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寒门栋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因为这个原因,柳开先在太多的人眼里,就是后年的金科状元。可现在出了一个周致,这样看起来,后年的状元,还不一定会是谁的呢?
呵呵!这只是诸葛后个人的心中所想,而且在他心里,俨然认为京城的国子监比南京的国子监要厉害很多,出的人才也很多。但他不知道的是,其实在今年,以及这几年里,在南京国子监甚至整个江南,出的才子尤其之多。像什么唐寅徐经顾鼎臣伍文定还有伦文叙等人,他们的学识水平早就朝过前些年那些优秀学生,甚至是一等进士乃至状元的水平。
不管怎么说,如果说以前的诸葛后因为杨一清的原因,或是周致自己的原因,他对周致早就有了几分喜爱之情,那到了现在,他对周致俨然就是十分喜爱了。
他稍稍琢磨一番,便打定了主意。我诸葛后既然发现了难得的人才,那就应竭尽全力成全他。
司业虽说只是个正六品的官,在京城算是根本上不得台面的。但在国子监里,却很有些地位。何况诸葛后年龄大了,就是国子监祭酒程敏政有时候也要对他礼让几分,尊敬一些。所以,诸葛后有时候提出来的建议,程敏政都是欣然接受的。
诸葛后便依据周致现在的水平,想到了两个人。一个人叫陈献章,一个人叫谢复。这两个人现在都在京城居住,正在颐养天年。
陈献章字公甫,号石斋,别号碧玉老人,是广东唯一一位从祀孔庙的硕儒。因为他曾经在白沙村居住,人称白沙先生。在正统年间,他曾经两次参加会试,而名落孙山。后来他便从师吴与弼讲,半年而归,居白沙里,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
值得一提的是吴与弼可是明朝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是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清代黄宗羲在他的《明儒学家》一书中,把《崇仁学案》位列第一,又把吴与弼列为《崇仁学案》的第一人,足见吴与弼在明代学术思想界的位置之高。
陈献章后来进入京城,到了国子监,当时的国子监祭酒邢让看清楚了陈献章的学识,惊讶万分,以为是真儒复出。陈献章索性就在国子监教授学生,这样一教,就是二十一年。
也就是在前年,陈献章实在是老了,身体欠佳,便不再国子监授课,回家养老。
可他的名望却在国子监里一直鼎盛,他俨然是国子监泰斗般的人物。
陈献章的思想很开明,主张学贵知疑、独立思考,提倡较为自由开放的学风,逐渐形成了一个有他自己特点的学派:江门学派。此外,陈献章在书法,诗词歌赋等等方面都造诣极深。
谢复,字一阳,是祁门人,人称西山先生。他从小就刻苦读书,很有成就,在年轻时候也曾师从吴与弼,又与陈献章为同门友,所以他的才学也是匪浅,尤其是对《春秋》更是见解独到,造诣颇深。
诸葛后便是想请来这两个人来国子监讲一阵子学,让周致从中受到更多的领悟。
是因为这个原因,柳开先在太多的人眼里,就是后年的金科状元。可现在出了一个周致,这样看起来,后年的状元,还不一定会是谁的呢?
呵呵!这只是诸葛后个人的心中所想,而且在他心里,俨然认为京城的国子监比南京的国子监要厉害很多,出的人才也很多。但他不知道的是,其实在今年,以及这几年里,在南京国子监甚至整个江南,出的才子尤其之多。像什么唐寅徐经顾鼎臣伍文定还有伦文叙等人,他们的学识水平早就朝过前些年那些优秀学生,甚至是一等进士乃至状元的水平。
不管怎么说,如果说以前的诸葛后因为杨一清的原因,或是周致自己的原因,他对周致早就有了几分喜爱之情,那到了现在,他对周致俨然就是十分喜爱了。
他稍稍琢磨一番,便打定了主意。我诸葛后既然发现了难得的人才,那就应竭尽全力成全他。
司业虽说只是个正六品的官,在京城算是根本上不得台面的。但在国子监里,却很有些地位。何况诸葛后年龄大了,就是国子监祭酒程敏政有时候也要对他礼让几分,尊敬一些。所以,诸葛后有时候提出来的建议,程敏政都是欣然接受的。
诸葛后便依据周致现在的水平,想到了两个人。一个人叫陈献章,一个人叫谢复。这两个人现在都在京城居住,正在颐养天年。
陈献章字公甫,号石斋,别号碧玉老人,是广东唯一一位从祀孔庙的硕儒。因为他曾经在白沙村居住,人称白沙先生。在正统年间,他曾经两次参加会试,而名落孙山。后来他便从师吴与弼讲,半年而归,居白沙里,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
值得一提的是吴与弼可是明朝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是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清代黄宗羲在他的《明儒学家》一书中,把《崇仁学案》位列第一,又把吴与弼列为《崇仁学案》的第一人,足见吴与弼在明代学术思想界的位置之高。
陈献章后来进入京城,到了国子监,当时的国子监祭酒邢让看清楚了陈献章的学识,惊讶万分,以为是真儒复出。陈献章索性就在国子监教授学生,这样一教,就是二十一年。
也就是在前年,陈献章实在是老了,身体欠佳,便不再国子监授课,回家养老。
可他的名望却在国子监里一直鼎盛,他俨然是国子监泰斗般的人物。
陈献章的思想很开明,主张学贵知疑、独立思考,提倡较为自由开放的学风,逐渐形成了一个有他自己特点的学派:江门学派。此外,陈献章在书法,诗词歌赋等等方面都造诣极深。
谢复,字一阳,是祁门人,人称西山先生。他从小就刻苦读书,很有成就,在年轻时候也曾师从吴与弼,又与陈献章为同门友,所以他的才学也是匪浅,尤其是对《春秋》更是见解独到,造诣颇深。
诸葛后便是想请来这两个人来国子监讲一阵子学,让周致从中受到更多的领悟。