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90wx.cc,唯我独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万字更新】
受西方列强新一代主战坦克的刺激,以及对苏联T24坦克的忌惮,中华帝国陆军最新型的M28系列主战坦克历经多次改进,直到具备全面压制各国最新型的主战坦克的性能才获得陆军委员会的批量采购订单。
考虑西方列强国家的新型主战坦克的主炮口径已经达到75毫米,M16战车的30毫米装甲已经无法对其有效防护,因此M28A1主战坦克被要求采用75毫米以上的主炮口径。负责研制75毫米主炮的北洋兵器重工开发出了多款坦克炮,最小22倍径,最大40倍径,但最终考虑到大口径、大倍径的坦克炮给战车整体结构和重量造成严重负担,令火炮系统的体积和重量大幅度提高,这影响战车的整体机动能力,和对履带的承重和寿命带来巨大的压力。
因此,最终北洋兵器重工经过跟陆军委员会的协调,研发出65毫米口径45倍径的MK-34坦克炮系统,重量和体积适中。该主炮的口径虽然比法国的Char B1-bis主战坦克的75毫米主炮的口径小,但是拥有45倍径的M28A1坦克炮的炮口初速达到630米每秒,炮弹在一千五百米内效击穿57毫米装甲,在两千米上击穿30毫米以下装甲,威力反而比Char B1-bis坦克的75坦克炮强很多,因此得到陆军委员会的同意,采用这款坦克炮作为M28A1战车的主炮。
备弹方面进行了改进。考虑到帝国陆军在沙漠风暴行动中最大规模最激烈的坦克大战期间,平均每辆战车消耗40发~60发炮弹左右,而考虑到采用了65毫米的大口径炮弹。备弹太多影响战车的安全性,增加战车的负重,并影响了战车的速度和机动能力。因此M28A1战车的备弹数量再次下降,比M16战车的备弹数量少了15发只有45发。采用B71穿甲弹,最大射速8发/分(装弹机),人工手动情况下 2发 ∕ 分,正常战斗状态下,经验丰富的射手可以控制在5发/分左右。整个炮塔采用了电动/手动混合驱动方式,炮塔旋转范围360度。车长有效控制角度为270度,火炮俯仰范围在-6度~13度(炮向前状态)和-3°~16°(炮向后状态)。
战场上,坦克的主炮仅仅是作为对抗敌人坦克和坚固工事的武器,真正杀伤力最大的不是战车的主炮,而是战车的机枪武器系统,大量射杀敌方有生力量。而M16战车上的一挺12.7毫米的M2型重机枪。被证明拥有强大的杀伤力,在战场上取得了惊人的杀伤战果。因此。M28A1主战坦克继续采用M2重机枪武器系统,备弹增加至850发,威力惊人。成为M28A1战车上的大威力杀伤性武器。
主要武器除了MK-24型主炮和M2重机枪外,防空武器系统首次被中华帝**方重视,因为在沙漠风暴行动当中,中华帝国空军出动地狱火战斗机,使用空射火箭弹武器对亚美尼亚军的装甲部队实施了猛烈的打击。相当一部分敌军坦克被火箭弹摧毁。同样的一幕也出现在南非战场上,联合**空军对南非共和国的装甲部队的打击行动中,敌人的坦克、装甲车辆遭到俯冲下来的地狱火战斗机的火箭弹猛烈袭击,损失惨重。
这些实战例子表明,战车的威胁不仅仅是来自地面的炮火和坦克炮的威胁,空中的威胁同样是致命的。因此,为了提升M28A1战车的战场生存能力,军工专家们将M2重机枪进一步改良,使其拥有对空射击的能力,作为一定角度上的防空高射机枪使用。但M2重机枪的对空射击能力还是有限的,为此另一款防空武器很快被研发出来。
军事专家们从中华帝国特种部队的作战演习当中发现,特种部队在使用装甲战车时,常常采用烟幕弹来制造遮蔽区,令对手无法看清战车的位置,从而成功的机动到指定位置对敌实施反击。
军事专家们从中吸取了经验,在M28A1战车两侧安装了6具烟幕弹发射装置,用来发射烟幕弹制造掩护区,令敌人无法锁定战车的位置,从而提高战车在进攻或者撤退时的生存能力。
为了能够有效装载MK-24坦克炮武器系统、M2重机枪系统,M28A1式战车在M16战车的基础上,高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炮塔变得扁平,降低被敌方直射火炮击中的概率,提高战场生存能力。
M28A1战车全长7.41米,得益于中华帝**事装备工业技术的进步,各种战车用装备的体积大幅度缩小,使得M28A1战车比M16战车整整短了0.59米。不过,因为搭载了高达45倍径的MK-34主炮系统,使得该战车炮向前达到10.445米,炮向后达到10.275米。
为了提高战场生存率,M28A1的整个车高降至2.19米,比M16战车的车高整整降低了0.61米。火线高度在1.645米左右,车底距地高0.47米。
由于国际主战坦克都在进步,M28A1主战坦克需要与时俱进和保持领先地位,因此战车内加装了很多用来提高战车的火力强度、战斗速度、操控性能、稳定性、舒适性、电子通信等方方面面的先进装备,比M16战车里面增加了十多种先进装备,于是为了安装这些装备,M28A1战车在降低高度的同时只能靠加宽战车宽度来实现了。最终设计定型后,M28A1战车的车宽增加到了3.38米,带裙板后达到3.52米。
M28A1战车拥有强大的火力系统。对敌人来说是致命性的威胁,但敌人的火力系统也不是纸老虎,同样威胁着M28A1战车的生存能力。仅仅靠降低车高和安装烟幕弹是不足以大幅度提高生存能力的。真正的战场生存能力还得靠战车自身的装甲防护。
装甲防护永远是战车的第一生命保障,也是第一战场生存法则。因此,M28A1战车继续走M16战车的装甲防护路线,采用高强度中华特种钢,全面重装甲防护,车体正面前上部是75毫米厚的倾斜22度的镍铬合成的硬化装甲,前下部是倾斜30度的70毫米厚均质中华特种钢。侧部是80毫米厚的垂直装甲,后部是70毫米厚的垂直装甲,炮塔正面是100毫米厚倾斜60度的均质特种钢。侧面是80毫米厚的垂直均质装甲,重点防护驾驶舱、供弹舱和油箱,三者除了有整体装甲保护外,额外增加了30毫米厚的防二次爆炸的防护装甲。
采用倾斜装甲是帝国皇帝王辰浩的特别指示,因为同等厚度和强度的装甲在受到同样炮弹的攻击时,采用倾斜放置的装甲要比采用垂直放置的装甲更耐打(斜角边大于直角边的原理)。有着更强的防护能力。因此,M28A1战车的防护能力十分强悍。可以有效抵御100毫米以下火炮的攻击,成为M28A1战车大幅度提升战场生存能力的最有效的保障。
同样,保证同等防护能力的情况下。采用倾斜布置方式,可以节省相当一部分的装甲重量。因此M28A1战车的战斗全重只有42吨,比M16战车重了12吨,但火力和防护能力却提高了数倍。
为了能够推动这个庞然大物,M28A1主战坦克的推进系统采用迪塞尔25式六缸六冲程大功率水冷柴油机。功率达到450马力。强劲的发动机使得M28A1战车的最大速度达到公路时速62千米,越野最大时速35千米,燃料储备1600升,公路最大行程达到500公里。
而能够达到500公里的行程,得益于中华帝国材料工业技术的大幅度进步,使得履带的寿命大幅度提升。采用最耐磨的特种合金钢作为履带连接滚动式轴承,轴承间增加了一个内嵌的凹槽,里面装填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橡胶和润滑油,因此大幅度增加履带连接区间的耐磨度,使履带的使用寿命增加到1500公里,对于M28A1战车来说,大幅度降低维护费用和后勤保障压力。
不过,中华帝国此时的履带技术还是无法跟21世纪的技术相比,为了能够把滚动式的轴承安装到履带连接处内部,M28A1主战坦克的履带宽度不得不加大宽度,达到580毫米,而履带着地长度也增加到了425米。
经过十几年的研究,战车专家们发现,拥有各种先进的传动装置,承重轮、诱导轮和拖带轮,并且在承重轮和车体间安装了弹簧悬挂减震系统的战车,里面的作战人员更加能够迅速的适应千变万化的战场,寻找到有利的射击位向敌方坦克攻击。
因此,M28A1战车在这方面进行了较大程度的改进,传动装置改为电动式/机械式双侧变速箱 ,前进档七个,倒档数一个。转向装置增加离合和制动装置(一或倒档),低速时增加侧变速箱降档装置(二至七档),悬挂装置由最原始的弹簧悬挂减震系统改为,扭杆高低变距式减震系统,这个系统的安装使得M28A1主战坦克在路面不平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保证战车的平稳前进。
在电子设备方面,M28A1战车安装了光电测距系统来提高炮手的瞄准能力。在天色好的情况下光学瞄准具正常发挥作用,在天色暗的情况下,会发射一到光束来补偿光线的不足,令炮手可以继续瞄准目标。
另外,M28A1战车配备有可以同时发射和接收的无线电装置,每辆坦克乘员可以直接跟指挥官进行联络,甚至可以越级直接跟最近的指挥部联系。这项改动是中华帝国陆军在对美战争期间总结的经验,当时帝国陆军的装甲部队经常性的会呼叫空中支援,而冲在最前面的战车往往需要先上报连部、营部。再由营部、团部跟空军联系,再经空军指挥部对各航空联队、大队、中队、小队进行依次下达命令,整个过程持续时间很长。经常性的贻误战机,甚至传达错误造成己方人员的误伤。
战后经过多次的总结经验的会议,帝国皇帝王辰浩提出空地协同作战理论的研究方案,最后空军和陆军成立了空地协同指挥部,战斗时,陆军最前沿的连排级部队可以在紧急情况下直接用军用频道呼叫最近的空军战斗机支援,接到支援请求的空军小队或者中队直接跟前线部队通过无线电核实身份后投入战斗,这样就可以大幅度降低贻误战机的几率,提高战斗效率。
于是。在新一代M28A1主战坦克上面,直接安装了以前只有连排级以上的指挥车才有的无线电联络系统。总指挥部或者帝国皇帝陛下甚至直接可以越级将命令下达给最前线的基层部队和人员,大大提高了总部对战场前沿的指挥能力。
另外,M28A1战车还有其他一些性能。例如在无准备的情况下的涉水深度也达到了1.2米,有准备的情况下,潜渡深度可达5米。爬坡度达到60%。侧倾坡度达到40%,攀垂直墙高可达0.8米。越壕宽达2.7米,最小转向半径为1.76米。
综合而言,中华帝国陆军的M28A1主战坦克在各方面的性能都成为国际领先的代表。其火力之猛,防护能力之强,速度之快,综合作战能力之高,全面压制世界各国的主战坦克没有任何问题。
不过。强大的背后也带来了及高昂的成本。早在多年前的M16战车刚刚投产时,其成本就达到了35多万龙币,随着中华帝国战车制造工艺的进步,到光华28年时,M16A2升级型战车的造价就已经降低至12万龙币了。如今M28A1战车的造价再次飙升至45万龙币,帝国国会虽然也不太痛快这个价格,但是想到M16战车的成本随着工艺的进步很快就降下来了,认为不久的将来,M28A1战车的成本肯定会大幅度下降,因此最终还是批准了首批生产300辆M28A1式战车的国防预算。
除了M28A1外,帝国陆军还申请生产了150辆M28A2战车和100辆M28A3战车。其中M28A2战车的发动机等关键性设备额外安装了用来防护沙尘的空气过滤系统,作为在沙漠地区执行作战任务时的主战装备,主要配备给在中东地区的科威特军事基地和在埃及苏伊士运河区的帝国驻军部队使用。而M28A3战车则是水陆两栖战车,加装了船壳式的装甲和水密舱,使其可以在不高于5米的海浪环境下实施抢滩登陆作战,主要配备给帝国海军陆战队的装甲部队使用。
由于此时全球还处于条约时代,帝**方对于M28A1主战坦克的全面服役时间的要求不高,根据生产线的需要,全部550辆战车估计最快在五年后才能全部交付帝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使用。也就是说中华帝国每年才生产M28战车一百辆左右,因为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中华帝国现有的M16战车还可以继续服役五六年甚至十几年也没有问题。
作为对装甲三剑客的全面替换,中华帝国陆军现役的W16轮式步战车和Z16反坦克战车自然也要有替代产品。
战后的世界各列强国家虽然没有更多的经费生产装甲战车,但是他们对于中华帝国的装甲三剑客的研究一直在进行当中。英法德意等国陆续推出了他们自己研发的的“装甲三剑客”装备,虽然他们在主战坦克上面进步斐然,但是在轮式步战车方面迟迟拿不出像样的产品出来,这是因为他们都面临一个巨大的难题,那就是在橡胶轮胎方面一直研究不出来可以防弹、防雷的高强度车轮。而中华帝国在材料科技方面的巨大成就,使其一直垄断着全球的橡胶技术、生产和销售。各列强国家使用天然橡胶根本无法达到步战车的轮胎要求水平,而人工合成高分子聚能橡胶只有中华帝国有这个技术,原因是所有西方国家在人工合成橡胶方面的专业研究人员基本上一夜消失。不是去了中华帝国高就,就是失踪、死亡,中华帝国用各种手段保证了其对高分子聚能橡胶的绝对垄断地位。令西方国家无法生产出可以用作轮式步战车上面的轮胎。
因此,在条约时代里,中华帝国的W16轮式步战车依旧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西方列强只能发展履带式步战车,或者从中华帝国进口军用车轮作为他们的轮式步战车的车轮使用。
尽管W16轮式步战车依旧领先,但是帝国陆军委员会还是要求相关军事科研单位研发用以替代W16的新式轮式步战车。研发单位还是福特汽车工业集团、北洋兵器重工等负责。
帝国陆军委员会给他们下达了指标。要求新的轮式步战车的路面和越野行驶有较高机动性;无需准备,车辆能浮渡并能空运;具有较大的抗弹能力;有多种变型车,能完成各种战斗任务;训练、保养简单;成本低廉等。
新的轮式步战车被命名为W30轮式装甲步兵战车,依然采用W16式的优秀布局方式。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前置、乘员舱后置的总体布局方案。这样的优点是可为战斗室提供更大的空间,以便布置弹药和乘员工作位置。
W30轮式步战车在光华二十八年便已经定型,但之所以定位为W30轮式步战车,而不是W28,是因为陆军委员会没有想在光华二十八年生产这款步战车,因为W16没有退役的必要。所以计划在光华三十年以后再视情况生产,因此暂定W30。日后还有改动的情况存在。
W30步战车的原型车有两种,分别是战斗全重为14.2吨(6x6)的W30A1和战斗全重为13吨(4x4)的W30A2,乘员都是2名。能载10~12名步兵。
W30步战车的车体分成3个主要部分。前部有2扇侧门及2个顶舱盖。驾驶员在左侧,旁边装有滤清器(主要是防毒气弹),车长(兼机枪手)在右侧,他可根据不同车型使用不同武器。在他们前面,安装有两块抗弹挡风玻璃。必要时它可用铰接于顶部的挡板盖住。中间部分的左侧安装有发动机、1个容量为300升... -->>
【万字更新】
受西方列强新一代主战坦克的刺激,以及对苏联T24坦克的忌惮,中华帝国陆军最新型的M28系列主战坦克历经多次改进,直到具备全面压制各国最新型的主战坦克的性能才获得陆军委员会的批量采购订单。
考虑西方列强国家的新型主战坦克的主炮口径已经达到75毫米,M16战车的30毫米装甲已经无法对其有效防护,因此M28A1主战坦克被要求采用75毫米以上的主炮口径。负责研制75毫米主炮的北洋兵器重工开发出了多款坦克炮,最小22倍径,最大40倍径,但最终考虑到大口径、大倍径的坦克炮给战车整体结构和重量造成严重负担,令火炮系统的体积和重量大幅度提高,这影响战车的整体机动能力,和对履带的承重和寿命带来巨大的压力。
因此,最终北洋兵器重工经过跟陆军委员会的协调,研发出65毫米口径45倍径的MK-34坦克炮系统,重量和体积适中。该主炮的口径虽然比法国的Char B1-bis主战坦克的75毫米主炮的口径小,但是拥有45倍径的M28A1坦克炮的炮口初速达到630米每秒,炮弹在一千五百米内效击穿57毫米装甲,在两千米上击穿30毫米以下装甲,威力反而比Char B1-bis坦克的75坦克炮强很多,因此得到陆军委员会的同意,采用这款坦克炮作为M28A1战车的主炮。
备弹方面进行了改进。考虑到帝国陆军在沙漠风暴行动中最大规模最激烈的坦克大战期间,平均每辆战车消耗40发~60发炮弹左右,而考虑到采用了65毫米的大口径炮弹。备弹太多影响战车的安全性,增加战车的负重,并影响了战车的速度和机动能力。因此M28A1战车的备弹数量再次下降,比M16战车的备弹数量少了15发只有45发。采用B71穿甲弹,最大射速8发/分(装弹机),人工手动情况下 2发 ∕ 分,正常战斗状态下,经验丰富的射手可以控制在5发/分左右。整个炮塔采用了电动/手动混合驱动方式,炮塔旋转范围360度。车长有效控制角度为270度,火炮俯仰范围在-6度~13度(炮向前状态)和-3°~16°(炮向后状态)。
战场上,坦克的主炮仅仅是作为对抗敌人坦克和坚固工事的武器,真正杀伤力最大的不是战车的主炮,而是战车的机枪武器系统,大量射杀敌方有生力量。而M16战车上的一挺12.7毫米的M2型重机枪。被证明拥有强大的杀伤力,在战场上取得了惊人的杀伤战果。因此。M28A1主战坦克继续采用M2重机枪武器系统,备弹增加至850发,威力惊人。成为M28A1战车上的大威力杀伤性武器。
主要武器除了MK-24型主炮和M2重机枪外,防空武器系统首次被中华帝**方重视,因为在沙漠风暴行动当中,中华帝国空军出动地狱火战斗机,使用空射火箭弹武器对亚美尼亚军的装甲部队实施了猛烈的打击。相当一部分敌军坦克被火箭弹摧毁。同样的一幕也出现在南非战场上,联合**空军对南非共和国的装甲部队的打击行动中,敌人的坦克、装甲车辆遭到俯冲下来的地狱火战斗机的火箭弹猛烈袭击,损失惨重。
这些实战例子表明,战车的威胁不仅仅是来自地面的炮火和坦克炮的威胁,空中的威胁同样是致命的。因此,为了提升M28A1战车的战场生存能力,军工专家们将M2重机枪进一步改良,使其拥有对空射击的能力,作为一定角度上的防空高射机枪使用。但M2重机枪的对空射击能力还是有限的,为此另一款防空武器很快被研发出来。
军事专家们从中华帝国特种部队的作战演习当中发现,特种部队在使用装甲战车时,常常采用烟幕弹来制造遮蔽区,令对手无法看清战车的位置,从而成功的机动到指定位置对敌实施反击。
军事专家们从中吸取了经验,在M28A1战车两侧安装了6具烟幕弹发射装置,用来发射烟幕弹制造掩护区,令敌人无法锁定战车的位置,从而提高战车在进攻或者撤退时的生存能力。
为了能够有效装载MK-24坦克炮武器系统、M2重机枪系统,M28A1式战车在M16战车的基础上,高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炮塔变得扁平,降低被敌方直射火炮击中的概率,提高战场生存能力。
M28A1战车全长7.41米,得益于中华帝**事装备工业技术的进步,各种战车用装备的体积大幅度缩小,使得M28A1战车比M16战车整整短了0.59米。不过,因为搭载了高达45倍径的MK-34主炮系统,使得该战车炮向前达到10.445米,炮向后达到10.275米。
为了提高战场生存率,M28A1的整个车高降至2.19米,比M16战车的车高整整降低了0.61米。火线高度在1.645米左右,车底距地高0.47米。
由于国际主战坦克都在进步,M28A1主战坦克需要与时俱进和保持领先地位,因此战车内加装了很多用来提高战车的火力强度、战斗速度、操控性能、稳定性、舒适性、电子通信等方方面面的先进装备,比M16战车里面增加了十多种先进装备,于是为了安装这些装备,M28A1战车在降低高度的同时只能靠加宽战车宽度来实现了。最终设计定型后,M28A1战车的车宽增加到了3.38米,带裙板后达到3.52米。
M28A1战车拥有强大的火力系统。对敌人来说是致命性的威胁,但敌人的火力系统也不是纸老虎,同样威胁着M28A1战车的生存能力。仅仅靠降低车高和安装烟幕弹是不足以大幅度提高生存能力的。真正的战场生存能力还得靠战车自身的装甲防护。
装甲防护永远是战车的第一生命保障,也是第一战场生存法则。因此,M28A1战车继续走M16战车的装甲防护路线,采用高强度中华特种钢,全面重装甲防护,车体正面前上部是75毫米厚的倾斜22度的镍铬合成的硬化装甲,前下部是倾斜30度的70毫米厚均质中华特种钢。侧部是80毫米厚的垂直装甲,后部是70毫米厚的垂直装甲,炮塔正面是100毫米厚倾斜60度的均质特种钢。侧面是80毫米厚的垂直均质装甲,重点防护驾驶舱、供弹舱和油箱,三者除了有整体装甲保护外,额外增加了30毫米厚的防二次爆炸的防护装甲。
采用倾斜装甲是帝国皇帝王辰浩的特别指示,因为同等厚度和强度的装甲在受到同样炮弹的攻击时,采用倾斜放置的装甲要比采用垂直放置的装甲更耐打(斜角边大于直角边的原理)。有着更强的防护能力。因此,M28A1战车的防护能力十分强悍。可以有效抵御100毫米以下火炮的攻击,成为M28A1战车大幅度提升战场生存能力的最有效的保障。
同样,保证同等防护能力的情况下。采用倾斜布置方式,可以节省相当一部分的装甲重量。因此M28A1战车的战斗全重只有42吨,比M16战车重了12吨,但火力和防护能力却提高了数倍。
为了能够推动这个庞然大物,M28A1主战坦克的推进系统采用迪塞尔25式六缸六冲程大功率水冷柴油机。功率达到450马力。强劲的发动机使得M28A1战车的最大速度达到公路时速62千米,越野最大时速35千米,燃料储备1600升,公路最大行程达到500公里。
而能够达到500公里的行程,得益于中华帝国材料工业技术的大幅度进步,使得履带的寿命大幅度提升。采用最耐磨的特种合金钢作为履带连接滚动式轴承,轴承间增加了一个内嵌的凹槽,里面装填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橡胶和润滑油,因此大幅度增加履带连接区间的耐磨度,使履带的使用寿命增加到1500公里,对于M28A1战车来说,大幅度降低维护费用和后勤保障压力。
不过,中华帝国此时的履带技术还是无法跟21世纪的技术相比,为了能够把滚动式的轴承安装到履带连接处内部,M28A1主战坦克的履带宽度不得不加大宽度,达到580毫米,而履带着地长度也增加到了425米。
经过十几年的研究,战车专家们发现,拥有各种先进的传动装置,承重轮、诱导轮和拖带轮,并且在承重轮和车体间安装了弹簧悬挂减震系统的战车,里面的作战人员更加能够迅速的适应千变万化的战场,寻找到有利的射击位向敌方坦克攻击。
因此,M28A1战车在这方面进行了较大程度的改进,传动装置改为电动式/机械式双侧变速箱 ,前进档七个,倒档数一个。转向装置增加离合和制动装置(一或倒档),低速时增加侧变速箱降档装置(二至七档),悬挂装置由最原始的弹簧悬挂减震系统改为,扭杆高低变距式减震系统,这个系统的安装使得M28A1主战坦克在路面不平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保证战车的平稳前进。
在电子设备方面,M28A1战车安装了光电测距系统来提高炮手的瞄准能力。在天色好的情况下光学瞄准具正常发挥作用,在天色暗的情况下,会发射一到光束来补偿光线的不足,令炮手可以继续瞄准目标。
另外,M28A1战车配备有可以同时发射和接收的无线电装置,每辆坦克乘员可以直接跟指挥官进行联络,甚至可以越级直接跟最近的指挥部联系。这项改动是中华帝国陆军在对美战争期间总结的经验,当时帝国陆军的装甲部队经常性的会呼叫空中支援,而冲在最前面的战车往往需要先上报连部、营部。再由营部、团部跟空军联系,再经空军指挥部对各航空联队、大队、中队、小队进行依次下达命令,整个过程持续时间很长。经常性的贻误战机,甚至传达错误造成己方人员的误伤。
战后经过多次的总结经验的会议,帝国皇帝王辰浩提出空地协同作战理论的研究方案,最后空军和陆军成立了空地协同指挥部,战斗时,陆军最前沿的连排级部队可以在紧急情况下直接用军用频道呼叫最近的空军战斗机支援,接到支援请求的空军小队或者中队直接跟前线部队通过无线电核实身份后投入战斗,这样就可以大幅度降低贻误战机的几率,提高战斗效率。
于是。在新一代M28A1主战坦克上面,直接安装了以前只有连排级以上的指挥车才有的无线电联络系统。总指挥部或者帝国皇帝陛下甚至直接可以越级将命令下达给最前线的基层部队和人员,大大提高了总部对战场前沿的指挥能力。
另外,M28A1战车还有其他一些性能。例如在无准备的情况下的涉水深度也达到了1.2米,有准备的情况下,潜渡深度可达5米。爬坡度达到60%。侧倾坡度达到40%,攀垂直墙高可达0.8米。越壕宽达2.7米,最小转向半径为1.76米。
综合而言,中华帝国陆军的M28A1主战坦克在各方面的性能都成为国际领先的代表。其火力之猛,防护能力之强,速度之快,综合作战能力之高,全面压制世界各国的主战坦克没有任何问题。
不过。强大的背后也带来了及高昂的成本。早在多年前的M16战车刚刚投产时,其成本就达到了35多万龙币,随着中华帝国战车制造工艺的进步,到光华28年时,M16A2升级型战车的造价就已经降低至12万龙币了。如今M28A1战车的造价再次飙升至45万龙币,帝国国会虽然也不太痛快这个价格,但是想到M16战车的成本随着工艺的进步很快就降下来了,认为不久的将来,M28A1战车的成本肯定会大幅度下降,因此最终还是批准了首批生产300辆M28A1式战车的国防预算。
除了M28A1外,帝国陆军还申请生产了150辆M28A2战车和100辆M28A3战车。其中M28A2战车的发动机等关键性设备额外安装了用来防护沙尘的空气过滤系统,作为在沙漠地区执行作战任务时的主战装备,主要配备给在中东地区的科威特军事基地和在埃及苏伊士运河区的帝国驻军部队使用。而M28A3战车则是水陆两栖战车,加装了船壳式的装甲和水密舱,使其可以在不高于5米的海浪环境下实施抢滩登陆作战,主要配备给帝国海军陆战队的装甲部队使用。
由于此时全球还处于条约时代,帝**方对于M28A1主战坦克的全面服役时间的要求不高,根据生产线的需要,全部550辆战车估计最快在五年后才能全部交付帝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使用。也就是说中华帝国每年才生产M28战车一百辆左右,因为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中华帝国现有的M16战车还可以继续服役五六年甚至十几年也没有问题。
作为对装甲三剑客的全面替换,中华帝国陆军现役的W16轮式步战车和Z16反坦克战车自然也要有替代产品。
战后的世界各列强国家虽然没有更多的经费生产装甲战车,但是他们对于中华帝国的装甲三剑客的研究一直在进行当中。英法德意等国陆续推出了他们自己研发的的“装甲三剑客”装备,虽然他们在主战坦克上面进步斐然,但是在轮式步战车方面迟迟拿不出像样的产品出来,这是因为他们都面临一个巨大的难题,那就是在橡胶轮胎方面一直研究不出来可以防弹、防雷的高强度车轮。而中华帝国在材料科技方面的巨大成就,使其一直垄断着全球的橡胶技术、生产和销售。各列强国家使用天然橡胶根本无法达到步战车的轮胎要求水平,而人工合成高分子聚能橡胶只有中华帝国有这个技术,原因是所有西方国家在人工合成橡胶方面的专业研究人员基本上一夜消失。不是去了中华帝国高就,就是失踪、死亡,中华帝国用各种手段保证了其对高分子聚能橡胶的绝对垄断地位。令西方国家无法生产出可以用作轮式步战车上面的轮胎。
因此,在条约时代里,中华帝国的W16轮式步战车依旧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西方列强只能发展履带式步战车,或者从中华帝国进口军用车轮作为他们的轮式步战车的车轮使用。
尽管W16轮式步战车依旧领先,但是帝国陆军委员会还是要求相关军事科研单位研发用以替代W16的新式轮式步战车。研发单位还是福特汽车工业集团、北洋兵器重工等负责。
帝国陆军委员会给他们下达了指标。要求新的轮式步战车的路面和越野行驶有较高机动性;无需准备,车辆能浮渡并能空运;具有较大的抗弹能力;有多种变型车,能完成各种战斗任务;训练、保养简单;成本低廉等。
新的轮式步战车被命名为W30轮式装甲步兵战车,依然采用W16式的优秀布局方式。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前置、乘员舱后置的总体布局方案。这样的优点是可为战斗室提供更大的空间,以便布置弹药和乘员工作位置。
W30轮式步战车在光华二十八年便已经定型,但之所以定位为W30轮式步战车,而不是W28,是因为陆军委员会没有想在光华二十八年生产这款步战车,因为W16没有退役的必要。所以计划在光华三十年以后再视情况生产,因此暂定W30。日后还有改动的情况存在。
W30步战车的原型车有两种,分别是战斗全重为14.2吨(6x6)的W30A1和战斗全重为13吨(4x4)的W30A2,乘员都是2名。能载10~12名步兵。
W30步战车的车体分成3个主要部分。前部有2扇侧门及2个顶舱盖。驾驶员在左侧,旁边装有滤清器(主要是防毒气弹),车长(兼机枪手)在右侧,他可根据不同车型使用不同武器。在他们前面,安装有两块抗弹挡风玻璃。必要时它可用铰接于顶部的挡板盖住。中间部分的左侧安装有发动机、1个容量为300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