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大明军工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前文就提到过杨嗣昌是个毁誉参半人,在崇祯朝,他以首辅之尊督师兵败身死后,虽然崇祯帝不予追究,但士大夫普遍唾骂,可谓谤满天下,一直到后世史学家客观的研究明末这段历史,对他的正面评价才逐渐增多。
杨嗣昌这个人之所以被当时的士大夫唾骂,甚至被人诬陷为屠杀人民的刽子手,对外妥协的投降派,主要就是他做事太负责,太忠于崇祯皇帝了,在崇祯朝那种绝境中,人心大都散了,他想力挽狂澜,唯有用重典,贪生怕死的,结党营私的,贪赃枉法的,甚至不听指挥的他可以说是见着一个收拾一个,要知道崇祯朝那会儿,朝廷几乎烂到根子里了,又有几个官员是没问题的,收拾来收拾去,自然把朝廷官员差不多都得罪光了,于是他悲剧了。
当然那都是崇祯朝的事情了,在这世,在崇正朝,杨嗣昌这种性格会不会吃亏还真不好说,但是什么屠杀人民的刽子手,对外妥协的投降派这个锅他至少不用背了,因为现在农民军根本就掀不起什么风浪了,压根就不需要他去杀了,后金也已经被打得屁滚尿流,压根就不存在要不要和谈的问题,而且,他也只是吏部尚书,并不是内阁首辅,很多‘错误’他想犯都犯不上了。
他做事到底有多认真呢?按大明这些年来的‘习俗’,京察大计如果不是为了结党营私、排除异己,那么最多也就罢免几个无关紧要的官员而已,四品以上的官员基本上不会怎么动。大家都想着在皇上面前意思一下,糊弄过去就算了,何必平白无故去得罪人呢,但杨嗣昌偏不!
皇上都让他好好查了,以他的性格,怎么可能敷衍了事呢,他给各科给事中和各道监察御史的命令是,不管什么官员,不管好事坏事,只要风闻到的事都要查,查完都记录下来,作为品评的依据。
这些给事中和监察御史基本上都是崇正朝第一科的进士,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有当朝皇上撑着,他们怕个鸟,所以,在京的官员基本上被查了个底朝天,通查结果那叫一个详尽啊,连左都御史李邦华这么刚正不阿看了都有点心里发毛,杨大人,你这是要把人往死里得罪啊!
当然,通查结果并不是最终的结果,吏部和都察院只是排查一遍,把结果记录下来,然后把面审和自陈的结果一起交给皇上,至于皇上会怎么处置,按理说他们是左右不了的,但皇上也没那么多功夫一一去核查,所以只要不是太过离谱,皇上基本上都会参照他们呈上去的结果进行处置。
杨嗣昌整理出来的奏陈当然不会太离谱,好就是好,坏就是坏,都有事实依据,没一点水分,靠谱的很。但很多时候太靠谱反而更惊人,当奏陈交到朱慈炅手里时,朱慈炅都被吓了一跳,好家伙,这就是大明朝廷的核心,京城的官员?太离谱了吧!
按杨嗣昌通查的结果,在京官员真正表现优异的不到半成,称职的也不到一成,有六成多都存在懒政和怠政,更有将近两成的官员存在严重的问题!
没这么夸张吧?朱慈炅有点怀疑的将划为问题官员的那一大沓子奏陈搬到跟前,打开第一份,认真看起来。
温体仁,字长卿,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进士,历任庶吉士,翰林院编修,詹事府少詹事,现任礼部左侍郎。
为人外谨而中猛鸷,机深刺骨。表面廉洁、勤勉、和善,实则阴险、狡诈、寡廉鲜耻、六亲不认。
据查,温体仁罪状如下:
其一,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户部郎中闵洪学、礼部郎中唐世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皆为其党羽,其伙同党羽诬陷同僚,提拔乡党,以致礼部、户部遍地庸才,尸位素餐者比比皆是。
其二,收受贿赂、买官卖官......
其三,暗娶娼妓,罔顾人伦......
其四,夺人家产,无法无天......
光这第一个朱慈炅看着就冷汗直冒,一桩桩一件件,这哪里是什么官员啊,简直就是土匪、强盗,表面上这个温体仁的确是个谦谦君子,他都认为这是个不错的好官,没想到暗地里却是这样一个人!
慢着,他好像记起来某个电视剧里崇祯朝有两个大奸臣,一个姓温,一个姓周,那个姓温的不会就是这个温体仁吧,还有一个姓周的呢?他立马在奏陈里翻起来,结果只翻了一下,第二份就是姓周的!
周延儒,字玉绳,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4年)进士,一甲第一名。历任翰林院修撰,右中允,詹事府少詹事,现任礼部右侍郎。
竟然是个状元,但对他的评价却是,尸位素餐,无德无能,结党营私......,而且,最为可怕的是,他结的党是那些被贬斥的东林党人... -->>
前文就提到过杨嗣昌是个毁誉参半人,在崇祯朝,他以首辅之尊督师兵败身死后,虽然崇祯帝不予追究,但士大夫普遍唾骂,可谓谤满天下,一直到后世史学家客观的研究明末这段历史,对他的正面评价才逐渐增多。
杨嗣昌这个人之所以被当时的士大夫唾骂,甚至被人诬陷为屠杀人民的刽子手,对外妥协的投降派,主要就是他做事太负责,太忠于崇祯皇帝了,在崇祯朝那种绝境中,人心大都散了,他想力挽狂澜,唯有用重典,贪生怕死的,结党营私的,贪赃枉法的,甚至不听指挥的他可以说是见着一个收拾一个,要知道崇祯朝那会儿,朝廷几乎烂到根子里了,又有几个官员是没问题的,收拾来收拾去,自然把朝廷官员差不多都得罪光了,于是他悲剧了。
当然那都是崇祯朝的事情了,在这世,在崇正朝,杨嗣昌这种性格会不会吃亏还真不好说,但是什么屠杀人民的刽子手,对外妥协的投降派这个锅他至少不用背了,因为现在农民军根本就掀不起什么风浪了,压根就不需要他去杀了,后金也已经被打得屁滚尿流,压根就不存在要不要和谈的问题,而且,他也只是吏部尚书,并不是内阁首辅,很多‘错误’他想犯都犯不上了。
他做事到底有多认真呢?按大明这些年来的‘习俗’,京察大计如果不是为了结党营私、排除异己,那么最多也就罢免几个无关紧要的官员而已,四品以上的官员基本上不会怎么动。大家都想着在皇上面前意思一下,糊弄过去就算了,何必平白无故去得罪人呢,但杨嗣昌偏不!
皇上都让他好好查了,以他的性格,怎么可能敷衍了事呢,他给各科给事中和各道监察御史的命令是,不管什么官员,不管好事坏事,只要风闻到的事都要查,查完都记录下来,作为品评的依据。
这些给事中和监察御史基本上都是崇正朝第一科的进士,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有当朝皇上撑着,他们怕个鸟,所以,在京的官员基本上被查了个底朝天,通查结果那叫一个详尽啊,连左都御史李邦华这么刚正不阿看了都有点心里发毛,杨大人,你这是要把人往死里得罪啊!
当然,通查结果并不是最终的结果,吏部和都察院只是排查一遍,把结果记录下来,然后把面审和自陈的结果一起交给皇上,至于皇上会怎么处置,按理说他们是左右不了的,但皇上也没那么多功夫一一去核查,所以只要不是太过离谱,皇上基本上都会参照他们呈上去的结果进行处置。
杨嗣昌整理出来的奏陈当然不会太离谱,好就是好,坏就是坏,都有事实依据,没一点水分,靠谱的很。但很多时候太靠谱反而更惊人,当奏陈交到朱慈炅手里时,朱慈炅都被吓了一跳,好家伙,这就是大明朝廷的核心,京城的官员?太离谱了吧!
按杨嗣昌通查的结果,在京官员真正表现优异的不到半成,称职的也不到一成,有六成多都存在懒政和怠政,更有将近两成的官员存在严重的问题!
没这么夸张吧?朱慈炅有点怀疑的将划为问题官员的那一大沓子奏陈搬到跟前,打开第一份,认真看起来。
温体仁,字长卿,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进士,历任庶吉士,翰林院编修,詹事府少詹事,现任礼部左侍郎。
为人外谨而中猛鸷,机深刺骨。表面廉洁、勤勉、和善,实则阴险、狡诈、寡廉鲜耻、六亲不认。
据查,温体仁罪状如下:
其一,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户部郎中闵洪学、礼部郎中唐世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皆为其党羽,其伙同党羽诬陷同僚,提拔乡党,以致礼部、户部遍地庸才,尸位素餐者比比皆是。
其二,收受贿赂、买官卖官......
其三,暗娶娼妓,罔顾人伦......
其四,夺人家产,无法无天......
光这第一个朱慈炅看着就冷汗直冒,一桩桩一件件,这哪里是什么官员啊,简直就是土匪、强盗,表面上这个温体仁的确是个谦谦君子,他都认为这是个不错的好官,没想到暗地里却是这样一个人!
慢着,他好像记起来某个电视剧里崇祯朝有两个大奸臣,一个姓温,一个姓周,那个姓温的不会就是这个温体仁吧,还有一个姓周的呢?他立马在奏陈里翻起来,结果只翻了一下,第二份就是姓周的!
周延儒,字玉绳,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4年)进士,一甲第一名。历任翰林院修撰,右中允,詹事府少詹事,现任礼部右侍郎。
竟然是个状元,但对他的评价却是,尸位素餐,无德无能,结党营私......,而且,最为可怕的是,他结的党是那些被贬斥的东林党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