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嫡长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五月上旬,沈余宏的妻子沈成氏诞下一子,一起飞院内喜庆洋洋,这应该算是庆贺沈则敬就任京兆少尹的最好贺礼了。
在他任职京兆之前,添了一个孙子,这是很好的兆头。沈华善也很高兴,为曾孙取了名为沈庆敏,又令沈俞氏好好筹备,将洗三礼都办得喜庆妥当为上。
大理寺丞成方圆家接到报喜也极为高兴,成方圆为外孙准备的洗三礼也极为隆重不论。
沈庆敏尚未满月,沈则敬就上任京兆少尹了,正式开始在京兆府任职的经历。
初次见面,京兆尹褚时秀对沈则敬既没过分看重也没过分淡漠,只吩咐沈则敬要尽忠职守,和属下好好相处,就令沈则敬自行和属下寒暄去了。
沈则敬一一见过了京兆府的官员,对各官员的相貌性情也有了个大致的了解。录事参军事魏法鹰眼勾鼻,看样子不是个容易相处的人,至于功、仓、兵、法等六曹参军事,倒没有给沈则敬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
总的来说,大家都笑意晏晏,相见甚欢。
随着沈则敬上任京兆少尹,沈华善也在考虑另外一件事了,那就是他自己致仕一事。
按照沈则敬升迁的速度,加上沈家、俞氏的谋划,再加上宫中的容妃和十二皇子的原因,应该不用五年,沈则敬就可以官居三品了。
这也就是说,到时沈华善就必须致仕了。按照大关任官规定,子孙官居三品,父祖避官致仕。
因此,沈华善觉得致仕的问题要提上思考的日程了,在自己致仕之前,得把儿孙子侄的后路都安排好才是。
按照俞谨之的推测,不出五年,天下必乱,所以沈华善甚是忧心。像沈家这样的家族,大局,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大局不稳,那么沈家必定深受影响。
五年,五年的时间一眨眼就过了,若是天下大乱,沈家又有何处安身立命呢?为儿孙长远计,他也不知道在夺嫡之争、天下将乱之时,能为子孙计些什么?
大乱之时,人如草芥,再多的计谋,再多的谋算,都没有用了!这首要的和最要的,就是要保存沈家能够繁衍生息的力量。
要怎样才能保存家族,还能繁荣持续呢?作为沈家的族长和官场的重臣,沈华善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是慎之又慎,以致迟迟都没能作下决策。
这不是为儿孙谋个官身、结个亲事这样的小事,而是将来的沈家要走的方向!身为族长的他要指明这个方向,带领族人坚定不移地往这个方向前进,一旦这个方向错了,那沈家就万劫不复了!
所以他在心里反复推敲、演练,不敢轻易下决定,连日来他的脸色都没有好过,以和善著称的他,也板着脸孔训斥了几位集贤殿的年轻官员。
沈华善思考的事情很多。沈则敬任京兆少尹,这就表示这几年他只能留在京兆了,格局其实等于是被限制了,他能够做的就是不断累积官历和声望,不断地往上!
而沈家的格局不可能限在京兆,其一,是因为沈家必须要开拓新的领域,只靠京兆的沈华善和沈则敬,成就不了一家家族的繁荣,沈家必定要有后备支持,想到明年的春闱,沈华善打算要让沈家子侄都出仕了,不然若是他自己和沈则敬有变,沈家连接得上的人都没有;
其二,一旦动乱,这京兆是首当其冲的地方,也就是说,遭受到的攻击和损失将会是最大的!这对一个家族来说,是致命的危机!所以沈家的有生力量绝对不能出现在京兆。
那么沈家要在哪里开创局面呢?沈华善首先考虑的就是沈家根脉所在地江南。江南富庶,然而地势不险要,在承平之时的作用巨大,若是天下大乱,真不好说。
沈华善想起俞谨之说的南方可守。南方,到底是南到哪里?赣州?西宁道?抑或是岭南道?沈华善皱着眉头在想。
他拿过舆图一看,再联想起西宁道、岭南道和江南道之间的联系,又想起了沈则高等人在岭南,更想起了前年的天才匠人胡兆昌,心中也渐渐有了一个主意。
虽然一时还定不了具体的方向,但沈家可以早作一些准备!待去做过之后,就能确定将来的方向了。
想到这里,沈华善微微一笑,终于下定了一个主意:看来得往江南去多几封书信了。
青竹居内的沈宁,是不知道沈华善的思考的,她正看着应南图从西宁道发来的书信,看罢后,她露出了淡淡的笑容,感到很愉悦。
君悦我兮,我心知。
应南图离开京兆已经快半年了。这半年来,每半月一封的书信,从未间断过。
沈宁也很好奇他是通过什么途径将书信送来京兆的!毕竟西宁道和京兆之间相隔甚远,更是山高路险。他从西宁道送来这么多书信,得耗费多少人力和钱财?!清平侯府有那么多的钱财供给他吗?
真是想不明白啊,看来得问问了。
想到西宁道,沈宁不可避免地想起了已经久未见面的堂兄沈余益,沈余益在西燕的作用日益重要,西燕据点的工作也做得十分顺利,如... -->>
五月上旬,沈余宏的妻子沈成氏诞下一子,一起飞院内喜庆洋洋,这应该算是庆贺沈则敬就任京兆少尹的最好贺礼了。
在他任职京兆之前,添了一个孙子,这是很好的兆头。沈华善也很高兴,为曾孙取了名为沈庆敏,又令沈俞氏好好筹备,将洗三礼都办得喜庆妥当为上。
大理寺丞成方圆家接到报喜也极为高兴,成方圆为外孙准备的洗三礼也极为隆重不论。
沈庆敏尚未满月,沈则敬就上任京兆少尹了,正式开始在京兆府任职的经历。
初次见面,京兆尹褚时秀对沈则敬既没过分看重也没过分淡漠,只吩咐沈则敬要尽忠职守,和属下好好相处,就令沈则敬自行和属下寒暄去了。
沈则敬一一见过了京兆府的官员,对各官员的相貌性情也有了个大致的了解。录事参军事魏法鹰眼勾鼻,看样子不是个容易相处的人,至于功、仓、兵、法等六曹参军事,倒没有给沈则敬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
总的来说,大家都笑意晏晏,相见甚欢。
随着沈则敬上任京兆少尹,沈华善也在考虑另外一件事了,那就是他自己致仕一事。
按照沈则敬升迁的速度,加上沈家、俞氏的谋划,再加上宫中的容妃和十二皇子的原因,应该不用五年,沈则敬就可以官居三品了。
这也就是说,到时沈华善就必须致仕了。按照大关任官规定,子孙官居三品,父祖避官致仕。
因此,沈华善觉得致仕的问题要提上思考的日程了,在自己致仕之前,得把儿孙子侄的后路都安排好才是。
按照俞谨之的推测,不出五年,天下必乱,所以沈华善甚是忧心。像沈家这样的家族,大局,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大局不稳,那么沈家必定深受影响。
五年,五年的时间一眨眼就过了,若是天下大乱,沈家又有何处安身立命呢?为儿孙长远计,他也不知道在夺嫡之争、天下将乱之时,能为子孙计些什么?
大乱之时,人如草芥,再多的计谋,再多的谋算,都没有用了!这首要的和最要的,就是要保存沈家能够繁衍生息的力量。
要怎样才能保存家族,还能繁荣持续呢?作为沈家的族长和官场的重臣,沈华善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是慎之又慎,以致迟迟都没能作下决策。
这不是为儿孙谋个官身、结个亲事这样的小事,而是将来的沈家要走的方向!身为族长的他要指明这个方向,带领族人坚定不移地往这个方向前进,一旦这个方向错了,那沈家就万劫不复了!
所以他在心里反复推敲、演练,不敢轻易下决定,连日来他的脸色都没有好过,以和善著称的他,也板着脸孔训斥了几位集贤殿的年轻官员。
沈华善思考的事情很多。沈则敬任京兆少尹,这就表示这几年他只能留在京兆了,格局其实等于是被限制了,他能够做的就是不断累积官历和声望,不断地往上!
而沈家的格局不可能限在京兆,其一,是因为沈家必须要开拓新的领域,只靠京兆的沈华善和沈则敬,成就不了一家家族的繁荣,沈家必定要有后备支持,想到明年的春闱,沈华善打算要让沈家子侄都出仕了,不然若是他自己和沈则敬有变,沈家连接得上的人都没有;
其二,一旦动乱,这京兆是首当其冲的地方,也就是说,遭受到的攻击和损失将会是最大的!这对一个家族来说,是致命的危机!所以沈家的有生力量绝对不能出现在京兆。
那么沈家要在哪里开创局面呢?沈华善首先考虑的就是沈家根脉所在地江南。江南富庶,然而地势不险要,在承平之时的作用巨大,若是天下大乱,真不好说。
沈华善想起俞谨之说的南方可守。南方,到底是南到哪里?赣州?西宁道?抑或是岭南道?沈华善皱着眉头在想。
他拿过舆图一看,再联想起西宁道、岭南道和江南道之间的联系,又想起了沈则高等人在岭南,更想起了前年的天才匠人胡兆昌,心中也渐渐有了一个主意。
虽然一时还定不了具体的方向,但沈家可以早作一些准备!待去做过之后,就能确定将来的方向了。
想到这里,沈华善微微一笑,终于下定了一个主意:看来得往江南去多几封书信了。
青竹居内的沈宁,是不知道沈华善的思考的,她正看着应南图从西宁道发来的书信,看罢后,她露出了淡淡的笑容,感到很愉悦。
君悦我兮,我心知。
应南图离开京兆已经快半年了。这半年来,每半月一封的书信,从未间断过。
沈宁也很好奇他是通过什么途径将书信送来京兆的!毕竟西宁道和京兆之间相隔甚远,更是山高路险。他从西宁道送来这么多书信,得耗费多少人力和钱财?!清平侯府有那么多的钱财供给他吗?
真是想不明白啊,看来得问问了。
想到西宁道,沈宁不可避免地想起了已经久未见面的堂兄沈余益,沈余益在西燕的作用日益重要,西燕据点的工作也做得十分顺利,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