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黄巾之名(二) (2/2)
九零文学 www.90wx.cc,东汉末年立志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了刘辟一眼。
没想到这家伙倒是来了兴致,拍拍屁股上的尘土站了起来,兴致勃勃地说道,“大哥,说说,说说,到底是为了何事?”
陈蓦没好气地望了一眼刘辟,摇了摇头,兴致阑珊说道,“只是我不想再过那种打打杀杀的日子,凭心而论,当时入伍颍川黄巾也只是阴差阳错,却没想到连接遇到了那么些事……”
“听说死在大哥手中的人差不多有好几万吧?”刘辟缩着脑袋问道。
“胡说八道!”陈蓦轻哼一声,随即望着自己的右手,惆怅说道,“究竟有多少呢?呵,两千,还是三千?记不清了……有作恶的贼人,也有讨我黄巾有功的武将,再者便是沙场之上的敌军士卒……”
“两、三千人……”刘辟倒抽一口冷气,与龚都对视一眼,暗暗咽了咽唾沫,满怀崇敬地说道,“我们哥几个倒是也背着几条人命,不过两、三千……我们想都不敢想,不愧是大哥!”
陈蓦苦笑着摇了摇头,叹息说道,“这并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如果可以让我重新选择,我宁愿当初不曾加入颍川黄巾……找个地方安安稳稳地生活,就像眼下,不用时刻担心是否还能见到次日的日出,也不需家中亲人每日牵肠挂肚,不用杀人,也不需害怕被人杀,这不是很好么?”
“大哥……”
“罢了,不说了,对了,你们过来!”随手将手中的细棍丢在一旁,陈蓦望了一眼屋内,将刘辟、龚都二人叫到面前,低声说了几句,听得二人眉开眼笑。
“大哥放心,此事包在我们身上!”
“嘘……”
“哦,对对……”说着,刘辟二人匆匆向院外跑了出去。
陈蓦一见,无语喊道,“急什么?不是叫你们留下吃饭么?”
“诶!”刘辟一边跑一边说道,“我们先去将此事告知兄弟,叫他们好有所准备,片刻就回来,大哥且等我二人一同开饭!”
望着刘辟二人急匆匆离开的背影,陈蓦无奈地摇了摇头,他并没有承认自己是刘辟这些人的大哥,更别提像刘辟说的那样当什么葛陂黄巾之首,只不过刘辟与龚都这些浑人为人确实不错,虽说带着几分痞气,但是贵在重义气,讲道义,比起那些假冒黄巾之名作恶的贼人不知要好上多少,或许是爱屋及乌吧,陈蓦并不想看到以黄巾为荣的刘辟、龚都这些人死于非命,是故多少照顾着他们,平时的生活也好,武艺方面也罢,也的不说,至少管着他们,不让他们出去惹是生非。
而刘辟这些人虽然骨头硬,天生秉性顽固,但是对于陈蓦所说的话极为听从的,是故在颍川住了些日子,倒也没惹出多大麻烦。
至于陈蓦对他二人所说的事,说白了也就是他与唐馨儿的婚事。
前些日子,陈蓦叫上了刘辟、龚都还有另外几十个弟兄,一道去修缮了唐家的祖坟,也算是圆了唐馨儿父亲生前的遗憾。
而在此之后,唐馨儿便似乎有了某件心事,每每对陈蓦欲言又止。
也是,毕竟当初两人商量好了,待修缮祖坟之后便成婚,而如今一切事务皆已办妥,却久久不见陈蓦说起此事,唐馨儿心中自然有些心结,总不能由她提起吧?
也难怪,毕竟唐馨儿已年过十七,按着汉朝的风俗来说,这个年纪的女子或许早已做了母亲,而唐馨儿却还保持着处子之身,甚至说,她眼下还不算是陈家的儿媳。
而陈蓦也不是什么都不明白的傻瓜,见唐馨儿时而闷闷不乐,哪里还会猜不出来,是故提前知会了刘辟、龚都二人,叫他们帮忙置办一下所需的东西。
且不说陈蓦走到屋内与唐姬商量成婚之事,与此同时,在颍川城内荀府,此刻正相当的热闹喜庆,因为他们久在长安为官的族人,荀彧的侄子荀攸回到了家中……
当时荀彧正在书房看书,突然听到门口有人传来一声轻笑,探头一望,眼中顿时露出喜色。
“公达?且坐,且坐,你何时回来的?”
只见一位身着素色长衫、头戴文冠的士子从屋外走入,正是在朝中担任黄门侍郎的荀攸、荀公达。
“方才回到颍川,文若,别来无恙!”
从辈分上说,荀攸需要称呼荀彧为叔叔,但其实他比荀彧还要大五岁,因为年龄相近,是故两人的关系极为密切,私底下以表字互称,即便是荀攸在朝中为官时,两人也有书信来往。
“坐坐!”荀彧请荀攸坐下,又叫下人奉上茶水,笑道,“公达不是在朝中任黄门侍郎么,如何得闲回归家乡,莫不是弃了官?”
“正是!”荀攸听罢点了点头,沉吟说道,“近期朝中不稳啊,先是天子驾崩,后有董卓乱国……”
“听说是王司徒说服了吕布,将董卓杀了?”荀彧好奇问道。
“唔,确有此事!”荀攸点了点头,随即皱眉说道,“只是我总觉得其中有些蹊跷……”
“从何而来?”
“文若不知,那王子师久在朝中,乃是朝中元老,自视清高,向来看不起武夫,而传闻那吕布杀父求荣,杀了义父丁建阳而投奔董卓,如此一来,以王允秉性,如何会自降身份去笼络那吕布呢?实在不解!”
“公达的意思是,莫非其中另有内情?”
荀攸摇了摇头,笑道,“嗨,我也只是随口一说,不过朝中不稳倒是事实,雒阳一把大火,烧毁了皇室几十年宗庙,也动摇了大汉数百年根基,我辞官时,朝中大小事物皆听王子师发落,此人虽看似随和,然秉性顽固,竟不顾朝中百官求情杀了为董卓之死哭叹的蔡中侍……”
荀彧惊声说道,“莫不是蔡邕蔡祭酒?”
“正是!”说着,荀攸便将此事悉数告诉荀彧。
“嘶!”荀彧惊地倒抽一口冷气,骇然说道,“蔡伯喈乃是我士子典范,竟不想遭此不测……”
“唔,王子师虽说是皇室忠臣,只是有时为人处世实在不讲情面,可怜蔡中侍之女年方十六,没不想家门遭此祸事……”
“公达说的可是那位琴棋书画无所不精的蔡府千金?”
“唔,名琰,字昭姬,攸在长安时侥幸得见一面,当真是花容月貌、国色天香,不过早已出阁,文若莫要痴心妄想了!”
荀彧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说道,“公达莫要取笑,彧不过是忽然想起罢了……”
“当真?”
“当真!罢了罢了,且不说此事,不知朝中近期有何变故?”
荀彧端着茶盏喝了一口,摇头说道,“无非是董卓被杀,西凉军反攻长安,逼地王子师坠楼自杀……”
“可惜了,王司徒虽说秉性顽固,却不失是大汉忠臣!”
“可不是嘛!汉室威望,每况愈下……”
“唉!”
“哦,对了,倒是有件稀罕事,在我辞官之前,也曾有一人辞官,可不是攸这样的小官啊……”
“何人?”
“便是鼎鼎有名的颍川黄巾,奋威将军,陈蓦!”
“诛杀董卓的功臣?”
“对!”
荀彧轻笑一声,摇头说道,“武人想来注重官职,似他这样的,倒是有些稀罕……”
正说着,忽然屋外匆匆走入一个管家模样的人,双手捧着一根金簪,递给荀彧,口中说道,“二公子,数日前,有人在城中典当了此物……”
荀彧接过金簪细细一看,只见那簪子做工精致,尤其是上面所雕刻的青鸾,格外细致传神,不像是寻常之物。
身旁荀攸好奇地张望了一眼,惊讶说道,“咦,此簪好似是皇室之物……”
“当真?”荀攸皱眉问道。
“文若且看簪上所雕青鸾,在皇室之中,皇后、太后皆以凤为尊,其余嫔妃为百鸟,至于这青鸾,想来应当是太子妃之物……”
“太子妃?”荀彧笑着摇了摇头,好笑说道,“公达莫不是想说有一位太子妃流落民间,居于颍川?”
只见荀攸微微一思忖,脸上神色骤变,喃喃说道,“并非没有可能……”
“唔?”
荀彧愣了愣,望了眼荀攸,又望了一眼手中的簪子,若有所思。
;
了刘辟一眼。
没想到这家伙倒是来了兴致,拍拍屁股上的尘土站了起来,兴致勃勃地说道,“大哥,说说,说说,到底是为了何事?”
陈蓦没好气地望了一眼刘辟,摇了摇头,兴致阑珊说道,“只是我不想再过那种打打杀杀的日子,凭心而论,当时入伍颍川黄巾也只是阴差阳错,却没想到连接遇到了那么些事……”
“听说死在大哥手中的人差不多有好几万吧?”刘辟缩着脑袋问道。
“胡说八道!”陈蓦轻哼一声,随即望着自己的右手,惆怅说道,“究竟有多少呢?呵,两千,还是三千?记不清了……有作恶的贼人,也有讨我黄巾有功的武将,再者便是沙场之上的敌军士卒……”
“两、三千人……”刘辟倒抽一口冷气,与龚都对视一眼,暗暗咽了咽唾沫,满怀崇敬地说道,“我们哥几个倒是也背着几条人命,不过两、三千……我们想都不敢想,不愧是大哥!”
陈蓦苦笑着摇了摇头,叹息说道,“这并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如果可以让我重新选择,我宁愿当初不曾加入颍川黄巾……找个地方安安稳稳地生活,就像眼下,不用时刻担心是否还能见到次日的日出,也不需家中亲人每日牵肠挂肚,不用杀人,也不需害怕被人杀,这不是很好么?”
“大哥……”
“罢了,不说了,对了,你们过来!”随手将手中的细棍丢在一旁,陈蓦望了一眼屋内,将刘辟、龚都二人叫到面前,低声说了几句,听得二人眉开眼笑。
“大哥放心,此事包在我们身上!”
“嘘……”
“哦,对对……”说着,刘辟二人匆匆向院外跑了出去。
陈蓦一见,无语喊道,“急什么?不是叫你们留下吃饭么?”
“诶!”刘辟一边跑一边说道,“我们先去将此事告知兄弟,叫他们好有所准备,片刻就回来,大哥且等我二人一同开饭!”
望着刘辟二人急匆匆离开的背影,陈蓦无奈地摇了摇头,他并没有承认自己是刘辟这些人的大哥,更别提像刘辟说的那样当什么葛陂黄巾之首,只不过刘辟与龚都这些浑人为人确实不错,虽说带着几分痞气,但是贵在重义气,讲道义,比起那些假冒黄巾之名作恶的贼人不知要好上多少,或许是爱屋及乌吧,陈蓦并不想看到以黄巾为荣的刘辟、龚都这些人死于非命,是故多少照顾着他们,平时的生活也好,武艺方面也罢,也的不说,至少管着他们,不让他们出去惹是生非。
而刘辟这些人虽然骨头硬,天生秉性顽固,但是对于陈蓦所说的话极为听从的,是故在颍川住了些日子,倒也没惹出多大麻烦。
至于陈蓦对他二人所说的事,说白了也就是他与唐馨儿的婚事。
前些日子,陈蓦叫上了刘辟、龚都还有另外几十个弟兄,一道去修缮了唐家的祖坟,也算是圆了唐馨儿父亲生前的遗憾。
而在此之后,唐馨儿便似乎有了某件心事,每每对陈蓦欲言又止。
也是,毕竟当初两人商量好了,待修缮祖坟之后便成婚,而如今一切事务皆已办妥,却久久不见陈蓦说起此事,唐馨儿心中自然有些心结,总不能由她提起吧?
也难怪,毕竟唐馨儿已年过十七,按着汉朝的风俗来说,这个年纪的女子或许早已做了母亲,而唐馨儿却还保持着处子之身,甚至说,她眼下还不算是陈家的儿媳。
而陈蓦也不是什么都不明白的傻瓜,见唐馨儿时而闷闷不乐,哪里还会猜不出来,是故提前知会了刘辟、龚都二人,叫他们帮忙置办一下所需的东西。
且不说陈蓦走到屋内与唐姬商量成婚之事,与此同时,在颍川城内荀府,此刻正相当的热闹喜庆,因为他们久在长安为官的族人,荀彧的侄子荀攸回到了家中……
当时荀彧正在书房看书,突然听到门口有人传来一声轻笑,探头一望,眼中顿时露出喜色。
“公达?且坐,且坐,你何时回来的?”
只见一位身着素色长衫、头戴文冠的士子从屋外走入,正是在朝中担任黄门侍郎的荀攸、荀公达。
“方才回到颍川,文若,别来无恙!”
从辈分上说,荀攸需要称呼荀彧为叔叔,但其实他比荀彧还要大五岁,因为年龄相近,是故两人的关系极为密切,私底下以表字互称,即便是荀攸在朝中为官时,两人也有书信来往。
“坐坐!”荀彧请荀攸坐下,又叫下人奉上茶水,笑道,“公达不是在朝中任黄门侍郎么,如何得闲回归家乡,莫不是弃了官?”
“正是!”荀攸听罢点了点头,沉吟说道,“近期朝中不稳啊,先是天子驾崩,后有董卓乱国……”
“听说是王司徒说服了吕布,将董卓杀了?”荀彧好奇问道。
“唔,确有此事!”荀攸点了点头,随即皱眉说道,“只是我总觉得其中有些蹊跷……”
“从何而来?”
“文若不知,那王子师久在朝中,乃是朝中元老,自视清高,向来看不起武夫,而传闻那吕布杀父求荣,杀了义父丁建阳而投奔董卓,如此一来,以王允秉性,如何会自降身份去笼络那吕布呢?实在不解!”
“公达的意思是,莫非其中另有内情?”
荀攸摇了摇头,笑道,“嗨,我也只是随口一说,不过朝中不稳倒是事实,雒阳一把大火,烧毁了皇室几十年宗庙,也动摇了大汉数百年根基,我辞官时,朝中大小事物皆听王子师发落,此人虽看似随和,然秉性顽固,竟不顾朝中百官求情杀了为董卓之死哭叹的蔡中侍……”
荀彧惊声说道,“莫不是蔡邕蔡祭酒?”
“正是!”说着,荀攸便将此事悉数告诉荀彧。
“嘶!”荀彧惊地倒抽一口冷气,骇然说道,“蔡伯喈乃是我士子典范,竟不想遭此不测……”
“唔,王子师虽说是皇室忠臣,只是有时为人处世实在不讲情面,可怜蔡中侍之女年方十六,没不想家门遭此祸事……”
“公达说的可是那位琴棋书画无所不精的蔡府千金?”
“唔,名琰,字昭姬,攸在长安时侥幸得见一面,当真是花容月貌、国色天香,不过早已出阁,文若莫要痴心妄想了!”
荀彧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说道,“公达莫要取笑,彧不过是忽然想起罢了……”
“当真?”
“当真!罢了罢了,且不说此事,不知朝中近期有何变故?”
荀彧端着茶盏喝了一口,摇头说道,“无非是董卓被杀,西凉军反攻长安,逼地王子师坠楼自杀……”
“可惜了,王司徒虽说秉性顽固,却不失是大汉忠臣!”
“可不是嘛!汉室威望,每况愈下……”
“唉!”
“哦,对了,倒是有件稀罕事,在我辞官之前,也曾有一人辞官,可不是攸这样的小官啊……”
“何人?”
“便是鼎鼎有名的颍川黄巾,奋威将军,陈蓦!”
“诛杀董卓的功臣?”
“对!”
荀彧轻笑一声,摇头说道,“武人想来注重官职,似他这样的,倒是有些稀罕……”
正说着,忽然屋外匆匆走入一个管家模样的人,双手捧着一根金簪,递给荀彧,口中说道,“二公子,数日前,有人在城中典当了此物……”
荀彧接过金簪细细一看,只见那簪子做工精致,尤其是上面所雕刻的青鸾,格外细致传神,不像是寻常之物。
身旁荀攸好奇地张望了一眼,惊讶说道,“咦,此簪好似是皇室之物……”
“当真?”荀攸皱眉问道。
“文若且看簪上所雕青鸾,在皇室之中,皇后、太后皆以凤为尊,其余嫔妃为百鸟,至于这青鸾,想来应当是太子妃之物……”
“太子妃?”荀彧笑着摇了摇头,好笑说道,“公达莫不是想说有一位太子妃流落民间,居于颍川?”
只见荀攸微微一思忖,脸上神色骤变,喃喃说道,“并非没有可能……”
“唔?”
荀彧愣了愣,望了眼荀攸,又望了一眼手中的簪子,若有所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