坚持者和实施者,王重阳本人先是学儒,后又入道,对佛法也有涉猎,他对旧有的道教教义进行了改革,删繁就简,保留了道教清静无为的精髓。
他的弟子中大多都是儒家出身,拜入全真教后才开始学道,他们更能把三教的义理进行融合,这也是全真教在这个时代如此盛行的原因所在。
虽说三教融合是一种大趋势,但在融合的过程中谁占据主导地位是争论的重点,这关系到在未来融合后的教义中谁的思想更能影响到信徒。
这种争论在元金时期的时候尤为激烈,以耶律楚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万松行秀为代表的佛家在其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万松行秀甚至把孔子的思想融入到了佛法之中,被称为“孔门禅”。
此时恰逢乱世,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碰撞最激烈的时期之一。
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下,杨康想要学习梵文的举动让佛家的高僧欣慰不已,因为杨康不仅仅是杨康,他还代表着完颜洪烈,甚至是整个金国朝廷对佛门的态度。
见微知著,佛门认为这是完颜洪烈向佛家释放的一个友善信息,这便是杨康能得到如此优待的主要原因。
丘处机都知道在杨康身上投资,那些和尚自然也不例外。
杨康费力的啃着梵文佛典,虽然有汉文的翻译做对照,他还是觉得艰深无比,这完全是另外一种语言,不是临时抱佛脚便能有效果的,即便大相国寺数百僧众也仅有四位高僧通晓梵语。
若是等他精通梵文后把《九阴真经》的总纲翻译出来的时候,怕是金国都被蒙古灭掉了。
那么只能采取第二种办法了,他把真经的总纲分成无数的段落,每一次他都拿不同的段落去请教大相国寺的高僧,回来后他再进行拼接,这样虽然麻烦,却更有成效。
好在梵文总纲不长,他询问了好几个高僧,在确认翻译上没有疏漏后便整理了出来,然后他悲剧的发现即便是翻译成汉文,他还是看不明白。
这几个老和尚翻译的风格和语法都不相同,语句也不连贯,在断句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有时候两个和尚翻译出来的句子截然不同,而且看起来和高深的武学真的没什么关系。
杨康郁闷了,他知道在翻译的时候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式,直译是严格按照文法的翻... -->>
金天兴元年冬,杨康开始频繁的造访大相国寺。
开封城的大相国寺虽然不像少林寺那样武风盛行,但作为一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闻名古刹,自有其深厚的底蕴,其中藏经阁的藏书数量比少林寺不遑多让。
杨康来到大相国寺是为了学习梵文。
对于这位金国小王爷倾慕佛法的举动,大相国寺的方丈非常欢迎,特地给小王爷开辟了绿色通道,不仅在寺内腾出一个院落专供小王爷静修,还派了高僧来给小王爷讲解佛法真意。
宋末元初的时代正是“三教归一”呼声最高的时候,那便是把儒释道三教的思想进行合流,形成一种普遍的道德规范,用于教化民众,这样三教的信徒便不会因为不同的教义而互相抵触,统治阶级也能够更好的统治天下。
王重阳的全真教便是这种观点的坚持者和实施者,王重阳本人先是学儒,后又入道,对佛法也有涉猎,他对旧有的道教教义进行了改革,删繁就简,保留了道教清静无为的精髓。
他的弟子中大多都是儒家出身,拜入全真教后才开始学道,他们更能把三教的义理进行融合,这也是全真教在这个时代如此盛行的原因所在。
虽说三教融合是一种大趋势,但在融合的过程中谁占据主导地位是争论的重点,这关系到在未来融合后的教义中谁的思想更能影响到信徒。
这种争论在元金时期的时候尤为激烈,以耶律楚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万松行秀为代表的佛家在其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万松行秀甚至把孔子的思想融入到了佛法之中,被称为“孔门禅”。
此时恰逢乱世,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碰撞最激烈的时期之一。
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下,杨康想要学习梵文的举动让佛家的高僧欣慰不已,因为杨康不仅仅是杨康,他还代表着完颜洪烈,甚至是整个金国朝廷对佛门的态度。
见微知著,佛门认为这是完颜洪烈向佛家释放的一个友善信息,这便是杨康能得到如此优待的主要原因。
丘处机都知道在杨康身上投资,那些和尚自然也不例外。
杨康费力的啃着梵文佛典,虽然有汉文的翻译做对照,他还是觉得艰深无比,这完全是另外一种语言,不是临时抱佛脚便能有效果的,即便大相国寺数百僧众也仅有四位高僧通晓梵语。
若是等他精通梵文后把《九阴真经》的总纲翻译出来的时候,怕是金国都被蒙古灭掉了。
那么只能采取第二种办法了,他把真经的总纲分成无数的段落,每一次他都拿不同的段落去请教大相国寺的高僧,回来后他再进行拼接,这样虽然麻烦,却更有成效。
好在梵文总纲不长,他询问了好几个高僧,在确认翻译上没有疏漏后便整理了出来,然后他悲剧的发现即便是翻译成汉文,他还是看不明白。
这几个老和尚翻译的风格和语法都不相同,语句也不连贯,在断句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有时候两个和尚翻译出来的句子截然不同,而且看起来和高深的武学真的没什么关系。
杨康郁闷了,他知道在翻译的时候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式,直译是严格按照文法的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