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90wx.cc,东厂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p;…………
一听杨涟又把当年移宫的事挂在嘴边,黄尊素不禁暗叹一口气,这杨涟,什么都好,唯有一点不好,那就是太过于好出风头,行事不计后果,他一人不要紧,但却关系着东林上下,着实叫人太恼了。而且每回有人质疑反对他时,他总要将当年的功劳摆出来,叫人不知道说他什么才好!
或是换做从前,黄尊素或许不愿和杨涟翻脸,因为杨涟是左副都御史,自己只是御史,要受他管,若是得罪了他,纵有叶阁老保着,也难保这人不会给自己小鞋穿。但这次,无论如何,他也不能让杨涟就这般带人去闯宫,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念及此处,黄尊素沉声说道:“杨大人,说到这移宫之事,我想大人不会忘记你曾写过的那《移宫两朝始末记》了吧?”
听黄尊素提到自己当年写的《移宫两朝始末记》,杨涟不禁面色一变,打了个寒颤。一边的高攀龙、周朝瑞他们也均是脸有异色,靠得近几人都是神情有变,离得远的御史们听得不甚清楚,只见杨涟变色,却不知为何。
《移宫两朝始末记》可是杨涟最不愿提及的,原因无他,只为他差点因此而永远退出朝堂。
事情的缘由是泰昌元年十月,被杨涟赶出乾清宫的李选侍刚搬到哕鸾宫,宫里就突发大火,火势极大,将整个哕鸾宫给烧个片瓦不留,结果引起内外不安。李选侍身边的一些太监趁机造谣说给外朝李选侍的待遇不好,她已自缢身亡,其唯一的女儿“皇八妹”也投井自尽了!
先帝的妃子自杀,皇女投井,这可是天大的事!
御史贾继春等人听信谣言,便给内阁写信为李选侍鸣不平。内阁也对杨涟十分不满,其多次未经内阁,擅自出头攻击内廷早让内阁不满了。而且对李选侍的安置几乎是杨涟一人在安排,现在出了事,内阁自然无意替杨涟背黑锅。风头他出尽了,惹出的烂摊子难道还指望别人替他擦屁股不成?
随着谣言的散布面越来越大,很多官员早就看不惯杨涟好出风头了,于是不但内廷在骂,外朝也在骂,东林党内也在骂他,杨涟处于内外皆骂之下,苦不堪言,只好写了《移宫两朝始末记》予以辟谣。天启因念着杨涟将自己扶上皇帝宝座的情,再加上谣言查清了,没影的事,自然没有追究他。
杨涟没有受到处置,贾继春等人不服,谣言被澄清不要紧,他们还掌着杨涟的致命要害,那就是杨涟结交近侍王安,图谋入阁!
这实际上是东林党与三党之争,因为当时内阁首辅是浙党的方从哲,杨涟结交王安,为的就是想挤走方从哲,自己来出任内阁首辅之位。贾继春这次上折说得可不是听来的谣言,而是确切之事,仅从杨涟每见王安总要高呼“王公”,与王安门客汪文言称兄道弟便可看出。试问,纵然杨涟不是想通过王安谋到首辅之位,他一外臣结交内侍又是所图为何?
贾继春等人以结交近侍的罪名上疏,正切中杨涟要害,杨涟恐惶之下,想到以退为进的办法,便上疏自请引咎辞职,请天启定夺。他相信天启是不会抛弃自己的,因为他爹和他都是自己带人保当皇位的(他以为是,事实却是不须他保,皇位也不可能轮到别人,他是拿皇帝当赌注,搏自己的名声和前程!)
交了奏疏后,既然是辞职了,杨涟便要装好样子,当天就打好行李,跑到京城之外去听通知了。按惯例,臣子被御史弹劾,自请免职,只不过是臣下做的姿态,皇帝肯定要下诏挽留一下,然后当事人推辞一下就可以继续当他的官。杨涟的算盘也正是如此,只要皇上不同意,他便可以留下来继续当他的官,别人不能再说什么,当年张居正不就是这样做的吗?
事情一开始,正如杨涟所想的,天启觉得杨涟有功于自己,如今自己刚登基,正要这等忠臣扶保,如何能让他就走了?再说御史说他结交内侍,这内侍不就是自己宠信的王安嘛,有什么打紧的?于是准备下诏挽留杨涟了。
但是,杨涟为了把戏演足,出城后便逢人就宣扬自己肯定不当官了,一定回乡去,以显示自己不图当官,不为名利,乃真正“君子”!他却想不到,戏演多了却容易假戏真做,当锦衣卫将他的这些举动报告天启后,搞得天启也糊涂了:杨涟是真的不想干了吗?
C
sp;…………
一听杨涟又把当年移宫的事挂在嘴边,黄尊素不禁暗叹一口气,这杨涟,什么都好,唯有一点不好,那就是太过于好出风头,行事不计后果,他一人不要紧,但却关系着东林上下,着实叫人太恼了。而且每回有人质疑反对他时,他总要将当年的功劳摆出来,叫人不知道说他什么才好!
或是换做从前,黄尊素或许不愿和杨涟翻脸,因为杨涟是左副都御史,自己只是御史,要受他管,若是得罪了他,纵有叶阁老保着,也难保这人不会给自己小鞋穿。但这次,无论如何,他也不能让杨涟就这般带人去闯宫,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念及此处,黄尊素沉声说道:“杨大人,说到这移宫之事,我想大人不会忘记你曾写过的那《移宫两朝始末记》了吧?”
听黄尊素提到自己当年写的《移宫两朝始末记》,杨涟不禁面色一变,打了个寒颤。一边的高攀龙、周朝瑞他们也均是脸有异色,靠得近几人都是神情有变,离得远的御史们听得不甚清楚,只见杨涟变色,却不知为何。
《移宫两朝始末记》可是杨涟最不愿提及的,原因无他,只为他差点因此而永远退出朝堂。
事情的缘由是泰昌元年十月,被杨涟赶出乾清宫的李选侍刚搬到哕鸾宫,宫里就突发大火,火势极大,将整个哕鸾宫给烧个片瓦不留,结果引起内外不安。李选侍身边的一些太监趁机造谣说给外朝李选侍的待遇不好,她已自缢身亡,其唯一的女儿“皇八妹”也投井自尽了!
先帝的妃子自杀,皇女投井,这可是天大的事!
御史贾继春等人听信谣言,便给内阁写信为李选侍鸣不平。内阁也对杨涟十分不满,其多次未经内阁,擅自出头攻击内廷早让内阁不满了。而且对李选侍的安置几乎是杨涟一人在安排,现在出了事,内阁自然无意替杨涟背黑锅。风头他出尽了,惹出的烂摊子难道还指望别人替他擦屁股不成?
随着谣言的散布面越来越大,很多官员早就看不惯杨涟好出风头了,于是不但内廷在骂,外朝也在骂,东林党内也在骂他,杨涟处于内外皆骂之下,苦不堪言,只好写了《移宫两朝始末记》予以辟谣。天启因念着杨涟将自己扶上皇帝宝座的情,再加上谣言查清了,没影的事,自然没有追究他。
杨涟没有受到处置,贾继春等人不服,谣言被澄清不要紧,他们还掌着杨涟的致命要害,那就是杨涟结交近侍王安,图谋入阁!
这实际上是东林党与三党之争,因为当时内阁首辅是浙党的方从哲,杨涟结交王安,为的就是想挤走方从哲,自己来出任内阁首辅之位。贾继春这次上折说得可不是听来的谣言,而是确切之事,仅从杨涟每见王安总要高呼“王公”,与王安门客汪文言称兄道弟便可看出。试问,纵然杨涟不是想通过王安谋到首辅之位,他一外臣结交内侍又是所图为何?
贾继春等人以结交近侍的罪名上疏,正切中杨涟要害,杨涟恐惶之下,想到以退为进的办法,便上疏自请引咎辞职,请天启定夺。他相信天启是不会抛弃自己的,因为他爹和他都是自己带人保当皇位的(他以为是,事实却是不须他保,皇位也不可能轮到别人,他是拿皇帝当赌注,搏自己的名声和前程!)
交了奏疏后,既然是辞职了,杨涟便要装好样子,当天就打好行李,跑到京城之外去听通知了。按惯例,臣子被御史弹劾,自请免职,只不过是臣下做的姿态,皇帝肯定要下诏挽留一下,然后当事人推辞一下就可以继续当他的官。杨涟的算盘也正是如此,只要皇上不同意,他便可以留下来继续当他的官,别人不能再说什么,当年张居正不就是这样做的吗?
事情一开始,正如杨涟所想的,天启觉得杨涟有功于自己,如今自己刚登基,正要这等忠臣扶保,如何能让他就走了?再说御史说他结交内侍,这内侍不就是自己宠信的王安嘛,有什么打紧的?于是准备下诏挽留杨涟了。
但是,杨涟为了把戏演足,出城后便逢人就宣扬自己肯定不当官了,一定回乡去,以显示自己不图当官,不为名利,乃真正“君子”!他却想不到,戏演多了却容易假戏真做,当锦衣卫将他的这些举动报告天启后,搞得天启也糊涂了:杨涟是真的不想干了吗?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