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全7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日本人不懂得,所以他们失败了,以前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依然如此,从来不需要想起也绝不会忘记,这是一个伟大民族的天赋
答案已经揭晓,原因却发生在七年之前。
万历十三年(1585),当万历兄步行拉练到天坛的时候,几千里外的日本正在闹腾一件大事。
丰臣秀吉在京都接受了日本天皇的册封,成为了日本的最高官员——关白,长达二百余年的战国时代终于结束了。
日本是一个比较喜欢折腾的国家,天皇是挂名的,说话算数的是幕府的将军,换句话说,是手里有兵的人。但自1467年起,由于内部胡搞乱搞,将军失去了对全国地控制,这下子热闹了。
日本的管理体制,天皇下面是将军,将军下面是大名,也就是各地的诸侯,既然天皇没屁用,将军又过了期,就轮到大名说话了。
所谓大名,也没个谱,在那年头,只要你有兵有地盘,就是大名。日本国家不大,闹事的人却多,转瞬之间冒出来几十个大名,个个有名有姓,占山为王,什么羽前羽后,越前越后,土佐中国,上总下总(全都是日本地名),看起来好似广阔,其实许多地方也就是个县城。
说句寒酸话,日本历史中大书特书的所谓战国时代,也就是几十个县长(个别还是乡长)打来打去的历史,更讽刺的是,最后统一县长们的,竟然是个农民。
丰臣秀吉,原名木下藤吉郎,本来在乡下种地,后来种不下去了,就出去做小生意,正好到处打仗,他就去参了军,在县长大名织田信长的手下混碗饭吃。
偏巧这人种地、做生意都不行,打仗谋略倒是一把好手,从小兵干起,步兵队长、步兵大队长、家老、部将,一级级地升,最后成了织田县长的第一亲信。由于这人长得很丑,和猿猴有几分神似,所以织田县长给他取了个外号——猴子。
当时织田县长已经统一了大半个日本,如无意外,等到其他县长们被解决完,织田兄去当将军,猴子兄应该也能混个县长干干。
可是猴子的运气实在太好,1582年,织田县长在寺庙休息的时候,被一个叫明智光秀的手下给干掉了。据说是因为当晚织田县长嫌送上来的鱼臭,把明智乡长给骂了一顿,于是乡长一怒之下,把县长干掉了(就为这么个破事,心理实在有点儿问题)。日本史称“本能寺之变”。
此时木下藤吉郎已经改名了,他先改叫木下秀吉,现在叫羽柴秀吉(最后又改成丰臣秀吉)。日本人的观念比较开放,改个把名字那是家常便饭,不用奇怪。
这位羽柴乡长正在攻击中国(日本地名)地带的毛利县长,得到消息后十分镇定,秘不发丧,连夜撤军回援。日本史称“中国大回转”。
回去之后,羽柴乡长和明智乡长打了一仗,把明智乡长打败了。此后他又再接再厉,在贱岳(日本地名)击败了最强的竞争对手柴田胜家,获得了织田县长的全部地盘,史称“贱岳之战”。
在和柴田乡长的战斗中,羽柴乡长的军队中涌现出了七名优秀的将领,他们作战勇敢,后来被统称为“贱岳七本枪”。
顺便提一下,本人曾经考证过,这七个人中,有几位在战场之上使的是刀,如此说来叫贱岳X把刀似乎也可以,不过人家说是枪,那就叫枪吧。
之所以提到这件事,是因为这七支枪里的五支,和后来那场惊天动地的战争有着莫大的关系。
此后,羽柴乡长更是一发不可收拾,陆续打平其余县长,最终统一日本,搞定了天皇,改名为丰臣秀吉,并自称为太阁。
丰臣秀吉这个人,内心相当相当之阴暗。自打成功当上乡长,他就一直对天感叹,俺怎么待在了日本,在他看来,像自己这样的天才,征服个把县城实在显不出威风,只有统一全世界,才能体现个人价值。
当然,猴子兄的目的只限于征服朝鲜、中国、印度及东南亚,这并非他太过谨慎,实在是因为他一天到晚待在岛上,地理知识有限,不知道什么法国、德国。对他而言,世界就那么几个国家而已。
其实丰臣兄并非特例,事实证明,心理阴暗之辈一直后继有人,后来的如近卫文麿、东条英机之流,都是一路货。在他们的心中,从没有什么和平发展之类的概念,总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抢劫的比生产的好,而他们的世界观也有着惊人的一致:
日本人几百年不灭的征服梦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
从爷爷开始,到孙子,再到孙子的孙子,这帮孙子几百年来做着同一个梦,却始终不醒,实在是难能可贵。
而丰臣秀吉,就是这些孙子中的极品,在他统一日本之后,嘴边开始念叨这样一句话:
“在我生存之年,誓将唐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
这里的唐,就是指明朝,因为唐朝时候,日本向中国派遣了很多留学生,带走了很多技术、文化,甚至政治制度,所以日本人一直称中国为唐。
几百年前,无私之援助,全力之支持,只换来今天的野心、杀戮和侵略,所以大家务必要记住一个道理:
扶贫,是要看对象的。
但要占据中国,必须征服朝鲜,于是他开始和朝鲜国王李昖谈判,要求他们让路,帮助自己进攻明朝。
当时的朝鲜并不是独立国家,而是明朝的属国,国王要向大明皇帝称臣,称明朝为天朝,称明军为天兵。但凡国王即位、册立世子,甚至娶老婆,都要事先向明朝报批,获得批准之后才能做。
所以,虽然这位李昖国王是个比较糊涂的人,关键问题上还把握得住,他严词拒绝了日本使臣。
既然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丰臣秀吉随即决定:先攻朝鲜,再占中国!
可他还没壮志凌云几分钟,就得知了一个消息,他的养子丰臣秀次反对进攻朝鲜,理由固然是世界和平、大众平安之类的话,但丰臣秀吉明白,这位养子是不想去卖命。
于是他灵机一动,写了一张纸条,派人交给了丰臣秀次。
这张纸条充分地证明了一点:丰臣秀吉已彻底疯狂。
因为上面只写了这样一句话:
五年之内必定攻下明国,到时你就是明国的关白!
参考消息
未雨绸缪
丰臣秀吉此时不但勾画着朝鲜王公“臣事日本”的美梦,而且将未见寸土的大明也计划了进来。他在给爱妾浅野氏的信中,信誓旦旦地说:“誓将唐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他认为自己可以兵不血刃地夺下大明疆域,并且在侵朝部队还没有迈出营地一步以前,就开始着手安排王族移居大明京师的准备工作,同时部署明朝廷上下大小职位的日本官员任命问题,彻夜思考日本本土的留守之职如何安排,甚至为日本可用的官员人手不够而发愁。
但事实上,他的疯狂也是有理由的。
客观地讲,丰臣秀吉是一个奇才。他以庶民出身,苦熬几十年,最终一统日本,绝非寻常人物,而且此人在日本国内,向来以谋略出名,从不打无把握之战,战国时期曾亲自指挥过几十次战役,除掩护撤退的必败之战外,他只输过一次。
顺便说一句,他唯一战败的那一次,对手叫德川家康。
在决心打这一仗之前,丰臣秀吉已经考虑了很久。
日本人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做事认真,比如在后来中日甲午战争之前,他们向中国派出了大量间谍,拍摄了很多照片,北洋舰队每条船的吨位、人员、指挥官、炮口直径、缺点,日军都有详细地记录。
而在抗日战争开始前,其工作更是无与伦比,所有中国少将以上的军官,他们都有细致的档案留存,其个人特点、作战方式甚至生活习惯都一清二楚。更为可怕的是,他们绘制的中国地图,比中国人自己绘制的还要准确,连一个山丘、一口井都标得极为清晰。当年阎锡山的部队伏击日军后,既不抓俘虏,也不扛弹药,第一要务就是开始找日军军用地图——拿回去自己用。
而一贯小心谨慎的丰臣秀吉之所以如此自信,是因为他想不自信都不行:
当时的日本,刚刚实现和平统一,在此之前,国内已经打了一百多年的仗。用今天的话说,打仗已经成了一种生活时尚,有些武士在家吃饭的时候,一手拿筷子,另一只手都握着刀,只要外面招呼一声,立马就抄家伙出去砍人。
而且这帮人打仗极其勇敢,每次作战都要争先锋(首先发起冲锋者),还经常为此发生纠纷,没有当上先锋愤然自杀的,也不在少数。
总而言之,这是一帮亡命之徒。
相信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当时的日本,军队装备已经十分先进,为了打赢对手,他们纷纷进口先进武器,大刀长矛之类的玩意儿已不吃香了,大名们纷纷长枪换鸟枪,鸟枪换大炮,加上还有汪直这类的军火贩子一个劲儿地往日本倒腾武器,到战国末期,日本已拥有了大规模的火枪部队。
在战术方面,日军也有相当的进步。公元1575年,织田信长在长筱发起了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对手是号称战国第一诸侯武田信玄的儿子武田胜赖,其部队以骑兵为主,使用《孙子兵法》四如真言“风林火山”(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为军旗,战斗力极为强劲。在骑兵对决无法取胜的情况下,织田信长冥思苦想,创造性地发明了三线战术(日语:三段击)。
关于这一战术,之前已经介绍过了,由于火枪部队射程有限,且装弹药需要时间,故将部队分为三线,一线开枪,二三线装子弹,形成持续火力,对骑兵有较大杀伤力。
虽说早在两百多年前,明军开国将领沐英就曾首创这一战术,但至少在日本,织田县长还是有专利权的,而且和后来使用同一战术的普鲁士腓特烈二世相比,他也还早了一百多年。
整体看来,日军的战斗力、军事装备、战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高到丰臣秀吉足以为之而自豪。
相对而言,日本的对手就有点儿疲软了。
朝鲜自李成桂光荣革命,成立李氏王朝后,基本就没打过什么仗,所谓“两百年平宁之世,民不知兵”,部队也就是个混饭吃的地方,军事素质极差,连民兵都不如。
虽说在军事上朝鲜十分差劲儿,但搞起政治斗争来,那是一点儿也不消停,与明朝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的朝廷内部,分成两大派,分别叫做“东人党”和“西人党”,闹了一段之后,东人党又分裂成“南人派”和“北人派”。东南西北都凑齐了,足可以凑一桌麻将。
大体就是如此,反正朝鲜是乱得一塌糊涂,指南打北,不识东西。这么个状况,想让人家不动你,实在是有点儿难。
参考消息
《孙子兵法》在日本
日本奈良时期,遣唐使吉备真备第一次将《孙子兵法》带到了日本的国土,此后一直作为朝廷与兵家的秘藏,不向外传。据传,《孙子兵法》存于大江家族,大江家族的后代大江匡房对它进行了整理和批判的吸收,写出日本第一部兵书《斗战经》,成为“武士道精神”的雏形。在日本战国期间,《孙子兵法》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不过随着历代日本学者研究《孙子兵法》成风,以及众多学者在军事素养上的参差不齐,导致日本学界对《孙子兵法》的理解各执一词。
而日本的另一个对手,中国,就比较有趣了。
由于没有电报和照相机,加上当年日本穷,衣服也很土,想派间谍混入中国,很有可能被当成盲流遣返,所以关于中国的情报,来源大都要靠倭寇。
而对丰臣秀吉影响最大的,无疑是这样一段对话。
1585年,丰臣秀吉刚刚当上关白后不久,无意之中见到一个人,此人姓名不详,当年曾在汪直海盗有限公司工作过。为了解明朝实力,他找这人谈了几次话,询问明军实力。
该仁兄是这样回答的:“当年,我曾经跟着三百多人,到福建抢劫一年,所向披靡,无人可挡,最后平安而回。”(下福建过一年,全甲而归。)
吹完了,这位兄弟还搞了个评论:
“明朝很害怕日本,若日军进攻,就会如同大水崩沙,利刀破竹,无坚不摧。”(唐畏日如大水崩沙,利刀破竹,何城不摧!)
除此之外,他还痛斥了明朝的政治腐败,官员贪污,老百姓流离失所、胆小怕事等情况。总之,明朝就是一软柿子,不捏都会烂。
丰臣秀吉大喜,于是他信了。
应该说,这位兄弟说的可能还是真话。一般说来,去当倭寇的,不太可能是良民,大都是些社会最底层的流氓无产者,对政府不满,那是很自然的。
至于所谓打劫一年安然无恙,也可能是真的,倒不是他有多厉害,明军有多无能,而是倭寇这一行本来就是游击事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要真建立个根据地之类的玩意儿,估计几天就没了。
唯一算得上有问题的,估计就是最后几句话了。所谓大水崩沙、利刀破竹,事实证明后来确实如此,不过就是换了个主语而已。
但必须承认,丰臣秀吉对中国形势的判断大致是正确的。当时的中国,已经没有开国时期的朝气,思想混乱,组织混乱,吏治腐败,除了几支戚家军那样的模范军队,其余的所谓卫所部队,由于长官吃空额,且无人抓训练,基本都变成了农民部队——除了种田,啥也不会。
用战斗经验丰富、基本不怕死的士兵、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战术,去进攻政治腐败、喜欢内斗,且多年不打大仗的明朝,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稳赢不输。
所以丰臣秀吉很乐观——实在没有悲观的理由。
然而,他错了,即使他运用经济学原理,把明朝的各种情况输入电脑,用模型公式证明自己必定能赢,他也一定会输。
因为他不懂得中国人。
几百年后的1937年,日本人决定全面开战,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不可能输。当时的日本比中国有钱,士兵比中国精锐,武器比中国先进,他们有三菱重工,有零式战斗机,有航空母舰;而中国内地四处是军阀混战,黑社会横行,老百姓大多不认字,还怕死,重工业基本谈不上,飞机能数得出来,几条破船在长江里晃来晃去,且人心惶惶,一盘散沙。
所以他们告诉全世界,灭亡中国,三个月足矣。
于是他们打了进来,于是他们打了八年,于是他们输掉了战争。
因为他们不懂得中国人。
我们这个民族是世界上最为坚韧的民族,毫不夸张。
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其实大多名不副实。所谓埃及,所谓两河流域,所谓印度,在历史长河里,被人灭掉了N次。雅利安人、犹太人、阿拉伯人、莫卧尔人,你来我往,早就不是原来那套人马了,文化更是谈不上。
只有中国做到了,虽然有变化、有冲突,但我们的文化和民族主体,一直延续了下来。几千年来,无论什么样的困难、什么样的绝境、什么样的强敌,从没有人能真正地征服我们,历时千年,从来如此。
这是一个有着无数缺点、无数劣根性的民族,却也是一个有着无数优点、无数先进性的民族。它的潜力,统计学和经济学计算不出,也无法计算。
日本人打进来之后才惊讶地发现,仅仅一夜之间,所有的一切都变了,军阀可以团结一致;黑社会也可以洁身自好;文盲不识字,却也不做汉奸;怕死的老百姓,有时候也不怕死。
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已经牢牢地刻入了我们的骨髓——坚强、勇敢、无所畏惧。
日本人不懂得,所以他们失败了,以前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依然如此。
从来不需要想起,也绝不会忘记,这是一个伟大民族的天赋。
朝鲜的天才
万历二十年(1592)五月二十一日,名护屋。
面对朝鲜海峡的方向,丰臣秀吉投下了他人生最大,也是最后的赌注。十五万名日军士兵分别从福冈、名古屋、对马海峡出发,向着同一个目标挺进——为了同一个人的野心。
事实证明,这次行动的运输成本并不太高,因为在半年之后,一个可怕的对手将出现在对岸,为他们节省回程船票。
但既然是一生中最大的赌博,自然要押上全部的老本。
日本侵略军由日本国内最精锐的部队构成,总计十五万人,分为九军,由九个极有特点的人指挥,如下:
第一军:小西行长,一万八千人。
第二军:加藤清正,二万二千人。
第三军:黑田长政,一万二千人。
第四军:岛津义弘,一万四千五百人。
第五军:福岛正则,二万五千人。
第六军:小早川隆景,一万五千人。
第七军:毛利辉元,三万人。
第八军:宇喜多秀家,一万一千人。
第九军:羽柴秀胜,一万一千人。
日军进攻朝鲜路线
之所以列出这帮鬼子的姓名和军队人数,是因为其中大有奥妙。
以上九位鬼子军官的名字,中国人看了可能毫无感觉,但在日本国内,这帮人可谓是如雷贯耳,大有来头。
首先,人家有名字,就说明不是一般人了。因为在以前的日本,姓名是奢侈品,只有贵族才有姓名,普通老百姓消费不起,小孩生出来,起个大郎、二郎之类的诨名(类似于阿猫、阿狗),就这么凑合一辈子。
一直到后来明治维新,天皇感觉手下这一大帮子无名之辈实在有损形象,便下令百姓申报姓名,姓名才开始全面普及。
而这九位仁兄自然不同,人家名字是有来历的,事实上,他们都是日本国内所谓的“名将”。
其中,第一军军长小西行长是丰臣秀吉的亲信,在九人之中,此人有一定文化,军事素养也较高。
而且他十分特别,虽说是个鬼子,却很有新潮意识,既不信佛教,也不信神道教(日本本土宗教),却是个基督徒。每星期做礼拜,人家念阿弥陀佛,他说上帝保佑。
第二军军长加藤清正,和第五军军长福岛正则是铁杆兄弟。他们就是之前提到的“贱岳七本枪”成员,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一。
这两个人在日本国内被誉为“盖世名将”,在战国时期立下了显赫战功,以勇猛善战著称,而且这两个人都是丰臣秀吉的养子,对其十分忠心,但文化程度偏低,基本属于半文盲状态。
第三军军长黑田长政,在日本被称为“兵法大家”,据说精通兵法。他的父亲叫黑田官兵卫,是丰臣秀吉的两大军师之一,号称日本智谋第一。
第六军军长小早川隆景,和第七军军长毛利辉元是亲戚关系。具体说来,小早川隆景是毛利辉元的叔叔,为了混家产,改了名字当了人家的养子,这也可以理解,那年头在日本,名字不值钱,一年改个十次八次的人也有。
这位小早川隆景,在日本也是个大名人,据说智商极高,和丰臣秀吉有一拼。
最后一个拉出去评论的,是第四军军长岛津义弘。
之所以最后提到这个人,是因为他是个十分特殊的人物,特殊在哪里,很快你就会知道。
其余的几位就不提了,因为他们也就露这一次面,之后毫无出场机会,基本属于废物类型。虽然他们在日本国内也被吹得神乎其神,但事实证明,废物就算吹一千遍,也还是废物。
而我提到的这几位,更是传奇级的人物,被吹得神乎其神,几乎个个都是智勇双全,是日本战国时期的形象代言人,至于战场上的实际效果嘛……
但必须承认,这几位日本国内的战争精英到了朝鲜,确实表现出了精英的素质。
五月二十二日,日军先锋第一军小西行长发起进攻,仅用两个小时即攻破釜山,一路势如破竹,击破各路朝鲜军队,仅半月之后就打到了首尔。第二军加藤清正、第三军黑田长政随即跟进,一路打到了平壤,把朝鲜国王赶到了鸭绿江边。
之所以写得如此简略,不是我偷懒,真的是没办法。翻阅中、日、韩三国史料,实在找不到几条势均力敌、旗鼓相当的记录,基本上是一边倒,... -->>
日本人不懂得,所以他们失败了,以前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依然如此,从来不需要想起也绝不会忘记,这是一个伟大民族的天赋
答案已经揭晓,原因却发生在七年之前。
万历十三年(1585),当万历兄步行拉练到天坛的时候,几千里外的日本正在闹腾一件大事。
丰臣秀吉在京都接受了日本天皇的册封,成为了日本的最高官员——关白,长达二百余年的战国时代终于结束了。
日本是一个比较喜欢折腾的国家,天皇是挂名的,说话算数的是幕府的将军,换句话说,是手里有兵的人。但自1467年起,由于内部胡搞乱搞,将军失去了对全国地控制,这下子热闹了。
日本的管理体制,天皇下面是将军,将军下面是大名,也就是各地的诸侯,既然天皇没屁用,将军又过了期,就轮到大名说话了。
所谓大名,也没个谱,在那年头,只要你有兵有地盘,就是大名。日本国家不大,闹事的人却多,转瞬之间冒出来几十个大名,个个有名有姓,占山为王,什么羽前羽后,越前越后,土佐中国,上总下总(全都是日本地名),看起来好似广阔,其实许多地方也就是个县城。
说句寒酸话,日本历史中大书特书的所谓战国时代,也就是几十个县长(个别还是乡长)打来打去的历史,更讽刺的是,最后统一县长们的,竟然是个农民。
丰臣秀吉,原名木下藤吉郎,本来在乡下种地,后来种不下去了,就出去做小生意,正好到处打仗,他就去参了军,在县长大名织田信长的手下混碗饭吃。
偏巧这人种地、做生意都不行,打仗谋略倒是一把好手,从小兵干起,步兵队长、步兵大队长、家老、部将,一级级地升,最后成了织田县长的第一亲信。由于这人长得很丑,和猿猴有几分神似,所以织田县长给他取了个外号——猴子。
当时织田县长已经统一了大半个日本,如无意外,等到其他县长们被解决完,织田兄去当将军,猴子兄应该也能混个县长干干。
可是猴子的运气实在太好,1582年,织田县长在寺庙休息的时候,被一个叫明智光秀的手下给干掉了。据说是因为当晚织田县长嫌送上来的鱼臭,把明智乡长给骂了一顿,于是乡长一怒之下,把县长干掉了(就为这么个破事,心理实在有点儿问题)。日本史称“本能寺之变”。
此时木下藤吉郎已经改名了,他先改叫木下秀吉,现在叫羽柴秀吉(最后又改成丰臣秀吉)。日本人的观念比较开放,改个把名字那是家常便饭,不用奇怪。
这位羽柴乡长正在攻击中国(日本地名)地带的毛利县长,得到消息后十分镇定,秘不发丧,连夜撤军回援。日本史称“中国大回转”。
回去之后,羽柴乡长和明智乡长打了一仗,把明智乡长打败了。此后他又再接再厉,在贱岳(日本地名)击败了最强的竞争对手柴田胜家,获得了织田县长的全部地盘,史称“贱岳之战”。
在和柴田乡长的战斗中,羽柴乡长的军队中涌现出了七名优秀的将领,他们作战勇敢,后来被统称为“贱岳七本枪”。
顺便提一下,本人曾经考证过,这七个人中,有几位在战场之上使的是刀,如此说来叫贱岳X把刀似乎也可以,不过人家说是枪,那就叫枪吧。
之所以提到这件事,是因为这七支枪里的五支,和后来那场惊天动地的战争有着莫大的关系。
此后,羽柴乡长更是一发不可收拾,陆续打平其余县长,最终统一日本,搞定了天皇,改名为丰臣秀吉,并自称为太阁。
丰臣秀吉这个人,内心相当相当之阴暗。自打成功当上乡长,他就一直对天感叹,俺怎么待在了日本,在他看来,像自己这样的天才,征服个把县城实在显不出威风,只有统一全世界,才能体现个人价值。
当然,猴子兄的目的只限于征服朝鲜、中国、印度及东南亚,这并非他太过谨慎,实在是因为他一天到晚待在岛上,地理知识有限,不知道什么法国、德国。对他而言,世界就那么几个国家而已。
其实丰臣兄并非特例,事实证明,心理阴暗之辈一直后继有人,后来的如近卫文麿、东条英机之流,都是一路货。在他们的心中,从没有什么和平发展之类的概念,总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抢劫的比生产的好,而他们的世界观也有着惊人的一致:
日本人几百年不灭的征服梦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
从爷爷开始,到孙子,再到孙子的孙子,这帮孙子几百年来做着同一个梦,却始终不醒,实在是难能可贵。
而丰臣秀吉,就是这些孙子中的极品,在他统一日本之后,嘴边开始念叨这样一句话:
“在我生存之年,誓将唐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
这里的唐,就是指明朝,因为唐朝时候,日本向中国派遣了很多留学生,带走了很多技术、文化,甚至政治制度,所以日本人一直称中国为唐。
几百年前,无私之援助,全力之支持,只换来今天的野心、杀戮和侵略,所以大家务必要记住一个道理:
扶贫,是要看对象的。
但要占据中国,必须征服朝鲜,于是他开始和朝鲜国王李昖谈判,要求他们让路,帮助自己进攻明朝。
当时的朝鲜并不是独立国家,而是明朝的属国,国王要向大明皇帝称臣,称明朝为天朝,称明军为天兵。但凡国王即位、册立世子,甚至娶老婆,都要事先向明朝报批,获得批准之后才能做。
所以,虽然这位李昖国王是个比较糊涂的人,关键问题上还把握得住,他严词拒绝了日本使臣。
既然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丰臣秀吉随即决定:先攻朝鲜,再占中国!
可他还没壮志凌云几分钟,就得知了一个消息,他的养子丰臣秀次反对进攻朝鲜,理由固然是世界和平、大众平安之类的话,但丰臣秀吉明白,这位养子是不想去卖命。
于是他灵机一动,写了一张纸条,派人交给了丰臣秀次。
这张纸条充分地证明了一点:丰臣秀吉已彻底疯狂。
因为上面只写了这样一句话:
五年之内必定攻下明国,到时你就是明国的关白!
参考消息
未雨绸缪
丰臣秀吉此时不但勾画着朝鲜王公“臣事日本”的美梦,而且将未见寸土的大明也计划了进来。他在给爱妾浅野氏的信中,信誓旦旦地说:“誓将唐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他认为自己可以兵不血刃地夺下大明疆域,并且在侵朝部队还没有迈出营地一步以前,就开始着手安排王族移居大明京师的准备工作,同时部署明朝廷上下大小职位的日本官员任命问题,彻夜思考日本本土的留守之职如何安排,甚至为日本可用的官员人手不够而发愁。
但事实上,他的疯狂也是有理由的。
客观地讲,丰臣秀吉是一个奇才。他以庶民出身,苦熬几十年,最终一统日本,绝非寻常人物,而且此人在日本国内,向来以谋略出名,从不打无把握之战,战国时期曾亲自指挥过几十次战役,除掩护撤退的必败之战外,他只输过一次。
顺便说一句,他唯一战败的那一次,对手叫德川家康。
在决心打这一仗之前,丰臣秀吉已经考虑了很久。
日本人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做事认真,比如在后来中日甲午战争之前,他们向中国派出了大量间谍,拍摄了很多照片,北洋舰队每条船的吨位、人员、指挥官、炮口直径、缺点,日军都有详细地记录。
而在抗日战争开始前,其工作更是无与伦比,所有中国少将以上的军官,他们都有细致的档案留存,其个人特点、作战方式甚至生活习惯都一清二楚。更为可怕的是,他们绘制的中国地图,比中国人自己绘制的还要准确,连一个山丘、一口井都标得极为清晰。当年阎锡山的部队伏击日军后,既不抓俘虏,也不扛弹药,第一要务就是开始找日军军用地图——拿回去自己用。
而一贯小心谨慎的丰臣秀吉之所以如此自信,是因为他想不自信都不行:
当时的日本,刚刚实现和平统一,在此之前,国内已经打了一百多年的仗。用今天的话说,打仗已经成了一种生活时尚,有些武士在家吃饭的时候,一手拿筷子,另一只手都握着刀,只要外面招呼一声,立马就抄家伙出去砍人。
而且这帮人打仗极其勇敢,每次作战都要争先锋(首先发起冲锋者),还经常为此发生纠纷,没有当上先锋愤然自杀的,也不在少数。
总而言之,这是一帮亡命之徒。
相信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当时的日本,军队装备已经十分先进,为了打赢对手,他们纷纷进口先进武器,大刀长矛之类的玩意儿已不吃香了,大名们纷纷长枪换鸟枪,鸟枪换大炮,加上还有汪直这类的军火贩子一个劲儿地往日本倒腾武器,到战国末期,日本已拥有了大规模的火枪部队。
在战术方面,日军也有相当的进步。公元1575年,织田信长在长筱发起了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对手是号称战国第一诸侯武田信玄的儿子武田胜赖,其部队以骑兵为主,使用《孙子兵法》四如真言“风林火山”(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为军旗,战斗力极为强劲。在骑兵对决无法取胜的情况下,织田信长冥思苦想,创造性地发明了三线战术(日语:三段击)。
关于这一战术,之前已经介绍过了,由于火枪部队射程有限,且装弹药需要时间,故将部队分为三线,一线开枪,二三线装子弹,形成持续火力,对骑兵有较大杀伤力。
虽说早在两百多年前,明军开国将领沐英就曾首创这一战术,但至少在日本,织田县长还是有专利权的,而且和后来使用同一战术的普鲁士腓特烈二世相比,他也还早了一百多年。
整体看来,日军的战斗力、军事装备、战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高到丰臣秀吉足以为之而自豪。
相对而言,日本的对手就有点儿疲软了。
朝鲜自李成桂光荣革命,成立李氏王朝后,基本就没打过什么仗,所谓“两百年平宁之世,民不知兵”,部队也就是个混饭吃的地方,军事素质极差,连民兵都不如。
虽说在军事上朝鲜十分差劲儿,但搞起政治斗争来,那是一点儿也不消停,与明朝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的朝廷内部,分成两大派,分别叫做“东人党”和“西人党”,闹了一段之后,东人党又分裂成“南人派”和“北人派”。东南西北都凑齐了,足可以凑一桌麻将。
大体就是如此,反正朝鲜是乱得一塌糊涂,指南打北,不识东西。这么个状况,想让人家不动你,实在是有点儿难。
参考消息
《孙子兵法》在日本
日本奈良时期,遣唐使吉备真备第一次将《孙子兵法》带到了日本的国土,此后一直作为朝廷与兵家的秘藏,不向外传。据传,《孙子兵法》存于大江家族,大江家族的后代大江匡房对它进行了整理和批判的吸收,写出日本第一部兵书《斗战经》,成为“武士道精神”的雏形。在日本战国期间,《孙子兵法》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不过随着历代日本学者研究《孙子兵法》成风,以及众多学者在军事素养上的参差不齐,导致日本学界对《孙子兵法》的理解各执一词。
而日本的另一个对手,中国,就比较有趣了。
由于没有电报和照相机,加上当年日本穷,衣服也很土,想派间谍混入中国,很有可能被当成盲流遣返,所以关于中国的情报,来源大都要靠倭寇。
而对丰臣秀吉影响最大的,无疑是这样一段对话。
1585年,丰臣秀吉刚刚当上关白后不久,无意之中见到一个人,此人姓名不详,当年曾在汪直海盗有限公司工作过。为了解明朝实力,他找这人谈了几次话,询问明军实力。
该仁兄是这样回答的:“当年,我曾经跟着三百多人,到福建抢劫一年,所向披靡,无人可挡,最后平安而回。”(下福建过一年,全甲而归。)
吹完了,这位兄弟还搞了个评论:
“明朝很害怕日本,若日军进攻,就会如同大水崩沙,利刀破竹,无坚不摧。”(唐畏日如大水崩沙,利刀破竹,何城不摧!)
除此之外,他还痛斥了明朝的政治腐败,官员贪污,老百姓流离失所、胆小怕事等情况。总之,明朝就是一软柿子,不捏都会烂。
丰臣秀吉大喜,于是他信了。
应该说,这位兄弟说的可能还是真话。一般说来,去当倭寇的,不太可能是良民,大都是些社会最底层的流氓无产者,对政府不满,那是很自然的。
至于所谓打劫一年安然无恙,也可能是真的,倒不是他有多厉害,明军有多无能,而是倭寇这一行本来就是游击事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要真建立个根据地之类的玩意儿,估计几天就没了。
唯一算得上有问题的,估计就是最后几句话了。所谓大水崩沙、利刀破竹,事实证明后来确实如此,不过就是换了个主语而已。
但必须承认,丰臣秀吉对中国形势的判断大致是正确的。当时的中国,已经没有开国时期的朝气,思想混乱,组织混乱,吏治腐败,除了几支戚家军那样的模范军队,其余的所谓卫所部队,由于长官吃空额,且无人抓训练,基本都变成了农民部队——除了种田,啥也不会。
用战斗经验丰富、基本不怕死的士兵、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战术,去进攻政治腐败、喜欢内斗,且多年不打大仗的明朝,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稳赢不输。
所以丰臣秀吉很乐观——实在没有悲观的理由。
然而,他错了,即使他运用经济学原理,把明朝的各种情况输入电脑,用模型公式证明自己必定能赢,他也一定会输。
因为他不懂得中国人。
几百年后的1937年,日本人决定全面开战,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不可能输。当时的日本比中国有钱,士兵比中国精锐,武器比中国先进,他们有三菱重工,有零式战斗机,有航空母舰;而中国内地四处是军阀混战,黑社会横行,老百姓大多不认字,还怕死,重工业基本谈不上,飞机能数得出来,几条破船在长江里晃来晃去,且人心惶惶,一盘散沙。
所以他们告诉全世界,灭亡中国,三个月足矣。
于是他们打了进来,于是他们打了八年,于是他们输掉了战争。
因为他们不懂得中国人。
我们这个民族是世界上最为坚韧的民族,毫不夸张。
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其实大多名不副实。所谓埃及,所谓两河流域,所谓印度,在历史长河里,被人灭掉了N次。雅利安人、犹太人、阿拉伯人、莫卧尔人,你来我往,早就不是原来那套人马了,文化更是谈不上。
只有中国做到了,虽然有变化、有冲突,但我们的文化和民族主体,一直延续了下来。几千年来,无论什么样的困难、什么样的绝境、什么样的强敌,从没有人能真正地征服我们,历时千年,从来如此。
这是一个有着无数缺点、无数劣根性的民族,却也是一个有着无数优点、无数先进性的民族。它的潜力,统计学和经济学计算不出,也无法计算。
日本人打进来之后才惊讶地发现,仅仅一夜之间,所有的一切都变了,军阀可以团结一致;黑社会也可以洁身自好;文盲不识字,却也不做汉奸;怕死的老百姓,有时候也不怕死。
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已经牢牢地刻入了我们的骨髓——坚强、勇敢、无所畏惧。
日本人不懂得,所以他们失败了,以前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依然如此。
从来不需要想起,也绝不会忘记,这是一个伟大民族的天赋。
朝鲜的天才
万历二十年(1592)五月二十一日,名护屋。
面对朝鲜海峡的方向,丰臣秀吉投下了他人生最大,也是最后的赌注。十五万名日军士兵分别从福冈、名古屋、对马海峡出发,向着同一个目标挺进——为了同一个人的野心。
事实证明,这次行动的运输成本并不太高,因为在半年之后,一个可怕的对手将出现在对岸,为他们节省回程船票。
但既然是一生中最大的赌博,自然要押上全部的老本。
日本侵略军由日本国内最精锐的部队构成,总计十五万人,分为九军,由九个极有特点的人指挥,如下:
第一军:小西行长,一万八千人。
第二军:加藤清正,二万二千人。
第三军:黑田长政,一万二千人。
第四军:岛津义弘,一万四千五百人。
第五军:福岛正则,二万五千人。
第六军:小早川隆景,一万五千人。
第七军:毛利辉元,三万人。
第八军:宇喜多秀家,一万一千人。
第九军:羽柴秀胜,一万一千人。
日军进攻朝鲜路线
之所以列出这帮鬼子的姓名和军队人数,是因为其中大有奥妙。
以上九位鬼子军官的名字,中国人看了可能毫无感觉,但在日本国内,这帮人可谓是如雷贯耳,大有来头。
首先,人家有名字,就说明不是一般人了。因为在以前的日本,姓名是奢侈品,只有贵族才有姓名,普通老百姓消费不起,小孩生出来,起个大郎、二郎之类的诨名(类似于阿猫、阿狗),就这么凑合一辈子。
一直到后来明治维新,天皇感觉手下这一大帮子无名之辈实在有损形象,便下令百姓申报姓名,姓名才开始全面普及。
而这九位仁兄自然不同,人家名字是有来历的,事实上,他们都是日本国内所谓的“名将”。
其中,第一军军长小西行长是丰臣秀吉的亲信,在九人之中,此人有一定文化,军事素养也较高。
而且他十分特别,虽说是个鬼子,却很有新潮意识,既不信佛教,也不信神道教(日本本土宗教),却是个基督徒。每星期做礼拜,人家念阿弥陀佛,他说上帝保佑。
第二军军长加藤清正,和第五军军长福岛正则是铁杆兄弟。他们就是之前提到的“贱岳七本枪”成员,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一。
这两个人在日本国内被誉为“盖世名将”,在战国时期立下了显赫战功,以勇猛善战著称,而且这两个人都是丰臣秀吉的养子,对其十分忠心,但文化程度偏低,基本属于半文盲状态。
第三军军长黑田长政,在日本被称为“兵法大家”,据说精通兵法。他的父亲叫黑田官兵卫,是丰臣秀吉的两大军师之一,号称日本智谋第一。
第六军军长小早川隆景,和第七军军长毛利辉元是亲戚关系。具体说来,小早川隆景是毛利辉元的叔叔,为了混家产,改了名字当了人家的养子,这也可以理解,那年头在日本,名字不值钱,一年改个十次八次的人也有。
这位小早川隆景,在日本也是个大名人,据说智商极高,和丰臣秀吉有一拼。
最后一个拉出去评论的,是第四军军长岛津义弘。
之所以最后提到这个人,是因为他是个十分特殊的人物,特殊在哪里,很快你就会知道。
其余的几位就不提了,因为他们也就露这一次面,之后毫无出场机会,基本属于废物类型。虽然他们在日本国内也被吹得神乎其神,但事实证明,废物就算吹一千遍,也还是废物。
而我提到的这几位,更是传奇级的人物,被吹得神乎其神,几乎个个都是智勇双全,是日本战国时期的形象代言人,至于战场上的实际效果嘛……
但必须承认,这几位日本国内的战争精英到了朝鲜,确实表现出了精英的素质。
五月二十二日,日军先锋第一军小西行长发起进攻,仅用两个小时即攻破釜山,一路势如破竹,击破各路朝鲜军队,仅半月之后就打到了首尔。第二军加藤清正、第三军黑田长政随即跟进,一路打到了平壤,把朝鲜国王赶到了鸭绿江边。
之所以写得如此简略,不是我偷懒,真的是没办法。翻阅中、日、韩三国史料,实在找不到几条势均力敌、旗鼓相当的记录,基本上是一边倒,...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