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90wx.cc,世纪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过这些人也是形形色色各有诉求。
对中老年军官来说,他们一方面对郑鹰转为压制军队隐隐有些不满,又对所在的国会和参政院被文官主导的内阁和地方政府压制很是不满,一方面也对军队那些新生代的激进感到忧心忡忡。他们也属于既得利益者,想的更多是扩大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对于后辈军人某些危险的念头,其实他们也不全是支持,即使有支持,也更多是基于对文官压倒军队的担忧。他们很清楚,的根在军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现在,激进分子们被打压下去,但新皇却没有抛弃军队,反倒是开始对文官下手,这让这些中老年军官们两方面的诉求都得到了满足,他们自然是积极地投身了进来,争取在新秩序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书记处,这个郑鹰一手打造的皇帝幕僚机构,在这场风潮中表现出了一贯的高效。虽然书记长邓潜和先皇一起遇难,但书记处多年积累下来的制度和规则,成文和不成文的方式方法,集聚在一起的精英人才,依然足以支撑起皇帝赋予的重任。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眼看新皇最亲信的班底也没多少人,现在看来又是个有大志的,书记处上上下下都憋足了劲要好好表现表现,跟上形势,再加上邓潜去世,郑宇给几个之前的二三四号人物分别委以重任,让他们彼此竞争,对于书记处的潜力倒更多挖掘了几分。
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腐肃贪,却没有出现天下大乱的局面,这有赖于帝国各个强力机构和社会组织,是在调查局为核心的协调会统一调度之下,依据法令行事。一切都有章可循。打击的范围被严格限定在政府部门,而没有扩展到其他机构。有赖于之前筹划的周密,有赖于之前郑鹰在位准备反腐之时,书记处对各地不同情况的周密了解。
国家强力机构,证明了的高效和相对清廉。在这场肃贪之中,作为秩序守护者的他们履行了的职责。中枢虽然发动了民众,但依然通过地方的协调会和强力机构牢牢控制着社会秩序。警政机构,警备部队,地方总情局,宪兵队,以至国防动员部门,工会农会,青年团,这些组织实际上都是依照军事体制进行管制,令行禁止是基本要求。所以他们都在严格执行命令,对一切过激倾向乃至可能威胁社会秩序的倾向都给与了压制。
在地方上,发动民众检举揭发也要有选择有区别的进行。基本上,这种办法只适合于中枢控制力强大,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否则,一旦民众的狂热被煽动,再有些居心叵测之人在其中蛊惑,把事情往其他的方向转,或者某些急于立功的官员大肆煽动,搞成了暴*,那就是引火烧身了。
在一片沸腾之中,一间名为“帝国调查局”的情报机构登上了帝国的权力版图。这个脱胎于总情局的对内情报机构,早在郑鹰时期就在谋划,原本的想法是以肖枫的一处为主,搞一个专司对内监察和反谍的情报机构,与总情局分权,避免总情局一家独大。现在肖枫身死,一处遭到清洗,郑宇只好用一处甄别之后的部分人手,再从四处五处抽调一些人员,加上情报学校提前毕业的一群学生,接收了一处原本的地方网络,组建了这么一个机构,由原总情局副局长丁启明任局长,而前总情局二处高级特工明月兰被派去做了丁启明的助理。
按理说明月兰在资历上显然还不够,但对于她和新皇的某种超友谊关系,一直在情报系统上层有些只言片语在流传,大家看在眼里,也没人会为了这个去和皇帝陛下议论,总之是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就这样,这个新生的帝国调查局,一手反谍,一手调查官员不法,直接由郑宇操控,从一开始就成为了帝国内部有心人重点关注的对象。
这是一场组织严密,参与广泛的反腐清算,同时也注意防范了某种危险的媚上趋势。没有人比郑宇更清楚,一切出发点很好的政策,往往就坏在过激二字上头。
这一刻,中华帝国的地方官员们,无论是贪官庸吏,还是媚上虐民的无良酷吏,感受到的都是彻骨的寒冷和孤独,是前所未有的恐惧。上下左右,似乎到处都是一双双警惕乃至带着贪欲的眼睛,窥伺着他们的过往和现在,寻找着他们贪赃枉法的一点点痕迹,也时刻警惕着他们用媚上欺下搏出位的野心。
突然之间,原本的猎人变成了猎物;而原本的猎物,却一下子成了磨刀霍霍的猎人。这种四面皆敌,偏偏无处用力的感觉,让许多伤不起的贪官甚至绝望地选择了自杀。
这是中华数千年官僚史上不堪回首的一页,却将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
这个国家的民众,终于感受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震撼。
这世道,是真的要变了。
是的,世道变了。
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开天辟地的创举,是第一次由政府系统性地对一个庞大的底层劳动者群体进行全面保障。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系统性,法制化的全面整肃官场,而且破天荒地引入了民选机关对政府的强有力的监督和限制,以及地方媒体的直接监督。这也是第一次,把警政体系完全从地方政府剥离出来。
虽然民选的范围还不够普遍,虽然民选代表在参政院中的比重还并不高,但民意代表机关却是第一次可以决定一个地方政府是否还能运作下去:预算归我批准,资金使用归我监管,你想咋滴?
地方民意机关不再需要看地方政府的眼色。在皇帝以及众多强力部门的保护下,这些原本有些名不副实的橡皮图章开始以强硬的姿态发出的声音。而在某些渠道传来的声音指引下,在某些强力部门的默默注视下,2/3的议员由复兴党和皇帝推荐组成的民意机关也不会贸然越界,搞出一些邦联自治之类的玩意。
一个保障,一个限制,其中的意味让很多人心情复杂,让更多的人迷惘之后是振奋,也让很多人体会到了一种震撼。
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颠覆:一个掌握了中枢政权的政府,把民众真正放在了官员的前面。
保护民众,限制官吏。这是中国历史上司法精神的一次彻底变革。不再是限制民众做,而是开始更多地限制行政机关,限制官员做。
工人看到了希望。他们看到了透支生命的人生似乎出现了曙光。他们看到了不再仅限于依靠雇主的良心,他们看到工会不仅仅再限于一些大厂,国营厂和皇室产业的工厂。他们看到工会的话语权更强,而且受到了政府的直接支持。他们看到了政府已经开始着手以立法的形势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可以安心工作,努力工作。
农民看到了未来。他们看到那些变着法开始盘剥苦哈哈的官绅老爷,如同过街老鼠一般狼狈,看到那些冒出来的印子钱厘卡苛捐杂税悄无声息地没了影子,看到政府的宣传队在市集上宣传政策,看到孩子们回家来给爹娘讲着中央政府最新的政策措施。
这一切,都首先出自那位天之骄子,位高九重的青年皇帝。
这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位敢于把中枢的力量与国民的力量相结合,用法律和制度,用舆论与社会组织,以民意代表机关和国家强力机构同时发挥作用,构成一张全方位的监督网络来强力监督官僚体系的皇帝。
而他,这一年还不到十九岁。
他注定载入史册。
----------------------------------
国防军的大整肃出奇地顺利。
一批又一批的禁卫军中下级军官,军事院校的高年级学生,在平叛中立有功勋的士官,奔赴各卷入兵变的部队,接管了空缺。
一批又一批的激进军官,和铁卫军纠缠不清的军人,被全副武装的宪兵和禁卫军押解入京,接受禁卫军军法处和宪兵队,总情局的联合审讯。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揭发有功,隐瞒有过。能够积极立功的,甚至还有在国战中立功赎罪的机会凡是顽固不化的,不但要作为叛逆受到严惩,还要遗臭万年
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与自我反省,一项项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杀器从书记处到国防部,宪兵队,皇家禁卫军,国防军,陆总,全军上下都开始进行了突击整顿。
借着郑宇一系列肃清官场,保障民生,整顿国家的强硬政策组合出击,部队掀起了学习新皇帝陛下治国思想的高潮。皇家禁卫军式的洗脑教育全面引入。每天三操两讲,都要宣传皇帝陛下的最新诏令,组织大家讨论并写出心得体会。
被皇帝陛下一系列的救国救民的举措刺激得热血沸腾的军人,每天对着皇旗,对着先皇和新皇并列在一起的御像宣誓,表情堪比最虔诚的教徒。
皇帝陛下一声令下,这些淳朴的军人就敢于赴汤蹈火。
虽然很多部队在这一番大折腾之下伤了元气,但郑宇的计划本来就不是一上来就豁出全力对撼。他已经安排陆总和海军联合制订了新的南斗七号作战计划,一个更加巧妙地利用形势,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战果的计划。
在军人们心中,这位新皇帝的威望已经达到了一个恐怖的高度。他是先帝的,他为先帝报了仇,而且最关键的,他年轻他强悍他把国民放在心中,一上台首先就开始了整肃官场,改善民生
这让所有人都看到了一种希望,一个似乎能够打破这晦暗而沉闷的世界的未来之路。
郑宇在军人们心中的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这个所有强力部门中最为强力的组织,这个最富有理想主义和牺牲精神的团体,就这样开始被郑宇掌握在了手里。
当然,郑宇也从不怀疑,如果他在国战中失败,如果他的举措最终被扭曲为残民的暴*,那这些军人对的信仰,也随时可能转变为刻失望乃至仇恨。
----------
在青年团,少年团,乃至大学校园之中,新皇帝的声望日新月异。
一个个以拥戴皇帝,追随陛下,建设新帝国为宗旨的社团组织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历史系的博士们搞出了尊皇攘夷研究会,把当前的国战看作国家脱胎换骨的良机;文学系的研究生搞出了华兴文学社,响应陛下号召,抨击腐败官僚,歌颂公仆思想;社会学系组织了新民学社,鼓励公民责任感,宣传自尊自强自信的新国民理念,宣传忠勇仁义礼智信的帝国七德,提倡响应中枢号召打造一个和谐的新社会;行政管理系最干脆,搞的就叫华兴圣训会,专门宣传讲解中枢新政。
在青年团,少年团,从宣传新皇帝陛下的政策入手,开始了忠于陛下忠于帝国的思想教育。
忠诚,责任感,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娃娃抓起。
-----------
先皇帝郑鹰彻底成为了护国之神。
这位皇帝,原本由于光复华夏,开疆拓土,建设强大的新国家而为万众拥戴,在国战前的突然死亡,更给他蒙上了一层为国捐躯的悲情色彩。
郑宇一系列刷新政治改善民生的新政,统统冠以“先帝遗愿”的名头,更让这位国父成为了民众心中千古未有的圣贤,救世尧舜。隐隐然,皇帝的死在某些宣传之下,被导向了因为新政要触动某些官僚利益,才引发了刺杀。这让一切反对新政的声音更是噤若寒蝉,在这种背景之下,谁要反对中枢新政,反对现任皇帝,恐怕就要成为举国唾弃的国贼,万劫不复,遗臭万年
------------
就这样,抓住这个时机,郑宇巧妙地利用形势,借助力量,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搔到了民众的痒处。他把的理想与帝国的现实结合,最大限度发挥了手中的力量,打出了一系列的组合拳,一方面改善了民生凝聚了民气,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的威望。
他需要。
他需要把这个国家稳定下来,把的烙印深深刻在一个牢固的秩序之中。
他需要打碎一些开始尾大不掉,开始侵蚀和束缚帝国躯体的寄生组织,让的一切政策可以更加顺畅地得以传达,让国家政策不再被腐败低效的官僚机构扭曲成谋私利的寻租工具。
在郑宇规划的蓝图中,皇帝是帝国秩序的最高守护者和仲裁者。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都决定,如果皇帝的权威垮掉,这个国家就会陷入混乱无序之中,群雄并起,百年血色,这个残酷的淘汰过程中剩下来的只能是最虚伪最冷酷最无情的枭雄,朱元璋式的人物。这个国家也将再一次重复之前的轮回。
要改变这一切,他就不得不首先抓住一切机会确立不可动摇的权威。所以,他首先要削弱这个国家最危险的敌人:的父亲一手打造出来的职业官僚机构。但打倒一个旧的官僚机构,还要防止十年后新官僚机构走向老路。因此,郑宇要改变自上而下的指令化领导指标化监督的传统模式,引入全向监督的体制,实现上下左右的全面监督制衡,把中枢威权与地方舆情和民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结合,把各个强力部门从行政部门中独立出来,形成与行政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
在这种制衡中,以皇帝的权威,中枢威权的强大以及对国民组织的影响,确保政令的通畅和执行效率;以地方民意机关和地方政府的牵制,确保地方政策不会背离地方的根本利益,减少中央命令式的管理对地方的损害;以地方民意机关,强力部门和中枢对财权的审批和监控,限制地方政府的欺下媚上;以地方的舆情,强力部门直达中枢的渠道,牵制地方强势个人和势力团体对地方的事实掌握和对地方民众的操控;以深入人心的复兴民族建设国家的理想和信仰,以及皇帝和中枢的威望和权力,将各种不同的力量引导到一个正确的大方向上来。
郑宇以强力反腐,以谨慎推进政策,一方面雷厉风行地清洗官僚机器,一方面对国家现有的财税体制采取了基本保持不变的态度。他有,有耐心,也很清楚一旦过火,造成的失望和信仰崩塌会是如何可怕。
他建立起了权威,就要避免国民对国家政策出现严重的失望,故而清洗需要强力,宣传需要高调,而政策的推进却必须稳扎稳打,也绝不能醉心于一切政策以皇帝的名义来发布带来的掌控感,在具体政策上必须利用内阁,国会,政党这些缓冲垫。万一真出了大问题,也有替罪羊可以顶出去。
他很清楚要预防。
每一个旧体制的崩塌,必然带来新官僚的激进和媚上。如果统治者醉心于的权威,想要利用这一切达到超常规的发展,最终的结果就必定事与愿违。
在看似激烈的动作中,郑宇翼翼地把握着尺度与平衡。他潜在的最大敌人其实就是本人,所以他把监管的特殊权力赋予了某些信赖且身份特殊之人,比如许凡,比如刘子文。就这样,在这位最高权力者的身边,总有一双深邃的眼睛在盯着他,有一个声音在随时提醒着他。在媒体中,还有一支特殊的笔,一个和他关系特殊的人,在时刻观察着他。
在他的视野中,这样一个体制,即防止了官僚集团的腐化堕落,也能够防止他本人的妄自尊大。他对有信心,对许凡有信心,对帝国的某些人物有信心。
------------
就这样,郑宇开始打造他规划中的秩序。
在这个国家,需要有不同意见存在,但绝不能威胁到他打造的整个秩序。舆论也好,民意也好,各种党派也好,各种信仰也好,这个国家必须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但绝不能有一个声音超过他。只要他还活着,就要牢牢控制住这个国家前进的方向和脚步。
这就是有华夏特色帝国主义道路的初级阶段,一条难度极大,却在因缘际会之下成为了最佳选择的路线。
是 由】.
过这些人也是形形色色各有诉求。
对中老年军官来说,他们一方面对郑鹰转为压制军队隐隐有些不满,又对所在的国会和参政院被文官主导的内阁和地方政府压制很是不满,一方面也对军队那些新生代的激进感到忧心忡忡。他们也属于既得利益者,想的更多是扩大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对于后辈军人某些危险的念头,其实他们也不全是支持,即使有支持,也更多是基于对文官压倒军队的担忧。他们很清楚,的根在军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现在,激进分子们被打压下去,但新皇却没有抛弃军队,反倒是开始对文官下手,这让这些中老年军官们两方面的诉求都得到了满足,他们自然是积极地投身了进来,争取在新秩序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书记处,这个郑鹰一手打造的皇帝幕僚机构,在这场风潮中表现出了一贯的高效。虽然书记长邓潜和先皇一起遇难,但书记处多年积累下来的制度和规则,成文和不成文的方式方法,集聚在一起的精英人才,依然足以支撑起皇帝赋予的重任。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眼看新皇最亲信的班底也没多少人,现在看来又是个有大志的,书记处上上下下都憋足了劲要好好表现表现,跟上形势,再加上邓潜去世,郑宇给几个之前的二三四号人物分别委以重任,让他们彼此竞争,对于书记处的潜力倒更多挖掘了几分。
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腐肃贪,却没有出现天下大乱的局面,这有赖于帝国各个强力机构和社会组织,是在调查局为核心的协调会统一调度之下,依据法令行事。一切都有章可循。打击的范围被严格限定在政府部门,而没有扩展到其他机构。有赖于之前筹划的周密,有赖于之前郑鹰在位准备反腐之时,书记处对各地不同情况的周密了解。
国家强力机构,证明了的高效和相对清廉。在这场肃贪之中,作为秩序守护者的他们履行了的职责。中枢虽然发动了民众,但依然通过地方的协调会和强力机构牢牢控制着社会秩序。警政机构,警备部队,地方总情局,宪兵队,以至国防动员部门,工会农会,青年团,这些组织实际上都是依照军事体制进行管制,令行禁止是基本要求。所以他们都在严格执行命令,对一切过激倾向乃至可能威胁社会秩序的倾向都给与了压制。
在地方上,发动民众检举揭发也要有选择有区别的进行。基本上,这种办法只适合于中枢控制力强大,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否则,一旦民众的狂热被煽动,再有些居心叵测之人在其中蛊惑,把事情往其他的方向转,或者某些急于立功的官员大肆煽动,搞成了暴*,那就是引火烧身了。
在一片沸腾之中,一间名为“帝国调查局”的情报机构登上了帝国的权力版图。这个脱胎于总情局的对内情报机构,早在郑鹰时期就在谋划,原本的想法是以肖枫的一处为主,搞一个专司对内监察和反谍的情报机构,与总情局分权,避免总情局一家独大。现在肖枫身死,一处遭到清洗,郑宇只好用一处甄别之后的部分人手,再从四处五处抽调一些人员,加上情报学校提前毕业的一群学生,接收了一处原本的地方网络,组建了这么一个机构,由原总情局副局长丁启明任局长,而前总情局二处高级特工明月兰被派去做了丁启明的助理。
按理说明月兰在资历上显然还不够,但对于她和新皇的某种超友谊关系,一直在情报系统上层有些只言片语在流传,大家看在眼里,也没人会为了这个去和皇帝陛下议论,总之是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就这样,这个新生的帝国调查局,一手反谍,一手调查官员不法,直接由郑宇操控,从一开始就成为了帝国内部有心人重点关注的对象。
这是一场组织严密,参与广泛的反腐清算,同时也注意防范了某种危险的媚上趋势。没有人比郑宇更清楚,一切出发点很好的政策,往往就坏在过激二字上头。
这一刻,中华帝国的地方官员们,无论是贪官庸吏,还是媚上虐民的无良酷吏,感受到的都是彻骨的寒冷和孤独,是前所未有的恐惧。上下左右,似乎到处都是一双双警惕乃至带着贪欲的眼睛,窥伺着他们的过往和现在,寻找着他们贪赃枉法的一点点痕迹,也时刻警惕着他们用媚上欺下搏出位的野心。
突然之间,原本的猎人变成了猎物;而原本的猎物,却一下子成了磨刀霍霍的猎人。这种四面皆敌,偏偏无处用力的感觉,让许多伤不起的贪官甚至绝望地选择了自杀。
这是中华数千年官僚史上不堪回首的一页,却将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
这个国家的民众,终于感受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震撼。
这世道,是真的要变了。
是的,世道变了。
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开天辟地的创举,是第一次由政府系统性地对一个庞大的底层劳动者群体进行全面保障。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系统性,法制化的全面整肃官场,而且破天荒地引入了民选机关对政府的强有力的监督和限制,以及地方媒体的直接监督。这也是第一次,把警政体系完全从地方政府剥离出来。
虽然民选的范围还不够普遍,虽然民选代表在参政院中的比重还并不高,但民意代表机关却是第一次可以决定一个地方政府是否还能运作下去:预算归我批准,资金使用归我监管,你想咋滴?
地方民意机关不再需要看地方政府的眼色。在皇帝以及众多强力部门的保护下,这些原本有些名不副实的橡皮图章开始以强硬的姿态发出的声音。而在某些渠道传来的声音指引下,在某些强力部门的默默注视下,2/3的议员由复兴党和皇帝推荐组成的民意机关也不会贸然越界,搞出一些邦联自治之类的玩意。
一个保障,一个限制,其中的意味让很多人心情复杂,让更多的人迷惘之后是振奋,也让很多人体会到了一种震撼。
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颠覆:一个掌握了中枢政权的政府,把民众真正放在了官员的前面。
保护民众,限制官吏。这是中国历史上司法精神的一次彻底变革。不再是限制民众做,而是开始更多地限制行政机关,限制官员做。
工人看到了希望。他们看到了透支生命的人生似乎出现了曙光。他们看到了不再仅限于依靠雇主的良心,他们看到工会不仅仅再限于一些大厂,国营厂和皇室产业的工厂。他们看到工会的话语权更强,而且受到了政府的直接支持。他们看到了政府已经开始着手以立法的形势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可以安心工作,努力工作。
农民看到了未来。他们看到那些变着法开始盘剥苦哈哈的官绅老爷,如同过街老鼠一般狼狈,看到那些冒出来的印子钱厘卡苛捐杂税悄无声息地没了影子,看到政府的宣传队在市集上宣传政策,看到孩子们回家来给爹娘讲着中央政府最新的政策措施。
这一切,都首先出自那位天之骄子,位高九重的青年皇帝。
这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位敢于把中枢的力量与国民的力量相结合,用法律和制度,用舆论与社会组织,以民意代表机关和国家强力机构同时发挥作用,构成一张全方位的监督网络来强力监督官僚体系的皇帝。
而他,这一年还不到十九岁。
他注定载入史册。
----------------------------------
国防军的大整肃出奇地顺利。
一批又一批的禁卫军中下级军官,军事院校的高年级学生,在平叛中立有功勋的士官,奔赴各卷入兵变的部队,接管了空缺。
一批又一批的激进军官,和铁卫军纠缠不清的军人,被全副武装的宪兵和禁卫军押解入京,接受禁卫军军法处和宪兵队,总情局的联合审讯。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揭发有功,隐瞒有过。能够积极立功的,甚至还有在国战中立功赎罪的机会凡是顽固不化的,不但要作为叛逆受到严惩,还要遗臭万年
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与自我反省,一项项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杀器从书记处到国防部,宪兵队,皇家禁卫军,国防军,陆总,全军上下都开始进行了突击整顿。
借着郑宇一系列肃清官场,保障民生,整顿国家的强硬政策组合出击,部队掀起了学习新皇帝陛下治国思想的高潮。皇家禁卫军式的洗脑教育全面引入。每天三操两讲,都要宣传皇帝陛下的最新诏令,组织大家讨论并写出心得体会。
被皇帝陛下一系列的救国救民的举措刺激得热血沸腾的军人,每天对着皇旗,对着先皇和新皇并列在一起的御像宣誓,表情堪比最虔诚的教徒。
皇帝陛下一声令下,这些淳朴的军人就敢于赴汤蹈火。
虽然很多部队在这一番大折腾之下伤了元气,但郑宇的计划本来就不是一上来就豁出全力对撼。他已经安排陆总和海军联合制订了新的南斗七号作战计划,一个更加巧妙地利用形势,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战果的计划。
在军人们心中,这位新皇帝的威望已经达到了一个恐怖的高度。他是先帝的,他为先帝报了仇,而且最关键的,他年轻他强悍他把国民放在心中,一上台首先就开始了整肃官场,改善民生
这让所有人都看到了一种希望,一个似乎能够打破这晦暗而沉闷的世界的未来之路。
郑宇在军人们心中的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这个所有强力部门中最为强力的组织,这个最富有理想主义和牺牲精神的团体,就这样开始被郑宇掌握在了手里。
当然,郑宇也从不怀疑,如果他在国战中失败,如果他的举措最终被扭曲为残民的暴*,那这些军人对的信仰,也随时可能转变为刻失望乃至仇恨。
----------
在青年团,少年团,乃至大学校园之中,新皇帝的声望日新月异。
一个个以拥戴皇帝,追随陛下,建设新帝国为宗旨的社团组织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历史系的博士们搞出了尊皇攘夷研究会,把当前的国战看作国家脱胎换骨的良机;文学系的研究生搞出了华兴文学社,响应陛下号召,抨击腐败官僚,歌颂公仆思想;社会学系组织了新民学社,鼓励公民责任感,宣传自尊自强自信的新国民理念,宣传忠勇仁义礼智信的帝国七德,提倡响应中枢号召打造一个和谐的新社会;行政管理系最干脆,搞的就叫华兴圣训会,专门宣传讲解中枢新政。
在青年团,少年团,从宣传新皇帝陛下的政策入手,开始了忠于陛下忠于帝国的思想教育。
忠诚,责任感,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娃娃抓起。
-----------
先皇帝郑鹰彻底成为了护国之神。
这位皇帝,原本由于光复华夏,开疆拓土,建设强大的新国家而为万众拥戴,在国战前的突然死亡,更给他蒙上了一层为国捐躯的悲情色彩。
郑宇一系列刷新政治改善民生的新政,统统冠以“先帝遗愿”的名头,更让这位国父成为了民众心中千古未有的圣贤,救世尧舜。隐隐然,皇帝的死在某些宣传之下,被导向了因为新政要触动某些官僚利益,才引发了刺杀。这让一切反对新政的声音更是噤若寒蝉,在这种背景之下,谁要反对中枢新政,反对现任皇帝,恐怕就要成为举国唾弃的国贼,万劫不复,遗臭万年
------------
就这样,抓住这个时机,郑宇巧妙地利用形势,借助力量,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搔到了民众的痒处。他把的理想与帝国的现实结合,最大限度发挥了手中的力量,打出了一系列的组合拳,一方面改善了民生凝聚了民气,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的威望。
他需要。
他需要把这个国家稳定下来,把的烙印深深刻在一个牢固的秩序之中。
他需要打碎一些开始尾大不掉,开始侵蚀和束缚帝国躯体的寄生组织,让的一切政策可以更加顺畅地得以传达,让国家政策不再被腐败低效的官僚机构扭曲成谋私利的寻租工具。
在郑宇规划的蓝图中,皇帝是帝国秩序的最高守护者和仲裁者。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都决定,如果皇帝的权威垮掉,这个国家就会陷入混乱无序之中,群雄并起,百年血色,这个残酷的淘汰过程中剩下来的只能是最虚伪最冷酷最无情的枭雄,朱元璋式的人物。这个国家也将再一次重复之前的轮回。
要改变这一切,他就不得不首先抓住一切机会确立不可动摇的权威。所以,他首先要削弱这个国家最危险的敌人:的父亲一手打造出来的职业官僚机构。但打倒一个旧的官僚机构,还要防止十年后新官僚机构走向老路。因此,郑宇要改变自上而下的指令化领导指标化监督的传统模式,引入全向监督的体制,实现上下左右的全面监督制衡,把中枢威权与地方舆情和民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结合,把各个强力部门从行政部门中独立出来,形成与行政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
在这种制衡中,以皇帝的权威,中枢威权的强大以及对国民组织的影响,确保政令的通畅和执行效率;以地方民意机关和地方政府的牵制,确保地方政策不会背离地方的根本利益,减少中央命令式的管理对地方的损害;以地方民意机关,强力部门和中枢对财权的审批和监控,限制地方政府的欺下媚上;以地方的舆情,强力部门直达中枢的渠道,牵制地方强势个人和势力团体对地方的事实掌握和对地方民众的操控;以深入人心的复兴民族建设国家的理想和信仰,以及皇帝和中枢的威望和权力,将各种不同的力量引导到一个正确的大方向上来。
郑宇以强力反腐,以谨慎推进政策,一方面雷厉风行地清洗官僚机器,一方面对国家现有的财税体制采取了基本保持不变的态度。他有,有耐心,也很清楚一旦过火,造成的失望和信仰崩塌会是如何可怕。
他建立起了权威,就要避免国民对国家政策出现严重的失望,故而清洗需要强力,宣传需要高调,而政策的推进却必须稳扎稳打,也绝不能醉心于一切政策以皇帝的名义来发布带来的掌控感,在具体政策上必须利用内阁,国会,政党这些缓冲垫。万一真出了大问题,也有替罪羊可以顶出去。
他很清楚要预防。
每一个旧体制的崩塌,必然带来新官僚的激进和媚上。如果统治者醉心于的权威,想要利用这一切达到超常规的发展,最终的结果就必定事与愿违。
在看似激烈的动作中,郑宇翼翼地把握着尺度与平衡。他潜在的最大敌人其实就是本人,所以他把监管的特殊权力赋予了某些信赖且身份特殊之人,比如许凡,比如刘子文。就这样,在这位最高权力者的身边,总有一双深邃的眼睛在盯着他,有一个声音在随时提醒着他。在媒体中,还有一支特殊的笔,一个和他关系特殊的人,在时刻观察着他。
在他的视野中,这样一个体制,即防止了官僚集团的腐化堕落,也能够防止他本人的妄自尊大。他对有信心,对许凡有信心,对帝国的某些人物有信心。
------------
就这样,郑宇开始打造他规划中的秩序。
在这个国家,需要有不同意见存在,但绝不能威胁到他打造的整个秩序。舆论也好,民意也好,各种党派也好,各种信仰也好,这个国家必须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但绝不能有一个声音超过他。只要他还活着,就要牢牢控制住这个国家前进的方向和脚步。
这就是有华夏特色帝国主义道路的初级阶段,一条难度极大,却在因缘际会之下成为了最佳选择的路线。
是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