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三国之董卓之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董卓见到自己宝贝儿子出声问候自己,关心自己的身体,也是老怀大慰,这怂儿子以前刚回到家的时候因为其生母去世的事儿,一直与自己不对付,对着干。现在终于有所成长知道关心自己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于是出声说道:“为父身体尚好,不用我儿担心,倒是你祖母她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经常想念你。不过你出征在外,要好好照顾自己才是。”
这时候也不存在什么父子猜忌的情况,毕竟到目前为止,父子二人也没什么意见相左的地方。最主要的是对于董卓来说只有董守业这么一个儿子,不存在兄弟之间争权夺利的情况,也没有其他的选择,所以董守业的地位相当稳固。再者就是董卓的年龄问题,已经六十多岁,没有几天好活了,说的难听一点就是一只脚已经踏进坟墓里了。而且董守业此时才十八岁,等上十年八年甚至是二十年都没有问题。所以董卓压根儿也不会猜忌自己的儿子。
董守业此时也是有点激动了,再加上想到前世的父母,看现在当着董卓面儿也算是睹“物”思人,眼圈不禁红了起来。
董卓见到自己儿子两眼通红,显然是动了感情,自己也不禁鼻子一酸。董卓这一生长期征战,没有享到几天的天伦之乐,眼见六十多岁的人了,长子早夭,幼子常年离家在外,也算是个孤寡老人,孤苦无依了。古代重男轻女,看重男丁,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故而女儿、女婿神马的都是浮云,只有儿子才是硬道理。
若是一般人在六十岁的时候恐怕都是儿孙满堂了。所以董卓对于与董守业之间的父子感情是分外看重的,非常珍惜与董守业相处的时光,毕竟董卓也是人,也有人的正常情感需要。可是权力这条路是一条不归路,既然已经选择了,那反悔也没有用,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给自己的儿子铺就一条阳关大道。此时的董卓与历史上所描述的差别甚大,杀的人也少得很多,由于董守业的存在,西凉军对普通百姓的杀戮是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基本上没有;而在对世家大族方面比历史上稍微好一点,倒是跟历史上也差不了多少,毕竟两方属于不同的阶级,是阶级敌人,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这董守业见到自己的老子也有点动了感情,于是赶紧转移话题,说道:“孩儿曾听说那大汉名将皇甫嵩曾屯兵三万于右扶风,不知父亲是如何处置的?”其实董守业脑中记得有史书上写皇甫嵩曾经屯兵三万于右扶风,中平六年(也就是公元一**年),灵帝病重,任命董卓为并州牧,让他把部队交给皇甫嵩统领。董卓不肯奉命。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认为董卓逆命怀奸,罪在不赦,力劝皇甫嵩兴兵讨伐。皇甫嵩却以董卓不奉皇命,虽然有罪,自己却也无权擅杀大臣,不如正大光明的上报朝廷,让朝廷处理。结果朝廷发诏书斥责董卓,却也没有把董卓怎么样,也没有让其交出军队。其实在董守业看来皇甫嵩此举多半是为了明哲保身,此时董卓兵强马壮,实力肯定比皇甫嵩强,兵马也也比皇甫嵩多,若是贸然攻击也不一定能取胜,反倒是落人口实,惹得一身骚。
董卓年纪有点大了,容易动感情,这时显然还有点沉浸在刚刚的情绪中,于是出声对李儒说道:“文优,此事你来跟守业讲吧!”
李儒出声应是,然后对董守业说道:“初平元年(也就是公元一九零年),我军进驻洛阳之后,丞相为防后院起火,征京兆尹盖勋为议郎,皇甫嵩当时统兵三万驻扎在扶风郡,盖勋心怀不轨,秘密与皇甫嵩商议讨伐丞相。但此时,丞相也召皇甫嵩为城门校尉,并寻机处死皇甫嵩。皇甫嵩应召将行,其长史梁衍劝他起兵抗拒丞相,与关东鼠辈袁绍相呼应。皇甫嵩不听,盖勋因其兵弱不能独立,也回到雒阳。皇甫嵩一到,便将其囚禁起来,准备斩首。而皇甫嵩之子皇甫坚寿跟丞相有私交,从长安跑到雒阳,投奔董卓。时丞相正摆设酒宴,大会宾朋,皇甫坚寿抢步向前,为其父求情,叩头落泪。在座宾客也深受感动,纷纷替皇甫嵩求情。丞相不忍辜负众人,于是离席而起,拉皇甫坚寿和自己同坐,并派人释放皇甫嵩,任命他为议郎。现在又将皇甫嵩升任御史中丞。甚加亲遇。可以说皇甫嵩的三万人马基本上被丞相收编了。”
董守业听完说了一句:“原来如此。”顿了顿又说道:“父亲,孩儿来家这么长时间了,怎么不见叔父?”
董卓说到:“为父让你叔颖叔父整编皇甫嵩的三万人马,然后再率兵屯驻在郿县,防范西凉胡人,以及马腾、韩遂等人,同时修建... -->>
董卓见到自己宝贝儿子出声问候自己,关心自己的身体,也是老怀大慰,这怂儿子以前刚回到家的时候因为其生母去世的事儿,一直与自己不对付,对着干。现在终于有所成长知道关心自己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于是出声说道:“为父身体尚好,不用我儿担心,倒是你祖母她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经常想念你。不过你出征在外,要好好照顾自己才是。”
这时候也不存在什么父子猜忌的情况,毕竟到目前为止,父子二人也没什么意见相左的地方。最主要的是对于董卓来说只有董守业这么一个儿子,不存在兄弟之间争权夺利的情况,也没有其他的选择,所以董守业的地位相当稳固。再者就是董卓的年龄问题,已经六十多岁,没有几天好活了,说的难听一点就是一只脚已经踏进坟墓里了。而且董守业此时才十八岁,等上十年八年甚至是二十年都没有问题。所以董卓压根儿也不会猜忌自己的儿子。
董守业此时也是有点激动了,再加上想到前世的父母,看现在当着董卓面儿也算是睹“物”思人,眼圈不禁红了起来。
董卓见到自己儿子两眼通红,显然是动了感情,自己也不禁鼻子一酸。董卓这一生长期征战,没有享到几天的天伦之乐,眼见六十多岁的人了,长子早夭,幼子常年离家在外,也算是个孤寡老人,孤苦无依了。古代重男轻女,看重男丁,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故而女儿、女婿神马的都是浮云,只有儿子才是硬道理。
若是一般人在六十岁的时候恐怕都是儿孙满堂了。所以董卓对于与董守业之间的父子感情是分外看重的,非常珍惜与董守业相处的时光,毕竟董卓也是人,也有人的正常情感需要。可是权力这条路是一条不归路,既然已经选择了,那反悔也没有用,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给自己的儿子铺就一条阳关大道。此时的董卓与历史上所描述的差别甚大,杀的人也少得很多,由于董守业的存在,西凉军对普通百姓的杀戮是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基本上没有;而在对世家大族方面比历史上稍微好一点,倒是跟历史上也差不了多少,毕竟两方属于不同的阶级,是阶级敌人,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这董守业见到自己的老子也有点动了感情,于是赶紧转移话题,说道:“孩儿曾听说那大汉名将皇甫嵩曾屯兵三万于右扶风,不知父亲是如何处置的?”其实董守业脑中记得有史书上写皇甫嵩曾经屯兵三万于右扶风,中平六年(也就是公元一**年),灵帝病重,任命董卓为并州牧,让他把部队交给皇甫嵩统领。董卓不肯奉命。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认为董卓逆命怀奸,罪在不赦,力劝皇甫嵩兴兵讨伐。皇甫嵩却以董卓不奉皇命,虽然有罪,自己却也无权擅杀大臣,不如正大光明的上报朝廷,让朝廷处理。结果朝廷发诏书斥责董卓,却也没有把董卓怎么样,也没有让其交出军队。其实在董守业看来皇甫嵩此举多半是为了明哲保身,此时董卓兵强马壮,实力肯定比皇甫嵩强,兵马也也比皇甫嵩多,若是贸然攻击也不一定能取胜,反倒是落人口实,惹得一身骚。
董卓年纪有点大了,容易动感情,这时显然还有点沉浸在刚刚的情绪中,于是出声对李儒说道:“文优,此事你来跟守业讲吧!”
李儒出声应是,然后对董守业说道:“初平元年(也就是公元一九零年),我军进驻洛阳之后,丞相为防后院起火,征京兆尹盖勋为议郎,皇甫嵩当时统兵三万驻扎在扶风郡,盖勋心怀不轨,秘密与皇甫嵩商议讨伐丞相。但此时,丞相也召皇甫嵩为城门校尉,并寻机处死皇甫嵩。皇甫嵩应召将行,其长史梁衍劝他起兵抗拒丞相,与关东鼠辈袁绍相呼应。皇甫嵩不听,盖勋因其兵弱不能独立,也回到雒阳。皇甫嵩一到,便将其囚禁起来,准备斩首。而皇甫嵩之子皇甫坚寿跟丞相有私交,从长安跑到雒阳,投奔董卓。时丞相正摆设酒宴,大会宾朋,皇甫坚寿抢步向前,为其父求情,叩头落泪。在座宾客也深受感动,纷纷替皇甫嵩求情。丞相不忍辜负众人,于是离席而起,拉皇甫坚寿和自己同坐,并派人释放皇甫嵩,任命他为议郎。现在又将皇甫嵩升任御史中丞。甚加亲遇。可以说皇甫嵩的三万人马基本上被丞相收编了。”
董守业听完说了一句:“原来如此。”顿了顿又说道:“父亲,孩儿来家这么长时间了,怎么不见叔父?”
董卓说到:“为父让你叔颖叔父整编皇甫嵩的三万人马,然后再率兵屯驻在郿县,防范西凉胡人,以及马腾、韩遂等人,同时修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