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帝国风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进入一九一四年,欧洲大陆上空已是战云密布。
虽然三年前的摩洛哥危机,最终以德法相互妥协的方式得到化解,但是德法矛盾已经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接下来的两年多里,欧洲大陆的矛盾都与德法有关,比如法国谋求夺回阿尔萨斯与洛林,德意志第二帝国则谋求建立一个与法俄同盟对抗的军事集团,积极拉拢奥匈帝国与意大利。
在巴尔干半岛,德法矛盾显得极为尖锐。
严格说来,德意志第二帝国与法国都跟巴尔干半岛没有直接关系,涉及巴尔干半岛问题的是奥匈帝国、意大利、俄国与奥斯曼帝国,特别以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最为尖锐,德法只是奥俄的盟国。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奥俄在巴尔干半岛上的矛盾,使德意志第二帝国与奥匈帝国签署了秘密同盟条约。
问题是,与奥匈帝国结盟,能够给德意志第二帝国带来好处吗?
冯承乾是在回到帝国海军司令部之后,才得知两年前,也就是在他离开帝国海军部之后不到半年,德皇与奥匈帝国签署了秘密军事同盟条约,规定在奥匈帝国与俄国开战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将向俄国宣战,而只有在法国主动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开战的情况下,奥匈帝国才有义务参战。
显然,这是一份对奥匈帝国更加有利的军事同盟条约。
毫无疑问,冯承乾并不支持这份同盟条约。如果他还是帝国海军战争大臣,肯定会出面反对与奥匈帝国签署同盟条约。
与奥匈帝国结盟,存在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即会因此疏远意大利。
不管意大利有多大的价值,在欧洲大陆上,有实力协助德意志第二帝国与法俄对抗的只有两个国家,即意大利与奥匈帝国。
早在十多年前,冯承乾就向德皇提到,应该尽量拉拢俄国与意大利。
可惜的是,在他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德俄关系已经由友好转为对立,而且在铁血宰相的把持下,别说冯承乾,连登基不久的德皇都很难左右帝国的对外政策,更别说修改由俾斯麦亲手制订的外交战略。
显然,就算冯承乾没有离开海军部,也很难改变既成事实。
虽然奥匈帝国外强中干,复杂的民族成分问题、以及二元制帝国存在的严重弊端,严重削弱了奥匈帝国的实力,但是在法俄同盟已成事实,英国渐渐偏向于法俄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根本没有更好的结盟选择。
在与奥匈帝国结盟之后,帝国必须处理好与意大利的关系。
对外交大臣伯恩斯托夫来说,这绝对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从一九一三年初开始,帝国在外交上的主要工作就是促成奥匈帝国与意大利和解,消除三国同盟的内部矛盾。
可惜的是,一年多下来,根本没有什么收获。
以萨洛尼卡地区为代表的,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的领土争端十分严重,即便德皇亲自出面也很难使两个国家坐下来进行谈判。虽然意大利暂时没有表现出脱离轴心的意思,但是已经在暗中与英法接触。
发展到这一步,谁都看得出,巴尔干半岛成了欧洲的火药桶。
有趣的是,没有多少人认为,欧陆大战会在巴尔干半岛引燃。
针对巴尔干问题,英、法、德、俄、奥匈、意大利与奥斯曼帝国已经展开谈判,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置由塞尔维亚扩张势力引发的地区危机,稳住其他巴尔干半岛国家,比如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与希腊。
在很多人看来,巴尔干半岛危机依然有可能通过谈判得到化解。
这种认识,在帝国内部并不缺乏共鸣。
冯承乾与提尔皮茨跟着皇储来到波茨坦皇宫时,腓特烈三世刚刚送走了首相等人,正准备享用晚餐。
两年多来,冯承乾首次来到这座由腓特烈大帝建造的皇宫。
冯承乾回来,而且以帝国海军军官的身份回来,德皇也十分高兴,特意吩咐厨房准备了几样冯承乾喜欢吃的菜肴。
“陛下……”
“什么都不用说了,威廉已经告诉我。你能加入帝国海军,为帝国服务,我感到非常欣慰。”腓特烈三世老了许多,只是看上去,不像是一个快到八十三岁的老头,更像只有六十岁左右。
其中的原因,只有冯承乾明白。
事实上,冯承乾也不像年近五十的中年人。仅看他的相貌,恐怕很多人都会认为他还不到四十岁。
关键就在冯承乾的血液中。
在冯承乾的那个时代,通过基因技术、纳米工程技术等高科... -->>
进入一九一四年,欧洲大陆上空已是战云密布。
虽然三年前的摩洛哥危机,最终以德法相互妥协的方式得到化解,但是德法矛盾已经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接下来的两年多里,欧洲大陆的矛盾都与德法有关,比如法国谋求夺回阿尔萨斯与洛林,德意志第二帝国则谋求建立一个与法俄同盟对抗的军事集团,积极拉拢奥匈帝国与意大利。
在巴尔干半岛,德法矛盾显得极为尖锐。
严格说来,德意志第二帝国与法国都跟巴尔干半岛没有直接关系,涉及巴尔干半岛问题的是奥匈帝国、意大利、俄国与奥斯曼帝国,特别以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最为尖锐,德法只是奥俄的盟国。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奥俄在巴尔干半岛上的矛盾,使德意志第二帝国与奥匈帝国签署了秘密同盟条约。
问题是,与奥匈帝国结盟,能够给德意志第二帝国带来好处吗?
冯承乾是在回到帝国海军司令部之后,才得知两年前,也就是在他离开帝国海军部之后不到半年,德皇与奥匈帝国签署了秘密军事同盟条约,规定在奥匈帝国与俄国开战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将向俄国宣战,而只有在法国主动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开战的情况下,奥匈帝国才有义务参战。
显然,这是一份对奥匈帝国更加有利的军事同盟条约。
毫无疑问,冯承乾并不支持这份同盟条约。如果他还是帝国海军战争大臣,肯定会出面反对与奥匈帝国签署同盟条约。
与奥匈帝国结盟,存在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即会因此疏远意大利。
不管意大利有多大的价值,在欧洲大陆上,有实力协助德意志第二帝国与法俄对抗的只有两个国家,即意大利与奥匈帝国。
早在十多年前,冯承乾就向德皇提到,应该尽量拉拢俄国与意大利。
可惜的是,在他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德俄关系已经由友好转为对立,而且在铁血宰相的把持下,别说冯承乾,连登基不久的德皇都很难左右帝国的对外政策,更别说修改由俾斯麦亲手制订的外交战略。
显然,就算冯承乾没有离开海军部,也很难改变既成事实。
虽然奥匈帝国外强中干,复杂的民族成分问题、以及二元制帝国存在的严重弊端,严重削弱了奥匈帝国的实力,但是在法俄同盟已成事实,英国渐渐偏向于法俄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根本没有更好的结盟选择。
在与奥匈帝国结盟之后,帝国必须处理好与意大利的关系。
对外交大臣伯恩斯托夫来说,这绝对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从一九一三年初开始,帝国在外交上的主要工作就是促成奥匈帝国与意大利和解,消除三国同盟的内部矛盾。
可惜的是,一年多下来,根本没有什么收获。
以萨洛尼卡地区为代表的,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的领土争端十分严重,即便德皇亲自出面也很难使两个国家坐下来进行谈判。虽然意大利暂时没有表现出脱离轴心的意思,但是已经在暗中与英法接触。
发展到这一步,谁都看得出,巴尔干半岛成了欧洲的火药桶。
有趣的是,没有多少人认为,欧陆大战会在巴尔干半岛引燃。
针对巴尔干问题,英、法、德、俄、奥匈、意大利与奥斯曼帝国已经展开谈判,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置由塞尔维亚扩张势力引发的地区危机,稳住其他巴尔干半岛国家,比如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与希腊。
在很多人看来,巴尔干半岛危机依然有可能通过谈判得到化解。
这种认识,在帝国内部并不缺乏共鸣。
冯承乾与提尔皮茨跟着皇储来到波茨坦皇宫时,腓特烈三世刚刚送走了首相等人,正准备享用晚餐。
两年多来,冯承乾首次来到这座由腓特烈大帝建造的皇宫。
冯承乾回来,而且以帝国海军军官的身份回来,德皇也十分高兴,特意吩咐厨房准备了几样冯承乾喜欢吃的菜肴。
“陛下……”
“什么都不用说了,威廉已经告诉我。你能加入帝国海军,为帝国服务,我感到非常欣慰。”腓特烈三世老了许多,只是看上去,不像是一个快到八十三岁的老头,更像只有六十岁左右。
其中的原因,只有冯承乾明白。
事实上,冯承乾也不像年近五十的中年人。仅看他的相貌,恐怕很多人都会认为他还不到四十岁。
关键就在冯承乾的血液中。
在冯承乾的那个时代,通过基因技术、纳米工程技术等高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