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北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八路军节度府的内宅原本是高家当政时期后院值房,李文革进驻节度使府之后,一开始是住在高允权原先的书房,很快便不耐了,作为一方重镇的机密重地,书房外层层叠叠的院墙让二十一世纪来的穿越者有一种坐监牢的感觉,再加上内外严密的军事关防,李文革越发不爽,于是住了没几天便搬到了后院的值房去住,那里虽然也自成一个小院落,但相对空间比较广阔,而且紧贴后院院墙,隔墙便是街道,往来的车辆行人较多,白日里能闻人声,仅此一点便颇得李太尉青睐。秦固等人私下里也不是没有腹诽过,这位太尉什么都好,却是酷爱耍宝出奇,行为举止往往出人意表,是个好热闹的性子,用太尉自家的话说,半夜里听不见人声,连觉都睡不着。
李文革搬过去后,住宅正堂以及书房和卧房便腾了出来,延州改革官制之后,原先的书房便成为八路军节度长史书房的办公地点,卧房则成为节度司马书房的办公地点,正堂则是平日里节度使召集僚属会议之所,二门外的白虎节堂职能照旧,依然是军事会议之所。原本节度府即是高允权的衙署,也是高家宅院,经过这一番变故,赫然成了延州小朝廷的“宫禁”,李文革光杆一个人,虽然近期谈了个女朋友,却始终未曾论及婚嫁,更无子女族系依附,有个值房小院住着已经绰绰有余,小院外两排厢房,有个十一二间的样子,如今是节度参军署的办公地点,各参军分房理事,内卫关防上与前院相隔绝,隐然形成了内廷外朝之分。
这个邻着后院街道的小院子,便是延庆诸州文官武将心目中的“后宫”了,尽管这个“后宫”里目前只住着骆一娘这样一位“预备役娘娘”。
对于这位骆姑娘和李太尉之间的关系,延州集团内部诸公心中是有数的,虽然那位没心没肺的太尉自家浑然不觉,暗中的议论却从未休止,延州的文官们也好,武将也罢,对于自家主公未来的终身大事都有着天然的关注。在家天下的时代,家的概念与国的概念没有本质区别,君主的家事就是最大的国事,这一点无论李文革如何纠正,都不会有人真当一回事,李文革的嫡妻,将是延庆七州四十余县八十万军民未来的女主人,这样一个角色,要让在李文革手下混生活的一众文臣漠然视之是不可能的。延州的大部分人对骆一娘的青楼出身并不介意,但普遍认为自家主公明媒正娶的嫡妻还是应该是个大户人家的女子——哪怕是寡妇都无所谓,延州的豪门世族之前对李文革一直嗤之以鼻,以其粗鄙而耻与与其为伍,然而这两年来,被李文革种种层出不穷的手段实在是修理怕了,公田均赋之后,延州再也没有能够和李太尉掰腕子的所谓世家门阀,韩姚诸家,早已在暗中悄悄询问门路,试着与李文革改善关系,他们已经认识到,不管他们喜不喜欢这个做事荒诞不经行为怪异乖张身份卑贱粗鄙的八路军节度使,此人已然成了西北的第一号人物,其地位甚至已经超远了原先在西北地位最高的朔方节度使陈留郡王冯晖,尽管在使相衔上李文革尚与冯晖有着不小的差距,但在实力上远逾之,这一点连大梁的朝廷都不得不捏着鼻子承认,何况延州这些土的掉渣的所谓豪门世家?
因此,若是嫁出一个女子便能将整个家族牢牢绑上李太尉的战车,那些口上如今还不依不饶非议李文革的族长家老们心中实是一千个一万个愿意的,只是这样的机会,实在过于渺茫了些。
阻力并非来自于李文革本人的态度,李太尉虽然从关东带了个出身不明的女子回来,但那什么都说明不了,以李文革西北第一藩的实力地位,家中蓄养一个半个家ji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即便未来骆一娘真的过明身份,充其量也就是个妾室,就算李文革偏心专宠,也毫无登堂入室的可能——最起码延州豪门及州府重臣们是这样认为的。
然而这并不等于说,延州世家要与李文革联姻不存在丝毫障碍。
最大的障碍,便是自李文革崛起以来,强势出位几乎把持了州府大部分权力的延州文官集团。
受够了世家豪门近百年打压欺凌的文官们,内部或许有着各种派系之间的明争暗斗,与李文革之间也远谈不上亲密无间,但在面对高韩姚王等延州豪门的时候,却是出奇地一心,再不容这些吸血蠹虫染指延州的政权与治权。
李文革若娶了延州世家女子,会引发文官集团的恐慌和离心,对于这一点,作为延庆文官集团的两大核心,李彬和秦固看得最清楚不过。
秦固曾经私下里向李彬建言,李家小女儿尚且待字闺中,而李文革尚未婚配,二李合一李,于公于私,都是美事。
李彬原本也不是没动过心,然则在和自家女儿试探了一次之后,便将此事搁置不谈,让秦固颇为无奈。李彬道学传家,对儿子的教育极尽严厉之能事,而小女儿却因为幼年丧母,颇得李彬宠护,即便是婚嫁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可定的家事,堂堂的侍中领延州观察处置使却似全无主见。
李彬给秦固的解释让秦固郁闷得险些吐血——怀仁年长
李彬竟然是嫌李文革的岁数太大了……
秦固是一直留心此事,李文革娶李彬的女儿,在他看来实在是再般配不过,也不易在延州内部引发动荡,只会使目前本身也还相对稳定的州府局势变得更加清晰稳定,但李彬不太满意,秦固自然也不好强点鸳鸯谱。然而除了李彬的女儿,文官系统内其他人的地位和身份现在明显都不大配得上做李文革的岳家,政务繁冗之余,秦长史想及此事便不住摇头叹息。
相比起秦固和李彬这两位局中人,和李文革之间关系微妙的州府三号人物文章却恰恰对事情看得更加明白些,去年八月因陈素事件引发的一场政潮让文章对自己侍奉的这位主君有了旁人所不及的认识。说起来,一世雄主的心胸气度,乃至权谋胆略,李文革一样不缺,然而这却不等于李太尉是一位愿意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付出任何代价的人,有的时候,这位太尉比谁都要大方爽利金帛权势毫不吝惜,但有的时候,这位节帅却小气巴拉半点委屈也受不得……
女官一事尚且如此,更何况他自家的终身大事?
这位太尉连翘班撂挑子披发入山(到山里去找老牛鼻子陈抟,确实有点跳出三界外修行在山中的意境)都要带上骆一娘,可见这个来历不明的女子在其心中的地位,有了去年碰了一鼻子灰的前车之鉴,文州判早已打定主意,在这个明显侵入了李太尉个人领地的问题上自己坚决不置一词。
同样眼明心亮的人还有一个,那便是如今实际执掌延庆集团“内廷”事务的八路军节度录事参军事陈素。
祖霖跟着陈素走进延庆七州的“后宫”的时候,饶是她对李文革早已颇为了解,却还是不由自主地怔忡了一下。
去年秋天李文革对这个小院进行了一番彻底的改造,两侧的两间小耳房没有动,正房北房却拆除重盖,原地起了一栋二层的小楼,这小楼一点也不像南方和大梁洛阳的楼台格局,装饰性的飞檐画栋一律没有,正正方方两层楼,一眼望去宛如一个城墙望楼,全部为砖石结构,混以那种灰色调的粘合土料——也就是如今被称之为“丰裕水泥”的建筑材料。
整栋建筑为青灰色,给人一种冷淡肃杀之感,这种色调的房子如今在延州不少,据说城外很多乡里民老都建了这样的房子,又便宜又实用。只是城里的住民却还秉持着一贯的优越感使用着原来的土坯房或木质结构堂屋。
为了建这栋小楼,李文革卖掉了李彬当年为了奖励他而酬给他的两百亩坡田——那田原本就是隶属周正裕手下的军屯所,也是当年丙队最早拥有的军屯田,李文革拿出当年李彬给的地契要求厢兵司给钱,很是让老周郁闷了一回,哪有这么抠门的,富有七州之地,这么两百亩产出有限的坡田如今却翻回手来要钱。
还是魏逊私下劝了周正裕——那田日后说不定便算是“皇田”,军中占了这许久,原本便已经大大不妥,如今未来的天子要将“皇田”换成“内帑”,这已是极厚道的了,再要罗嗦,说不定日后就会有个“大不敬”的罪名扣上来。
在魏逊的劝说下,周正裕这才委委屈屈不情不愿做了这笔交易,不过老周很明显对李太尉这一行径颇为不满,这样的情绪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就是李文革郁闷地发现自己必须面对军工司购置曹主事刘衡那张锱铢必较口若悬河头头是道的利口,刘致果毫不客气地一一列出了一大堆理由和说辞,笨嘴拙舌的李太尉终于发现自己无论是在二十一世纪还是在十世纪都不能算是一个善于讨价还价的人,眼见着刘衡一句句将每亩田的单价从三缗一步步压低到八百五十文,当朝太尉八路军节度使几乎毫无办法,若不是最后骆一娘见势不妙及时加入这... -->>
八路军节度府的内宅原本是高家当政时期后院值房,李文革进驻节度使府之后,一开始是住在高允权原先的书房,很快便不耐了,作为一方重镇的机密重地,书房外层层叠叠的院墙让二十一世纪来的穿越者有一种坐监牢的感觉,再加上内外严密的军事关防,李文革越发不爽,于是住了没几天便搬到了后院的值房去住,那里虽然也自成一个小院落,但相对空间比较广阔,而且紧贴后院院墙,隔墙便是街道,往来的车辆行人较多,白日里能闻人声,仅此一点便颇得李太尉青睐。秦固等人私下里也不是没有腹诽过,这位太尉什么都好,却是酷爱耍宝出奇,行为举止往往出人意表,是个好热闹的性子,用太尉自家的话说,半夜里听不见人声,连觉都睡不着。
李文革搬过去后,住宅正堂以及书房和卧房便腾了出来,延州改革官制之后,原先的书房便成为八路军节度长史书房的办公地点,卧房则成为节度司马书房的办公地点,正堂则是平日里节度使召集僚属会议之所,二门外的白虎节堂职能照旧,依然是军事会议之所。原本节度府即是高允权的衙署,也是高家宅院,经过这一番变故,赫然成了延州小朝廷的“宫禁”,李文革光杆一个人,虽然近期谈了个女朋友,却始终未曾论及婚嫁,更无子女族系依附,有个值房小院住着已经绰绰有余,小院外两排厢房,有个十一二间的样子,如今是节度参军署的办公地点,各参军分房理事,内卫关防上与前院相隔绝,隐然形成了内廷外朝之分。
这个邻着后院街道的小院子,便是延庆诸州文官武将心目中的“后宫”了,尽管这个“后宫”里目前只住着骆一娘这样一位“预备役娘娘”。
对于这位骆姑娘和李太尉之间的关系,延州集团内部诸公心中是有数的,虽然那位没心没肺的太尉自家浑然不觉,暗中的议论却从未休止,延州的文官们也好,武将也罢,对于自家主公未来的终身大事都有着天然的关注。在家天下的时代,家的概念与国的概念没有本质区别,君主的家事就是最大的国事,这一点无论李文革如何纠正,都不会有人真当一回事,李文革的嫡妻,将是延庆七州四十余县八十万军民未来的女主人,这样一个角色,要让在李文革手下混生活的一众文臣漠然视之是不可能的。延州的大部分人对骆一娘的青楼出身并不介意,但普遍认为自家主公明媒正娶的嫡妻还是应该是个大户人家的女子——哪怕是寡妇都无所谓,延州的豪门世族之前对李文革一直嗤之以鼻,以其粗鄙而耻与与其为伍,然而这两年来,被李文革种种层出不穷的手段实在是修理怕了,公田均赋之后,延州再也没有能够和李太尉掰腕子的所谓世家门阀,韩姚诸家,早已在暗中悄悄询问门路,试着与李文革改善关系,他们已经认识到,不管他们喜不喜欢这个做事荒诞不经行为怪异乖张身份卑贱粗鄙的八路军节度使,此人已然成了西北的第一号人物,其地位甚至已经超远了原先在西北地位最高的朔方节度使陈留郡王冯晖,尽管在使相衔上李文革尚与冯晖有着不小的差距,但在实力上远逾之,这一点连大梁的朝廷都不得不捏着鼻子承认,何况延州这些土的掉渣的所谓豪门世家?
因此,若是嫁出一个女子便能将整个家族牢牢绑上李太尉的战车,那些口上如今还不依不饶非议李文革的族长家老们心中实是一千个一万个愿意的,只是这样的机会,实在过于渺茫了些。
阻力并非来自于李文革本人的态度,李太尉虽然从关东带了个出身不明的女子回来,但那什么都说明不了,以李文革西北第一藩的实力地位,家中蓄养一个半个家ji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即便未来骆一娘真的过明身份,充其量也就是个妾室,就算李文革偏心专宠,也毫无登堂入室的可能——最起码延州豪门及州府重臣们是这样认为的。
然而这并不等于说,延州世家要与李文革联姻不存在丝毫障碍。
最大的障碍,便是自李文革崛起以来,强势出位几乎把持了州府大部分权力的延州文官集团。
受够了世家豪门近百年打压欺凌的文官们,内部或许有着各种派系之间的明争暗斗,与李文革之间也远谈不上亲密无间,但在面对高韩姚王等延州豪门的时候,却是出奇地一心,再不容这些吸血蠹虫染指延州的政权与治权。
李文革若娶了延州世家女子,会引发文官集团的恐慌和离心,对于这一点,作为延庆文官集团的两大核心,李彬和秦固看得最清楚不过。
秦固曾经私下里向李彬建言,李家小女儿尚且待字闺中,而李文革尚未婚配,二李合一李,于公于私,都是美事。
李彬原本也不是没动过心,然则在和自家女儿试探了一次之后,便将此事搁置不谈,让秦固颇为无奈。李彬道学传家,对儿子的教育极尽严厉之能事,而小女儿却因为幼年丧母,颇得李彬宠护,即便是婚嫁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可定的家事,堂堂的侍中领延州观察处置使却似全无主见。
李彬给秦固的解释让秦固郁闷得险些吐血——怀仁年长
李彬竟然是嫌李文革的岁数太大了……
秦固是一直留心此事,李文革娶李彬的女儿,在他看来实在是再般配不过,也不易在延州内部引发动荡,只会使目前本身也还相对稳定的州府局势变得更加清晰稳定,但李彬不太满意,秦固自然也不好强点鸳鸯谱。然而除了李彬的女儿,文官系统内其他人的地位和身份现在明显都不大配得上做李文革的岳家,政务繁冗之余,秦长史想及此事便不住摇头叹息。
相比起秦固和李彬这两位局中人,和李文革之间关系微妙的州府三号人物文章却恰恰对事情看得更加明白些,去年八月因陈素事件引发的一场政潮让文章对自己侍奉的这位主君有了旁人所不及的认识。说起来,一世雄主的心胸气度,乃至权谋胆略,李文革一样不缺,然而这却不等于李太尉是一位愿意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付出任何代价的人,有的时候,这位太尉比谁都要大方爽利金帛权势毫不吝惜,但有的时候,这位节帅却小气巴拉半点委屈也受不得……
女官一事尚且如此,更何况他自家的终身大事?
这位太尉连翘班撂挑子披发入山(到山里去找老牛鼻子陈抟,确实有点跳出三界外修行在山中的意境)都要带上骆一娘,可见这个来历不明的女子在其心中的地位,有了去年碰了一鼻子灰的前车之鉴,文州判早已打定主意,在这个明显侵入了李太尉个人领地的问题上自己坚决不置一词。
同样眼明心亮的人还有一个,那便是如今实际执掌延庆集团“内廷”事务的八路军节度录事参军事陈素。
祖霖跟着陈素走进延庆七州的“后宫”的时候,饶是她对李文革早已颇为了解,却还是不由自主地怔忡了一下。
去年秋天李文革对这个小院进行了一番彻底的改造,两侧的两间小耳房没有动,正房北房却拆除重盖,原地起了一栋二层的小楼,这小楼一点也不像南方和大梁洛阳的楼台格局,装饰性的飞檐画栋一律没有,正正方方两层楼,一眼望去宛如一个城墙望楼,全部为砖石结构,混以那种灰色调的粘合土料——也就是如今被称之为“丰裕水泥”的建筑材料。
整栋建筑为青灰色,给人一种冷淡肃杀之感,这种色调的房子如今在延州不少,据说城外很多乡里民老都建了这样的房子,又便宜又实用。只是城里的住民却还秉持着一贯的优越感使用着原来的土坯房或木质结构堂屋。
为了建这栋小楼,李文革卖掉了李彬当年为了奖励他而酬给他的两百亩坡田——那田原本就是隶属周正裕手下的军屯所,也是当年丙队最早拥有的军屯田,李文革拿出当年李彬给的地契要求厢兵司给钱,很是让老周郁闷了一回,哪有这么抠门的,富有七州之地,这么两百亩产出有限的坡田如今却翻回手来要钱。
还是魏逊私下劝了周正裕——那田日后说不定便算是“皇田”,军中占了这许久,原本便已经大大不妥,如今未来的天子要将“皇田”换成“内帑”,这已是极厚道的了,再要罗嗦,说不定日后就会有个“大不敬”的罪名扣上来。
在魏逊的劝说下,周正裕这才委委屈屈不情不愿做了这笔交易,不过老周很明显对李太尉这一行径颇为不满,这样的情绪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就是李文革郁闷地发现自己必须面对军工司购置曹主事刘衡那张锱铢必较口若悬河头头是道的利口,刘致果毫不客气地一一列出了一大堆理由和说辞,笨嘴拙舌的李太尉终于发现自己无论是在二十一世纪还是在十世纪都不能算是一个善于讨价还价的人,眼见着刘衡一句句将每亩田的单价从三缗一步步压低到八百五十文,当朝太尉八路军节度使几乎毫无办法,若不是最后骆一娘见势不妙及时加入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