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90wx.cc,铁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三十五章 老狐狸的心思
贡院的大厅内,原本还显得很悠闲的枢密院考官们忙碌了起来,春闱大考已经结束了,但是阅卷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事情。
不管是薛讷也好,程务挺也好,都没想过这一次春闱大考能够选到什么能让他们关注的人才,毕竟他们那些手下出的那道‘策论’已经超过了绝大部分士子的能力范围。
不过这一切现在都随着一份答卷而改变了,本来审阅考卷上最后那道策论的枢密院参军在连续看了一百多份空洞乏味,用大量辞藻堆积的策论之后,甚至都有些打瞌睡了,但是他接下来看到的那份答卷,却着实让他吃了一惊,不是那种策论的文章形式,而是完全的实用公文格式。
很快上面的内容也让这位参军提起了精神,因为答卷的人显然对于军队很了解,抽丝剥茧般地从考题上他们透露的隐晦信息里分析出了足够多的情报,然后条理地清晰推演战局,换言之这已经是一份标准的枢密院的作战计划格式的公文。
当这份答卷被拿到薛讷这位主考官面前的时候,薛讷只是以为这只是一份相对来说还算不错的答卷,在此前他也看了几分属下们挑选出来的考卷,不过很快他就推翻了自己的看法,甚至喊上了边上的程务挺。
于是很快,原本已经被那些士子们千奇百怪的文章折磨得筋疲力尽的枢密院参军们解脱了,他们就地调阅了太学的藏书馆里有关西域和青海的详细地形图,在贡院的大厅里开始了对于那份答卷上的战局推演。
和其他答卷基本上认为帝国必胜的基调不同,封常清在自己的答卷上从一开始就认为帝国并没有做好战争准备,贸然地进攻青海高原,有着失败的可能。
即便是太祖皇帝,在决定消灭吐蕃,征服青海高原前,也在当时的边境地区用了数年的时间训练了超过了三万人以上适应高原气候的精锐军队,才发动战争。
这一点被封常清侧重提及,尤其是太祖皇帝之后,因为青海高原的恶劣环境,导致瀚海都督府的裁汰,至今已有近五十年,当年太祖皇帝下令屠逻些,但是吐蕃本就是个部落国家,散居的部落更是不少,如今吐蕃人再次立国,足以说明他们的军队规模恢复到了太祖皇帝之前的状态甚至尤有过之。
超过二十万的可战之兵,这是吐蕃人的实力,同时他们占据地利,更重要的是青海实在穷困,帝国根本没有关注过这个地方,而最重要的是帝国的军事实力的衰减,封常清认为以安西都护府的兵力对吐蕃人发动灭国之战根本不现实。
用简陋的沙子勉强勾勒出的沙盘上,薛讷和程务挺按照封常清的论述摆放了表示敌我双方兵力的棋子,都是皱紧了眉头。
青海地势居高临下,吐蕃人对帝国最大的威胁莫过于他们的骑兵可以随时从高原冲下,如果他们单纯以劫掠为目的,丝绸之路将再无宁日。
“看起来我们有些托大了。”薛讷扔掉了手里的棋子,其实他早该想到的,但是这二十多年的安逸日子让他忘了帝国军队已经不是过去遍布丝绸之路,都督府下辖的军事堡垒,可以在一天之内完成集结防区内五千骑兵进行远程作战。
周围站着的一圈枢密院参军都满脸的惭愧,他们居然犯下了轻敌的大忌,要是不是那份答卷上所作的各种推演,如果真按他们先前制定的计划,以后帝国军队回到青海高原,肯定要吃大亏。
“这个叫封常清的士子,就是今次一甲状元,你们可有异议?”薛讷看向了身旁的程务挺和属下们。
没有一个人反对,这个叫封常清的,那是什么士子的水平,直接来枢密院当个参军也是绰绰有余。
薛讷是主考官,他既然做出了决定,其他诸如礼部派来的考官和太学本身的考官们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只不过他们还是相当好奇究竟是怎么样的策论文章竟然能让堂堂的枢密院太尉这般看重。
看过封常清的答卷,薛讷没有再继续呆在贡院的意思,只是留下部下继续阅卷就离开了,而他走后不久,包括杨炯,王勃在内的太学和礼部所属的考官们看到了封常清的答卷。
单独撇开封常清那道‘策论’,封常清其他题目答得也可以说是让人无法挑剔,但是偏偏这道‘策论’却在太学和礼部所派来的考官里引起了轩然大*。
“这也算是文章吗?”王勃几乎是咬牙切齿地说道,如此乏味枯燥的公文体,叫他无论如何也不能认同,一甲前三的策论文章都是要刊登天下的,这个封常清的策论要是传出去,像什么话,更何况他这道策论,里面很多内容都涉及到了军国大事,一个不好就容易为敌国所乘。
礼部被派来当考官的官员们也皱紧了眉头,薛讷是主考官,自然有权力决定一甲名次,虽然最后还是要皇帝来拍板,但是就现在这情况,皇帝显然不会为了区区的春闱大考,就去落了薛讷的面子。
杨炯这时候也是矛盾得很,封常清是他看好的人,甚至于当初连太学令都说他可以收封常清做弟子,如今封常清被薛讷这个枢密院太尉定为一甲状元,他自然于有荣焉,可是他和王勃虽然不对眼,但是王勃说得也没错,封常清的这道策论不能公布天下,不管是从内容还是文章本身都不行。
王勃的犟脾气发作了,虽然他可以让骆宾王骂得连唾沫星子都喷他脸上,可是他并不惧怕薛讷这个枢密院太尉,那个封常清的确有状元之才,但是就这道策论而言,还不能让他认同。
看着要去枢密院闹腾的王勃,杨炯终于爆发了,“够了,还嫌不够乱吗,这事情自有太学令做主?”
杨炯的发怒让王勃和一众附和他的考官们都愣住了,接着看向了这个地位已自隐隐比王勃还高出些的祭酒,“派人去请太学令。”杨炯看着不远处枢密院那些派来当考官的参军们,只是吩咐道。
代表内阁的礼部官员们保持了缄默,春闱大考固然重要,但是如今朝廷大局显然更为重要,他们没必要在这件事情上站到枢密院的对立面去,就让骆宾王这位德高望重的太学令去和薛讷这个当朝太尉去解决好了。
杨炯压住了场面,贡院内很快就恢复了平静,至少心思各异的三派考官们都是坐回了自己的位子,继续厘定剩下的名次。
太学令的官邸里,郭虎禅很难得地主动造访并且住了下来,主要他还是为了能够尽快知道封常清的名次,不然的话他是不愿意来和骆宾王这个已经人老成精的老师来打交道的。
卢照邻养病的院落里,郭虎禅看着这几个月里卢照邻所写的东西,也不得不佩服这位老师确实敢想,中央集权下的官僚集团和功臣集团的两院制,用来规范皇权,同时也最大限度地让帝国的政策得以拥有延续性,当然一切的前提必须建立在帝国不断对外扩张的基础上,利用海外殖民所带来的利益取代内部的矛盾。
虽然卢照邻只是勾勒出了一个大体的框架,看上去似乎不错,不过郭虎禅丝毫没有发表任何意见,放下手中的手札,郭虎禅朝边上看起来似乎气色还不错的卢照邻道,“先生,要不要再晒会太阳。”
郭虎禅刚开口没多久,骆宾王便派人来喊他了,卢照邻虽然想留郭虎禅多待一... -->>
第三十五章 老狐狸的心思
贡院的大厅内,原本还显得很悠闲的枢密院考官们忙碌了起来,春闱大考已经结束了,但是阅卷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事情。
不管是薛讷也好,程务挺也好,都没想过这一次春闱大考能够选到什么能让他们关注的人才,毕竟他们那些手下出的那道‘策论’已经超过了绝大部分士子的能力范围。
不过这一切现在都随着一份答卷而改变了,本来审阅考卷上最后那道策论的枢密院参军在连续看了一百多份空洞乏味,用大量辞藻堆积的策论之后,甚至都有些打瞌睡了,但是他接下来看到的那份答卷,却着实让他吃了一惊,不是那种策论的文章形式,而是完全的实用公文格式。
很快上面的内容也让这位参军提起了精神,因为答卷的人显然对于军队很了解,抽丝剥茧般地从考题上他们透露的隐晦信息里分析出了足够多的情报,然后条理地清晰推演战局,换言之这已经是一份标准的枢密院的作战计划格式的公文。
当这份答卷被拿到薛讷这位主考官面前的时候,薛讷只是以为这只是一份相对来说还算不错的答卷,在此前他也看了几分属下们挑选出来的考卷,不过很快他就推翻了自己的看法,甚至喊上了边上的程务挺。
于是很快,原本已经被那些士子们千奇百怪的文章折磨得筋疲力尽的枢密院参军们解脱了,他们就地调阅了太学的藏书馆里有关西域和青海的详细地形图,在贡院的大厅里开始了对于那份答卷上的战局推演。
和其他答卷基本上认为帝国必胜的基调不同,封常清在自己的答卷上从一开始就认为帝国并没有做好战争准备,贸然地进攻青海高原,有着失败的可能。
即便是太祖皇帝,在决定消灭吐蕃,征服青海高原前,也在当时的边境地区用了数年的时间训练了超过了三万人以上适应高原气候的精锐军队,才发动战争。
这一点被封常清侧重提及,尤其是太祖皇帝之后,因为青海高原的恶劣环境,导致瀚海都督府的裁汰,至今已有近五十年,当年太祖皇帝下令屠逻些,但是吐蕃本就是个部落国家,散居的部落更是不少,如今吐蕃人再次立国,足以说明他们的军队规模恢复到了太祖皇帝之前的状态甚至尤有过之。
超过二十万的可战之兵,这是吐蕃人的实力,同时他们占据地利,更重要的是青海实在穷困,帝国根本没有关注过这个地方,而最重要的是帝国的军事实力的衰减,封常清认为以安西都护府的兵力对吐蕃人发动灭国之战根本不现实。
用简陋的沙子勉强勾勒出的沙盘上,薛讷和程务挺按照封常清的论述摆放了表示敌我双方兵力的棋子,都是皱紧了眉头。
青海地势居高临下,吐蕃人对帝国最大的威胁莫过于他们的骑兵可以随时从高原冲下,如果他们单纯以劫掠为目的,丝绸之路将再无宁日。
“看起来我们有些托大了。”薛讷扔掉了手里的棋子,其实他早该想到的,但是这二十多年的安逸日子让他忘了帝国军队已经不是过去遍布丝绸之路,都督府下辖的军事堡垒,可以在一天之内完成集结防区内五千骑兵进行远程作战。
周围站着的一圈枢密院参军都满脸的惭愧,他们居然犯下了轻敌的大忌,要是不是那份答卷上所作的各种推演,如果真按他们先前制定的计划,以后帝国军队回到青海高原,肯定要吃大亏。
“这个叫封常清的士子,就是今次一甲状元,你们可有异议?”薛讷看向了身旁的程务挺和属下们。
没有一个人反对,这个叫封常清的,那是什么士子的水平,直接来枢密院当个参军也是绰绰有余。
薛讷是主考官,他既然做出了决定,其他诸如礼部派来的考官和太学本身的考官们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只不过他们还是相当好奇究竟是怎么样的策论文章竟然能让堂堂的枢密院太尉这般看重。
看过封常清的答卷,薛讷没有再继续呆在贡院的意思,只是留下部下继续阅卷就离开了,而他走后不久,包括杨炯,王勃在内的太学和礼部所属的考官们看到了封常清的答卷。
单独撇开封常清那道‘策论’,封常清其他题目答得也可以说是让人无法挑剔,但是偏偏这道‘策论’却在太学和礼部所派来的考官里引起了轩然大*。
“这也算是文章吗?”王勃几乎是咬牙切齿地说道,如此乏味枯燥的公文体,叫他无论如何也不能认同,一甲前三的策论文章都是要刊登天下的,这个封常清的策论要是传出去,像什么话,更何况他这道策论,里面很多内容都涉及到了军国大事,一个不好就容易为敌国所乘。
礼部被派来当考官的官员们也皱紧了眉头,薛讷是主考官,自然有权力决定一甲名次,虽然最后还是要皇帝来拍板,但是就现在这情况,皇帝显然不会为了区区的春闱大考,就去落了薛讷的面子。
杨炯这时候也是矛盾得很,封常清是他看好的人,甚至于当初连太学令都说他可以收封常清做弟子,如今封常清被薛讷这个枢密院太尉定为一甲状元,他自然于有荣焉,可是他和王勃虽然不对眼,但是王勃说得也没错,封常清的这道策论不能公布天下,不管是从内容还是文章本身都不行。
王勃的犟脾气发作了,虽然他可以让骆宾王骂得连唾沫星子都喷他脸上,可是他并不惧怕薛讷这个枢密院太尉,那个封常清的确有状元之才,但是就这道策论而言,还不能让他认同。
看着要去枢密院闹腾的王勃,杨炯终于爆发了,“够了,还嫌不够乱吗,这事情自有太学令做主?”
杨炯的发怒让王勃和一众附和他的考官们都愣住了,接着看向了这个地位已自隐隐比王勃还高出些的祭酒,“派人去请太学令。”杨炯看着不远处枢密院那些派来当考官的参军们,只是吩咐道。
代表内阁的礼部官员们保持了缄默,春闱大考固然重要,但是如今朝廷大局显然更为重要,他们没必要在这件事情上站到枢密院的对立面去,就让骆宾王这位德高望重的太学令去和薛讷这个当朝太尉去解决好了。
杨炯压住了场面,贡院内很快就恢复了平静,至少心思各异的三派考官们都是坐回了自己的位子,继续厘定剩下的名次。
太学令的官邸里,郭虎禅很难得地主动造访并且住了下来,主要他还是为了能够尽快知道封常清的名次,不然的话他是不愿意来和骆宾王这个已经人老成精的老师来打交道的。
卢照邻养病的院落里,郭虎禅看着这几个月里卢照邻所写的东西,也不得不佩服这位老师确实敢想,中央集权下的官僚集团和功臣集团的两院制,用来规范皇权,同时也最大限度地让帝国的政策得以拥有延续性,当然一切的前提必须建立在帝国不断对外扩张的基础上,利用海外殖民所带来的利益取代内部的矛盾。
虽然卢照邻只是勾勒出了一个大体的框架,看上去似乎不错,不过郭虎禅丝毫没有发表任何意见,放下手中的手札,郭虎禅朝边上看起来似乎气色还不错的卢照邻道,“先生,要不要再晒会太阳。”
郭虎禅刚开口没多久,骆宾王便派人来喊他了,卢照邻虽然想留郭虎禅多待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