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重生之腹黑长成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次日,有人又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文章,抨击我的言论是危言从听,是拿改革开放做文章。还有人跳脚出来直接评论:拿鸦片战争史和新华夏国作比较是居心不良,还要求有关部门彻查此事。但也有支持的人。可是在一大片骂声之中,零星的支持声音如一根羽毛漂浮在水面激不起半点水花。而抨击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3月初的时候,报纸上刊登了一篇叫《读书无用论》的文章,里面提出来一个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的普通计件工在南方工厂上班可以拿五六百元一个月的工资,而一个教授死读活读也不过每个月一两百元的工资,那么读书有什么用?
看到这篇报道的时候,我笑了。其实这个例子是二十年后才会有人举出。那时大学生犹如过江之鲫,成为工作最难找的一群人,而专业对口技工却是缺口很大,所以导致了要用工的企业找不到人才,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奇怪现象。然后就出现了这种读书无用论,那时为了普及知识,华夏提出了一个“知识改变命运的口号”,就着这句口号,很多人都念上了书,政府还提倡贷款助学项目,这个项目让很多贫穷地区的人都有收益,也确实是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可随着经融危机,“读书贵、就业难”,就业低起薪遭遇“寒流”和其他各种原因和目的, 社会上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中流行了新“读书无用论”,这实际上指的是庞大的教育成本,置换来相对较低的回报,造成人们对读书的现实功效的一种否定与怀疑。受教育的高成本、高投入与严峻的就业现实存在较大差距,所学无处用,所用非所学,是造成此现象的普遍原因。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苦心巴力供出一个大学生,理所当然地希望能有高回报。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大部分人并没有如乡亲们所期待的那样出人头地,而是在城市里找了一份普通的工作,无力反哺供应自己多年的家庭不说,买房结婚时甚至还需要年迈的父母再接济。相比之下,还不如一早就辍学出去打工的过得好。这样的结局,确实让人辛酸和无奈,而辛酸、无奈的背后是什么?我们必须搞个明白。
读书无用论也不是现今社会提出来的产物,最早,孔子的学生的得意门徒仲由,即子路。他曾对老师说:“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记在《论语》里(《先进》)。这就是说,有了人,有了土地(社)、粮食(稷),还读什么书?有饭吃就是“学”了。书能当作饭吃吗?这话是从一个人做官引起的,可见用意在于做官就是为学。孔子不赞成,也没有驳回。孔子的私淑弟子孟轲也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尽心》)一捆竹简他才取两三条,公然说无书胜有书。诵读诗书的儒家祖师爷尚且有此论调,“绝圣弃智”的道家和“摩顶放踵”的墨家之流更不必提了。这是两千多年前的话。不仅如此。“读书无用”实指书生无用,文人无用。此论也是由来久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记载的也有不少。
可读书真的无用吗?同样是两个人一起读书,一个后来有成就,一个最后却一事无成,这是为什么?就像我们学校里为什么有成绩好的,和差生之分,这不是读书无用,根本就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罢了,龙生九子,不是每个儿子都一样出色,而是每个人能发挥的地方不一样,就像一个明明是对研究机械有兴趣的人,结果家里硬要让这名学生考了医生执照拿起手术刀。或许这位医生最后也麻木了,忘记了他最原始的兴趣,可最后麻木的工作,麻木的给人看病,从外表看来他是一名医生,可在这个领域,他是能算是一个庸医。一辈子没有办法有最高的成就。
我们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怪起书本来,这世间真是好笑。但这是其一,其二我们的教育成本太高,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华夏的教育成本已经成为世界上教育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或许我们会说,不是有九年制义务教育吗?可在后世九年制义务教育里面的小学中学,哪一门功课是不用补课的?老师在课堂上流水的讲,收费了之后在节假日才是认真的上课,这都已经成为后世教师赚外快公开的捷径,而家长还不敢投诉。生怕自己的老师给自家的小孩吃排头,穿小鞋。所以十几年后大爷大妈才会抱怨学校和医院是两大强盗部门,就是被抢劫也得笑着承受。
开学的最后几天,我约上了蓝枫、唐大柱、顾平、白三、朱燕、杨立和宋... -->>
次日,有人又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文章,抨击我的言论是危言从听,是拿改革开放做文章。还有人跳脚出来直接评论:拿鸦片战争史和新华夏国作比较是居心不良,还要求有关部门彻查此事。但也有支持的人。可是在一大片骂声之中,零星的支持声音如一根羽毛漂浮在水面激不起半点水花。而抨击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3月初的时候,报纸上刊登了一篇叫《读书无用论》的文章,里面提出来一个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的普通计件工在南方工厂上班可以拿五六百元一个月的工资,而一个教授死读活读也不过每个月一两百元的工资,那么读书有什么用?
看到这篇报道的时候,我笑了。其实这个例子是二十年后才会有人举出。那时大学生犹如过江之鲫,成为工作最难找的一群人,而专业对口技工却是缺口很大,所以导致了要用工的企业找不到人才,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奇怪现象。然后就出现了这种读书无用论,那时为了普及知识,华夏提出了一个“知识改变命运的口号”,就着这句口号,很多人都念上了书,政府还提倡贷款助学项目,这个项目让很多贫穷地区的人都有收益,也确实是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可随着经融危机,“读书贵、就业难”,就业低起薪遭遇“寒流”和其他各种原因和目的, 社会上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中流行了新“读书无用论”,这实际上指的是庞大的教育成本,置换来相对较低的回报,造成人们对读书的现实功效的一种否定与怀疑。受教育的高成本、高投入与严峻的就业现实存在较大差距,所学无处用,所用非所学,是造成此现象的普遍原因。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苦心巴力供出一个大学生,理所当然地希望能有高回报。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大部分人并没有如乡亲们所期待的那样出人头地,而是在城市里找了一份普通的工作,无力反哺供应自己多年的家庭不说,买房结婚时甚至还需要年迈的父母再接济。相比之下,还不如一早就辍学出去打工的过得好。这样的结局,确实让人辛酸和无奈,而辛酸、无奈的背后是什么?我们必须搞个明白。
读书无用论也不是现今社会提出来的产物,最早,孔子的学生的得意门徒仲由,即子路。他曾对老师说:“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记在《论语》里(《先进》)。这就是说,有了人,有了土地(社)、粮食(稷),还读什么书?有饭吃就是“学”了。书能当作饭吃吗?这话是从一个人做官引起的,可见用意在于做官就是为学。孔子不赞成,也没有驳回。孔子的私淑弟子孟轲也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尽心》)一捆竹简他才取两三条,公然说无书胜有书。诵读诗书的儒家祖师爷尚且有此论调,“绝圣弃智”的道家和“摩顶放踵”的墨家之流更不必提了。这是两千多年前的话。不仅如此。“读书无用”实指书生无用,文人无用。此论也是由来久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记载的也有不少。
可读书真的无用吗?同样是两个人一起读书,一个后来有成就,一个最后却一事无成,这是为什么?就像我们学校里为什么有成绩好的,和差生之分,这不是读书无用,根本就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罢了,龙生九子,不是每个儿子都一样出色,而是每个人能发挥的地方不一样,就像一个明明是对研究机械有兴趣的人,结果家里硬要让这名学生考了医生执照拿起手术刀。或许这位医生最后也麻木了,忘记了他最原始的兴趣,可最后麻木的工作,麻木的给人看病,从外表看来他是一名医生,可在这个领域,他是能算是一个庸医。一辈子没有办法有最高的成就。
我们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怪起书本来,这世间真是好笑。但这是其一,其二我们的教育成本太高,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华夏的教育成本已经成为世界上教育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或许我们会说,不是有九年制义务教育吗?可在后世九年制义务教育里面的小学中学,哪一门功课是不用补课的?老师在课堂上流水的讲,收费了之后在节假日才是认真的上课,这都已经成为后世教师赚外快公开的捷径,而家长还不敢投诉。生怕自己的老师给自家的小孩吃排头,穿小鞋。所以十几年后大爷大妈才会抱怨学校和医院是两大强盗部门,就是被抢劫也得笑着承受。
开学的最后几天,我约上了蓝枫、唐大柱、顾平、白三、朱燕、杨立和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