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初胜 (1/2)
美女中文网 90wx.cc,明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感谢温猪猪的打赏!
火铳的火炮的威力和使用方法,算是最近这两年来宋庆研究最多的东西,因为冷兵器方面的东西他已经研究的差不多到头了,有耿仲明和孔有德这两员宿将帮忙,各种当代冷兵器的战术配置,兵种配置之类早已经驾轻就熟,哪怕他自己再如何琢磨新的,也基本上就是这个水平了,唯一的偏差就是,他打算弄一个线性骑兵,这是个本时空目前还没有,但却非常好用的东西,尤其对抗满人骑兵时候是个利器,只是因为目前没银子养活那么多的马匹,因此这个计划暂时只能先搁浅。
因此,他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火器上头,这个是他能够提出最多先进意见,也是汉民族对抗游牧民族最好用的法子了,毕竟这东西对于身体素质要求不高,只要你能够把握火器铸造的方式方法和质量,其他方面一切都不是问题,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就能够拿着火铳去杀敌,远远比训练合格弓箭手要划算的多,更不要说还有火炮这种大杀器。
如今正是冷兵器转化为热兵器的时代,而大明当代的火器虽然还没有落后于西方,但质量上头真心不行,连京营那边都有着大量的残次品,因此如果想要将这个能够有效对抗游牧民族的东西用好,质量方面是重中之重,而现在他手下火铳和火炮队所使用的武器,他敢拿脑袋担保,绝对是本时空内大明军队中最为可靠的一批,那是拿斧子监督着造出来的。
造出这批武器之后,他还没有遇到真正意义上的对手,如今眼前这个张献忠,将来很大程度上动摇大明国本,长时间割据四川,死后手下还支撑着南明与满清作战,是非功过很难说清大西国缔造者,就是他最好的一块磨刀石。
他甚至希望李自成也在这里,甚至高迎祥的大队也能够前来,如果自己一万多兵马能够对付二十万流民部队,那这火器的实验才算是真正合格了,好在这里虽然没有二十万人,但至少也有五万流民部队了,足够他狠狠砍出一刀。
十二门炮再次轰鸣,又是一通剧烈的冲击波,偏偏今天风向还是朝着流民那边刮的,大量的烟雾也顺着风头吹了过去,让整个冲锋队伍都被一片白烟所笼罩,待烟雾散掉之后,队伍又出现了一大块的缺口,不知多少人命被带了出去。
张献忠又是重重出了口气,原本自信满满的神经,已经多少出现不太正常的跳动,他发现自己真的小看了这些明军,尤其是那种喷着火焰的大炮,确实是战阵之上的大杀器,只是这种程度的攻击和损失,还不足以让他萌生退意,他见过不少弓箭犀利的官兵,但只要自己的队伍一冲上去,对方立刻就散掉了,而且这种情况绝对不是少数,对面的十二门大炮的确是犀利异常,可杀伤力毕竟还是不够,看起来倒是挺唬人的,可这会儿也就杀了几百人而已,对于两万人来说不是个大数目。
说不定自己的人马等会儿冲上去,对方也就顶不住了,到时候还能够把这十二门大炮俘获,尽管看上去分量不轻,但用来开城拔寨绝对是个好用的物件,若是能够弄到手里,往后打什么县城之类的,可以少死上很多人了。
跟所有打算有所作为的农民军将领一样,张献忠也在注意老兵的培养,对待新人也并非一味的消耗,那些打过一两仗没死的老兵们,他都会很在意的将他们组织起来,再有死人的恶仗,最前头就不会再让他们上了,而是让更新的炮灰们顶上去,再从里头抽调那些没死的人出来,继续增加所谓老兄弟的人数,因为这些人才是打仗或者打胜仗的关键组成部分。
只是这一次,他注定是要失望了,宋庆这一趟过来,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锻炼队伍和实验火器杀伤力,有了这两条原则在前面摆着,根本不可能给他留下多少活口,除非他现在主动撤兵,但那样他同样也得不到多少打过仗的老兵。
农民军的队伍依然还在冲锋,只是经过两轮炮击,速度要比以前慢了些,带队的头目们看出问题,立刻拔出刀子开始催促他们前进,这些军官其实就是老兄弟,只是跟负责最后决战那些不同,他们被安排在炮灰队伍当中,负责在冲锋不利的情况下进行督促,甚至干脆就是拿着大刀的督战队,凡是见到踌躇不前,甚至打算逃命的,上去便是一刀毙命。
有这么一伙儿人在后头盯着,流民们只得重新前进,慢慢的速度再次提升起来,而排炮也已经轰过第三轮,再近些基本上就没什么机会使用了,流民队伍中一些头目眼神儿也还不错,看出这大炮快用不上了,纷纷将长刀高举过顶,扯着嗓子嘶吼道:“狗官兵的炮快打不着了,弟兄们抓紧冲过去,只要冲到了对面,他们就要败了,只能任凭我们砍杀,冲啊!”
论起鼓动人心,大概没人比这些流寇头目更强,况且这些流民们本来就是无家无业的绝对无产者,所余者无非是一条性命,外加一柄破烂兵器,除此之外几乎就是一无所有,而他们想要获得的一切,都必须经过殊死冲锋之后才能够得到,因此勇气对于他们来说从来都不是问题,哪怕短时间内被一些没见过或者很犀利的东西压制,也很快能够恢复精力。
冲锋再次展开,十二门火炮也开始了最后的一次轰击,立刻被炮兵们使出吃奶力气拖到了后面,四千火铳兵随即顶了上来,排在他们后面的则是一千乞活军的弓箭手,而且是面色多少有些不满的弓箭手,他们的不满在于自己的位置排列。
乞活军到了徐州之后,最初时候非常老实本分,因为哪怕是最... -->>
感谢温猪猪的打赏!
火铳的火炮的威力和使用方法,算是最近这两年来宋庆研究最多的东西,因为冷兵器方面的东西他已经研究的差不多到头了,有耿仲明和孔有德这两员宿将帮忙,各种当代冷兵器的战术配置,兵种配置之类早已经驾轻就熟,哪怕他自己再如何琢磨新的,也基本上就是这个水平了,唯一的偏差就是,他打算弄一个线性骑兵,这是个本时空目前还没有,但却非常好用的东西,尤其对抗满人骑兵时候是个利器,只是因为目前没银子养活那么多的马匹,因此这个计划暂时只能先搁浅。
因此,他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火器上头,这个是他能够提出最多先进意见,也是汉民族对抗游牧民族最好用的法子了,毕竟这东西对于身体素质要求不高,只要你能够把握火器铸造的方式方法和质量,其他方面一切都不是问题,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就能够拿着火铳去杀敌,远远比训练合格弓箭手要划算的多,更不要说还有火炮这种大杀器。
如今正是冷兵器转化为热兵器的时代,而大明当代的火器虽然还没有落后于西方,但质量上头真心不行,连京营那边都有着大量的残次品,因此如果想要将这个能够有效对抗游牧民族的东西用好,质量方面是重中之重,而现在他手下火铳和火炮队所使用的武器,他敢拿脑袋担保,绝对是本时空内大明军队中最为可靠的一批,那是拿斧子监督着造出来的。
造出这批武器之后,他还没有遇到真正意义上的对手,如今眼前这个张献忠,将来很大程度上动摇大明国本,长时间割据四川,死后手下还支撑着南明与满清作战,是非功过很难说清大西国缔造者,就是他最好的一块磨刀石。
他甚至希望李自成也在这里,甚至高迎祥的大队也能够前来,如果自己一万多兵马能够对付二十万流民部队,那这火器的实验才算是真正合格了,好在这里虽然没有二十万人,但至少也有五万流民部队了,足够他狠狠砍出一刀。
十二门炮再次轰鸣,又是一通剧烈的冲击波,偏偏今天风向还是朝着流民那边刮的,大量的烟雾也顺着风头吹了过去,让整个冲锋队伍都被一片白烟所笼罩,待烟雾散掉之后,队伍又出现了一大块的缺口,不知多少人命被带了出去。
张献忠又是重重出了口气,原本自信满满的神经,已经多少出现不太正常的跳动,他发现自己真的小看了这些明军,尤其是那种喷着火焰的大炮,确实是战阵之上的大杀器,只是这种程度的攻击和损失,还不足以让他萌生退意,他见过不少弓箭犀利的官兵,但只要自己的队伍一冲上去,对方立刻就散掉了,而且这种情况绝对不是少数,对面的十二门大炮的确是犀利异常,可杀伤力毕竟还是不够,看起来倒是挺唬人的,可这会儿也就杀了几百人而已,对于两万人来说不是个大数目。
说不定自己的人马等会儿冲上去,对方也就顶不住了,到时候还能够把这十二门大炮俘获,尽管看上去分量不轻,但用来开城拔寨绝对是个好用的物件,若是能够弄到手里,往后打什么县城之类的,可以少死上很多人了。
跟所有打算有所作为的农民军将领一样,张献忠也在注意老兵的培养,对待新人也并非一味的消耗,那些打过一两仗没死的老兵们,他都会很在意的将他们组织起来,再有死人的恶仗,最前头就不会再让他们上了,而是让更新的炮灰们顶上去,再从里头抽调那些没死的人出来,继续增加所谓老兄弟的人数,因为这些人才是打仗或者打胜仗的关键组成部分。
只是这一次,他注定是要失望了,宋庆这一趟过来,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锻炼队伍和实验火器杀伤力,有了这两条原则在前面摆着,根本不可能给他留下多少活口,除非他现在主动撤兵,但那样他同样也得不到多少打过仗的老兵。
农民军的队伍依然还在冲锋,只是经过两轮炮击,速度要比以前慢了些,带队的头目们看出问题,立刻拔出刀子开始催促他们前进,这些军官其实就是老兄弟,只是跟负责最后决战那些不同,他们被安排在炮灰队伍当中,负责在冲锋不利的情况下进行督促,甚至干脆就是拿着大刀的督战队,凡是见到踌躇不前,甚至打算逃命的,上去便是一刀毙命。
有这么一伙儿人在后头盯着,流民们只得重新前进,慢慢的速度再次提升起来,而排炮也已经轰过第三轮,再近些基本上就没什么机会使用了,流民队伍中一些头目眼神儿也还不错,看出这大炮快用不上了,纷纷将长刀高举过顶,扯着嗓子嘶吼道:“狗官兵的炮快打不着了,弟兄们抓紧冲过去,只要冲到了对面,他们就要败了,只能任凭我们砍杀,冲啊!”
论起鼓动人心,大概没人比这些流寇头目更强,况且这些流民们本来就是无家无业的绝对无产者,所余者无非是一条性命,外加一柄破烂兵器,除此之外几乎就是一无所有,而他们想要获得的一切,都必须经过殊死冲锋之后才能够得到,因此勇气对于他们来说从来都不是问题,哪怕短时间内被一些没见过或者很犀利的东西压制,也很快能够恢复精力。
冲锋再次展开,十二门火炮也开始了最后的一次轰击,立刻被炮兵们使出吃奶力气拖到了后面,四千火铳兵随即顶了上来,排在他们后面的则是一千乞活军的弓箭手,而且是面色多少有些不满的弓箭手,他们的不满在于自己的位置排列。
乞活军到了徐州之后,最初时候非常老实本分,因为哪怕是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