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镜天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三和乡,属秦州府下孟县地界,共登记有五十六户,算是秦州府下规模较小的一处偏远小乡村。人不多,景色一般,但好在是地处蜀地,有山有水有田,百姓不说有多富裕,至少还算衣食无忧。只要不遇到边关告急,秦州府不来征役夫,这里的生活也说得上是安定平和,其乐融融。
有人,自然就会有生老病死,再小的地方,娶妻嫁女,出殡送葬等日常的习俗都免不了。
这一日,村东头的张屠夫家院子里,意外地聚集着几乎小半个村子的人,其中有一半人披麻戴孝拥在院子里,有人面容悲戚,咬唇忍泪,有人面色焦急,里外忙碌。
院外门口,站着一位身披重孝的老妇人,在子女的搀扶下,紧张地往东面村道上张望,似是在等什么重要的人。
“小娟,怎么还没来?你哥去了有多久了?”
“娘,别急,应该快来了,前天哥就去过了,小仙官掐算的日子就是今天,不会有错。”
“那就好,那就好。”
老妇人说话有些颤,虽然面露哀容,但相比起身边陪伴的小辈,脸上没那么多悲伤,更多的反而是焦急。
“来了,来了!”
人未见,村道上先传来一阵急促喊声,须臾后,一身重孝的张屠夫挥着一双大手出现在众人视线里。
疾奔而来的张屠夫好似一个翻滚的大肉球,饶是时值深秋身上只穿一身孝服,也跑得他满头大汗,上气不接下气。
这声喊,就像是一句号令般,院里院外坐着站着靠着的人立刻就井然有序地行动了起来,门口老妇人也总算是松了口气,紧绷着的身子瞬间松弛了下来。
“起帘,开门,迎仙官!”
早就等候在院中的乡中主事人放下手中茶盏,缓缓站起身,中气十足地唱起了诺。
“仙官”两字方落,院子最里那间一直关着门遮着帘的房门缓缓打开,露出内中一樽还未合上盖的漆木大棺材。
看到房内平放着的棺材那一眼,院子里那几个披麻戴孝的家眷便再也忍不住掩着嘴小声抽泣起来,就连那被搀扶进来的老妇人也脚步踉跄,难掩悲痛之色。
但整个院子依然还是很安静,除了主事人的那一声喊外便再无其他人声,所有人动作都很轻,看家眷连哭都不敢大声哭的模样,像是生怕惊扰了什么一般。
此刻,所有目光都看着院外,那扇大开着的院门,外面已经空无一人。
渐渐地,有脚步声响起,稳重,不疾不徐。
张屠夫使劲擦着脸上如雨下的大汗,咽了咽口水,他跑了十几里的路,嗓子如同大火烧着的烟囱一般快要冒出烟来,依然不敢去找一杯凉茶来解解渴。
鸦雀无声。
然后,门口出现了一道身影。
不过这个被众人翘首以待称作仙官的来人,却并没有想象中那般的装束气势,出现在众人眼前的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高挑青年,一身风尘仆仆的青色素衣,头发也只是胡乱扎在脑后。年纪虽然很轻,但来人神色却很老沉,面上早就脱了稚气,更让人惊奇的是,他手中居然还托着一个黑漆漆的物件。
那是一盏黑色的小铁灯,巴掌大小,四角四门,内中可见灯盏,灯芯,不见点燃。
铁灯样式普通,比寻常人家用的风灯小了不止一号,这样还不够巴掌大小的一盏灯就算点了也不见能有多少光亮,但更怪异的是,这青年大白天手里也提了这么一盏灯。
在门口站了片刻后,素衣青年沉着脸就走了进来,而且一言不发就走进了那个从早上到现在都一直关着门的停棺房间。
漆木大棺头朝内,脚朝外,里面躺着的正是张屠夫早上刚去世的老父亲。素衣青年走到棺边,往内看了眼后,就将手中铁灯放在了棺木头部的边沿上。
这间屋子面北,门窗都很小,现在所有能透光的地方都被盖上了厚厚的黑布,这么一来就显得整间屋子更加阴暗。
见来人将手中铁灯放下后,探着脖子等在门外的主事人对紧张候着的张家人使了个眼色,手一挥,那些披麻戴孝的张家家眷就按照辈分,悉悉索索地在门外跪了一地。
房内的人对外面的事浑不在意,只是盯着棺内躺着的张老汉看,老汉年老有疾,面色暗沉,但好在两个时辰前刚咽气,所以面上还有几分生气。
“尘归尘,土归土,哎。”
随着青年一声叹息,也不见他如何动作,放在张老汉头顶棺木上的那盏铁灯却倏然亮了起来,那油盏上翘着的小灯芯竟毫无征兆地“蹭”冒出一团蓝色火光,在无风的屋内轻轻摇曳着。
黑灯蓝火,诡异异常。若是离得近,还能感受到蓝色火焰传来的温度不是热烈,而是几分阴冷彻骨。
这便是阴火,而灯正是专给生魂引路的引魂灯。
生人报死,仙官引魂。
死的人是张屠夫的父亲张老汉,来为其引魂的青年仙官叫王慎。
也不知从何时起,百年,千年,甚至更加久远以前……人死之后,其魂魄再也找不到天地间通往幽冥地府的入口,只能在世间漫无目地游荡,或是忍受天地罡风的洗涤渐渐消散,或是成为山野妖兽的口食被吞入腹中,甚至还有可能成为伤人害命的凶煞恶鬼作恶世间。
所以,这世上便有了收魂的仙官。
既然阎王关了地府的大门,那在人间的活人只好另想办法。
自南唐两百年前立国之初,朝廷便设立了春秋府,掌管天下一切阴事。
春秋府下执阴司,执阴司下还有无数引魂亭,遍布南唐六道三十四州四百三十六县,以及各州县下零零散散近三万个乡。
三和乡往东二十里外有一片茂盛的杨树林,杨树林旁便是一座引魂亭,这一座引魂亭一共负责着孟县辖区内,包括三和乡在内的五个乡,拢共有五百户左右百姓的收魂事宜。这五百户百姓家中只要有人去世,无论什么原因,什么时辰,都须由各地乡正立即上... -->>
三和乡,属秦州府下孟县地界,共登记有五十六户,算是秦州府下规模较小的一处偏远小乡村。人不多,景色一般,但好在是地处蜀地,有山有水有田,百姓不说有多富裕,至少还算衣食无忧。只要不遇到边关告急,秦州府不来征役夫,这里的生活也说得上是安定平和,其乐融融。
有人,自然就会有生老病死,再小的地方,娶妻嫁女,出殡送葬等日常的习俗都免不了。
这一日,村东头的张屠夫家院子里,意外地聚集着几乎小半个村子的人,其中有一半人披麻戴孝拥在院子里,有人面容悲戚,咬唇忍泪,有人面色焦急,里外忙碌。
院外门口,站着一位身披重孝的老妇人,在子女的搀扶下,紧张地往东面村道上张望,似是在等什么重要的人。
“小娟,怎么还没来?你哥去了有多久了?”
“娘,别急,应该快来了,前天哥就去过了,小仙官掐算的日子就是今天,不会有错。”
“那就好,那就好。”
老妇人说话有些颤,虽然面露哀容,但相比起身边陪伴的小辈,脸上没那么多悲伤,更多的反而是焦急。
“来了,来了!”
人未见,村道上先传来一阵急促喊声,须臾后,一身重孝的张屠夫挥着一双大手出现在众人视线里。
疾奔而来的张屠夫好似一个翻滚的大肉球,饶是时值深秋身上只穿一身孝服,也跑得他满头大汗,上气不接下气。
这声喊,就像是一句号令般,院里院外坐着站着靠着的人立刻就井然有序地行动了起来,门口老妇人也总算是松了口气,紧绷着的身子瞬间松弛了下来。
“起帘,开门,迎仙官!”
早就等候在院中的乡中主事人放下手中茶盏,缓缓站起身,中气十足地唱起了诺。
“仙官”两字方落,院子最里那间一直关着门遮着帘的房门缓缓打开,露出内中一樽还未合上盖的漆木大棺材。
看到房内平放着的棺材那一眼,院子里那几个披麻戴孝的家眷便再也忍不住掩着嘴小声抽泣起来,就连那被搀扶进来的老妇人也脚步踉跄,难掩悲痛之色。
但整个院子依然还是很安静,除了主事人的那一声喊外便再无其他人声,所有人动作都很轻,看家眷连哭都不敢大声哭的模样,像是生怕惊扰了什么一般。
此刻,所有目光都看着院外,那扇大开着的院门,外面已经空无一人。
渐渐地,有脚步声响起,稳重,不疾不徐。
张屠夫使劲擦着脸上如雨下的大汗,咽了咽口水,他跑了十几里的路,嗓子如同大火烧着的烟囱一般快要冒出烟来,依然不敢去找一杯凉茶来解解渴。
鸦雀无声。
然后,门口出现了一道身影。
不过这个被众人翘首以待称作仙官的来人,却并没有想象中那般的装束气势,出现在众人眼前的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高挑青年,一身风尘仆仆的青色素衣,头发也只是胡乱扎在脑后。年纪虽然很轻,但来人神色却很老沉,面上早就脱了稚气,更让人惊奇的是,他手中居然还托着一个黑漆漆的物件。
那是一盏黑色的小铁灯,巴掌大小,四角四门,内中可见灯盏,灯芯,不见点燃。
铁灯样式普通,比寻常人家用的风灯小了不止一号,这样还不够巴掌大小的一盏灯就算点了也不见能有多少光亮,但更怪异的是,这青年大白天手里也提了这么一盏灯。
在门口站了片刻后,素衣青年沉着脸就走了进来,而且一言不发就走进了那个从早上到现在都一直关着门的停棺房间。
漆木大棺头朝内,脚朝外,里面躺着的正是张屠夫早上刚去世的老父亲。素衣青年走到棺边,往内看了眼后,就将手中铁灯放在了棺木头部的边沿上。
这间屋子面北,门窗都很小,现在所有能透光的地方都被盖上了厚厚的黑布,这么一来就显得整间屋子更加阴暗。
见来人将手中铁灯放下后,探着脖子等在门外的主事人对紧张候着的张家人使了个眼色,手一挥,那些披麻戴孝的张家家眷就按照辈分,悉悉索索地在门外跪了一地。
房内的人对外面的事浑不在意,只是盯着棺内躺着的张老汉看,老汉年老有疾,面色暗沉,但好在两个时辰前刚咽气,所以面上还有几分生气。
“尘归尘,土归土,哎。”
随着青年一声叹息,也不见他如何动作,放在张老汉头顶棺木上的那盏铁灯却倏然亮了起来,那油盏上翘着的小灯芯竟毫无征兆地“蹭”冒出一团蓝色火光,在无风的屋内轻轻摇曳着。
黑灯蓝火,诡异异常。若是离得近,还能感受到蓝色火焰传来的温度不是热烈,而是几分阴冷彻骨。
这便是阴火,而灯正是专给生魂引路的引魂灯。
生人报死,仙官引魂。
死的人是张屠夫的父亲张老汉,来为其引魂的青年仙官叫王慎。
也不知从何时起,百年,千年,甚至更加久远以前……人死之后,其魂魄再也找不到天地间通往幽冥地府的入口,只能在世间漫无目地游荡,或是忍受天地罡风的洗涤渐渐消散,或是成为山野妖兽的口食被吞入腹中,甚至还有可能成为伤人害命的凶煞恶鬼作恶世间。
所以,这世上便有了收魂的仙官。
既然阎王关了地府的大门,那在人间的活人只好另想办法。
自南唐两百年前立国之初,朝廷便设立了春秋府,掌管天下一切阴事。
春秋府下执阴司,执阴司下还有无数引魂亭,遍布南唐六道三十四州四百三十六县,以及各州县下零零散散近三万个乡。
三和乡往东二十里外有一片茂盛的杨树林,杨树林旁便是一座引魂亭,这一座引魂亭一共负责着孟县辖区内,包括三和乡在内的五个乡,拢共有五百户左右百姓的收魂事宜。这五百户百姓家中只要有人去世,无论什么原因,什么时辰,都须由各地乡正立即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