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大官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朱棣率领前军,是黄昏时分抵达铁山的,在大胜的鼓舞下,将士们追出了一百里,此刻终于有些疲劳了,朱棣下令,所有人赶紧吃一把炒面,等大部队一到,即刻发动攻击!
“陛下,将士们都累坏了……”前军都督刘江,不得不劝谏道:“不如歇息一晚,明早再攻击。”
“不行!”朱棣却断然道:“破敌就在今晚,明天就攻不下来了!”
众将愕然,只听皇帝沉声道:“一者,我军又是作战、又是追亡逐北,不休息还能坚持下去,休息一晚,明日会更疲劳。二者,对方已成惊弓之鸟,稍一惊吓,就会崩溃。但必须趁天黑他们摸不清我们的虚实,还停留在几十万大军的印象上进攻,才能达到这个效果。一旦明日天亮,他们看到我们的人数并不比他们多,会变得大为镇定。”顿一下道:“三者,他们居高临下,又各个都是神箭手,天亮了我们进攻,将士们岂不成了活靶子,还是借着夜色的掩护进攻,能大大减少伤亡!”
听了皇帝的理由,众将都被说服了,便各自回去动员将士,开始准备进攻。朱棣拄着宝剑,站在山包上,望着天边残阳如血,一张被硝烟熏黑的脸上满是坚毅,只有离他最近的内侍王彦,才能看得到皇帝眼里的焦虑。
作为贴身太监,王彦知道朱棣如此拼命,归根结底是因为除了速胜、大胜之外,明军别无选择……瓦剌人就算输了今早的大战,他们依然可以采取防御和游击的策略,求一个不胜不败的平局。但对明军而言,平局就意味着失败,因为后勤的问题,他们根本没有和敌人对峙的本钱!若是到时候没解决敌人就撤军,那么在茫茫大草原上的千里归程,就会是大部分明军的断魂路!
这说法一点不夸张,因为明军很难在瓦剌军队尚有战斗力的状态下,安全撤出战场。因为这个年代各军通讯困难,任何阵前撤退都很难是有秩序的撤离……当然习惯了逃跑的蒙古人是个例外。就算训练有素的明军,勉强能维持秩序,但劳师远征前来,没有取胜便撤退,在将士们心里无疑就是失败……军心一旦动摇,蒙古人哪怕一次虚张声势的冲击,都可能引起一场各人争先恐后的大溃败,比如淝水之战。
所以摆在朱棣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就是迅速战胜瓦剌,才能平安撤离蒙古草原!
正是因为明确了这点,他才亲自提刀上阵砍人,又亲自带队追到百里之外,现在又要连夜展开攻势,就是要一鼓作气,将马哈木彻彻底底的击败,绝不给他缓过劲儿来、转过筋儿来的机会!
都说好的军事家,都是深谙心理学的,朱棣便是个例子,他敏锐洞察到马哈木一直沉浸在大汗梦中不可自拔。今日虽然遭遇一场失败,但主力尚存,就不可能马上转性,定如赌徒一般,失去理智的急于翻本!
一旦让他过了今夜,睡一觉醒来,可能就会把大汗梦抛到脑后,认清自己就是个流寇的本质,那才会是大明军队的噩梦呢!
所以朱棣才会说,取胜就在今夜!过了今夜,胜利就渺茫了……
。
明军在进攻前,遇到最大的问题是缺兵少将……这一点不奇怪,追亡逐北,本来就没有队形可言,甚至有的部队追错了方向也太正常。待到酉时末,明军终于集结起两万人马,朱棣说差不多了,就用这两万人进攻,后来的让他们不要下马,准备追击吧!
这次将领们好劝歹劝,终于把皇帝给劝住,请他在后方观战,由他们来组织进攻。朱棣虽然是亡命徒的性格,但不会白白冒险。攻坚不是闹着玩的,那是拿人命去填,多少护卫都没用。而且黑灯瞎火的,将士们看不到他,激励的效果大打折扣,何必去冒那个险呢?便顺水推舟的答应了将军们的请求,让汉王替自己上阵。
不管怎么说,朱高煦是一员猛将,早先在忽兰忽失温,他带着麾下杀了个七进七出,把敌军左翼捣了个稀巴烂,如今已是浑身浴血,在火光下状若厉鬼。他和宁阳侯陈懋兵分两路,陈懋率三千人在左路佯攻策应,自己则集中兵力,强攻瓦剌阵营的右边。
瓦剌的营寨前火把照天,亮如白昼,而且知道他们近在咫尺,所有人都枕戈待旦,根本没有人会睡觉,所以明军没可能偷袭,只能强攻!在汉王殿下的指挥下,他们十人一... -->>
朱棣率领前军,是黄昏时分抵达铁山的,在大胜的鼓舞下,将士们追出了一百里,此刻终于有些疲劳了,朱棣下令,所有人赶紧吃一把炒面,等大部队一到,即刻发动攻击!
“陛下,将士们都累坏了……”前军都督刘江,不得不劝谏道:“不如歇息一晚,明早再攻击。”
“不行!”朱棣却断然道:“破敌就在今晚,明天就攻不下来了!”
众将愕然,只听皇帝沉声道:“一者,我军又是作战、又是追亡逐北,不休息还能坚持下去,休息一晚,明日会更疲劳。二者,对方已成惊弓之鸟,稍一惊吓,就会崩溃。但必须趁天黑他们摸不清我们的虚实,还停留在几十万大军的印象上进攻,才能达到这个效果。一旦明日天亮,他们看到我们的人数并不比他们多,会变得大为镇定。”顿一下道:“三者,他们居高临下,又各个都是神箭手,天亮了我们进攻,将士们岂不成了活靶子,还是借着夜色的掩护进攻,能大大减少伤亡!”
听了皇帝的理由,众将都被说服了,便各自回去动员将士,开始准备进攻。朱棣拄着宝剑,站在山包上,望着天边残阳如血,一张被硝烟熏黑的脸上满是坚毅,只有离他最近的内侍王彦,才能看得到皇帝眼里的焦虑。
作为贴身太监,王彦知道朱棣如此拼命,归根结底是因为除了速胜、大胜之外,明军别无选择……瓦剌人就算输了今早的大战,他们依然可以采取防御和游击的策略,求一个不胜不败的平局。但对明军而言,平局就意味着失败,因为后勤的问题,他们根本没有和敌人对峙的本钱!若是到时候没解决敌人就撤军,那么在茫茫大草原上的千里归程,就会是大部分明军的断魂路!
这说法一点不夸张,因为明军很难在瓦剌军队尚有战斗力的状态下,安全撤出战场。因为这个年代各军通讯困难,任何阵前撤退都很难是有秩序的撤离……当然习惯了逃跑的蒙古人是个例外。就算训练有素的明军,勉强能维持秩序,但劳师远征前来,没有取胜便撤退,在将士们心里无疑就是失败……军心一旦动摇,蒙古人哪怕一次虚张声势的冲击,都可能引起一场各人争先恐后的大溃败,比如淝水之战。
所以摆在朱棣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就是迅速战胜瓦剌,才能平安撤离蒙古草原!
正是因为明确了这点,他才亲自提刀上阵砍人,又亲自带队追到百里之外,现在又要连夜展开攻势,就是要一鼓作气,将马哈木彻彻底底的击败,绝不给他缓过劲儿来、转过筋儿来的机会!
都说好的军事家,都是深谙心理学的,朱棣便是个例子,他敏锐洞察到马哈木一直沉浸在大汗梦中不可自拔。今日虽然遭遇一场失败,但主力尚存,就不可能马上转性,定如赌徒一般,失去理智的急于翻本!
一旦让他过了今夜,睡一觉醒来,可能就会把大汗梦抛到脑后,认清自己就是个流寇的本质,那才会是大明军队的噩梦呢!
所以朱棣才会说,取胜就在今夜!过了今夜,胜利就渺茫了……
。
明军在进攻前,遇到最大的问题是缺兵少将……这一点不奇怪,追亡逐北,本来就没有队形可言,甚至有的部队追错了方向也太正常。待到酉时末,明军终于集结起两万人马,朱棣说差不多了,就用这两万人进攻,后来的让他们不要下马,准备追击吧!
这次将领们好劝歹劝,终于把皇帝给劝住,请他在后方观战,由他们来组织进攻。朱棣虽然是亡命徒的性格,但不会白白冒险。攻坚不是闹着玩的,那是拿人命去填,多少护卫都没用。而且黑灯瞎火的,将士们看不到他,激励的效果大打折扣,何必去冒那个险呢?便顺水推舟的答应了将军们的请求,让汉王替自己上阵。
不管怎么说,朱高煦是一员猛将,早先在忽兰忽失温,他带着麾下杀了个七进七出,把敌军左翼捣了个稀巴烂,如今已是浑身浴血,在火光下状若厉鬼。他和宁阳侯陈懋兵分两路,陈懋率三千人在左路佯攻策应,自己则集中兵力,强攻瓦剌阵营的右边。
瓦剌的营寨前火把照天,亮如白昼,而且知道他们近在咫尺,所有人都枕戈待旦,根本没有人会睡觉,所以明军没可能偷袭,只能强攻!在汉王殿下的指挥下,他们十人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