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元末科技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自的事宜后便进屋休息了。
……
虽然张光华表面上已经是军师,但因为现在并没有战事,他被李大安排到后勤管理物资,从李大那里他知道义军里仅有三个读书人,一个曾在私塾当过先生,另外两个在县城当过账房,他们一起维持着这个庞大队伍的后勤辎重。
第二天张光华就来到了村尾一处隐蔽的山洞,见到了以后要和他一起工作的三位幕僚。
简单介绍过之后他知道三人中的那位先生叫吕贤,他和吕光甫一样是南安县人士,也是掌管物资的总负责人,另外两人一个叫李良红,一个叫王承文,都是安溪县人。
“贤兄,以后我就是你们中的一员了,以后还请多多关照啊。”
“哪里哪里,大家都是因为志气相投才走到一起的,让我们一起为了起义大业努力。”吕贤一袭长衫,头戴儒冠,说话也颇为客气,不过看他身边的李良红与王承文两人,却似乎对自己很有敌意。
在吕贤的带领下,张光华走进山洞,刚进去就看见洞内搭建了几间草屋,看来他们三人是彻夜驻守在这里的,洞两旁摆放了两口装满水的大缸,应该是防止走水用的。地上铺满了草木灰和石灰粉用于防潮防虫,再往内走光线逐渐变得昏暗,耳旁也传来阵阵凉风,看来洞内并不密封。出乎张光华意料之外的是这个山洞并不是他想象中有着石钟乳和石笋的溶洞,而是类似于塌方造成的洞穴,想想也是,既然是存放物资用,一定选择的是比较干燥的山洞。
再往内走就要打火把了,借着微弱的火光,张光华看到洞内摆放着一直向内延伸的木架,木架上一层层码放着粮食、刀枪剑戟和弓弩等物品。再往内走,穿过长长的甬道后顿时豁然开朗,前面竟然出现一个硕大的空洞,在火把的光线下竟然看不到洞顶,而到这里山洞也刚好到头了。这里面摆放着云梯、冲车、撞车、独轮车和木板这些大件,角落里还堆放着铁锭和煤炭这些生产原料。看来李大的准备还蛮充分的,虽然没细数,但这些物资加起来估计也有五六千件了。
等张光华看得差不多的时候,外面有人前来禀报,原来是李大过来了,要运一部分煤炭出去,顺便又带来两车造好的大刀,待一切清点完毕,时间已经到了中午。
草草吃完午饭,张光华又和吕贤一起熟悉账簿,因为物资较多,光账册就有五六本,张光华拿起一本观看,“初五,入弓三百张;初六,出煤炭三车;初七,入谷一百担……”
原来是流水账啊!张光华再继续翻看其它账本,发现都是按日期记载的细碎账目,虽然每个月末会对所有物资进行一次汇总,但收入、支出和统计都混杂在一起,非常混乱。看完他询问主笔的两位账房:“物资众多,收支频繁,你们知道现在的物资具体有多少吗?”
李良红与王承文顿时傻眼了,听完也是大倒口水:“这山洞中物资种类众多,光清点就要大半天,而每天都会有人拉东西出去或者送东西进来,具体的数目我们并不知晓,只知道个大概。”
听到他们的回答张光华也颇为无语,作为专业的会计,他们竟然对自己手中物资的详细数目都不清楚。其实也不怪李良红他们,他们两人本来就只是半吊子的商铺账房,而且商铺仓库中物品和山洞中的物品相比少了不止一个数量级,而且当时元朝都是用的单式记账法,在物品数量少、收支也不是很频繁的情况下的确很管用,但只要数目巨大就会力不从心。
“看来这里还是有我的用武之地的啊!”张光华心想。
看到吕贤也凑了过来,张光华决定给他们普及普及超时代的复式记账法,他翻出一张草纸,想了想又到山洞找了根比较细的炭棒来,在纸上写了起来。
张光华在纸上写下了货清簿、银清簿、一本记往一本记来的往来簿、用于总清账的誊清簿和分类账的总簿,并给他们仔细阐述了这些账簿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去必有来,来去必相等”。又告诉他们在当前能用到的一是往来簿、二是誊清簿,另外就是用于统计货物的总簿了,每月誊清簿加上上月的总簿一定等于这月的总簿,不同的人分管不同的账簿,每月一总一定不会出错,而且有需要时随时可以总出当前物品的详细数目。
(3179字)
一、路:相当于现在的市,元朝的行政规划是中书行省-行省-路-府或者县。
自的事宜后便进屋休息了。
……
虽然张光华表面上已经是军师,但因为现在并没有战事,他被李大安排到后勤管理物资,从李大那里他知道义军里仅有三个读书人,一个曾在私塾当过先生,另外两个在县城当过账房,他们一起维持着这个庞大队伍的后勤辎重。
第二天张光华就来到了村尾一处隐蔽的山洞,见到了以后要和他一起工作的三位幕僚。
简单介绍过之后他知道三人中的那位先生叫吕贤,他和吕光甫一样是南安县人士,也是掌管物资的总负责人,另外两人一个叫李良红,一个叫王承文,都是安溪县人。
“贤兄,以后我就是你们中的一员了,以后还请多多关照啊。”
“哪里哪里,大家都是因为志气相投才走到一起的,让我们一起为了起义大业努力。”吕贤一袭长衫,头戴儒冠,说话也颇为客气,不过看他身边的李良红与王承文两人,却似乎对自己很有敌意。
在吕贤的带领下,张光华走进山洞,刚进去就看见洞内搭建了几间草屋,看来他们三人是彻夜驻守在这里的,洞两旁摆放了两口装满水的大缸,应该是防止走水用的。地上铺满了草木灰和石灰粉用于防潮防虫,再往内走光线逐渐变得昏暗,耳旁也传来阵阵凉风,看来洞内并不密封。出乎张光华意料之外的是这个山洞并不是他想象中有着石钟乳和石笋的溶洞,而是类似于塌方造成的洞穴,想想也是,既然是存放物资用,一定选择的是比较干燥的山洞。
再往内走就要打火把了,借着微弱的火光,张光华看到洞内摆放着一直向内延伸的木架,木架上一层层码放着粮食、刀枪剑戟和弓弩等物品。再往内走,穿过长长的甬道后顿时豁然开朗,前面竟然出现一个硕大的空洞,在火把的光线下竟然看不到洞顶,而到这里山洞也刚好到头了。这里面摆放着云梯、冲车、撞车、独轮车和木板这些大件,角落里还堆放着铁锭和煤炭这些生产原料。看来李大的准备还蛮充分的,虽然没细数,但这些物资加起来估计也有五六千件了。
等张光华看得差不多的时候,外面有人前来禀报,原来是李大过来了,要运一部分煤炭出去,顺便又带来两车造好的大刀,待一切清点完毕,时间已经到了中午。
草草吃完午饭,张光华又和吕贤一起熟悉账簿,因为物资较多,光账册就有五六本,张光华拿起一本观看,“初五,入弓三百张;初六,出煤炭三车;初七,入谷一百担……”
原来是流水账啊!张光华再继续翻看其它账本,发现都是按日期记载的细碎账目,虽然每个月末会对所有物资进行一次汇总,但收入、支出和统计都混杂在一起,非常混乱。看完他询问主笔的两位账房:“物资众多,收支频繁,你们知道现在的物资具体有多少吗?”
李良红与王承文顿时傻眼了,听完也是大倒口水:“这山洞中物资种类众多,光清点就要大半天,而每天都会有人拉东西出去或者送东西进来,具体的数目我们并不知晓,只知道个大概。”
听到他们的回答张光华也颇为无语,作为专业的会计,他们竟然对自己手中物资的详细数目都不清楚。其实也不怪李良红他们,他们两人本来就只是半吊子的商铺账房,而且商铺仓库中物品和山洞中的物品相比少了不止一个数量级,而且当时元朝都是用的单式记账法,在物品数量少、收支也不是很频繁的情况下的确很管用,但只要数目巨大就会力不从心。
“看来这里还是有我的用武之地的啊!”张光华心想。
看到吕贤也凑了过来,张光华决定给他们普及普及超时代的复式记账法,他翻出一张草纸,想了想又到山洞找了根比较细的炭棒来,在纸上写了起来。
张光华在纸上写下了货清簿、银清簿、一本记往一本记来的往来簿、用于总清账的誊清簿和分类账的总簿,并给他们仔细阐述了这些账簿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去必有来,来去必相等”。又告诉他们在当前能用到的一是往来簿、二是誊清簿,另外就是用于统计货物的总簿了,每月誊清簿加上上月的总簿一定等于这月的总簿,不同的人分管不同的账簿,每月一总一定不会出错,而且有需要时随时可以总出当前物品的详细数目。
(3179字)
一、路:相当于现在的市,元朝的行政规划是中书行省-行省-路-府或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